公元705年即武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病重,策动禁军逼宫,迫使女皇武则天退位,还政李唐。太子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这次政变,因为发生在神龙年间,被称为“神龙政变”。一般情况下,类似的政变都会死很多人,可是,这次“神龙革命”,却并没有死太多人,这是为什么?
在整个“神龙革命”的过程中,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这些人,只是诛杀了武则天晚年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以及两个人的党羽。对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来说,这个规模,实在是小得出奇。如果说武则天的威望很高大臣们不敢下手杀她的话也就算了,但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人却几乎毫发无损,在接下来的朝廷上继续担当重任,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毕竟,改朝换代是政治上的重新洗牌,李唐取代武周,却让武家人继续拥有很大的权力,在朝堂上保留相当的发言权,难道不是为自己的天下埋下祸根吗?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因为复位的这位,唐中宗李显,在政治上简直昏庸无能到了极点,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放任武三思等武家大臣,让他们继续担任高官。
这个人当皇帝,毫无权威可言,不仅被老妈压了二三十年喘不过气来,等老妈死了,老婆韦皇后也拿他开涮,连女儿安乐公主都不消停,吵着做皇太女,皇帝做到这份儿上,也难怪会疏忽武三思这些前朝的权贵们了。
然而,此处不得不说,这只是很多人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许李显在武则天长期的高压政策之下,会显得谨小慎微、懦弱胆怯,但是,能两次当上皇帝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个政治上的白痴。
并且,对于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就算中宗李显真的是智力不济,他手底下这么多忠于李唐的大臣,难道所有人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吗?
这么大的事儿,不是轻易就能糊弄过去的。所以,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中宗李显本人不想除掉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人和武家的势力。
在一般的印象里,古代的那些人,一个姓的总比外姓人要亲切,比如,皇帝和皇帝的兄弟之间,那是亲密无间的,而皇帝和外姓的大臣、亲戚,就要隔了一层。那就错咯。须知,在权力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兄弟姐妹,亲爹亲妈,甚至是亲生儿女,为了权力,都不能坐视你的存在。而中宗李显,就在成功复位登基后,遇到这样一个人,分散他的权力。这个人就是中宗李显的同胞兄弟——后来的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比李显小6岁。本来皇帝的位子,无论如何轮不到李旦这位小弟弟,但是没想到,武则天出现了。
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继位。但是皇帝的位子还没坐热,武则天就为了自己能更好地控制朝政而废了李显,立最小的儿子李旦为帝。而李显,则被贬为庐陵王,先后居住于均州、房州等地——就是没有让他回京城。
李旦在皇帝的位子上,虽然所有的朝政大事都是武则天一个人决断,轮不到李旦插嘴,但毕竟他在名义上,做了六年的皇帝,直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她登基之后,随即将李旦的皇位废除,并封李旦为皇嗣(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但并不是太子),住在东宫,一切待遇等同太子。
问题就出在这儿,一个年长的李显,武则天怕他惹事儿,就把他贬到了外地去做他的庐陵王,而年幼的李旦比较听话,武则天就让他留在京城,住在东宫。
要知道,古时候,一个政权绝大多数的政治事件、政治势力都集中在京城,离开京城,等同于政治生命宣告结束了。因为那些有实权的大臣、将领,很多都居住在京城,要想和他们联系上,在外地是很难的,而恰恰李旦留在了京城。而李显直到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才回到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
从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迁出京城,到回到京城,过去了15年的时间,而他回京城到复位为帝,只不过5年多的时间!这15年的时间,原本听话乖巧的李旦,早就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而身在外地的李显,却对培植势力无能为力——毕竟远离中央朝廷,连几个手握实权的大臣人都见不到,谈何培植势力啊!
所以,中宗复位的时候,他就要提防自己弟弟李旦——要知道,“神龙革命”后,李旦控制了南衙禁军,那是当时京城主要的一支武装力量,不能不说这对中宗是个严重的威胁。
这个时候,中宗李显想到了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势力,虽然武则天失去了皇位,但为了制衡李旦,武三思就没有丢掉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相反,仍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中宗朝前期的政治舞台上。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唯一女皇帝了,严格说她还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过她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却让她纠结不已,起初她的确是铁了心的要传位给武家人,但是没想到朝野上下极力反对,似乎比她当初做皇帝反对声还要高。
在狄仁杰等拥唐老臣的建议下,武则天终于明白过来了,还是把自己的儿子李显给接了回来,重新立为了太子。
看似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但是武则天晚年又开始宠信二张了,这两个家伙为非作歹做了不少坏事,就连老武家都不敢惹。
张柬之等人一看情况不妙,所以就联合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诛杀了二张,还逼着武则天还李唐神器。
那么,很多人就不解了,武则天已经失去了权力,想想当初的李渊,还是太上皇呢,结果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了李世民大气都不敢出。
再说,武则天掌权的时候,手段非常残忍,杀伐果断,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老李家人,更是被陷害了不少。
武则天到了后期将天下还给李唐,为何没有被杀死呢?
我们先说神龙政变,当时政变的主要目的不是驱逐武则天下台,而是要诛杀张氏兄弟以免祸害朝纲。
张氏兄弟为武家李唐和朝中大臣们所不容,如果让他们继续作恶,势必扰乱王朝的统治,到时候很有可能让武家人乱中取胜,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必须除掉二张。神龙政变只是提早替武则天作了决定,让他铁了心的决定让位给李显了。
至于武则天为什么没有被杀?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接替武则天的是李显,李显不是一般人,他是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可以废掉李显自己做皇帝,但是李显是不可能杀了武则天的。
一方面武则天已经让位了,手中也没有了权力,李显没有任何理由杀了武则天。要杀的话,在神龙政变的时候,就杀了,万一武则天就是不退位,在传位给武家人,到时候对于李显来说,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武则天已经退了位,李显也做了皇帝,那么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另一方面,杀母这种事,李显做不出来,他本身的性格就软弱,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尤其是这个女人还是自己的母亲,这很有可能遭到天下人的鄙视。这样的影响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再说其他人,也都没有可能。
武则天退了位,但是她并不是普通人,还是住在深宫大院,要杀也杀不了。
对于李姓的其他人来说,武则天已经还了李唐神器,也就没有必要了,到时候再杀了武则天,引起李显的不满,所以根本没有必要。
因为武则天是太子李显的生母,李显并没有选择弑母。况且为乱的并不是武则天,而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武则天在朝廷的威信并没有全部消散。
拓展资料:
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 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 插手朝政, 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 入动荡,人心不稳。
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武延基下狱逼死。
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外孙,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其包括其家庭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
参考资料:神龙政变_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说唐朝是最浪漫的朝代
下一篇: 唐朝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