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晋伪名士王徽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历史典故 2023-07-19 09:35:54

公元4世纪。夜雪初霁,月色皓然,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长诗佐酒,忽忆戴逵。便夜乘小舟造访,到了戴家门口,竟过门不入。人问其故,答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晋书·列传第五十》)。“想见”比“见到”更臻境界,率性不是随其所之而是知其所止。

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退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王徽之还是名书法家,自幼从父学习,有“徽之得其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乘兴而往文言文

1. 乘兴而来,兴尽而去 《世说新语》里的那一段原文请告诉我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王子猷(名徽之,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西晋文学家)《招隐》诗(描述田园之乐的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让家人备酒,四面一望,一片皎洁明亮。

他便起身左右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士》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当时戴安道正在剡地,他马上连夜乘船去戴家。

船行了一夜才到剡地,到了戴安道家门,却不进去,又回转山阴去了。有人问他是怎么回事?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去的,兴致尽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小议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雪夜访友人戴安道,到了门前却又返了回来,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后来用为成语,表示随兴致行事。后又转化为“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抱着希望而来,却失望而归。

2. 《戴逵》文言文翻译 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3. 王子猷居山阴全文翻译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戴逵,子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全文翻译: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

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

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居山阴》王徽之因为失眠,半夜起来吟咏左思的《招隐》诗,感慨之馀便想到了隐居不仕的戴安道,于是夜乘坐船前去看他。船行一夜才到达,王徽之的诗兴差不多也没有了,于是造门而不入,又从原路返回。

所谓“乘兴而往,兴尽而返”,毫不拘泥于俗套。

4. 子何恃而往出自什么文言文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5. 不是赏新胜景,何必踏雪寻梅,孜孜乘兴而往,怏怏俯首而回 意思是做事情的时候兴致勃勃,但最终会事与愿违。

出自:三国诸葛亮的《诸葛武侯巧连神数》第八课

原文:

不是赏新胜景,何必踏雪寻梅,孜孜乘兴而往,怏怏俯首而回。

译文:

如果不是为了观赏美丽的景色,何必踏着雪去寻找梅花呢,兴致勃勃的前往,却失落的回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本书是诸葛亮在山中隐居之时所编著的。

《巧连神数》也称《诸葛武侯巧连神数》,其产生年代已无凭可考。所以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产物。但从总共的215神数的某些辞文来全面衡量,笔者认为并非完全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由后人给予补充和完善的。

并且是由多人完成的。可以说此神数是经几代人或多人之手而完成的集体创作。《诸葛武侯巧连神数》其主要功能是用在《姓名学》中,古人因受到时代的文化和易学知识的匮乏所限。只是将它局限在为人取名的行当中。

可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觉得此神数不仅可以为人起名,而且还可以应用于为人测事上。在没有预测工具的情况下只要让求测者任意写出2—3个字,根据其总笔画、经过计算后,就可预测出来人所问之事的成败,得失,吉凶,休咎(当然只能是预测事情的结果。中间的详细环节还远不如六爻预测的细致和缜密)。

6. 翻译文言文 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作为自己的幕僚。有个名叫蒋衡的孝廉前去应聘,年羹尧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年羹尧征伐青海的那天,安营扎寨,忽然传出命令说:“明天行军的时候,每人携带一块木板,一束草。”军中的人都不明白其中的缘故。等到第二天,走到塌子沟时,命令将士把各自拿的那束草投入其中,上面铺上木板,军队通行无阻。番人恰好倚仗塌子沟的险要,没料到大军一下子就来了。于是攻破了贼军的巢穴。又一次,年羹尧征西藏时,一天晚上三更的时候,忽然听到大风从西面吹来,不一会儿就平息了。年羹尧连忙召来一名参将,率领三百快骑兵,往西南一片密林里搜索贼人,果然将贼人全部歼灭。别人问其中的缘故,年羹尧说:“一下子就平息了,说明那不是风,是飞鸟在震颤翅膀。半夜里众鸟腾飞,必定是有人惊动了它们。从这里向西南方向十里左右,有一片比较茂密的树林,晚上歇息的鸟一定很多。我猜一定是贼兵前来埋伏,因此群鸟受惊腾飞。”

刚自己翻译的,如果觉得看得过去,请采纳

关于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文言文

1.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2. 世说新语还有什么有教育性的古文小故事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小一辈的人谈论试问`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而谢无奕的虐人说:”不如用柳絮随风飘飞来比拟.”谢太傅大笑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的虐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走了`等太丘走后`那个人便来了`陈元方刚7岁`在门外玩`那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久不来`已经走了.”那人生气了:”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不管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来,您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那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39103925

3. 摘抄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必须是课外的出自哪个门必须是文言文 识鉴第七之八、此儿有异

(原文)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我老,不见其大耳!”

(译)卫玠五岁时,神情可爱。祖父太保卫瓘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可惜我老了,不能看他长大了。”

识鉴第七之九、强果有余

(原文)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译)刘越石(刘琨)说:“华彦夏(华轶)见识才智不足,坚强果敢有余。”

赏誉第八之十八、言谈林薮

(原文)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译)对于裴仆射(裴頠),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清谈人物的汇聚地。

赏誉第八之十九、未睹不鸣不跃者

(原文)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译)张华见过褚陶后,对陆平原(陆机)说:“你们兄弟是龙跃天河,顾彦先(顾荣)是凤鸣朝阳,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就你们几个人了,没想到又见到了褚陶。”陆机说:“您是没见到不鸣不跃的人罢了。”

赏誉第八之二十四、当与同归

(原文)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译)王太尉(王衍)说:“看到裴令公(裴楷)聪明豁达,超凡脱俗,见识卓绝。如果死可复生,一定和他为伍。”也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

赏誉第八之二十五、觉我言烦

(原文)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译)王夷甫(王衍)感叹道:“我和乐令(乐广)清谈,没有一次不觉得我的语言烦琐。”

赏誉第八之二十六、郭子玄有俊才

(原文)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译)郭子玄(郭象)有才华,善谈老庄,庾敳(庾子嵩)常称赞他,总说:“郭子玄不在庾子嵩之下!”

4. 求世说新语小故事,原文,译文及启示,不要太长 1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2.欲速则不达

2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启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5. 《世说新语》的故事三个,古文,还有标题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谢安在大雪之日与子女讲解诗文,听子女咏雪的故事。儿女聪明、多才,谢安的开心、快乐,家庭气氛的融洽、和睦,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二则《道旁李树》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的事。“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王戎的与众不同,而他的解释,更是体现了他的生活知识的丰富。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三则《复裈》讲述的是韩康伯几岁时的故事。“至大寒,止得襦”,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妈妈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而理由是,穿了短裤就不冷了,真的如此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明的,因为他能把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寒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三则故事都能让人深思,给人启迪。学习这三则故事,要反复朗读,不仅要读懂故事的大意,更要明白故事中蕴涵的深意,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另外,还要学习积累一些基本的文言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

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糯,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

6. 世说新语3个有趣的小故事原文 一、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容止》。

二、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伤逝》。

三、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世说.术解》。

四、《世说新语》又名《世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此书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7. 《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最好是白话文加文言文的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7)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8)。”元方曰:“君与家君(9)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10)之。元方入门不顾(11)。

2注释编辑

⑴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⑵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⑶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⑷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⑸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⑹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 尊君在不(否):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⑻ 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⑼ 家君:谦词,古代人称自己的父亲。

⑽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⑾ 顾:回头看。

3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已经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8. 给我两则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1、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王恭没有答话。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了过去。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王恭回答说:“你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2、小时了了: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去入座。李元礼问道:“您跟我是什么亲戚啊?”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这就是说,我们两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来的。”李元礼和宾客们听后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也到了,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未必也很好。”孔文举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大为狼狈。

3、难兄难弟: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割席分坐:管宁和华歆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垫席上读书,有乘坐官车的显赫人物由门外经过,管宁读书依旧,华歆则丢开书本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断垫席,分开座位,对华歆说:“您不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4、覆巢之下无完卵:孔融被拘捕时,全家里里外外的人都很恐慌。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只有九岁,小的只有八岁,两人依旧在做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儿惊惧的神色。孔融对派来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本人身上,两个孩子不知能否保全性命?”孩子们从容地对父亲说:“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窝中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也被拘捕了。

5、望梅止渴:魏武帝行军时,错过了水源,军队全都口渴难忍,于是他传令说:“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都流出口水来,就是靠了这一招才能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楚囚相对:过江避难的官员,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经常互相邀请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周侯在席间叹息说:“风景倒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在座的人相互对视,流下了眼泪。只有王丞相突然变了脸色说:“大家正当同心协力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地区,哪至于像亡国囚徒似的相对哭泣呢!”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9. 世说新语里的4个小故事的翻译 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雅量第六之十九、东床坦腹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郗公说:“就这个好。”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假谲第二十七之七、王右军诈眠

(原文)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译)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一次大将军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俩人屏退左右,一起商谈事情,完全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知道自己会遭灭顶之灾,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呕吐得乱七八糟,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当时人们赞扬王右军有智谋。

容止第十四之七、潘岳左思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左太冲(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任诞文言文

1. 任诞 文言文翻译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2. 任诞 文言文翻译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

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

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3. 文言文世说新语 任诞 (五则)重点翻译 是这五则吧?:) 荀巨伯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相视:看望您。

相,用在动词前,兼有指代作用,是指代性副词,可译“您”。败义:违背正义。

败,毁坏。以:而,连词。

求生:求得活命。岂:难道,副词。

所行:所为。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第一段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败义求生。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独止:独自停留。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委之:抛下他。

委:抛弃。宁:宁愿。

第二段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以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我辈: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班人。

辈,表示复数。国:这里指郡城。

班:返回。并获全:都得到保全。

第三段写贼兵因受荀巨伯的义举感动而退兵。【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注评】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 过江诸人:指东晋初年避难到江南的中原部分士族官吏。

美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辄:总是,往往,副词。

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

藉,以……为垫。卉,草的总称。

周侯中坐而叹曰: 周侯:周一(yǐ),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官至尚书仆射(yè)。侯,州牧的美称。

周颉曾任荆州、兖州刺史,故尊称“周侯”。中坐:坐在正中。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这句意思是说:(东晋首都建康与西晋首都洛阳)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殊:不同。正自:只是。

山河之异:指当时中原地区被匈奴人占领,他们不能再在洛阳黄河边宴会了。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戮力:合力,尽力。神州:中国,这里指已被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

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军用仓库),见钟仪,问之曰:‘南冠(戴楚国的帽子)而絷(束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来,“南冠”“楚囚”都成了“囚犯”的代称。

【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简析】 本篇选自“言语”门,题目是后人加的。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次年,司马睿(ruì)在建康(今南京市)即位,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武帝。当时中原沦陷,士族多渡江南下。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注评】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东晋安帝时为江州刺史,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据江陵。

元兴元年(402),举兵东下,攻人建康。404年,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

刘裕起兵讨玄,玄兵败被执,斩于江陵。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

田狩:打猎。蔽隰:遮盖原野。

隰,低湿的地方。 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驰击:奔驰追击(猎物)。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所指:所指向的地方。陵壑:丘陵和山沟。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 或:如果,连词。

行阵:军队行列。麇:獐子。

腾:跳跃。逸:逃跑。

参佐:僚属,部下。系束:捆绑。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桓道。

4. 答谢中书书和世说新语任诞的有关古文阅读 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5. 答谢中书书和世说新语任诞的有关古文阅读 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

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

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6. 古文翻译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原文及翻译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 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 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

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

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 ”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

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7. 文言文任诞中郗无忤色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大概是郗恢和王子猷是好友并且为人大方有度量,有名士之风。

《世说新语 任诞》这一篇描述的都是这一类的人和事情

郗无忤色出自《世说新语 任诞》

原文如下:王子猷诣郗雍州,雍州在内,见有毾登毛,云:“阿乞那得有此物?”令左右送还家。郗出觅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负之而趋。”郗无忤色。

翻译:王子猷(王徽之)去郗雍州(郗恢)那里,郗恢当时在里屋,王徽之见他家有彩色的羊毛毯子,就说:“阿乞(郗恢小名)你怎么会有这个东西?“说罢就让手下人搬到自己家里。郗恢出来后见毯子没了,王徽之对他说:“刚才有个大力士抗着毯子跑了。“郗恢听了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8.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9. 何至:哪里至于。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5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