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临终写给阿斗的八个字到底是哪些字,

华里士 2023-07-19 08:00:51

公元221年,刘备在七月沿江东下,于次年闰六月兵败回川驻在鱼复县白帝城,改称鱼复叫永安。他得了痢疾的病,又加上了“并发症”,医不好,自己知道快死,就派人把诸葛亮召来永安城,托孤给他,请他扶助阿斗刘禅继承帝位。

这时候,阿斗的年龄是虚岁十七岁。

刘备写了一封遗书给阿斗,叫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弗为”;又叫他勤读《汉书》与《礼记》;有了闲工夫,就不妨浏览诸子,尤其是《六韬》《兵书》与《商君书》。

刘备听到说,请葛亮曾经亲笔抄了申不害、韩非、管仲的作品以及《六韬》,叫人带给阿斗去读。可惜这些手抄本都已经在中途被遗失了。刘备告诉阿斗,这些书不妨另外再求一份。

这一封刘备的遗书,里面有一句十分重要,而人人可以受用的话:“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换句话,仅仅以力服人,不能叫人心服;才干高强,也不见得可以服人。能服人的,是贤、是德。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向他的儿子阿斗坦白承认自己一生的作为,不配当儿子的模范。他写下这七个字,“汝父德薄,勿效之。”

他要阿斗与其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不仅要以诸葛亮为师,而且要以诸葛亮为父(刘永这时候,在刘备身边)。

刘备于临终断气以前,向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刘备又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是多余的;而且说得太不应该,叫诸葛亮如何吃得消?诸葛亮度量大,不计较刘备的这句话。换上一个人,例如司马懿,就一定会有很不好的反应;“你既然不相信我,我又何必为你与你的儿子出死力呢?”

我认为,刘备的确于信任之中,带了一点不信任的意思。他把阿斗不仅托给诸葛亮一个人,同时也托给了李严。李严被刘备提升为尚书令兼都护军,镇守永安,“统内外军事”,分掉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大权。

关羽临终前说8字,让刘备悔恨痛哭,曹操喜出望外,蜀汉就此衰落

公元201年,本来占据徐州的一方诸侯刘备,因为多次兵败,不得不拖家带口地依附于远方亲戚刘表。刘备年少时候便有着“当乘天子车乘”的远大理想,当大乱之世彻底到来的时候,便也果断拉起队伍成就了一番威名,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不过随着被曹操率领大军打败,刘备不仅丢兵损将,而且还失去了自己的地盘。在四十岁的时候他又一次一无所有,身边只有年少时候就跟随在他身旁的关羽、张飞以及一群亲信士卒,若是对于常人来说,多次历经这样的失败,哪怕是不彻底绝望也难免会有所灰心。

然而刘备虽然也少不了有些灰心,但随后就会振作精神,哪怕是在刘表的荆州借住多年,刘备依然从来没有放弃年少时候的理想,他依然心心念念着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于是遍访群贤,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介绍下,他得知荆州的隆中就隐居着一个“有治世之才”的诸葛亮,于是多次前去拜访。

连续吃了两次闭门羹以后,刘备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春天见到了诸葛亮,那不仅仅是208年的春天,也是刘备与诸葛亮人生中的春天,颠沛流离半生的刘备在诸葛亮的介绍下,终于有了如何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清晰规划,而长期隐居的诸葛亮也终于遇到了那一个让他有可能实现年少向往的人。

根据史书的记载,诸葛亮与刘备初次相见时,根据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看法,提出了“取汉川取天下三分之一,由上将从荆州北伐,主自汉川北伐,两路并进可取天下”的发展规划。后来的历史证明,刘备在很长时间里都完全听从了诸葛亮的这个规划,并且计划的推进也确实非常顺利,刘备成功取得了汉川之地创建了蜀汉。

然而在取得三分之一天下以后,诸葛亮的这个发展规划就不再适用了,因为刘备派出去从荆州北伐的上将关羽出了问题。关羽于219年从荆州出发,率领大军北伐,并且一度取得了极其强大的胜利,史称“羽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曹公震恐,将欲迁都,司马懿进言而止”。

也就是说关羽在北伐前期确实相当强大,吓得曹操都想要跑路了,眼见着诸葛亮当年在隆中为刘备所设下的规划即将成为现实时,司马懿给曹操分析形势,导致曹操不仅没有跑路,而且还直接去挑拨了一下孙权,让孙权背弃了与刘备的联盟,出军攻取了荆州并且杀掉了关羽。

关羽于220年遭遇东吴埋伏,被俘虏以后拒不投降,因而被杀,在临终前说了8个字“愿兄起兵,以雪弟恨”,这显然是说给刘备的。当关羽的遗言与他被害的消息一起传回蜀汉,传到刘备的耳中时,这一位年少时便“喜怒不形于色”的中年男人悔恨痛哭,吐血晕厥于地,多日水米不进,发誓要为关羽报仇。

而知道消息的曹操则喜出望外,眼见着两虎相斗必有死伤,他就可以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以后,刘备亲自率领蜀汉大军于221年进攻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量士卒阵亡,此战以蜀汉惨败告终,蜀汉国力就此衰落。

此时的蜀 *** 心仓皇,当初那一群怀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们相继老去,关羽、张飞、刘备都已经去世,凭借着他们声望而凝聚起来的人心也有散裂之势,这个时候是诸葛亮独自支撑着蜀汉,他用数年时间安定了人心,搞好了生产,又开始多次北伐,为的还是年轻时候与刘备他们,一起许下的梦想与誓言,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故事说到底就是一群理想主义理想破灭的故事。

临死前的刘备对阿斗说了哪些话,成为现代名言?

在三国时期,刘备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从一个编草鞋的变成一方霸主。诸葛亮可以说是第一功臣。在三国前期刘备对于诸葛亮也是百分百的信赖和重用。俩人之间相亲相爱,甚至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已经混成了二把手。



大家对于刘备的礼贤下士都十分的认同,可随着刘备势力的逐渐壮大。他开始慢慢变得目中无人了,对于诸葛亮刘备也开始防范了。尤其是在刘备称帝之后,他深知诸葛亮在蜀国的名望太高。而且诸葛亮还比刘备要小得多。刘备一旦身死,如果诸葛亮有反心的话,那么以刘禅的能力很难对付得了诸葛亮。



刘备开始担忧了。他老刘家的基业要是在自己死后就被外人给夺了去,那就太难受了。所以刘备在称帝之后就开始架空诸葛亮,从以前的事事问诸葛变成了对诸葛亮不闻不问。直到刘备征讨东吴大败,不得已败退白帝城。当时刘备带着蜀国七十万的大军征讨吴国,被陆逊一把火烧的丢盔卸甲。这一战,蜀国元气大伤。需要好好的休养生息,赶紧恢复国力,但是刘备当时已经卧床不起了,本来年纪就大了,在接连经受这么大的刺激,身体那还能扛得住了。刘备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赶紧派人去接过来刘禅和诸葛亮。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刘禅和诸葛亮到来之后,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以后阿斗实力还行的话,你就好好辅助他。如果他实在是不行的话,你就把他取代了。诸葛亮当时听完心里一惊,刘备这是在试探我啊,临死了还要测测忠心。诸葛亮那么聪明一人,哪能不知道刘备的心思了。赶紧保证道自己一定会好好的辅助刘禅。



后来刘备对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就让刘禅认诸葛亮当了亚父。就和干爹差不多。当时刘禅还有些不解,刘备就对他说了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啊!刘备是想给诸葛亮多一些顾忌,而且他还把丞相的位置给了诸葛亮。又是皇帝的亚父,可以说在蜀国诸葛亮已经是权势滔天了。



刘备是害怕自己一死,诸葛亮就会想办法给刘禅给弄死了。刘禅一死,蜀国的当家人肯定是诸葛亮了。所以刘备索性就让诸葛亮掌管蜀国的大权,但是皇帝必须得刘家人来坐,而且刘禅比诸葛亮小那么多,诸葛亮肯定是熬不过他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