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齐王刘襄是谁他为什么没有取代刘恒当上皇帝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2:41:50

齐王刘襄是谁他为什么没有取代刘恒当上皇帝

还不知道齐王刘襄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边朝中以丞相陈平为首的一众大臣果然在议论,谁是下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在这帮大臣的眼里,当初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分这么几类。

第一类就是刘邦的儿子,目前在世的只有两个了。第一个就是皇四子代王刘恒,另一个就是淮南王刘长。

第二类就是刘邦的孙子,比如,在剿灭诸吕的行动中立有大功的齐王刘襄,杀死吕产的朱虚侯刘章。

还有最后一类就是刘邦的兄弟们,当然这时候在世的刘邦的兄弟就是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了,刘交这个人很长寿。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不是还有个叫刘弘的小皇帝吗?

为什么又要再立一个新皇帝呢?因为这个小皇帝是吕后立的,他肯定是吕党的人。而他们这些大臣可是诛灭吕氏宗族的功臣呀。

这些功臣怕这个小皇帝长大后,会给他们来个秋后算账。万一那时候,他选择给吕氏家族报仇,这样的话,他们这帮功臣不就全部玩完了。

所以说,刘弘是不可能当皇帝的了。那么刘弘的其它兄弟们有当皇帝的可能性吗?大家都知道汉惠帝刘盈总共有六个儿子,被吕后杀了一个,现在还有五个。

既然现在刘弘也被踢出了继承皇位的人选,会不会再剩余的四人中再选一个呢?

当然不会了,这些人可都是吕后的亲孙子呀,他们不能冒那个险,所以,是不会让他们这支血脉继承皇位的。

那么这个皇帝的合适人选,还是要从我们刚刚讲到的那三类人中选拔出一个来。这三类人中,到底选谁来当比较合适呢?

至于这个事情大臣不得不做个,细细的考量。经过他们激烈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选出的这个皇帝不能太强硬。

因为皇帝一强硬,比如刘邦,吕后,那吃亏的肯定就是他们这帮大臣们了。就像挑柿子,要抓一个软的来捏。

基于这一条,刘邦孙子辈的刘襄和刘章肯定是排除在外的了。可是,这时还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说刘襄最合适,因为他是第一个举义旗的人。

这时候在座的琅琊王刘泽就开始发表意见了。刘泽只说了一句话,大都选择了闭嘴不言。刘泽说的这句话就是:“刘襄的舅舅是一个恶人。”

刘泽的意思是说,你们难道忘记吕后这一帮外戚派了吗?若是让刘襄继位,他务必是会重用自己娘家人的,若是那样的话,是不是说又陪殖了一个吕氏家族呢?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就这一句话,刘襄已经和皇位擦肩而过了,既然孙子辈不能考虑,那刘邦的兄弟楚王刘交怎么样呢?

大家排一下辈分和年龄,就知道这时候的刘交已经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能当皇帝的,所以,也被排除了。

那么下面只能从刘邦的儿子中选出了。刘恒和刘长是刘邦的两个儿子。这两个人到底该选谁呢?关于皇四子刘恒的身世,我们之前有讲解过。

下面我们着重来讲解一下关于刘长的身世?毕竟刘长的身世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是否能被选为皇帝的接班人。

刘长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在刘长出生的时候,她母亲的人生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还是从刘邦平叛燕王臧荼开始说起吧,当时刘邦平叛了燕王的叛乱后,不是经过赵地也就是他的女婿张敖的家里吗?

那时候张敖就选了一个美人,陪着刘邦过了一夜。张敖送给刘邦的这个美人,就是刘长的母亲。当时张敖可是像奴仆一样伺候着刘邦,就这样还被刘邦当众大骂了一番。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贯高刺杀刘邦的缘由。后来,这个美人和刘邦一夜情之后,也就怀了刘邦的儿子。张敖知道美人怀孕的事情,就把这个美人在外面给安顿了下来。

毕竟她怀的是龙种,可不能怠慢了,谁知,一年以后,贯高谋杀刘邦不成的消息走漏了。刘邦听闻有人要刺杀自己,当真是龙颜大怒。于是,他就派人把和张敖有关的人全部给抓走了,这些人都被刘邦投入了大牢当中,等待着审判。

就这样,怀有龙种的这个美人也被投入了监狱。要知道,她怀的可是龙种。这个美人不想在监狱中被关押,她想看看刘邦会不会看在她怀孕的份上,免了她的牢狱之苦。

审查人员不得不把这件事回报给了刘邦。刘邦这时候正在气头上呢。刘邦发话了:“什么怀孕不怀孕,儿子不儿子的,先审查了再说。

得到了这样的回复后,刘长的母亲绝望了。这时候的她想到的是死,可是她死了没关系,她肚子里的这个小生命该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她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不能任凭命运的摆布,她要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怀孕的美人又开始四下里托人找关系去了,这时候她找到的是吕后的信臣辟阳侯审食其。

审食其把这件事告诉了吕后,此刻的吕后正在为刘邦要废立太子犯愁呢?一听刘邦怎么又有一个儿子。

吕后的头大了,这个刘邦真是到处留情呀。有个戚夫人就算了,怎么又多了一个?想到这里吕后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吕后给的回话是:“不管她,死了才好呢。”

时日已久,根本没有人来就她。这次她才是真的绝望了,她在想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命吧。如今无路可走,只能在监狱里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了。其实现在的她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一个,把这个孩子给生下来。

当刘长出生之后,她的母亲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最终,她选择了自杀。到了贯高的案子审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刘邦也知道了这件事确实跟张敖没有一点关系时。

下人就把这个没有了母亲的刘长抱了过来,告诉刘邦这是他的儿子。刘邦一看自己又多了一个儿子,把他给高兴坏了。当他听说这个小孩的母亲自杀之后。刘邦又感到十分的愧疚,遂派人厚葬了刘长的母亲。

然后,刘邦就把这个刘长交给了吕后来抚养。这也就是为什么吕后在杀刘邦的儿子中,偏偏放过了刘长的原因。

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有的。讲到这里你肯定也得出了,刘长也是属于吕家一党的。

所以,他也就被理所当然的排除在外了。这么算下来,合适的人中只剩下一个人选了。这个人就是皇四子代王刘恒 。其实历史选择了刘恒来当这个皇帝,确实是最佳人选,只有他才能把这个国家给治理好。

可是,立刘恒为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他在诛灭诸吕的事件中,没有任何功劳可言呀。这对于立有大功的刘邦的孙子来说是极其的不公平的。

可是没办法,刘恒当皇帝就是对大臣们最有利的选择。大臣们一致以为刘恒是一个软柿子,可以任凭他们摆布。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刘恒得知自己被选上当皇帝的时候,他是如何的应对的?

那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刘恒可能私下里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坐上。但,这些心事他绝没有暴露给任何人知道过。

他深知自己的母亲不受刘邦的待见,这也是刘邦不喜欢他的原因。看看刘邦把他分到的这个破地,就知道他是刘邦最不得宠的孩子之一。

当陈平和周勃派来的人通知他赶紧赶到都城去做皇帝时,他以为这是一场阴谋。这场阴谋是陈平和周勃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想置他于死地。

他知道荡平诸吕自己是一点功劳都没有的,而那个皇帝的宝座又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天上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呢?这就是他不相信的缘由。

可是,使者又明明是带着文书来的,这又不由得他不信。可以说这时候他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

他找来了自己的心腹来商议这件事,要大家讨论下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圈套。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的臣子们又分成了两派。

同意这是一场阴谋的,就是以郎中令为首的张武。不同意是阴谋论的就是以中尉为首的宋昌。张武和宋昌两人都是最受刘恒依重的大臣。

没想到在最关键的一件事上,他们的看法却是那么的不一致。刘恒告诉他们:“那就各自说说你们的理由吧,为什么是阴谋?为什么不是阴谋。”

张武先发的言:“很明显这就是陈平玩的一个阴谋,他是想把代王给骗去,然后行不轨之事。以前发生的这种事还少吗?远的想想韩信,近的想想刘友,他们都是什么下场?所以,代王只要称病不去就可以躲过此劫了。”

平定诸吕之乱,代王刘恒毫无功绩,大臣们为何会推举他继任皇位呢?

汉文帝刘恒画像

一、汉惠帝的子嗣是功臣派最大的威胁

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病逝,同年八月,功臣派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大将军灌婴联合皇族派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发动叛乱,诛杀吕氏宗族,在位的汉后少帝刘弘是汉惠帝之子,吕后之孙,刘弘并不是嫡出,他是汉惠帝与宫女所生,吕后为了巩固吕家势力,将刘弘之母杀害,对外谎称是皇后张嫣所生,刘弘是吕后所立,对于功臣派来说无疑是种威胁。

据史书记载,吕氏宗族被灭以后,大臣们与皇族派商议拥立新帝一事,得出的结论是后少帝刘弘是吕后所立,少帝年幼,一旦他成年掌权,便会威胁到大臣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他们要在诸侯王中挑选一位贤者接任大统。


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史记.吕后本纪》


那么大臣们为什么会认为吕后立的皇帝就是威胁呢?因为有前车之鉴,汉惠帝与皇后张嫣没有子嗣,他的六个儿子都非嫡出,吕后把小皇子交由张嫣抚养,杀其生母,并对外宣称是张嫣所生。

惠帝去世后,吕后拥立年仅三岁的太子刘恭为帝,是为前少帝,随着小皇帝渐渐长大,听说自己的生母为太后所杀,非常气愤地说:?太后怎么能杀我的母亲,待我长大后,我要将吕氏一族一网打尽。?

吕太后可是刘恭的亲奶奶,他为了自己的生母,竟然与吕太后反目成仇,更别说那些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大臣。

正是有了前车之鉴,功臣派认为刘盈之子都会是将来的威胁,他们不会选择一位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皇子继任大统,吕后的孙子们自然不在候选人名单中。

汉惠帝剧照

二、刘邦的兄弟、孙子不敢选

吕氏全族被灭后,功臣派在挑选皇位继承人时,有两类人不能入选,第一、非刘邦的子嗣,第二、性格强势的皇子,按照要求来看,刘邦的兄弟、孙子排除了。

1)刘邦的兄弟不能选

吕太后去世后,在刘邦众多兄弟中,只剩下楚王刘交,而且刘邦生前与刘交的关系相当不错。但是楚王刘交年事已高,功臣派认为这样一位政治经验丰富的老手,不便于掌控,大臣们希望选一位年轻的诸侯王接任大统,刘邦的兄弟自然不可选。

2)刘邦的孙子不敢选

刘邦孙子众多,其中庶长子刘肥一脉最抢眼,尤其是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这三位都是刘邦众多孙子中的翘楚,齐王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在孙辈中最有资格接任大统,但是他们都没有被选中,因为他们太强势,不便于掌控,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来看看刘章。

朱虚侯刘章很有胆识,有爷爷刘邦的风范,他早对吕氏专权心怀不满,一次刘章参加宫中酒宴,并授吕后之命担任监酒官,刘章说自己是将门之后,请求吕后让他按军法监酒,军法监酒违令者斩,吕后听后许之。

刘章酒酣之际唱了一首《耕田歌》:?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意为种地插秧,只要不是我插的苗,都要锄之,刘章暗喻吕氏非刘家族人,将来会被斩尽杀绝。

就在此时一位吕氏族人酒醉离席,刘章随即拔剑杀之,让周围的大臣大吃一惊,从此以后诸吕都畏惧刘章,大臣们对刘章刮目相看。

吕后病逝后,朱虚侯刘章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写信给大哥刘襄,让他起兵,自己和三弟东牟侯刘兴居给他做内应,事成后拥立刘襄为帝。


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刘襄功劳最大,势力最强,最有资格,为何却没有获得皇位呢?

刘襄其人,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嫡长子,曾经试图与汉文帝刘恒争夺继承权未果,这就是题主所问的他为何没有获得皇位一事。

下面,让我从功劳、势力、资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下为什么刘襄败给了刘恒。

功劳方面

当时正值吕后去世的权力真空期,吕后的两个侄子吕产和吕禄准备趁机叛乱,提前被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知道,于是刘章赶紧传讯给刘襄,让他尽快来长安准备夺位。等到刘襄组织完军队准备过来时,却发现吕产等人已经派了灌婴在荥阳防守他的西进。被灌婴这一拖延,长安内部局势已经大变,在周勃和刘章的配合下,诸吕很快被消灭,之后在陈平、周勃等大臣的邀请下,代王刘恒率先进入长安即位,史称汉文帝。这些刘襄郁闷了,眼睁睁的看重皇位从自己手里溜走,没办法,只好灰溜溜的回到封地继续做自己的齐王,没两年,因郁成疾,撒手人寰。

从当时铲除诸吕迎立代王的整个过程来看,功劳最大的是刘襄的弟弟刘章,他第一时间知道叛乱的消息,并迅速的找到周勃陈平等人商量对策,并且主动出击,消灭诸吕。而刘襄呢,在接到弟弟的传讯后,倒是很机灵的准备西进,可是被灌婴拖延住,从始至终其实都没插上手。所以刘襄功劳最大的说法,从何而来?

势力方面

刘襄即位成为齐王的时候,正处在吕后称制时期。由于刘襄的父亲刘肥并不是吕后所生,所以一直不受吕后待见。连带着刘襄也不被吕后及诸吕所在意,在吕后的授意下,曾经划出齐国的济南、城阳、琅琊给诸吕作为封地,而刘襄也不敢有什么异议。导致他的势力大受损失。

算起来,当时势力最强的应该是吴王刘濞,只不过因为刘濞是高祖刘邦的侄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所以在吕后去世的那段时间,刘濞并没有参与到长安的动乱中来。所以刘襄势力最强的说法,不能成立。

资格方面

刘襄本身是高祖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嫡长子,属于第三代里面较为年长的。但是汉文帝是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在当时属于第二代里面最为年长的。从辈分和资历来说,汉文帝都比刘襄要更适合继承皇位。自然,刘襄最有资格的说法,完全不合理。

除了这三点之外,当时群臣还考虑到刘襄的舅父驷钧,是个暴戾之人,如果扶正刘襄,保不齐又会出现诸吕作乱那样的事情,综合种种考虑,才决定迎立代王刘恒回来继承皇位。

总结:在当时的环境下,刘襄并没有做出什么功劳,势力能算前列但是远远达不到第一,资格上劣势最大,自然在皇位的竞争中败给了他的叔叔汉文帝刘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