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南北朝的大事年表?)

话历史 2023-07-19 10:21:16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317年  建武元年

•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史称东晋
•祖逖北伐

318年  太兴元年

•晋王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
•刘聪病死,太子粲继位,旋为靳準所杀,汉亡。刘曜发兵攻準,自立为皇帝

319年  二年

•刘曜徙都长安,改国号赵,史称前赵
•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322年  永昌元年

•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还屯武昌,遥制朝政。元帝忧愤死,明帝即位,王导辅政

324年  太宁二年

•明帝下令讨伐王敦,敦以兄含为元帅攻建康,敦病死,兵众溃散

327年  咸和二年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

329年  四年

•后赵出兵攻占上邽,杀太子熙,前赵亡

330年  五年

•东晋始行度田收租制,亩税三升
•后赵石勒称帝

335年  咸康元年

•后赵迁都于邺

337年  三年

•鲜卑慕容皝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

338年  四年

•鲜卑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建代,定法律
•大成国李寿自立,改国号为汉

341年  七年

•晋诏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

347年  永和三年

•桓温灭成汉

349年  五年

•后赵石虎称帝
•谪戍凉州的东宫卫士十余万人在高力督梁犊领导下于雍城起义

350年  六年

•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1年  七年

•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352年  八年

•前燕慕容儁灭冉魏,遂在蓟称帝

354年  十年

•桓温北伐前秦,军至灞上,逼近长安,因缺粮退兵

356年  十二年

•桓温第二次北伐,入洛阳,留兵戍守而还

357年  升平元年

•前秦苻坚即位,称大秦天王,汉人王猛辅政
•前燕迁都于邺

361年  五年

•桓温派兵破燕军,取许昌

362年  隆和元年

•晋减田租,亩收二升

364年  兴宁二年

•庚戌土断。晋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

369年  太和四年

•桓温率军五万北伐前燕,至枋头粮尽撤退大败

370年  五年

•前秦灭前燕

376年  太元元年

•前秦灭前凉、灭代
•晋废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在役者免

377年  二年

•晋建北府兵

383年  八年

•晋秦肥水之战,前秦大败,内部分崩
•晋增收口税米,每口五石

384年  九年

•鲜卑慕容垂在荥阳称燕王,后燕始此
•慕容泓称济北王,西燕始此
•羌族姚苌在渭北起兵,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

385年  十年

•西燕慕容冲称帝,入长安
•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
•后燕慕容垂定都中山

386年  十一年

•鲜卑拓跋珪称代王,都盛乐,改称魏,北魏始此
•后秦姚苌入长安,称帝
•吕光称凉州牧、酒泉公,都姑臧,后凉始此

394年  十九年

•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前秦苻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前秦亡

395年  二十年

•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

397年  隆安元年

•鲜卑秃发乌孤称西平王,筑廉川堡为都,南凉始此

398年  二年,北魏天兴元年

•慕容德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
•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是为魏道武帝拓跋珪

399年  晋隆安三年

•晋征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为兵,引起反对,孙恩起义爆发
•名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往天竺求经

400年  四年

•李暠自称凉公,都敦煌,西凉始此

401年  五年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史称北凉
•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至长安

402年  元兴元年

•孙恩攻临海,败死。妹夫卢循继统其众

403年  二年

•桓玄废晋安帝,自称帝,国号楚
•后凉降于后秦

404年  三年

•刘裕自京口起兵讨桓玄,玄挟安帝还江陵,后败死

405年  义熙元年

•刘毅破江陵,迎安帝还建康

407年  三年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夏始此

409年  五年

•后燕亡。冯跋建立北燕
•刘裕北伐南燕,围广固

410年  六年

•刘裕破广固,南燕亡
•卢循、徐道覆北进,攻长沙、豫章等郡,进逼建康,为刘裕所败

411年  七年

•卢循败死,至此,孙恩、卢循起义遂告结束

412年  八年

•法显航海回国,次年至建康,著有《佛国记》

413年  九年

•刘裕主持“义熙土断”

414年  十年

•西秦袭取乐都,秃发幉檀降,南凉亡

417年  十三年

•刘裕北伐入长安,后秦亡

418年  十四年

•赫连勃勃陷长安,称帝

420年  宋永初元年

•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是为宋武帝刘裕,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始此

南北朝的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 公元 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 汉亡。曹丕称帝,魏王朝建立。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 223年魏黄初四年 曹植的《洛神赋》和五言诗《赠白马王彪》作于本年。

公元 227年蜀汉建兴五年 诸葛亮于伐魏前作《出师表》,为三国时期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 曹植卒(生192年)。曹植后期作品还有五言诗《野田黄雀行》等。

公元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 正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号“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齐名,并称“嵇阮”,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正始时期与整个曹魏后期的文学风貌,后人称之为“正始体”。正始时期,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为后来玄言诗之滥觞。

公元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 阮籍卒(生于210年)。阮籍作有五言《咏怀》诗82首,为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组诗;又作有散文《大人先生传》等。嵇康卒(生于 223年)。嵇康作有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公元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 魏亡。晋王朝建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 太康时期,代表作家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后人称之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一作张华、张载、张协)。太康年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太康体”。

公元 285年晋太康六年 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为继《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公元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陆机卒(生于261年)。陆机作有《文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公元305年晋惠帝永兴二年 左思卒〔?〕(生于250年?)。左思作有《三都赋》,为继承汉赋传统的散体大赋代表作品;又作有《咏史》诗 8首等,为西晋时期五言诗代表作品。

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 挚虞卒(生年?)。挚虞作有《文章流别论》(系后人集中其《流别集》中对各种文体的评论而成,今佚)。西晋后期,士大夫间形成清谈风气,崇尚黄老玄学,其后至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公元 317年晋元帝建武元年 西晋亡。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刘琨卒(生于270年)。刘琨作有《扶风歌》等。魏晋时期,小说开始兴盛。干宝的《搜神记》约成于东晋初期,与其后王嘉的《拾遗记》同为早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

公元324年晋明帝太宁二年 郭璞卒(生于276年)。郭璞作有《游仙诗》(今存14首)等。

公元 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谢安等人于会稽山阴兰亭燕集吟咏,是为“兰亭会”;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公元 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 葛洪卒(生于281年?)。葛洪著有《抱朴子》等。

公元 402年晋安帝元兴元年后秦姚兴弘始四年 自东汉以来,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开始翻译佛经。后秦姚兴于本年迎天竺人鸠摩罗什入长安,主持佛经翻译,数年间译有《大品般若》、《法华》、《维摩诘》等经300多部。此后译事不断,佛教广传,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 陶渊明为彭泽令,80余日即辞归,作《归去来辞》。

公元420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 东晋亡。南朝宋建立。南北朝时期开始。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约作于晋末或入宋以后。

公元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陶渊明卒(生于365年)。陶渊明为田园诗传统的开创者。其诗歌代表作品还有《饮酒》20首、《读山海经》13首等。

公元 433年南朝宋元嘉十年 谢灵运卒(生于385年)。谢灵运为最早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作有五言诗《登池上楼》、《岁暮》等。元嘉时期,玄言诗逐渐衰退,山水诗开始兴起,后经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山水诗派。谢惠连卒(生于407年)。谢惠连作有《雪赋》等,此后咏物写景的小赋兴起。元嘉时期,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诗风,后人合称为“元嘉体”。

公元444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 临川王刘义庆卒(生于403年)。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撰成的《世说新语》,为记述人物言行的轶事小说代表作品;刘义庆又撰有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公元 445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 范晔卒(生于398年)。范晔撰有《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公元 466年南朝宋永明帝泰始二年 鲍照卒(生年?)。鲍照继承汉乐府传统,作有《拟行路难》18首等;又作有《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等。谢庄卒(生于421年)。谢庄作有咏物小赋《月赋》等。

公元 474年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二年 江淹的《恨赋》、《别赋》约作于此时或稍后,为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

公元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 南朝宋亡。南朝齐建立。东晋以来,至南朝宋、齐间,乐府民歌兴盛。长江下游一带流行“吴声歌”(《子夜歌》等),长江中游一带流行“西曲歌”(《石城乐》等)。

公元 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 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聚文学之士,其中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萧衍号“竟陵八友”。永明时期,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被发现,沈约、谢脁、王融等将其用于诗律及骈体文,开创“永明体”。永明时期,骈文逐渐发展成熟。代表作品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和稍后丘迟作于梁天监五年(506)的《与陈伯之书》,以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刘峻的《广绝交论》等。

公元 499年南朝齐东昏侯永元元年 谢脁卒 (生于464年)。谢脁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山水诗传统,其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南朝齐亡。南朝梁建立。刘勰的《文心雕龙》约撰成于上年或本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标志着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高峰。

公元 518年南朝梁天监十七年 钟嵘卒〔?〕(生 468年?)。钟嵘著有《诗品》,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论诗歌(五言诗)的理论批评著作。

公元 526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 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门客于此后数年间编成《文选》,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公元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北魏郦道元卒(生年?)。郦道元著有《水经注》,为南北朝时期北朝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531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 萧纲于本年立为梁太子,与徐摛、庾肩吾等大量写作浮艳华靡的“宫体诗”。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所作诗及徐陵、庾信所作骈文,后被称为“徐庾体”。徐陵的《玉台新咏》约编成于梁中叶,为主要收录艳情诗的诗歌总集;所作《玉台新咏序》,为当时骈文代表作品之一。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约产生于北魏时期(后经文人加工)。

公元 539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 刘勰卒〔?〕(生于466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有较大的发展,刘勰为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公元545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 西魏丞相宇文泰命苏绰仿《尚书》作《大诰》,为后世以复古名义倡导散体文的先声。

公元 547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 东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约写于此时前后,为南北朝时期北朝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 西魏攻破江陵,俘杀梁元帝萧绎。时庾信奉使西魏,此后遂留居长安,作有《哀江南赋》并序、《拟咏怀》诗27首等。

公元 557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 南朝梁亡。南朝陈建立。阴铿为南朝陈代表诗人,与齐、梁间诗人何逊并称“阴何”,所作五言诗格律渐趋严整。

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 北周亡。隋王朝建立,至开皇九年(589)灭陈,统一中国,南北朝结束。

结合下面提供的历史朝代歌及课本上的历史大事年表或历代王朝表(包括起止时间,都城,建国者,重大事件等内

夏,约前2070,约前1600,阳城,禹,无
商,约前1600,前1046,殷,汤,无
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姬发,无
东周,前771,前221,洛,周平王,前356商鞅变法
秦,前221,前207,咸阳,嬴政,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巨鹿之战
西汉,前202,9,长安,刘邦,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25,220,洛阳,刘秀,200官渡之战208赤壁之战
魏,220,266,洛阳,曹丕,无
蜀,221,263,成都,刘备,无
吴222,280,建业,孙权,无
西晋,266,316,洛阳,司马炎,无
东晋,317,420,建康,司马睿,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386,589,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