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夏侯霸的后台有多强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是各方诸侯混战,为了夺取刘汉天下而纷纷征战的一个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总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能人异士,他们凭借高超的武艺或者出色的谋略在各位主公面前取得一席之地,在三国这样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他们无法拥有现代人这样一个"上帝"的视角,也无法预见之后天下的走势,仅仅只是从自己对于天下各路兵马元帅的分析来判断天下归一的明主。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选择是大于努力的,如果是选择了一位有勇有谋并且运气十分好的君主,就有机会和他一起享受坐拥天下的感觉,但是如果是选择了一位秉性缺失、人才稀少,加上运气不算特别好的君主,那么能够活下来的几率少之又少。但是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古代战争中,军士"跳槽"也是颇为稀松平常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夏侯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三国时期曾经是曹操阵营中的将领,因为父亲夏侯渊的关系,他对于蜀汉和刘备恨之入骨,可是在后期,由于在曹氏阵营中遭受到了司马氏的迫害,后来又转去了敌对方蜀汉的阵营。夏侯霸转投蜀汉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受到当时曹魏政变的影响。
夏侯霸对于蜀汉王朝和刘备的怨恨主要来自于"汉中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夏侯霸的父亲夏侯霸被刘备大军斩杀了。夏侯渊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曹操取得汉中之后,派夏侯渊留守。当时在汉中的不仅有曹操,还有成都平原的刘备。刘备若是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自然免不了要跨过汉中去谋求发展。于是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时候,刘备在谋士的建议和谋划之下对汉中发起了战争,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两年里夏侯渊一直都采取了有效的战略成功抵挡住了刘备的攻打。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刘备为了彻底啃下汉中这块"硬骨头",最后采取了声东击西不断扰乱其视线的策略,先是在半夜偷袭,放火烧了夏侯渊的军营,趁夏侯渊分兵去修补围守的时候又去攻打驻守在他附近的另一位曹军将领,夏侯渊不得不去支援。趁夏侯渊此时兵力分散,刘备派大军对夏侯渊的大本营发动袭击,最终杀了他。因此蜀汉和刘备对夏侯霸来说也算是杀父仇人。
夏侯霸如此憎恨蜀汉,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出走蜀汉,是有着政治上的原因的。在魏明帝临终的时候,为了能够维持好自己国家的运转,指定了两个辅国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虽然说在后来我们都能听到有关于司马氏觊觎国家最高权力的传闻,可是实际上在正始年间,司马氏并没有到一手遮天独揽大权的地步,反而始终被曹氏实力压着一头。当时曹氏权力太过于强大,对于司马氏也并不是特别友好,因此司马懿称病不朝,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夏侯霸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说自己站哪一队,但是因为自己的亲戚夏侯玄是支持曹爽的,也被默认为是曹爽队伍中的一员。后来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由于曹爽一派之前排挤了很多人,变法也不得人心,加上司马懿的势力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曹氏一派很快被打倒清算,包括夏侯霸也遭到迫害。夏侯霸看情势不妙,立即出逃,跑去了距离曹魏最近的蜀汉。
因为夏侯霸的特殊身份和他与蜀汉的特殊关系,因此夏侯霸投奔蜀汉这件事在当时颇受关注。在夏侯霸投奔蜀汉的路上因为缺衣少食并且蜀地道路难走,后来迷了路,在逆境之中蜀汉得知了这个消息,派人将夏侯霸接了过来。
蜀汉接纳来自别国的大臣,这对于政治上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影响力的事,因此为了能够留住夏侯霸,后主刘禅就用了两个理由来说服他。第一个是需要淡化夏侯霸对于蜀汉的仇恨,因此说在两军对战中其实是各为其主的,夏侯渊的死并不是自己的父亲害死的,而是两军对战中的一种正常结果。第二个则需要给夏侯霸心理上的保障,要让他有留下来的理由,因此说自己的儿子是夏侯霸的外甥。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讨好夏侯霸而提出的,实际上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而张飞的妻子是夏侯霸的从妹,因此刘禅与张氏的儿子也确实是夏侯霸的外甥。这样一个血缘关系的存在不仅给夏侯霸吃了一颗定心丸,实际上也稳固了夏侯霸在蜀中的地位
是病死的。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夏侯霸 - 历史年表
219年,夏侯渊在对蜀战争中遇害,夏侯霸经常咬牙切齿,要征讨蜀国报仇
魏黄初年间(221年-226年),夏侯霸在魏官至偏将军,封关内侯
230年,魏国大举伐蜀,曹真入子午道,招夏侯霸为先锋。夏侯霸前进至兴势,与蜀军交战,一度被围,最终被援军救解.
239年,夏侯霸官至右将军,屯住在陇西,训练士兵,安抚少数民族,得到众人的支持
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为征蜀护军,进封博昌亭侯,归征西将军、夏侯霸的侄子夏侯玄统领。
247年,蜀将姜维伐魏,夏侯霸、郭淮率兵抵挡,姜维退回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郭淮成为征西将军。夏侯霸心不自安,又与郭淮不和,遂逃入蜀国,在阴平迷失了道路,粮尽遇困。蜀国得知后,派人将他迎入蜀国。当初,张飞曾得夏侯霸从妹为妻,其女成为刘禅的皇后,故夏侯渊战死后,张飞的妻子请求将其安葬。这次夏侯霸来投,刘禅亲自释放了他并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不是我的父亲亲手所杀。”并厚待夏侯霸,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夏侯霸的儿子留在魏国,因夏侯渊的旧功免于死刑,被流放到乐浪郡
255年,夏侯霸随姜维伐魏,大败雍州刺史王经。不久,夏侯霸病逝于蜀国,得到了被追谥的荣誉。
简要历史传记
夏侯霸,字仲权,魏名将夏侯渊次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
演义传记
夏侯霸,夏侯渊的长子,弓马熟娴,被司马懿推荐成为其部将,多次参加对蜀战争。后来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看出司马懿的野心,遂起兵造反,却被郭淮击败,不得已降蜀。夏侯霸在蜀,随姜维北伐,多有功劳,后在洮阳之战中中埋伏被射死。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改编夏侯霸为夏侯渊的长子而非次子。夏侯霸弓马娴熟,由曹爽推举的心腹部将,多次抵御蜀汉的侵扰。在征伐辽东公孙渊时,不到数回合砍掉辽东大将军卑衍,辽东军大乱。后来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看出司马懿的野心,遂起兵造反,却被郭淮击败。走投无路不得已降蜀,夏侯霸投蜀时已经是一个年华老去的将领。夏侯霸在蜀时追随姜维北伐,曾不到十回合打败郭淮救出姜维,最终却在洮阳之战中邓艾伏击被射杀。
后人有诗叹曰:“大胆姜维妙算长,谁知邓艾暗提防。可怜投汉夏侯霸,顷刻城边箭下亡。”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祸乱朝纲,荼毒百姓,导致天下大乱。曹操不耻与其为伍,遂改名易姓逃出洛阳,至陈留举兵起义,首次打出了“扶汉除贼”的口号。从大的方向来说,此次起兵口号鲜明,引来了无数割据诸侯的积极响应,整体效果非常的不错。
然而!站在曹操的角度上,他的起点并不算高,起兵的时候面临着几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反而使自己在诸侯林立的时代中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第一、家世背景的影响
曹操的父亲是宦官曹嵩,其为人贪婪,为官腐败,依靠其养父曹腾的影响力,担任朝廷司徒。任职期间常常因权导利,是汉末时期最大的贪官之一。后来曹嵩又斥亿万巨资买通中官,被朝廷拜为太尉,位列三公。更加肆无忌惮,以权谋私,臭名昭著。
因此!曹氏家族虽然富甲一方,名声却非常不好,无论士大夫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对曹氏都没有太多的好感度。曹操顶着贪官、宦官之后的家世背景,在乱世中招兵买马的难度非常之大,几乎没有人愿意投靠在他的麾下。所以!第一次招兵的时候,外姓将领的占比毫不意外的为零。
第二、资金缺乏
公元188年,汝南葛坡黄巾肆虐,各级郡县相继告破。太尉曹嵩免官潜逃回谯县,标志着曹氏家族从此没落。曹操逃至陈留举兵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曹嵩的支持,曹嵩反而带着少子曹德到琅琊避难。因此,资金短缺是困扰曹操的最大难题。在战乱时代拉起一支队伍,钱粮是最基本的法则。在没钱没粮的情况下,没有谁愿意提着脑袋为你卖命。
曹操首次招兵是中平六年,逃入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但并没有成功,因为他在陈留己吾几乎没什么家财。直到中平六年冬十二月,他才拉起了第一支队伍。据《世语》记载,当时是靠一个叫卫兹的陈留人资助,总共招揽了五千兵马。
第三、诸侯勾心斗角,再次给曹操沉痛的打击
诸侯联盟讨董的时候,各自勾心斗角、保存实力。曹操苦劝众人不听,于是孤军深入追击董卓,被卓将徐荣打得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曹操与夏侯惇到扬州募兵,可惜没人愿意追随。后来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送给他四千兵马。曹操带着这支靠施舍的队伍寄居在张邈的陈留郡,是兖州境内最不起眼的一股势力。
不久后,由于待遇问题,这支队伍集体反叛。虽然曹操及时镇压,但不叛者仅仅五百余人。
因此!曹操早期的发家史并不如我们所认知的一帆风顺,相反特别的艰难。曾几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幸运的是,无论曹操的情况如何窘迫,在他身后始终有两大家族默默支持。一是曹氏宗族,二是夏侯家族。这两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全力以赴。
起点不高的曹操,能够快速的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夏侯氏与曹氏的支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夏侯家族的支持,曹操的发家之路会比之前更加艰难。他很可能跟刘备一样,在这条道路上多打拼十年八年。夏侯家族实则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夏侯家族的成员非常得曹操信任,享受的待遇与众不同。起初,夏侯惇常常打败仗,被调侃为“常败将军”,但其集团内第一大将的身份却永远都不可撼动。夏侯惇退居二线之后,其族弟夏侯渊立马接替了北军第一大将的身份。
曹操敢于把军权交给夏侯氏,夏侯氏手握重兵却无丝毫异心。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亲人之间的彼此信任。因此!夏侯家族是曹魏集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其政治信仰绝对的一致。换句话说,谁要是反对曹魏集团,就是反对夏侯家族。
夏侯霸作为夏侯渊的儿子,是后三国时期夏侯家族的核心成员。但是!在公元249年,夏侯霸却背叛曹魏,投靠了跟他有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他为什么要反对自己家族的政治信仰叛国投敌呢?
公元219年,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被蜀军杀死。夏侯霸得知父亲阵亡的消息,对蜀汉深恶痛绝、势同水火,常常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为父亲报仇雪恨。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48年,这二十八年之内,夏侯霸从来没有忘记父仇。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复仇计划,并多次统军对蜀作战。
由此可见!夏侯霸对蜀国的仇视态度根深蒂固,他投入蜀汉的举动,肯定是不得以而为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驾崩,年仅八岁的曹芳接替其位。临终前,曹睿挑选了两位托孤重臣。一位是曹氏宗亲曹爽,另一位是外姓大臣司马懿。由于曹芳年幼,朝堂内外的大小事务多由托孤大臣商量处理。曹爽、司马懿为了争夺权势,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
曹爽是曹氏宗亲,拥有曹氏宗族与夏侯家族的鼎力支持,实力雄厚。起初,曹爽阵营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但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明知实力不如曹爽,于是隐忍不发,常常示之以弱。曹爽越来越骄傲,越来越目中无人,对司马懿的防备也逐渐松懈。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联合蒋济等人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大将军曹爽被杀,其爪牙被连根拔起。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外姓司马氏之手。司马家族的政治倾向跟曹魏完全不同,他的目的是取而代之。因此,但凡政治信仰与曹氏一致的,都是其严厉打击的对象。曹爽阵营中的张当、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受到牵连被诛灭三族的大臣数不胜数。
——太常夏侯玄也被剥夺军权,公元254年被司马氏夷灭三族。如果夏侯霸不背叛魏国,等待他的也将是同样的结果。
当初司马懿召夏侯玄还京,派郭淮去接管前线队伍。自从张郃战死之后,郭淮对司马懿马首是瞻,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加之他素来与夏侯霸不和。所以夏侯霸心里面比谁都清楚,夏侯玄此去肯定凶多吉少,自己也会被郭淮所害。于是他劝说夏侯玄投降蜀汉,从长计议。
夏侯玄不愿为了苟活性命而投降敌国,于是拒绝了夏侯霸的建议。夏侯霸只好独自去投降了蜀汉。
常言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背负血海深仇的夏侯霸,为何没有去投降东吴?反而钟情于仇敌蜀汉呢?
第一、就近原则
高平陵事变之前,夏侯霸与夏侯玄正在汉川前线作战。从汉川到东吴,一来要经过蜀汉的防区,有被蜀汉堵截的危险。二来远隔千里之外,很可能被魏兵追击。
事实上!夏侯霸能成功奔入蜀境,已实属不易……
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
因此!越过蜀汉投奔东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采取“就近原则”直接投降蜀汉,既可避免被蜀汉的堵截的危险,也可以规避被曹魏的追击。
第二、姻亲关系
虽然夏侯霸与蜀汉是世仇,贸然投靠很可能被斩杀。但是!他有一道“姻亲关系”作为护身符,可以规避这一风险。
——夏侯霸的从妹是蜀国国丈张飞之妻。
公元200年,曹操亲征刘备,刘备全军溃败,仓惶逃奔袁绍,第一大将关羽被曹操擒捉,张飞也下落不明。根据推算,张飞应该逃到了沛国。据《魏略》记载,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从妹在本郡樵采,为张飞所得,后娶为正妻,诞有两女皆做了蜀国皇后。因此!夏侯霸是张飞的大舅哥,是张皇后的舅舅,是蜀汉未来接班人刘禅之子的二大爷。
拥有这层亲戚关系,夏侯霸投降蜀汉后。不仅不会被害,刘禅还得笑脸相迎。
第三、利益关系
夏侯霸是曹魏边界的一线将领,长期负责对蜀作战工作,对曹魏边界的地理环境以及兵力布防了如指掌。对蜀汉集团来说,得到夏侯霸的投靠,相当于捡到了一张魏蜀边界的军事布防图。派夏侯霸为将伐魏,对曹魏知己知彼,有利于蜀汉北伐。
对于蜀汉来说,杀掉夏侯霸并不划算。重用他反而会收获更多。
站在夏侯霸的角度,他与蜀汉是否仇敌关系已经不重要了。曹魏当前的头号大敌,是乱国代魏的司马家族。当务之急,只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头等大事。只有保住性命,才有继续与司马懿博弈的资本。
——投降蜀汉是唯一的正确选择。既能保证生命安全,也能确保得到重用。
一、曹操家族成员关系
1、曹植、曹丕 、曹昂、曹彰、曹冲、曹熊、曹宇——曹操的儿子。
2、曹仁?、曹洪——曹操的族兄弟。
3、曹真、曹休——曹操的养子(义子)。
4、曹安民——曹操的侄子。
5、曹睿、曹奂——曹操之孙。
6、曹芳——曹睿的养子。
7、曹真——曹操的养子。
8、曹爽——曹真的儿子。
二、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记载了八位曹氏和夏侯氏的曹操亲族,此八人均为曹操所重用,号称“八虎骑”。
1、夏侯惇(157-220)字元让。其子:夏侯茂,字子林。
2、夏侯渊(?-219)字妙才,夏侯敦从弟。其子:夏侯霸(?-255)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
3、曹仁(168-223)字子孝,曹操从弟。
4、曹洪(?-232)字子廉,曹操从弟。
5、曹纯(170-210)字子和,曹仁之弟。
6、曹休(?-228)字文烈,曹操从子。
7、夏侯尚(?-225)字伯仁,夏侯渊从子。其子:夏侯玄(210-254)字太初。
8、曹真(?-230)字子丹,曹操从子。其子:曹爽(?-249)字昭伯,曹羲(?-249),曹训(?-249)。
从子就是兄弟的儿子。
扩展资料:
在曹操打天下的过程中,两个家族子弟称为“诸曹诸夏”,为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曹仁、曹洪是曹操“从弟”,也就是堂兄弟。曹操的父亲曹嵩,与曹仁的父亲、曹洪的父亲是亲兄弟。
“诸曹诸夏”中,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还有曹休、曹真、曹纯等子弟,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名气虽不大,却一直担任“虎豹骑”的统帅,此后由骁勇善战的曹真接任。
曹操对“诸曹诸夏”宗族子弟充分信任,他们的军政才能也非常突出, 把家族荣耀发展到顶峰。
曹操去世后,曹丕为防范宗族子弟们造反,逐步架空他们的军政权力,大量重用司马懿这样的士族。到了曹芳当皇帝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手上有兵的只有夏侯玄等聊聊几人,根本帮不上忙。
陈寿故意不肯交代曹仁、曹洪与曹休这三个人的父亲是谁,只说:曹仁是太祖(曹操)的“从弟”,曹洪也是太祖的从弟,而曹休是太祖的“族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