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年6月3日(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攻灭东突厥汗国,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诸位唐朝将领在牛心堆、赤水源击败吐谷浑,俘获吐谷浑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隽,缴获杂畜数万。侯君集、李道宗在乌海击败吐谷浑,俘获名王梁屈葱。李靖在赤海大破吐谷浑天柱三部落,收杂畜二十万;李大亮又俘获吐谷浑名王20,杂畜五万,到达且末西境。吐谷浑伏允逃跑,薛万均指挥骑兵追击,击破吐谷浑余党。士卒缺水,刺马饮血。侯君集、李道宗率军在荒原行军两千里,当地在盛夏也会降霜,缺乏水与草,士糜冰,马秣雪,路过星宿川,到达柏海之上。执失思力击破吐谷浑车重。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率全国投降于唐军,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亲,江夏郡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行子婿之礼、非常恭敬。返回吐蕃之后,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建立宫殿供文成公主居住。唐太宗征高句丽返回后,吐蕃松赞干布上书称臣于唐朝,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松赞干布还接受唐朝的册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高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领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与唐军发生大战。唐军打败高句丽、靺鞨兵,斩首二万馀级。延寿等将领率领剩余军队依山自固,唐军包围了他们。延寿、惠真率众投降于唐军。唐军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大量其他兵器。高句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都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唐军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唐军斩首高句丽军四万多级,唐军死了接近二千人。唐军攻打安市城(今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营城子镇)时,因为“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所以唐太宗下令班师返回。唐军耀兵于安市城下,城中皆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之后,唐太宗派李绩、牛进达、李海岸攻打高句丽,也都取胜了。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向后攻灭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诸国、薛延陀汗国,并且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吐蕃,吐蕃称臣于唐朝。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加上太宗能尊重外族风俗,并设置都护府制度,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太宗则被周边诸族尊为“天可汗”,并筑“朝天可汗道”,向唐室进贡,即使包括回纥在内的漠北诸部也每年向唐朝缴纳貂皮作为赋税。唐太宗成为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国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唐太宗主要成就: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 ,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原因主要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钱财和粮食的积累;第二,唐太宗自身的军事才能;第三,唐太宗自身的强大领导能力。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繁盛,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唐朝,唐朝的繁荣离不开国家统治者的努力。要说唐朝帝王之中谁的能力最出众,在我看来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无论是治国的政治能力,还是带兵大战的军事能力,唐太宗都是特别出众的。
01、国家钱财和粮食的积累通过历史资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李世民统治唐朝时期发动了很多战争。或许有的人会好奇贞观时代明明建国才没过多久,频发发动战争的底气从何而来。在古代,想要打胜仗需要充足的物资和人力,尽管贞观时代唐朝建国还没有多久,但是国家的根基却是包含着隋朝30余年的物资积累。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用于打战的物资是充足的。
02、唐朝拥有较多优秀的将领一个国家能够有底气去频发发动战争,光靠充裕的物质是完全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一群优秀的将领带兵打战。可以肯定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着很多有实力的将领,这为他打赢战争增加很多可能性。拥有了充足物质以及丰富人力的唐太宗自然也就有了底气,因此他敢于在建国不久后就发动战争从而不断地维护国家的统治。
03、唐太宗自身的强大领导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唐太宗这个人本身就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他不仅自身的军事能力强大,同时还拥有着全局观。要知道,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能够带领军队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己方的伤亡。正是因为这以上三点原因,使得唐太宗敢于发动战争,并且能够成功地在天下立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当初,突厥不设各种制度,颉利可汗得到汉人赵德言,对他大加重用,赵德言对突厥旧俗大加变更,政令苛刻繁琐,突厥百姓开始有怨言。颉利可汗信重胡人而疏远突厥人,年年发动军事进攻;又赶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极多,突厥百姓也遭受冻饿之苦。颉利财用不足,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贞观。只得加重盘剥,因此突厥国内怨声载道,各部纷纷叛离突厥,颉利兵势渐渐削弱。贞观元年(六二七)七月,有人请求趁势出击突厥,萧瑀赞成这种主张,长孙无忌以唐先进攻突厥为不义而反对之,唐太宗采纳长孙无忌的意见。
王君廓在幽州骄横,做事多有不法,贞观元年(六二七)九月,唐太宗征他入朝。王君廓怀疑长史李玄道告他不法,君廓便策谋逃跑,半途还杀死驿吏,但将要逃到突厥时,途中还是被人杀死。 贞观元年(六二七)末,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真珠统俟斤随唐使李道立来唐迎娶公主,并献上万钉宝钿金带和五千匹马。东突厥颉利可汗不欲两国和亲,屡次兴兵入寇,又派人威胁统叶护,声称「迎娶唐公主必须要从东突厥境内过」。统叶护很担心,未能成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
下一篇: 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