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与《后记》中的评论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二十四孝图》
郭巨埋儿的概括:郭巨家里贫穷,为了养活母亲,想狠心埋掉己的孩子,结果感动上天赐给他一坛黄金。
主要出自《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其他故事还有,拾葚异器、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
感悟分析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讽刺了扭曲伦纪的行为被当成榜样顶礼膜拜,是在诱导人们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会导致不正之风。讽刺了愚孝,老莱娱亲把肉麻当有趣;鲁迅认为老莱子一把年纪了还扮小孩,其实是一种欺骗行为。
欺骗就是不好的。郭巨埋儿以鲁迅原话来说,是以不情为伦纪。这两种扭曲伦纪的行为被当成榜样顶礼膜拜是在诱导人们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会导致不正之风。
老莱娱亲简述:
讲述了老莱子为了取悦父母戏彩娱亲的孝行!当时年龄有七十多岁的老莱子,仍然穿着五色彩衣,并且玩着我们小时候玩的拨浪鼓摇来摇去,只为了博的双亲一笑。
郭巨埋儿简述:
晋代有个家伙叫郭巨,家道贫穷,无力奉养老母,于是想出一条“锦囊妙计”——“埋儿奉母”,和妻子一商量,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就这么干。此人的孝道感天动地,在他们深夜挖坑准备埋儿时,仁慈的上帝安排了一坛金子,被他们挖到。至此,郭巨名利双收。
扩展资料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创作年代:1926年? ? ? ? ? ? ?
文学体裁:散文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二十四孝图
原因:“埋儿奉母”是一个关于孝道的典故,孝道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出处:元代 郭居敬?《二十四孝》
典故原文: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译文:话说郭巨原本家境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留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亲极为孝顺。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郭巨担心为了养儿,不能很好地侍奉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郭巨挖坑时,地下二尺忽见一坛黄金,上书:“上天赐给郭巨,官方不能取走,民众不能夺走。”原来是上天感其孝道,奖励他的。夫妻带着黄金回家,老母幼儿都得到照顾。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作品赏析:
埋儿奉母的故事,并不是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尽愚孝,为了孝顺父母,就为所欲为。而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尽心尽力孝顺父母的同时,棘手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5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京历史上第一次毁城——苏峻之乱
下一篇: 宁典打马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