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永徽之治时期的文化成就

历史典故 2023-07-19 15:55:49

唐高宗时期,确定了进士考诗赋杂文的制度,对唐代诗文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史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官方撰史方面,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开始修撰的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五代史志》到显庆元年(656)成书,后并入《隋书》刊行。

私人撰史方面,有李延寿秉承家学撰成《南史》《北史》二书。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已决定撰写南北二史,可惜不久就去世了。李延寿决心继承父业,利用史馆提供的条件,以宋、齐、梁、陈、魏、周、齐、隋八代正史为依据,参考杂史1000余卷,用16年功夫,历贞观、永徽、显庆,终于写成《南史》和《北史》。

另外,随着普通地主的大量涌现和以文词取士政策的施行,诗坛开始活跃。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史》

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繁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对于了解门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社会,有一定的方便。对各朝正史以删节为主,但有应删而未删的,如宋、齐、梁、陈四朝受禅前后的九锡文和告天之词等官样文章;有过求简练以致混乱不确切的,如把都督某某几州诸军事、某州刺史的官衔,一律省成某某州刺史加都督;也有由于对原书史文未能很好领会而把重要字句删去的。

《南史》中也有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等书中所未载的材料。虽然记载细微琐事较多,而且杂以神怪迷信,但也不乏有意义的史料。《宋书》未立文学传,《南史》以因袭为主,因而文学传不包括宋而从南齐丘灵鞠开始。这说明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体制是汇集正史的纪传,因而拘泥于原书,没有达到李大师横则沟通南北,纵则贯串几代,综合成为新著的意图。《新唐书》李延寿传的评语说,“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是不恰当的。

《北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总的来看,《北史》虽有内容偶呈芜杂之弊,但毕竟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练,在后代颇受重视,以致魏、齐、周三书唐以后皆残缺不完,后人又多取《北史》加以补足。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资料,《北史》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

作者李延寿,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任史官,参与修撰《隋书》、《晋书》。

永徽之治和贞观遗风 为什么说他是唐朝最被忽略的明君?原因令人震惊

说起唐朝最容易被忽略的明君,最容易想起的便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有个牛逼的父亲李世民,一手创立了贞观之治,其次,他有个霸道妻子,取唐而代之,称为“贞观遗风”。所以在父亲和妻子的影响下,李治的名声似乎也没有那么响亮了。但事实上这位看上去无所作为的李治,却是一位明君,正是在他的治下,唐朝的领土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高宗原本并不是皇位的继承人,生性低调他注定只能当个晋王,但是无奈几个哥哥不争气所以最终还是由李治来继承皇位,在长孙无忌的辅政下登上了皇位。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另外,在他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大,也是 *** 版图最大的时期。

那么表现在哪里呢?举一个例子,唐太宗晚年攻打高句丽但是最后功亏一篑,自那以后唐与高句丽间的摩擦便从未停止。但除了征伐百济时期为配合南北夹击策略曾对高句丽用兵外,唐对高句丽并无大规模军事行动。直到高句丽发生内乱,于是唐朝决定趁机讨伐为了保证此行顺利,李治任命第一名将李世勣为东征各部队的主帅,薛仁贵担任副将经历奋战之后最终将高句丽收入囊中,之后还在各地设置了都督府。

图为:李绩

因此唐朝拥有的疆域最西曾经到达咸海,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到达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至北纬18°,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这并不是说唐朝的疆域固定这样大,因为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随着形势“弱——强——弱”的不断变化,唐朝的疆域也呈现了“小——大——小”的变化。有资料统计指出,唐朝在唐高宗时期面积达到了1251.19万平方公里,唐玄宗时期也有889.59万平方公里。(还有的说最高时达到了1500万平方公里,但这种说法有争议。)

所以唐高宗虽然被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夹在中间但是事实上他在位年间也是唐朝的一个顶峰。

大唐盛世的成就都有哪些?都是谁做到的呢?

大唐是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能看到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都叫作唐人街,而让日本人非常崇拜的王朝也是唐朝,不是后来的宋朝或者清朝,大唐文化更是辐射到了整个东亚地区,据说日语的发音和唐朝的语言相似,这样强大的王朝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主要有4点。

1 军事力量强大。唐朝的军队有海陆两个部分,装备主要是枪,刀,弩,盔甲,铁盾等,另外还有少量的火器。

唐朝的装备制造工艺非常先进,因此军事力量很强大,加上唐朝的风气是尚武的,在军队训练方面也培养硬汉精神,另外还培养士兵的集体归属感和民族荣誉感,这样的军队在实战方面取得了很多战果。

曾经打败过东瀛,高句丽,突厥,吐蕃等外族势力,并且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开疆扩土,领土比现在大了三分之一,强大的武力才能保护如此大的疆土,这也是盛世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一个朝代强大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依靠这个朝代有什么出名的军事力量,而是要看当时的整个环境下,周边的国家当中与他之间的一个对比。

比如说当时的大唐其实要按我们后来人的眼光来看,也许在各个方面都有问题,就连百姓的生活也不见得比宋朝过的好。

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大唐的军事力量几乎站在了整个世界的最前列,也许大唐的百姓并没有之后的朝代富裕,也许当时的军事实力跟后世比起来就是一个渣,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那就是当时的大唐是无敌的。

在大唐那个时候,所有的国家生活水平跟大唐相比就是一个渣渣,也许大唐的百姓生活可能有所拮据,可是其余国家的生活水平更加落后。

因为在当时的整个环境下人类的发展,只是达到了一个水平线而已,就好像四大发明一样,在这些技术没有出现以前,人类的发展就算是想提高,也不太现实,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2 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唐朝鼎盛时期,人口接近一亿人,是当时的人口大国,加上稳定的经商环境,让唐朝的经贸活动非常发达。

虽然唐朝的主要产业还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但当时的手工业以及外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唐朝的外贸活动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不光有陆地丝绸之路,还开发出了海洋丝绸之路。

在经贸发展的同时,唐朝也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唐朝是思想开放的王朝,在对外交流中,也促进了技术发展,唐朝的农具非常先进,这一点和清朝的情况就完全不同。

我们都知道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你就毕竟要打开思路,只是自己在家闭门造车,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成功,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且中国的丝绸一直都是西方国家所需要的高端奢侈品,还有陶瓷等东西更是让西方势力爱不释手,而这些所谓的手工业,其实并不会影响到百姓的农业生产,可以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副业,可是当这些货物流通到西方势力之后,所得到的利益却可以让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国家强不强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的百姓是不是富有,也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毕竟大唐的国力主要还是依靠税收,当百姓手中有钱的时候,这些税收自然会很容易收上来,可要是百姓手中穷到快要饿死了,那里还会给大唐提供税收。

所以丝绸之路的再次打通,直接就是造福于万民,同时还给大唐的强大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3 文化繁荣。唐朝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很多,最著名的要属唐诗了,唐朝有名的诗人比比皆是,这也促进了唐朝的文化大繁荣。

文化之所以能在唐朝发展很快,主要还是当时开放的政治环境带来的,中西方也可以自由交流,加上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军力比较强大,这都给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加上唐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

尤其是女皇武则天,非常重视科举考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科考改革,在打压名门士族的同时,让更多出身寒门的人有了出头之日,这一系列的政策减少了贵族僵化的文化势力,打造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促进了文化欣欣向荣。

可以说大唐直接打破了以前的世家地位,通过科举的方面让大量的寒门子弟同样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从根本上削弱了世家对国家的影响。

在唐朝以前文化产业几乎都垄断在世家的手中,这些文化传承属于世家所特有,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将文化传播下来,几乎是千难万难。

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你聪不聪明的问题,因为在之前的环境当中,普通百姓想要读书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因为所谓的文化就不在普通百姓手中,他们拿什么来学习与传承。

正是大唐利用科举的方式,打破了世家对于文化的垄断,从而让所有的百姓才有了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唐的文化出现了一个如井喷式的发展,才会让我们现在有了如此多的唐诗来学习,可以说整个文化的发展都是从大唐开始的。

4 法律的健全。唐朝有自己完整的系统法律,其中非常详细地规划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人身伤害这方面,会对伤者的病情去量刑,还指定了犯罪未遂的量刑标准,同时在保护个人财产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要是自家的一头牛被别人打死,那么可以判刑一年。大力保护私有财产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尤其是唐朝还将自己法律形式分成了四种结构,比如说律、令、格、式这四种。

律主要是刑事所势行的法律条文,可以说律涉及到了相当多的领域,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上面的方方面面。

令就是属于单纯的某一个领域上面的偏重,比如说户令或者说狱令之类。

格说白了就是皇帝颁布各种敕令所需要的规格,它其实就是让皇帝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行为规犯来下达自己所想要执行的命令。

而式其实就是大唐机关的公文程式,讲究着一些形意上面的一些规犯。

唐朝的法律其实就是中华法律的雏形,给后世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

总结健全的法律可以让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文化传承的打破更是让百姓得到了传承的机会,丝绸之路的再次启用,直接让整个大唐可以面向世界,除了提高百姓的收入,还学习到了别国的先进技术,而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可以保证对外贸易的公正性,综合以上这些方方面面,大唐能成为了当时世界强国好像并不是偶然,正是因为这4大成就奠定一个世界强国的诞生。

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是怎样的,永徽之治有何内容?

是边境安定、百姓安定的景象。内容是谨遵先帝的制度,还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由于唐高宗的性格善良,又犹豫不决,所以不是君王的理想人选。好在他的父亲李世民为他留下了丰富的基础。此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有名的忠臣辅佐他,才让他即位初期维持了太宗留下的局势,使得朝廷出现了治世的景象。在他执政的六年为永徽之治。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开拓精神的君主,在他的执政期间制定了各种制度,完善了唐朝的官僚体制。李治的能力虽然比不上他的父亲,但也不是无能的君主。虽然见识不高,但也能胜任守城的君主。

在他刚登基时,和其家族的子弟都很遵守李世民的遗训,延续李世民当时制定的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谨记老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所以他非常关心民生的疾苦。李治每天都要接见刺史,向他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政策,而且他身体力行,崇尚俭朴。李治的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癖好,他不会出去打猎,也不会去到处收集奇珍异宝。

他为了防止部下的官吏对他进贡宝物,他还特意命令大臣们不能进献鹰隼和犬马。所以,他统治的初期,天下一直都是很太平的,而且老百姓安居乐业。据历史记载,人口一直增加到380万户。李治执政时,朝鲜半岛有三个政权分立。当高句丽和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时,向李治请求援助。于是,李治先后两次派兵支援高句丽和百济。后来,唐朝大将刘仁轨在白江口打败日本和百济联军,而且一举歼灭了百济国,使百济王逃到了高句丽。

此后,唐朝的军队和新罗联军合作进攻平壤,他们才灭亡。至此他们才全部臣服于唐朝。此外,李治刚登基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击溃前可汗,自称沙钵罗可汗。后来,李治程知节袭击沙钵罗可汗,开始出使西域。此后,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可汗想逃到石国,可是在途中被抓住,西突厥灭亡。李治在当地设置了昆陵、蒙池二都护府。

国历史上最强盛世是在贞观之治还是永徽之治?

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都是都是唐朝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开创的,正式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永徽之治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实行的,李治是对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中继续发展,让唐朝变得更加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因此历史上最强盛世是由李世民之子李治管理的永徽之治。

一、国土面积唐朝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是在李治管理的时期,最大的时候唐朝的边界东到朝鲜半岛,西到越南,领土面积大概1250万平方公里。正是因为唐朝在李治的手中达到了巅峰,领土面积才会不断扩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撑战事的需求。李治打下的广大疆土,在他在位的时候,没有丢掉一丝一毫,只是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在位的时候丢掉的。因此,从国土面积上来看,李治的永徽之治是最强盛的时期,领土面积也是仅次于成吉思汗攻占到欧洲的时期。在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没有任何国家敢与唐朝为敌,一直不敢侵犯唐朝。

二、经济发展到达顶峰经历了贞观之治之后,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而且发展速度飞快,财富不断积累。在永徽之治当中,李治继承了李世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也在持续的发展当中,因此财富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比贞观之治的时候还要多。因此,贞观之治为永徽之治打下了基础,永徽之治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积累财富,并四处扩张,令当时很多政权都依附唐朝,年年进贡纳税,财富的积累也就越多了,经济实力达到顶峰,唐三彩等著名瓷器就是出土于这个时期。

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都是中国的盛世,贞观之治为永徽之治开辟了道路,让唐高宗李治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两个连续的治理当中,不断积累,从国土面积和最后财富的最终量当中,永徽之治都比贞观之治要更多,因此永徽之治是历史上最强盛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