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晋时期伪娘的黄金时代(7个十分有趣的历史冷门知识)

话历史 2023-07-19 09:02:21

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魏晋老少爷们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玄学大师何晏、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

7个十分有趣的历史冷门知识

7个十分有趣的历史冷门知识,你一定不知道

1、柳下惠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南朝宋的褚渊是真的猛,山阴公主刘楚玉非常淫乱,看到姑姑南郡献公主的老公褚渊长得非常帅,就让皇帝刘子业把褚渊送给她玩弄,刘子业就命令褚渊去陪山阴公主。

于是褚渊就被送到了山阴公主府上,山阴公主使尽浑身解数,对他百般诱惑,但整整十天都没有得手,最后褚渊以死明志,坚决不肯就范,公主只得作罢。公主说:“何苦呢?”褚渊说:“我可是个老实人。”

2、葡萄酒大约西汉时传入中国,在中国有两千年的饮用历史,比楷体字历史还久,可以说是传统饮料了。

3、说起吃辣,四川人能吃辣一直是闻名全国的,四川有鲜明的吃辣文化。但是,四川的吃辣文化几乎是近代才形成的。辣椒是明朝后期引进中国的。

而四川则是在清朝才大面积推广种植辣椒,以麻辣著称的现代川菜要等到大清差不多快奄奄一息时才有了个雏形。

4、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但其实,乾隆(1711-1799年)、纪晓岚(1724-1805年)和珅(1750-1799年)和珅比乾隆小39岁,比纪晓岚小26岁,电视剧为了效果,误导了观众。

5、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6、伪娘的黄金时代。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大家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

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玄学大师何晏、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

7、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丘尔库夫斯基到中国指导革命,他发现中国工人很穷,买不起秋冬季节御寒的裤子,于是他根据苏联经验,指导大家用纯棉等制作贴身裤子保暖,大受欢迎。

贫苦大众就叫这裤子丘尔库夫斯基,后来精简成丘尔库夫,再后来,念得快了就念成了丘库。这就是秋裤的由来。

请问南北朝时期的人们,为什么会以男性女性化为美?【伪娘】

从魏晋风度审视现代男士女性化现象
广东商学院 黄达润 SKY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的时期,男子追求仪容之美的风俗在当时尤为盛行。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男士女性化”现象也当代找到一个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在概述魏晋风度与现代男士女性化现象基础上,对两者的产生原因的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比较,从而得到正确审视当代“男士女性化”现象的启示。
关键字:魏晋风度男士女性化原因探究精神实质
一、引言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的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他们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他们追仙逐道、炼丹服药,尽显出世风范。一方面穿宽袍大袖之衣经久不洗,视“扪虱而谈”为高雅,另一方面又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为时髦。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像魏晋南北朝那样,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美男子,朗朗如玉树林立,光照千古;也没有一个时代像魏晋南北朝那样,男子对仪容之美的追求达到如此狂热的地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既表现在外在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地改变,也表现在内在的思想伦理道德上,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男青年留长发穿艳服、美容化妆、佩戴首饰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因此,“男士女性化”也成了现代中国城市乃至全世界世界一道奇异的景观。通过对两个时期相似现象的比较分析,有助我们更好地探究这种现象和趋势背后的文化背景与精神实质。
二、魏晋时期与现代“男士女性化”现象概述
魏晋时期盛行人物品评之风,品评的范围包括个人的品行、言语、容貌、才情、智慧、性格、气质、风度等等,尤其讲究的是美丽的容貌和潇洒的气度。当时许多名士追求的是女性化的美,他们非常讲究化妆和服饰。以上流社会的男性为主体,上至皇帝、王公贵族,下到文学家、哲学家等等,几乎所有男子都追逐这一“潮流”,有些甚至还到了不化妆不见人的地步,像大家所熟知的曹植和何晏即是如此。从外在来看,他们的外表的美几乎可以与女子相提并称,而同时又有着由内散发出来的洒脱飘逸的气质,两者相得益彰,完美结合,使得魏晋时男子出现有别于任何其他历史时期的女性化风韵气质。在《世说新语》中曾用“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形容王佑军,用“风姿独秀,爽朗清举”描述嵇康。“玉树”“朗月”“春柳”等物象也常被用来形容魏晋男士的气质非凡。魏晋男子女性化最突出的一个体现就是男子爱傅粉和熏香。
当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士也越来越注重自己仪容,以致当代男士的审美观念越来越表现出的“女性化”的倾向。但是这种风潮也有高层次与低层次之分,呈现出“雅”和“俗”两重天。一些资深艺术家或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艺术院校的男性青年学生与教师,有点近似魏晋名士风度,他们通过留长发、穿色彩艳丽的衣服及其他表现形式,既深厚含蓄,又飘逸悠扬,向他人和社会展现其以特有的艺术的韵味,也可谓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生活的意境。如果是出于艺术的需要,那的确无可厚非,但是也不乏盲目刻意模仿者,我们也越来越容易看到另类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男士女性化”的现象:当下的男孩和男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留起长发、戴起耳环、涂起胭脂口红指甲,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也是忸怩作态,女人味十足。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粗犷、仗义、阳刚的男人都到哪去了?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渐渐变成了“奶油小生”,一个比一个“娘娘腔”?于是乎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趋向“中性”的社会,男性趋于女性化,女性也逐渐展现出男性刚强硬朗的一面。
三、魏晋时期与当代“男士女性化”原因探讨
魏晋以前,儒家文化重个体而轻群体,重礼而轻情的特点,极大地制约着人们个性的发展。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衰微和儒家文化价值体系的崩溃使文人阶层获得了空前的舒张个性的机会。他们以率性而动的行为方式冲击、否定传统礼教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前人对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的忽视。他们不满上层统治集团的篡权夺势、阴谋阳谋一齐搞的黑暗丑恶的政治, 却又无法改变这种既有羁绊又被利用的险恶处境,,只有用饮酒、吃药、谈玄、游山玩水的生活方式, 表达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进退无路的苦闷。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造就了魏晋思想上的阔达,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认识,导致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改变了人们对美的认识,男士追求女性之美的风俗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现代男士女性化现象的产生也有其特殊社会背景。有人提出这种现象是在崇拜西方男子的病态女性美的社会风气下产生的,是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所言不无道理,但并非全部。究竟具体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从社会教育角度看,当前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划分越来越模糊,有时甚至可以说是颠倒黑白,特别是一些男明星标新立异,或者假借艺术的名义,不仅在舞台上反串角色、男扮女装,而且在日常行为方式上也越来越女性化,这种颠覆力还常常借助行为者本身的“明星效应”在社会上四处蔓延。当然,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也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农业时代,“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极其明确。如今,社会分工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日渐缩小,变得越来越模糊。社会角色的蜕变这种女性社会角色的男性化,直接决定了男性的女性化,否则,现代的男性就很难去胜任这些过去只有女性才能胜任的社会角色。第三,个体对自己的性别具有缺乏正确的自我认同。过去,人们的道德观念往往要求社会、学校、家庭能为不同性别的个体提供一个各自学习的榜样,并通过赞扬、奖赏等手段来强化个体符合其性别特点的行为方式,而通过批评、责罚等手段来弱化个体不符合其性别特征的行为方式,从而使个体形成与社会期许相符合的性格特点,但这种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淡化了。
四、魏晋风度与现代男士女性化现象精神本质的比较
“美姿容、重服饰,男不男、女不女, 阳刚与阴柔错位”,实质上是魏晋时期男子以美丽的外在形体曲折地反映出内在的精神世界。所以, 魏晋男士女性化是他们信仰危机与精神危机的表现。魏晋风度中的纵欲任诞又有冲刷人世间的污泥浊水和苦闷烦恼的作用。在醉生梦死的感官享受追求的后面, 隐藏着巨大的时代忧患背景。因此,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自己独具的行为方式表达内心世界,以对“异美”的追求来凸显人本的价值。刘春华在《现代男士女性化与魏晋风度》一文说到:名士们的这些怪诞的表现, 折射出大变动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方面, 是他们在精神危机中极度痛苦的表现。尼采说过: 爱痛苦者渴求美, 也产生了美。魏晋名士们正是在追求仪表女性美中散发他们的痛苦的,他们的精神生活就是一部宏阔的艺术品。他们对待生活像对待艺术一样进行着独特的审美观照, 产生出许多惊世骇俗的特异行为。
在当代男士女性化阶层中,精神上的空虚和心理上的紧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人的内在的精神气质的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地注重化妆、修饰、包装自己,并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相反,这部分青年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蒙蔽,试图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实质上是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这只能是一种畸形的“美”。例如风靡全国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中的选手,十之八九眉清目秀,其中不乏走女性化道路以博取观众眼球的嫌疑。另外,男性女性化趋势在国外更是尤为突出,例如韩国明星李俊基、人气乐团Super Junior,再如最近风靡全球的乌克兰男妖团Kazaky,女性化的“男星”越来越受到追捧,这不正说明当代社会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和心理上的紧张么?一句话言之,相比魏晋时期男子的女性化风俗,当代男性女性化趋势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虽然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审美需求,也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观。
五、魏晋风度对当代男士女性化现象的启示
通过对两个时期同一现象的比较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第一,要用客观、历史、辩证的角度看待当代男性女性化的现象。从积极方面来说,它改变了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泾渭分明的划分和规定,使个体的人格塑造、角色成就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是少数社会群体的精神需要。而对男士女性化个体的包容与理解,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不同性别的个体各自履行自己的角色,并各自承担其角色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如果男性女性化的个体只是少数,那就属于性别的常态分布,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则有可能打破两性间的和谐,男性也许无法承担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社会媒体和相关人士应该担当其起应有责任,将“男士女性化”的趋势从“俗的世界”引领到“雅的殿堂”赋予其应有的精神实质。
第二,审美观必须要有精神价值,没有了灵魂的美丽是畸形的。人的外表仪容之美, 不是以消费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料为标志,而是要以知识和智慧价值含量的文化素养高低为尺度。一个人的富有与否(包括先天的容貌、体形和后天的物质化的修饰) 与其能够做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的多少成正比。同样是女性化,同样是色彩鲜艳的衣着, 不同的人穿起来的效果就不同, 有些人显示出来的是一种美, 而另一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对自然美的破坏。人的根本性的东西是自然本色,而这些恰恰在人们过分追逐仪表化妆时丢失了。因此,评价一个人是否美,不是也不应单纯看其外表衣着打扮,而是更多去考究其能否拥有较为充实的精神生活;推而广之,对待一种社会现象,并不能单纯看其是否迎合大众的需求,而且更应考究其是否蕴含深刻和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刘春华.现代男士女性化与魏晋风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7(6)
[2] 王麒越.魏晋南北朝男性美容现象窥探——“魏晋风度”下的男性美容现象.[J].四川文物 2009(2)
[3] 白正奎.魏晋士人的身体“发现”与身体“反叛”——“魏晋风度”的身体视角解读.[J].2009(7)
[4] 汤力伟、毛百花.论《世说新语》“女才男貌”意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11)
[5] 任华南.魏晋风度特殊的悲剧性——魏晋风度审美评判. [J].企业家天地2006(11)
[6] 赵惠君.柳理.解析魏晋风度的精神本源. [J]广西师院学报.2002(1)

8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冷知识,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1.五个犹太人改变了世界。第一位是摩西:他说一切都是律法;第二位是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 第三位是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第四位是弗洛伊德:他说一切都是性;第五位是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

2.东汉末年有一少年侠客,仗剑独行,游走边荒.许多人仰慕他,前来投奔,可是少年家徒四壁,就杀了家里唯一的耕牛,招待客人。追随者很感动,送了千匹牲畜给他。后来少年从军,立下战功,朝廷赏赐九千匹绢,他全分给了部下……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追随?别急着回答,这少年就是祸乱天下的国贼;董卓。

3. 十大著名光棍。一,柏拉图。二,达芬奇 三,伊丽莎白一世以处女身子而终 四、牛顿几乎无亲近女色的纪录 五、伏尔泰与有夫之妇的人共居20年 六、贝多芬一生爱情不顺 七、简.奥斯汀因失恋终身不嫁 八、诺贝尔,与一数学家竞争失败 九、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 十、凡高屈辱的一生。

4.清“八旗”的由来。清兵入关以前,努尔哈赤把满洲军队分成四旗,每一旗起初是7500人。后来因为人数增加(满人为主,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族人),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分别为: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旗的编制,合军政、民政于一体,极具战斗力.

5.文学史上有一个厉害的人,他写的东西凡是认字儿的人都听过,但这人一生的抱负不是去写文章,而是去打仗。他年纪轻轻就参军,有一次带了30个人纵马冲进有5万敌军的大营,一路砍过去,不仅杀了很多小兵,顺带着还把一个叛徒的头也砍了,30个人毫发无伤的回去了.此人名叫 辛弃疾。

6.古代剩女要罚款。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7.史上最难杀死的人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历经638次暗杀; 二、阿道夫·希特勒:躲过50次暗杀;三、已故约旦国王侯赛因:遭遇过12次暗杀;四、阿尔巴尼亚国王佐格一世:曾遭遇55次暗杀亲手击毙过刺杀者;六、厄瓜多尔前总统莫雷诺:身中5枪仍高呼“上帝永远不会死亡”。

8. 伪娘的黄金时代。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大家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玄学大师何晏、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

如今伪娘横行,原来古代的男人也化妆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美容技术,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其实,在古代,男子化妆也并非稀罕事,古代男儿也爱美,他们画起妆来,比女子也不遑多让。

先说涂粉,每个爱化妆的人一定都非常注重护肤,一白遮三丑,古代美男子的首要标准就是皮肤白,最好能达到?肤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程度。白不仅能遮百丑,还能让人生出爱怜之心。汉朝的美男子张苍违法被判死刑,行刑日全身赤裸趴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这样的美男子死了就太可惜了,于是请求刘邦宽大处理。张苍大难不死,最后成了西汉丞相。

古代男子最爱用的护肤类化妆品是面脂和口脂,功效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面霜和润唇膏。古人擦的粉质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外形,使用的时分就能涂成个明白脸。固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吝天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正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

比如魏晋时期的何晏,被人称为傅粉何郎?美姿仪而色白?,成天揣着化妆品补妆,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妆容,爱美程度和今天那些吃个饭要补几次妆的女人简直不相上下,说明脸涂的白白并非古代女子的专利,关于何晏,还有个有趣的故事,都说白,魏文帝曹丕也想知道他有多白,他认为一定是何晏涂了粉的缘故。

为了检测他到底有没有化妆,曹丕在一个大热天里把他叫到跟前,赐他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何晏当场吃得大汗淋漓,一边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让曹丕意料不到的是,何晏一点粉都没有掉,皮肤还更加白里透红了。

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三国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都爱敷粉。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是爱美之人。《魏志?王粲传》里记载,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郸淳第一次去拜访曹植时,曹植刚洗完澡。尽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郸淳大聊特聊,但这个粉不离面的人,为了敷粉,让他尊敬的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古代男子使用的口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口红、润唇膏,一般都是无色唇脂,用动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如羊脂、麝香、甘松香、乌麻油等。

《外台秘要》中详细介绍了口脂的多种配方和香型。魏晋时期,口脂是上层社会男性化妆的必备之物。它最重要功能就是滋润双唇,防止口裂,除此还能让双唇显得更有光泽。在唐代,每逢腊日,皇帝就会给官吏们尤其是戍边将官送面脂和口脂,容器用玉和银做成,?腊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罂盛之?,以此慰劳他们。那时还好熏香,连皇帝也不例外,《魏志朱建平传》记载曹丕:?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

熏香,功效类似于喷香水,就是在香炉或者熏笼里点燃香料,把衣服熏香。这些香料不仅奇香无比,还非常名贵,都是从西域南海诸国进口的,比如甘松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等。后来,熏衣演变成了佩戴香囊。

熏香的香味相当持久。即便是熏香的炉子灭了,香味还是数日不散士人佩带香囊仍然非常普遍,东晋名将谢玄年轻的时候就?好佩紫罗香囊?。明朝 男人爱美其实比女人还甚,或者说打扮的比女人还漂亮,比如说锦衣卫,锦衣锦衣,名副其实,上面堆满了金织刺绣,连衣的裙子,下面一双皂靴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出了名的爱化妆,尤其爱用护肤品。《万历野获编》里的?士大夫华整?记录,张居正府上?膏泽脂香,早暮递进?。早晚都要用护肤品,这和现代人的护肤节奏相当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