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一夜宠幸九个妃子史书敢这么记载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2:35:58

康熙一夜宠幸九个妃子史书敢这么记载吗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古代的帝王是非常有“福气”的,不仅是因为他能够坐拥江山,拥有天下最高的权利,还因为他是全天下拥有女人最多的一个男人。

皇上可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个个都是出身名门,貌美异常。而皇上拥有这么多女人,再加上繁重的国事,是怎样能够宠幸到那么多的妃子呢?这里面可蕴藏着一个很大的故事,那就是康熙一个晚上可以召九个妃子来宠幸。虽然大家都很疑惑他怎么可以做到,但这却是事实,甚至专门为他这种行为专门起了一个成语——九妃连珠。

前面也提到:康熙的妃子们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来头的,尤其是能当上妃子的女人,也一定会有长于被人的地方。那我们就来看看,康熙能够在一个晚上宠幸的这九个妃子都是些什么来头。慧妃:这位妃子是当时朝中三等功大臣的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因为长相十分美丽被选入宫,在辈分上来说是皇上的“表姑”,她在宫中也算是他的“童养媳”,也是皇上最早的一批妃子了。

平妃:这位妃子的背景是非常强硬的。他们一家人有很多都是朝中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她的爷爷是当时朝中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她的父亲也是当时的重臣,她的姐姐还是当时的皇后,这样背景雄厚的女子就算是想不受宠都很难。良妃:大家可能很熟悉这个妃子,因为她出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她的出身是非常低的,在宫中只能做一些粗活。但她还是成为了皇上的妃子,并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著名的“八贝勒爷”。

容妃:容妃也是皇上最早的妃子之一,她一共为皇帝生下了六个孩子。由此可见,容妃在那时候也是比较受宠的,但是她的母族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室,所以她的容貌还是很出众的。宣妃:宣妃是当时的一个亲王的女儿,算起来是康熙的表妹。但是她并没有为皇上诞下龙子,但是她和皇上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成妃:成妃是她那一批妃子里资格最老的一位。她为皇上生下了康熙的第七个儿子,虽然她家室还算不错,但是由于她生下的皇子身患残疾,所以也没有特别多的皇上的宠幸。密妃:密妃也是很受皇上喜爱的,就看她为皇上生下三个孩子,并且她的小儿子还允许葬在她的旁边来说,她绝对不简单。

勤妃:勤妃是一个汉族人,她是一个二等侍卫的女儿,为皇上生下了十七皇子,也就是《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惠妃:惠妃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在她儿子不能成为太子时,也依然痴心妄想,最后被皇上发现将她处死了。

皇上的女人很多,每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大不相同,想要在后宫中安稳度日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妃子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

康熙,封了几个皇后?多少个妃子?最宠爱的儿女是?

你看的电视康熙王朝有很多地方不尊重历史
我懒得说,你自己看这贴/question/67977395.html
在历史康熙有四个皇后分别是: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康熙的妃子: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历史上康熙最疼爱的儿女
最疼的儿子是太子胤礽,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为生胤礽而死了,康熙皇帝很伤心,把对皇后的爱全给了胤礽,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宠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介入了十分荒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么有什么,康熙只要是能满足儿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来送给他。康熙处处娇纵胤礽,简直是姑息养奸。对他悉心呵护、亲自培养。胤礽沾染了不少坏习惯,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由此把好好的一个太子送上了绝路:太子变坏了,坏得不恶不做了。胤礽喜怒无常,时常与父亲顶嘴,但康熙却一点都不生气,除非是忍无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与康熙无异,连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实康熙对皇太子的溺爱远不止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康熙还很疼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儿子胤祚,康熙帝第六子。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殇。母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吴)雅氏。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胤祚的生母就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是雍正的同父同母的弟弟,只是六岁时夭折,所以史料不详.
但是,虽然六岁即殇,史料很少,从他的名字中,我们同样能得到些信息。
观千古帝王家事,皇子出生便以这个“祚”字话事的也就两个,又同出于满清。 其一为顺治帝第四子,时为皇贵妃董鄂氏所出,董鄂妃,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顺治能娶自己兄弟的媳妇,不顾汉家的伦理纲常,不怕被冠以乱伦的帽子,足见他有多爱她。这孩子刚一出生就被封为和硕祚亲王,明明是第四个儿子,顺治却当着孝庄皇太后和诸宫人的面称这个孩子是“朕之第一子也”,也算开了清朝皇子一出生便为皇储的先例,但这位祚亲王出生三月即夭,孝庄以国祚担命为由迫使顺治改了这个死孩子的号,入陵谥为荣亲王。 其二就是康熙帝的第六子胤祚,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所出。读〈康熙起居注册〉的时候就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便是这位千古一帝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以“自朕承嗣大统、胤祚家国以来..”为开头。足可见“胤祚”是一个词,也不单单是一个皇子的名字,同样类似顺治第四子和硕祚亲王,有以国祚托付此子的念头在里面。顺治大抵是爱乌及乌,毕竟董鄂妃的事迹地球人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康熙和德妃乌雅氏的关系。德妃乌雅氏先后给这位千古一帝生过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时因皇贵妃佟佳氏无所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出生不满十天便由乌雅氏名下转为佟佳氏养子,所以说皇六子胤祚才真正算是康熙和德妃的第一子。关于德妃这三个儿子,各个都不简单啊!老四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老六虽然六岁上便夭折了,但他的名字都叫胤祚了,若是不死,将来也必是个人物,剩下的十四也不一般,大名鼎鼎的大将军王!为什么德妃的三个儿子都这么出色?我想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地方!因为这个女人不简单啊!她极有可能是康熙这位千古一帝最宠爱的女子,如果不是,康熙也不会学他爹顺治对董鄂的态度,在皇六子出生的时候便给儿子冠上一个祚字!祚即国祚,这在封建时代连想都不用想,给人交代的信息就是这个儿子必是储君。也就是说,如果胤祚没有夭折,他便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不然他名字里的这个祚字也白叫了,康熙的心思也白用了!

康熙最疼的女儿是固伦温宪公主
固伦温宪公主(即和硕温宪公主)(1683-1702),康熙帝之第九女,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生。其母为康熙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四子胤禛、十四子胤禵、皇六子胤祚、七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岁时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舜安颜是佟国维之孙。康熙四十八年因党附允祀,削其额驸,禁锢于家,后释免。雍正二年(1624)总督三凌班务,授领侍卫内大臣。是年去世。公主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时年20岁。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按照玉牒,温宪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九公主的说法是错误的!)
太后抚养
温宪自幼是被孝惠皇太后抚养长大的,不仅深得祖母疼爱,亦颇受父皇宠爱。
在《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中,(选自《康熙朝满文朱批》感谢稽古论坛!)在对公主的供应中,四公主恪靖和六公主纯悫都只得猪肉四斤而已,(其他公主更小得的也更少了),而五公主温宪得猪肉五斤不说,还要多加“鹅半只、鸡一只”···(感慨一下···温宪的早逝是不是因为消化不良啊···老康啊···没有你这么养女儿的···)如果说仅凭这一件小事就得出康熙十分疼爱温宪公主的结论,那未免不足服人心。但是由此亦可见,康熙对于这个女儿,一定是很呵护很宠爱的。
[编辑本段]堪怜咏絮才
自小,温宪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温宪也很聪明,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选自《皇朝文典》)上说: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词的很少,很难得,见过的也就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养女,还是体现在封号上)。而温宪的祭文中能出现“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这样的词,不仅仅因为康熙要抚慰皇太后,更是因为温宪有才华,有值得这样高的评价的资本。说她“堪怜咏絮才”,便是由此祭文而来。

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温宪在诸公主中嫁的不算晚,在康熙出嫁的八个公主中,温宪十八岁受封和硕温宪公主。因为温宪是下嫁满人,而不是蒙古贵族或是其他偏远之地的贵族,所以在众多优秀的满族小伙子中选女婿,就要容易的多,合适的人选也很多。因为嫁给了树大根深的佟家,所以温宪的公主府(嫁后住处)在京城。离父皇近,离祖母近,离母亲也近。她嫁给的是当时有“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家族之后,舜安颜,原任銮仪使叶克书之子,佟国维之孙。这些出嫁的八个公主中有六人嫁到蒙古或西藏,这些公主从此是没有什么机会再见到父皇和母亲的了。可温宪不是这样,这也许是因为康熙和孝惠皇太后舍不得温宪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而剩下没有远嫁蒙古的两个公主中另一个公主悫靖是嫁给了汉人孙承运,悫靖的母亲袁氏就是一个汉人且仅仅是个贵人,所以悫靖因为是康熙的小女儿一定也是受父皇疼爱的。她的婚姻我觉得也可看做满汉间的一种联姻,毕竟康熙作为守江山的满人皇帝要处理好满汉间的关系。孙承运也不过袭的区区一等男,舜安颜好歹还会有一等公的爵位可袭。而温宪的婚姻,她嫁给满人舜安颜,嫁给孝懿仁皇后的娘家人,实际上舜安颜也是康熙皇帝的侄子。(康熙与孝懿是表兄妹)还嫁在京城,不仅仅是太后抚养的原因,亦有康熙对于温宪的疼爱。因此温宪的婚姻不会像姐姐妹妹那样有什么政治成分在里面。可是···
天妒红颜
然而不幸的是,温宪出嫁仅仅两年之后,康熙帝侍奉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皇太后带着出嫁的温宪公主同往,结果半路上老太太没事,温宪公主却中暑倒下了。时年20岁。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晡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辛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雍正元年,3月,和硕温宪公主 追赠为 固伦温宪公主。
其实康熙对女儿都很疼爱,但最疼的还是固伦温宪公主,康熙的很多女儿都嫁到蒙古去了,唯独只有固伦温宪公主留在自己的身边,不能说康熙不疼其他的女儿,其实这是帝王之术。清朝的统治基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蒙古的稳定,一来可以把蒙古作为沙俄的一道坚强屏障,二来可以稳固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基础。所以清朝对蒙古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历史也证明,清朝是很重视对蒙古的统治的,比如清朝前几任皇帝特别重视漠西蒙古问题,此问题直到乾隆中期才得以彻底解决,这对于加强清代的边防是很有益处的。另外,这也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所谓的怀柔政策,从思想上加强对蒙古的控制。此外,清统治者在入关前,和蒙古的渊源等因素。
康熙也很疼固伦荣宪公主

清康熙最宠爱的嫔妃究竟是谁呢

康熙皇帝爱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证据: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样?强拉硬扯还能怎样?就算他们先结婚再恋爱,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书,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丝再大放厥词,就算有些电视剧里为了商业利益而胡编烂造,也依旧无法抹杀他们最纯真、最美丽的爱情!他们照样能——只羡鸳鸯不羡仙!我敢说康熙最爱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简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时他年仅11周岁,迎娶了比他年长3个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册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满族皇后。可是,他们不同于先帝顺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义,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尽管有鳌拜因其女落选的不服气,从中作祟。但这也无法撼动二人之间的真情挚义。皇后先后育有二子:长子承祜(康熙八年腊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腊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后因难产谢世,享年22岁。 ★皇后生忌日 生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 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后去世后康熙的反应: 1、为皇后上谥号为“仁孝皇后”(此为有清一代独一无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将皇后的梓宫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从五月初五开始,康熙几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亲自把皇后送到了巩华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巩华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巩华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时已立钮祜禄氏为后) 8、康熙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 9、朝鲜使臣向其国王报告说:“清皇不恤国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满2岁的皇后遗孤胤礽为皇太子 11、嫡后去世齐册宝为两位亲王,而佟佳氏去世齐册宝的却降了级为一亲王一郡王 12、康熙亲制仁孝皇后册文,最为朴实无华;而其他二后的册谥文仅去叫大臣制,辞藻满篇的阿谀奉承无半点实在处,而康熙却点头称好(可以用“敷衍搪塞”来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废皇太子,康熙哭骂太子“生而克母”,并于当晚梦到已去世34年的皇后 ★关于这独一无二的谥号 赫舍里皇后初谥“仁孝”,至于“孝诚仁”是雍正给改的,暂不提这个。就说“仁孝”这个在清朝皇后中独一无二的谥号: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却别出心裁给了这样一个谥呢?康熙自己就谥为“仁皇帝”,他的功绩不仅被他的后代所称颂,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称颂,他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谥号详解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对于皇后的两个孩子,康熙自然视他们为掌上明珠: 对承祜(由于承祜幼殇,所以关于他的正面记载很少): 清史专家杨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大胆里推测康熙在立胤礽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实录》里关于承祜夭折后,载有康熙说的一句话“稚子事,朕无济于事...”(与后来的十八阿哥之死情况类似,表面这么说,内心其实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后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后有多伤心了,更何况承祜还是嫡长子);《康熙起居注》里载承祜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后,康熙正远在赤诚汤泉陪伴孝庄,没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由此“郁闷不已”但他为不使太皇太后伤心,依然“笑语如常”,最后躲到某一角落哭着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后事。康熙也是很爱承祜的,只是因为夭折而无人关注。可惜他无福消受,他的来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尽了。 对胤礽: 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宠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介入了十分荒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么有什么,康熙只要是能满足儿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来送给他。康熙处处娇纵胤礽,简直是姑息养奸。对他悉心呵护、亲自培养。胤礽沾染了不少坏习惯,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由此把好好的一个太子送上了绝路:太子变坏了,坏得不恶不做了。胤礽喜怒无常,时常与父亲顶嘴,但康熙却一点都不生气,除非是忍无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与康熙无异,连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实康熙对皇太子的溺爱远不止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册封妃嫔 而且从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宫至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虽然女人不少,但有封号的仅仅为皇后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后宫典制不完备的因素)。这其中有生育过真正皇长子的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宫的钮祜禄氏、还有大阿哥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可能还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这些最有资格取得封号的女子却奈何无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尔锦吉特氏去世,被追为慧妃,这是后话。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坚持为皇后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时,才开始第一次册立其他女子。到这时,康熙已经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养的大公主等儿女了。八月二十二这日,他册立了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顺便一次封了好几位,有:佟佳氏—贵妃,郭络罗氏—宜嫔,马佳氏—荣嫔,叶赫那拉氏—惠嫔,赫舍里氏—僖嫔,董氏—端嫔,李氏—安嫔,章佳氏—敬嫔。 ★子女出生: 根据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断,承祜死后,康熙半年未临幸其余女子,此时他只有18岁,一个青春躁动期的人呀,他干什么去了?而此时的大清国还很安定;仁孝皇后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欲。 ★后记 有了这些理由,难道还不足够证明这段爱情的真挚吗?我喜欢仁孝皇后,也喜欢康熙与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丝怎么踩扁皇后,我依然不会动摇我的观点。仁孝皇后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贤后,只是由于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长寿,她定会如唐朝长孙皇后那般名垂千古. 你不看那些小说和电视剧。我告诉你康熙是怎么对待她其他的老婆,就想你说的他喜欢良妃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良妃死了,大臣们想让良妃的儿子当太子了,而康熙竟然这样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就是说良妃是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康熙说这话的时候,良妃都死了,康熙还这么咒骂她。 你说的那个容妃真的是杜撰的,你看的是《康熙王朝》吧? 在电视里康熙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 这是错误的。历史上康熙没有容妃,只有荣妃 荣妃:马佳氏,为员外郎盖山之女,待年宫中。康熙六年(康熙帝当时只十五岁),生皇子承瑞,十年生皇子赛音察浑,十二年生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十三年生皇子长华,十四年生皇子长生,十六年二月生皇三子多罗诚郡王胤祉。十六年八月被封为荣嫔,二十年十二月晋为荣妃。雍正五年闺三月初六日薨。荣妃是康熙帝第一个皇子的生母,她共生有六个子女。 康熙皇帝有4个皇后 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时年皇帝十二岁,皇后十三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佑,此子四岁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复立复废的皇太子。皇后因生皇六子,产后几个时辰就死于坤宁宫,时年二十二岁。康熙帝很悲痛,辍朝五日,诸王以下的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归人等。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后梓宫权厝都城北巩华城。六月二十七日册溢大行皇后日:仁孝皇后。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巩华城沙河殡宫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二十六日二后梓官至景陵,奉安于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宫。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庙,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屡加溢号,全部溢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辅臣之女: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宫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距第一位皇后死还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后与孝诚仁皇后的葬仪同,不同之处是孝昭仁皇后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讨贼、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委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宫往巩华城,与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溢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与第一位皇后的梓宫奉移景陵,入葬地宫。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累加谥号,全称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表姐皇后:孝懿仁皇后 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康熙帝辍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官至朝阳门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葬但孝、孝昭两皇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 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孝恭仁皇后终年六十四岁。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满意请采纳

她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50岁还被翻皇帝牌子,晚年却不幸福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朝代,出现了两位非常厉害的皇帝,分别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两人分别缔造了康乾盛世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康熙帝甚至是被后人评为了千古一帝,不过康熙的千古一帝是存在争议的。

现如今看来,不管康熙是不是千古一帝,他的功绩都是存在的。平定三藩和夺回台湾,都是康熙的功绩,其次就是康熙个人属于少年天子了。在历史上,年少继位的皇帝不在少数,可是能够缔造盛世的皇帝,就屈指可数了。

十多年前康熙王朝的播出更是让人们对康熙帝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可否认的是康熙王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剧中大部分康熙的事迹都是属实的,与史书的记载并没有区别。

剧中出现了一位叫做苏麻喇姑的人,只不过历史上的苏麻喇姑确有其人,但是与剧中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她活到九旬高龄,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与康熙可没有感情故事,这只不过是电视剧中的情节表演而已。

不过在正史中,确实有一个康熙帝非常喜爱的女子,她就是历史上的德妃。在正史中她被称为孝恭仁皇后。古代的皇帝都是三妻四妾的,这一点康熙也不例外,少年时期,为了对抗鳌拜,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这就是历史上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的皇子更是多得数不胜数。面对无数的美女,康熙自然是不会放过的,大部分情况下康熙的婚姻都是不自主的,更不用说自由恋爱了。当时的康熙娶了赫舍里氏为的就是联合索尼去抗衡鳌拜。不过康熙娶了孝恭仁皇后可没有什么目的。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她生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子,就是历史上的雍正帝。在清朝这个重视嫔妃出身的朝代中,德妃的晋升是非常快的。最初进宫时只是一个小宫女而已,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康熙帝的宠幸,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德妃生下了阿哥,可是生下来之后就被送给了佟贵妃。当时还是宫女的德妃一下子升了四级,被封为了德嫔。德妃一生一共给康熙生了六个孩子,十八岁生下大儿子四阿哥,二十一岁生下了六阿哥,二十二岁生下了七皇女,二十三岁生下九皇女,二十六岁生下十二皇女,二十八岁生下了最后一个儿子十四阿哥。

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德妃是一直在给康熙生孩子的。在三个皇子中,六阿哥是早夭了,其余的两位都比较有名气。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帝,十四阿哥胤禵,同样参与了九子夺嫡。从德妃生育的孩子来看,德妃肯定有过人的容貌。

否则康熙肯定是不会对德妃翻牌子的,当时的清朝,实施了翻牌子的策略,就是太监拿八个牌子,皇帝翻到谁,皇帝就选择谁侍寝。通过这样的情况来看,德妃肯定是得到了康熙的宠幸。要知道康熙的身边肯定是不缺少美女的。

能够在这些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美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能够懂得康熙的心。即使是德妃到了50岁的年龄,康熙仍然是选择翻她的牌子。这就足以看出,康熙对德妃不仅仅是宠幸,还有德妃懂得康熙的心,这样一来德妃肯定有某些过人之处的。绝不是单单凭借美色,去捍卫后宫的地位。

德妃得到了康熙的宠爱,虽然她没有被册封为皇后,但是在康熙的心中,德妃的地位是无可替代。因为当时康熙的皇后只要是册封完,过不多久就会去世,于是出于迷信的原因,康熙就没有继续册封皇后,因此德妃的皇后是在死后进行追封的。

四阿哥胤禛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可是胤禛对自己的生母德妃并不好。原因就是胤禛从小不是在德妃身边长大的。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样一来,胤禛对自己的生母就有了意见,即使是在成为皇帝后,仍然如此。

胤禛成为皇帝后,册封德妃为皇太后,结果被她拒绝了。原因就是当初的时候,自己对两个儿子没有一碗水端平,这让她自己非常愧疚,拒绝了胤禛的册封。后来胤禛更是明目张胆的欺负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结果没过多久,德妃就病逝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