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如何评价隋炀帝,隋炀帝有哪些功绩,

华里士 2023-07-19 13:38:47

《论语》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纣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坏,只因为他是亡国之君,所以天下的人就把所有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

这句话点名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观——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要么是“神”,要么是“鬼”。于是塑造了文武周召、孔孟程朱等“神”,生来非凡,完美无瑕;产生了夏桀商纣、秦始皇、曹操、秦桧等“鬼”,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得不能再坏了。

隋炀帝杨广,无疑是被归于“鬼”的行列。但事实上却非如此,真实的隋炀帝是文武双全、雄才大略、功业卓著的皇帝,只不过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中国人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标准,加上他的继任者唐朝的主观定性,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世代的厌恶和唾弃。

功业卓著

完成国家统一,功高盖世。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攻打陈朝。在他的指挥下,隋军突破长江天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灭陈朝后,隋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对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百姓的广泛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灭陈朝,标志着国家统一,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终止了四百多年的战乱时代。

修建大运河,利在千秋。隋炀帝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修建南北“大运河”,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扩大和畅通了水运交通,为经济发展繁荣奠定了牢固坚实的基础。举全国之力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历史上有此大手笔、大气魄者,除了秦始皇修长城,就只有隋炀帝了。

开拓疆土,扬名四海。隋炀帝崇尚武力,不断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公元605年,大败契丹,俘虏4万余人,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公元608年,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第一个在新疆设置郡县。公元609年,亲率大军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威震各国,畅通丝绸之路,彰显了国威。

开创科举,选拔人才。公元506年,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以此选拔人才。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科举制度的创建,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为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

隋炀帝统治的前期,财富丰盈,人口不断高速增长,社会繁荣昌盛。《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形象扭曲

但是,在民间,隋炀帝的面目却是最丑恶的。老百姓把人类所能有的全部邪恶品种都给了他:淫荡、贪婪、狡诈、阴险、自私、冷血、残暴、血腥、昏乱……他犯下了几乎人类所有能犯下的罪行:“谋兄”、“淫母”、“弑父”、“幽弟”、“逆天”、“虐民”……

而这些歪曲,大都来自野史,在正史中并无证据。现在还流传着的《隋炀帝艳史》等传说,更是无稽之谈。隋炀帝十四岁与江南大族之女萧氏结婚,直到他去世,始终与元配如胶似漆,情投意合,这样感情专一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隋炀帝在位14年,呆在宫中时间只有4年,其余大部分时间全部花在视察各地巡游的途中。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隋炀帝说:“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

唐朝灭了隋朝,胜利者唐太宗李世民如此评价失败者隋炀帝李广,可以理解,算是正常。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唐朝撰写的隋朝历史,难免会添油加醋,强调其丑,不彰其美。

当然,隋炀帝也有过错。他急于求成,太想建立伟业,所以用民过重,急功近利,修建大运河,伤民大重,损伤国体;出征辽东,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沉重的兵役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失败后陷入战争泥潭,最终导致兵变。为了逃避沉重的劳役和赋税,各地百姓不堪压迫,纷纷起义造反,为隋王朝的覆灭埋下伏笔。

格格不入

功业卓著,却被后人视为暴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最根本的原因,隋炀帝的个性和作为,不是传统文化欣赏的类型,得不到民族基因的认可。

中国文化的底色是贫困和战乱,是最排斥欲望的。荀子说:“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欲望”、“多求”和“好动”一直被认为是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危险因素。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满足自己的温饱是一个人的权利,但在达到温饱后奢求美味,就属于罪恶。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最好的政治是保持稳定,稳定高于一切,“清静无为”是最高的政治境界。如果把社会束缚在固定的轨道上,使天下世世代代一成不变地按照圣人规定的礼法原则运转,那是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状态。

共2页:12下一页

很多人认为隋炀帝并不是个昏君,那他有哪些功绩呢?

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一共四百多位,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能够名留青史的不多,即使是能够称为明君的皇帝也不多。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皇帝有很多,比如说唐太宗、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等等,这些皇帝都是人们非常赞叹的皇帝。现如今看来,人们对古代的皇帝有很多评价不一的地方。

比如说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同。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奠定了后世的政治格局,但是他在位期间,杀戮非常多,因此并不是明君。更为严重的是,秦始皇杀死了很多无辜的人,焚书坑儒就是最好的例子。封建帝王,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一向都是文学作品所关注的对象,除了明君之外,暴君更是如此。



人们对历史上很多皇帝评价不一,那么隋炀帝杨广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眼中,隋炀帝在位期间除了吃喝玩乐就是骄奢淫逸,根本没有为国家做出一点点贡献。可是,根据史籍资料的记载来看,隋炀帝并不是这样的皇帝。人们对隋炀帝肯定是有很大误解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隋炀帝的形象,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并不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真实一面,而隋炀帝的后世被人全盘否定的悲剧也大多由来于此。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做了很多实事,比如说修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等等,这是历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



隋炀帝本身是一个很有雄心与抱负的人,在他还是晋王的时候,这种特征就已经表露出来了。隋炀帝杨广带领军队平定叛乱,为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一个极具政治抱负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这时候的隋炀帝还仅仅是一位王侯。只不过,隋炀帝登基之后,过快的发展,导致了隋朝走向灭亡。



隋炀帝为了这个“子孙万代,人莫能窥,自古以来,一君而已”的目标,隋炀帝的野心快速膨胀,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最终导致了国破人亡。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影射当时政治的诗文。比如说《汴水早发应令诗》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个臣子的立场之上,歌颂隋炀帝的的作品,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唐初修订的《贞观要论》更是总结了隋亡的几大教训,分别是“广宫室,好行幸”“轻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资质端丽者,每岁贡之”。唐朝对隋炀帝的评价肯定不高,《隋书》之中对于隋炀帝的一生有一个完整的总结。那么,从《隋书》中也可以看出,隋炀帝杨广其实是有大才的。

隋炀帝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没有什么功绩呢?

不知道大家对于隋炀帝是怎么样的看法,相信大多人都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人,是一个实打实的暴君,很多电视剧里都在恶意丑化隋炀帝,不仅没有什么作为,隋炀帝还十分的好色,没事的时候就会宠幸后宫的妃子。可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是这样吗?杨广在称帝之前人品还是很不错的,可等到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频繁的对外发动战争,经常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这是一个王朝末期才应该有的景象,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他做的最成功的的一件事就是开凿大运河,虽然开凿的过程十分艰难,可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当时的人可能对这条运河深恶痛疾,可这条运河对于后世来说,所做出的的贡献是巨大的,可见隋炀帝的眼光有多么长远,隋朝在选拔官员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改变,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往往皇帝出生时都伴随着异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隋炀帝肯定是有着当皇帝的梦想的,可是他也害怕自己的皇位保不住,在这种心理的趋势下,他就把自己的熊东门全都弄死了,后世也是从这件事情上,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人无完人,隋炀帝的脾气的确不好,这就导致君臣关系并不是很和睦,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平时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惹隋炀帝不高兴,那就真的是六亲不认。

他在诗词上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在他的领导下,社会上向学风气盛行,这也就导致隋朝流传下来的书籍很多,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损毁了很大一部分,可这并不能磨灭他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

不得不说,隋朝的经济发展的还是很好的,这点从开凿大运河和频繁的对外发动战争就可以看出来,要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强盛的话,皇帝是不敢这么霍霍财力的,手底下的大臣也不会同意他这么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隋朝最终还是被战争拖垮了,他是一个很有梦想的皇帝,想成为一个开疆扩土,流芳百世的皇帝,可他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这点还是很可惜的。

怎样评价隋炀帝的历史功过呢?

在古今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隋炀帝=大暴君+大昏君。其实,这个等式很有问题的。功是功,过是过,只是很不巧,隋炀帝成为了末代的皇帝,末代皇帝的标签不就是这样嘛。

隋炀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公元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那么后世为何不提隋炀帝的贡献,却被描述成暴君?

其实杨广是很有文韬武略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有几个做得到?有几个皇帝为了国家的稳固安全发展, 能够不辞辛苦,在那个只有木轮车的年代,亲征高句丽。只要细翻当年的史籍资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半牧半耕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对大隋也是时有冒犯掠占,隋炀帝当年调千里大军,总计共一百来万人,三次东征,决不是只因高句丽不恭那么简单。

杨广曾经三次龙舟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做了多大贡献!"尽道隋忘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只不过末代皇帝从来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贬的一无是处,怎说明新朝的正统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个荒淫是不足以评价一朝天子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铁案如山。

按愚意,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我所以认定杨广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7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