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就是影响隋唐边境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甚至,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隋朝和唐朝的皇帝,都派出过军队征讨高句丽。
但是,为什么后来的唐朝成功了,而隋朝却失败了呢?这不得不说一下唐朝采取的策略。
武力虽然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并不是什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够用它来解决。
高句丽,在好太王登上王位之后,它的王朝就进入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好太王征服了周边的很多部落以及小国,还让新罗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公元427年,高句丽的长寿王继位,他把都城从现在的吉林省迁移到了朝鲜半岛,在平壤城定都。
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这段时间,高句丽开始与隋唐频频交战。高句丽国王提倡以征战换取和平,他穷兵黩武,对东北边境的老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导致这一地区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高句丽的崛起,让东北边境变得很不稳定。
然而,在隋唐王朝交替之时,高句丽控制下的新罗却迅速崛起了,攻占了高句丽汉江流域以西的部分领土,这样一来,黄海的出海口就被新罗给牢牢地掌握了。原来依附于高句丽的新罗,因为有了黄海的出海口,终于可以自己做主,直接与唐朝进行贸易往来。
在高句丽强盛的时候,因为他的重压,新罗曾想与隋唐联盟,共同抵抗强悍的高句丽。但是,高句丽却找了北方的突厥人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共同对付中原王朝。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隋唐就曾受到过突厥人的侵袭。
隋文帝开皇九年四月,在灭掉南陈之后,隋朝就要求周边的国家向隋朝俯首称臣。当时,正值强盛的高句丽当然不会屈服,反而,加大力度扩充军备,随时准备迎接隋朝的军队。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高句丽又出兵先发制人,突袭了辽西的营州。
对此,隋文帝大怒,以三十万大军分海陆两军出发,征伐高句丽。后来,因为路途遥远,陆军突遇大暴雨,道路难走,行军速度缓慢,物资供应不上等原因,陆军征讨高句丽只能失败;另一方面,海军因为遭遇海上风暴,也没法到达朝鲜半岛。
从而,导致隋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只能以失败告终。
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突厥人已经向中原王朝称臣,隋炀帝杨广又是一个喜欢四处迅游的人,就跑去巡视突厥汗国了。正是因为此番巡视,隋炀帝发现了突厥人的二心,突厥汗国在暗中与高句丽的使节有结盟活动。对此,隋炀帝大怒,当即下令发兵高句丽。
于是,在公元612年,隋炀帝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陆路和海路,同时征伐高句丽。但是,这次征讨又一次遭到了高句丽的强烈抵抗,隋军溃败。之后,隋朝又发动了而次征伐高句丽的战役,却因为国内农民起义的爆发,而被迫停止了。
唐朝在李世民继位之后,高句丽依旧对其采取敌视的态度。为了防御唐军,他们在辽东修筑了军事。因为,辽东地区原本就是中国的领土坚决不能让给外族,所以,李世民就发兵辽东地区。但是,在战争初期,唐朝并没有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能够快速打败高句丽,唐朝就从它的盟友——突厥汗国下手,先覆灭突厥,让高句丽没有后援。之后,唐朝又与新罗结盟,联手对抗高句丽。
除此之外,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还看到了海军在征讨高句丽战争中的重要性,开始增加对大唐海军建设的投入。因为,高句丽本身处于朝鲜半岛,唐军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行军之后,就会疲惫不堪,对抗高句丽也就变得力不从心了。
于是,加强海军建设势在必行,建成后海军从山东渡海,直接就能够到达都城平壤。到660年,唐朝攻灭了百济,使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并且,在高句丽中也有不少的亲唐分子,且权势巨大,如果,稍加利用,则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这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唐军就开始发动对高句丽的征讨。
公元666年,渊盖苏文去世,他的长子渊男生到前线视察军情,被自己的兄弟陷害,说他已经投降了唐朝。因为,他们的父亲渊盖苏文在高句丽权势独大,渊男生的弟弟渊男建和渊男产就利用手中的权势,逼迫高丽王下旨抓捕叛逃的哥哥。走投无路之下,渊男生只能够投靠唐朝。
另一方面,因为渊男生投靠了唐军,唐军就掌握了高句丽所有的军事部属,更有渊男生的带路,一路下来唐军是战无不胜。那些高句丽的守卫军队,看到唐军中有渊男生都不敢反抗,除少数负隅顽抗的军队外,其余的大部分军队都投降了。
后来,唐朝又控制了高句丽王,利用他的力量劝降了很多亲唐的势力,连当地的僧人都主动打开平壤城的城门,让唐军进入。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到此,高句丽这一边患问题,就这样被完美的解决了。
高句丽本是由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后又占据了朝鲜北部,后因强大后进攻汉王朝,却在汉武帝的进攻下最终选择臣服,可以说高句丽一开始所占据的朝鲜北部本是中原王朝的直辖地,但却因为在强大时不甘寂寞,所以后来领土一路向南扩进,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高句丽在历史上往往都显得不甘寂寞,在弱小时懂得臣服,而强大后又席卷重来,可以说在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里都能看到高句丽的身影,直到隋唐时期因害怕中原王朝统一的景象,因而结合百济进攻中原,后在唐高宗时期所灭,使得当时的唐朝的疆土达到全盛。
高句丽历代的统治者都具有侵略性,可以说总是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据记载在汉王朝时期出现了多次讨伐现象,因为当时高句丽的统治者大武神王对乐浪郡(是当时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的四郡之一)垂涎三尺,最终被其所获,后在汉武帝的打击下最终重新把乐浪郡收复回,高句丽因此也臣服在汉王朝下。但却在太祖大王高宫时期,自恃国力强盛,所以就屡次进攻当时汉王朝的辽东郡和玄菟郡,可以说因为高句丽的狡猾,懂得在打不过别人的时候选择投降,但另一边又悄然袭击,所以使得多次汉王朝的讨伐只能无功而返,最终确立了自己海东强国的地位了。
高句丽从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所以可以说在历朝历代里都能看到高句丽的影子,时常派兵北上侵犯中原,直到隋朝时期因担心统一的中原王朝,所以就派兵挑衅隋朝,从而才出现了隋朝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情况,但也是因为这几次的战争所以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而在唐王朝时期,唐太宗也曾多次征伐高句丽都是无功而返,直到在唐高宗时期才得以被灭,历经了几百年时间,才得以剿灭这个总是对中原抱以侵略心态的国家。
隋唐时期灭高句丽更多的则是收复国土,因为高句丽在中国东北建立霸权的话那么无疑对中原是种危害,所以才出现了隋唐时期多次讨伐高句丽的情况。
首先就是高句丽一直蠢蠢欲动、蓄意挑衅隋唐,而且高句丽的存在本身就是隋唐当时的局势所不允许的。这四位帝王分别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高句丽在汉朝时最初有被汉纳入,后来分离了出去,隋唐的四位帝王都想要留下丰功伟绩,收复高句丽自然是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隋唐身为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王朝,自然要有绝对的发言权,征服高句丽,建立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是四代帝王的追求。
1.隋朝与高句丽高句丽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公元前37年成立,中间横跨了历史的东汉、三国等等,直到唐高宗之时才消失,中间跨越700多年历史。隋朝与高句丽的这场战役是高句丽先挑起来的,那是597年,高句丽平原王犯界辽西,企图攻占这一军事驻地。其实多朝以来,高句丽从未放弃过野心勃勃、对外扩张。隋文帝杨坚知道高句丽的用心,与其放任不管,不如趁势制人,便展开了与高句丽多年的大战。然而道路跋涉,粮草运输和地理气候都成为了一大问题,最糟糕的是还未抵达战场,就在海上遭遇了自然灾害,不得已之下,隋文帝罢手。
隋炀帝上位之后,其野心昭然若示,所以征讨高句丽必然是他在位时期的任务之一。再加上高句丽极其猖狂,不按照规矩办事,所以隋炀帝召集了几十万余人征讨高句丽,前后三次征讨。说起来高句丽也是幸运。竟然在这种情形之下还能够生存,其实这其中是隋朝内部出现了问题,隋炀帝对于丰功伟绩的追逐过于激烈,导致民怨四起,最终高句丽扛了过去。
2.唐朝与高句丽唐朝也是隋朝的一个承接,征讨高句丽亦然。唐太宗在位时期,对外扩张也在继续,相继打败了突厥、西域等国之后,高句丽也成为新的目标。这其中有高句丽故意挑衅,断绝其他小国与唐朝贸易往来的因素。高句丽公然挑衅唐朝,而且相劝无果。于公元644年战争打响,后来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李世民死的时候依旧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特意交代李治征讨高句丽。经历过几十年打压的高句丽,即使能抗,到最后也是走向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8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灭薛延陀之战简介
下一篇: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