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晋名士们喜服这种五石散?为什么吃完了会满脸通红春风荡漾?
答:在魏晋至隋唐的漫长时间里,如果要论哪种药物诱惑力最强,在贵族圈杀伤效果最大,甚至到了如今日毒品一般的传播地步,那毫无疑问,正是“五石散”。
虽然很多史料都认为,“五石散”在战国时代就存在,以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战国时的齐王就有服用五石散的记录。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也曾记录过其功效。但要论把服用五石散,当做一种贵族圈的享乐风气,那首推就是曹魏的这位美男子:何晏。
作为一位曹魏的学问大家,亦是曹魏贵族圈里的风流牛人,何晏在服用五石散的事情上,也是创意源源不断。不但是率先尝试,而且率先提炼出了成功的炼制方式。以葛洪的记载说,何晏的“五石散”,成分主要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五种,因此得名为五石散。单看这五种原材料,稍有点化学常识就知道,这是一种多么有杀伤力的物件。
当然,何晏在服用五石散的问题上,态度也是相当端正,根本就不承认这是一种毒品,而是认为这种东西能够祛病强身。确实,当时的魏晋时代,也是瘟疫肆虐的年代,自东汉末年起,伤寒等大规模瘟疫,几乎到了一波接一波的地步。上流贵族圈里也是炼药服药成风,号称有祛病健身租用的五石散,也就迅速流传。确实,要是第一次品尝,效用着实非常给力,服用后常有身体发热的感觉,哪怕身体再孱弱的人,也能瞬间感到能量满满涌上来。
所以,在何晏的示范下,五石散祛病健身的功效也是不胫而走,很快在贵族圈里流传开来,而它的另一个作用,好色成性的贵族们更是心照不宣——每次服用五石散后,何止是能量涌上来?精力更变得无比充沛。尤其是以风流著称的何晏,更是现身说法,经常拿着当春药吃,这下更是轰动效应,在魏晋的贵族圈里,服用热潮更加火热。
所以,也就有了后人眼里,看上去无比羡慕的魏晋风度:服用过五石散的魏晋风流人物们,各个都常在宴会上陷入癫狂状态,玩命的放飞自我。各种潇洒风姿,常把好些后人看的羡慕,美其名曰“魏晋风流”。但更触目惊心的是,许多魏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是服用五石散而死。这种癫狂的嗑药,代价往往就是玩命。如果把服用五石散而死的人物开列出来,那更是一长串的大名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近两千年前的魏晋年代,这就是个历史教训!
现代人了解“五石散”,主要从两个方子里面考证,一是出自东汉神医张仲景的《侯氏黑散方》和《紫石寒食散方》,“五石”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礜石;二是出自唐代药王爷爷孙思邈的《五石更生散方》,他的“五石”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黄。两者相比较,四种相同,就差了一种。有人考证说,仲景兄的方子里的“礜石”,含有大量的砷,长期服用,会造成慢性砷中毒。因此推测,孙思邈比较高明,看到这个毒物,就改了方子,将“礜石”换成了无毒的石硫黄,始以无毒之方传世。
1、五石散是一种中药散剂,首先它有壮阳、强体力,治阳痿功效,也许对湿疮、溃疡还有少许治疗的功效,并在服用后可以让人性情亢奋,浑身燥热,身体肌肤的触觉变得高度敏感,要用寒食、喝温酒,脱衣裸袒,运动出汗等方式来发散药力。
2、五石是指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硫磺,最开始是用来治病的药,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人,因为这种药燥热,对伤寒病人来讲有补益的作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的延年健体的东西来吃,认为它有增强体力,让人神清气朗的功效。由于药性太燥烈,一般没有问题的人吃了多忍受不了种烧灼的煎熬,不但皮肤红热,异常敏感,还常会长些疮疡肿毒,皮肉溃烂,五脏六腑更是烧得难受。
五石散最早是作为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药方,经过著名美男子何宴的推广后,一度成为上流社会派对聚会的必备之物,据说此物可以用来强健心神、发散思维、欲仙欲死,当时常见一堆文人雅士聚众饮用五石散,实乃旅行居家必备良品。
据传,五石散需要配上热酒一起服下,服下后会浑身发热,需要脱衣发散,并且需要不停地走动,这就导致了魏晋时期的一大奇葩现象,文人雅士个个脱光衣服,在树林间行走发散,俗称“裸奔”。何宴就很喜欢这种,称之为“行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酷爱在服药后半裸打铁,同为七贤之一的阮籍也在吸食之后,一夜之间做了八十首诗。
这么看来,五石散对于开发智慧,强身健体还是很有效果的。不过当我们看看五石散的原料,分别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再联想一下服用之后的形态,疯狂走动和发热,这赤裸裸的就是摇头丸的前生。
事实证明五石散的确毒得很,魏晋时期的名人一半是被卷入政治斗争死的,剩下大多是吸五石散死的。那些人中毒之后,往往舌头萎缩、后背溃烂,再严重的就是浑身溃烂,遍体脓疮,精神出问题,然后就是七窍流血、一命呜呼。所以五石散虽然曾经一度风靡社会,到了唐朝,这种风气就慢慢退散了。五石散的兴起与魏晋的时代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这些不雅行为成为名人雅诗的桃花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