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关陇集团(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呢?)

华里士 2023-07-19 11:32:42

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是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东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同样的,对于高欢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西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 西魏和东魏隔着黄河和潼关对峙。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原来的北魏的皇室现在只不过是个受人摆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后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集团叫做关陇集团。

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呢?

关陇集团是史学家陈寅恪命名的一个泛组织名称,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门阀士族集团的统称。这个组织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掌控了中国北方百年之久的政治导向,导演了北魏的分裂,以及北周代西魏、隋朝代北周、唐朝代隋朝等一系列改朝换代事件。

关陇集团是如何诞生的?首先解释一下“关陇”。关,就是指函谷关以西,陇山以东,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陇,就是指陇山(即六盘山)以西的平原地区,也称陇西、陇右,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南部。

关陇集团,就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豪门大户。当然这个豪门大户,是指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门阀士族集团。这个集团的诞生,跟北魏建立的“六镇”有关。

1.六镇防卫体系演变为军阀集团

北魏建国后,为了抵抗北方柔兰民族的骚扰和入侵,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在首都平城(今大同)北部,设立军事重镇。历经数代皇帝,北魏的“六镇”防御体系正式确立,这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处。

类似于晚唐的藩镇,这六镇逐渐边演变为家族政治集团,集军政大权于一体。

2.从六镇演化而来的两个大佬

六镇中,诞生出两大派矛盾尖锐的势力,一派是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集团,一派是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

雍熙三年,高欢逼走孝武帝,拥立孝静帝,史称东魏。孝武帝在宇文泰的拥戴下,于长安重建朝廷,史称西魏。至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朝廷。

3.宇文泰的府兵制和八柱国十二将军

西魏定都关中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积极汉化,与关中及陇西大族迅速融合。宇文泰后来又改革兵制,实行府兵制,设立八柱国十二将军,统领军政,由此诞生了以二十个家族为首的关陇集团。

八柱国即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李虎就是李渊的祖父,李弼就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就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八柱国中,除了宇文泰本人和皇族元欣外,其余六位各统两位将军,合计十二位: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杨忠就是隋文帝杨坚之父,当时归独孤信统领。

关陇集团为什么这么牛?关陇集团是一个鲜卑族与汉族高度融合的政治集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牢牢地占据了西魏政治的最顶端,并由此导演了一系列的政治大事件。

1.关陇集团导演的政治大事件

西魏四帝被宇文泰毒杀了两位,末帝被迫禅位。可见西魏皇帝只是权臣宇文泰的玩具,宇文泰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废立皇帝。

宇文泰去世后,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宇文觉嗣位,由他的侄子宇文护辅佐。第二年,宇文护逼西魏恭帝元廓逊位于宇文觉,改国号为“周”,完成关陇集团主导的第一次改朝换代。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成了玩弄皇权的权臣,他连续毒杀两位皇帝。北周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联合宗室设计除掉宇文护后,第一次显现了皇帝掌握实权,并消灭北齐(高欢代东魏建立),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安于享乐,将大权交给岳父杨坚,甚至主动禅位给年仅七岁的儿子。第二年,大丞相杨坚废黜末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完成由关陇集团导演的第二次改朝换。

发源西北的关陇集团,为什么左右中原近百年?

“关陇集团”是什么?“关”是指陕西关中地区,“陇”是指甘肃陇山。“关陇集团”就是指关陇地区活跃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概念最早是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

“关陇集团”的崛起:“关陇集团”的最初形成,要追溯到南北朝时代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他用非常强硬的方式推行“汉化”改革,甚至不惜将首都从山西大同迁至河南洛阳。有改革就会有反对派,北魏内部反对汉化的鲜卑人就选择留守在西北地区守卫边境。随着汉化改革的推进,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慢慢向儒家文化转变。而反对汉化的那些人反倒被讥笑为“莽夫”,逐渐被边缘化。当矛盾到达一定程度,边境的鲜卑贵族们便抱团儿形成了割据力量,发起叛乱。

这个在叛乱中崛起的鲜卑人贵族集团就是“关陇集团”,在集团中做大了的宇文泰建立了北周,而隋文帝杨坚又通过联姻,得到关陇实力最强的独孤信支持,建立隋朝。唐高祖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信的女儿,是大隋独孤皇后的亲姐姐。

所以,隋唐的统一,都和“关陇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质上,隋唐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流转,是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的缩影。

古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顾名思义,它是指由少数身份显赫的人掌握政权的组织形式。它往往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采取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古代,无论东西方,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政治形态。

隋唐之前,贵族政治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是主要基调。对于这种政治形态,历史上有很多词来描述,比如“高门、世家、门阀、望族”等等,虽然这些词五花八门,但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贵族。仅仅听这些名字,你就能感觉到:这些人一定不是普通的平头百姓,而是由一代代的权力垄断形成的大家族。

早期的官员大多是通晓儒家经典的人。而他们对这种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只通过家传,也就是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儿子。这样,经过一代代的沉淀,就形成了最早的贵族。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往往利用中央的权力来维护他们在地方的势力。但随着中央势力的衰落,他们就只能靠自己了。

江山取谁的姓,取决于贵族中谁的势力足够大。隋文帝杨坚能够深刻体会这一点,他自己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为了终结这样的命运,让杨家江山能够长久,隋文帝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科举制度。

在隋唐以前,官员的选拔一般采用“察举制”。也就是说,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和选取人才,然后向上推荐。但由于地方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这种“察举”往往只看门第出身。也就是说:最后能做官的人,总是那些大家族的人,权力还是在贵族体系内流转。所以,在隋文帝杨坚掌权以后,开始推行“科举制”。所谓“科举制”就像今天全国统一考试,出题的标准和阅卷的权力都在中央。这就相当于把地方“察举”官员的权力上收了,也变相地把地方贵族的权力网络切断了。

不过,贵族集团树大根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连根拔起的。用力过猛容易被其反噬,所以隋炀帝用力过猛没得到善终,也没落得个好名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