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解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洪武二十一年秋,“三甲进士”解缙正式进入仕途,被授职翰林庶吉士。这是个预备干部,没有实际职权,相当于皇帝的备用秘书。
朱元璋经常招才子进宫,带在身边,不离左右。他曾经一边吃饭一边拍着解缙的肩膀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意思是:咱俩这关系,名为君臣,实际上就是父与子的关系,你有什么话,尽管对我说,别有顾虑。
随后解缙做了《大庖西封事》和《太平十策》针砭时弊,朱元璋七字评语:“有才”,“年少而语夸”。
不久,解缙的父亲解开入京觐见朱元璋。朱元璋说,把你儿子带回家,让他继续读书,十年后,大器晚成,大用未晚也。
朱元璋死后,解缙被启用,只封了一个从九品的翰林待诏,终建文一朝,解缙郁闷地失声了,成为历史中的静默者。
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因受命写《登极诏》升任翰林侍读,正六品。为何连升8级呢?对,就是因为方孝孺宁死不从,株连十族的《登极诏》。
解缙的友人后来在回忆时说朱棣入嗣大位之初,所有朝廷的重大公告和重要讲话,都出自解缙的手笔。
这份奠定朱棣上位正当性的重要文献,举朝望去,恐怕唯有解缙有能力执笔驾驭了。
《登极诏》如此解释朱棣取代朱允炆的皇位:朱棣援引“祖训”,起兵靖难清君侧,欲效仿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哪知道攻到南京,建文君已自焚而死。无奈之下,迫于众议,推辞再三,只好勉强即位。
朱棣对解缙的文笔,相当满意。此后整整五年,都把才气逼人的解缙当成宝,宠上天。
先是下旨命解缙与黄淮、胡广、杨士奇等人到文渊阁办公,参与机务。 明朝是不设丞相的,解缙成为明朝首任内阁大臣之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开始了他辅佐朱棣治国的辉煌时期。
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时常让人不得不信。
朱棣喜欢在靖难之变中征战有功的二子朱高煦,不喜欢身体肥胖、性格柔仁的长子朱高炽。解缙在多个场合向朱棣委婉进言,说服其早立长子为太子。
多嘴多舌的解缙,显然也因此得罪了储位旁落的朱高煦。
朱高煦屡次在朱棣面前说解缙的坏话。或许是出于补偿心理,朱棣明知是朱高煦的构陷之词,还是逐渐疏远了解缙。
解缙劝谏,要朱棣注意约束朱高煦。朱棣怒喝,说解缙是“离间骨肉”。最终,朱高煦造谣解缙将储位之争泄露到了外廷,朱棣遂将解缙贬谪到了广西和交趾。
到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朱棣恰好带兵北征,不在京师。解缙就谒见了太子朱高炽,然后返回交趾。
朱高煦得知此事,告解缙故意在皇帝外出的时候私自见太子。言外之意,太子和解缙或有不轨图谋。
结果,解缙因此莫须有之罪,在次年被逮捕入狱。
需要留意的是,在解缙遭遇贬谪、下狱的时候,朝中没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会意,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第二日卒。时年47岁。离重获自由,仅隔着皇帝的匆匆一瞥与随口一问。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曾国藩有名言?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说话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谨言慎行,言必再思更被认为是高情商的表现,是职场生存的黄金法则。
可在大明官场上却有一位官员,不谙其道,最后因为?多话?断送了前程,死于非命。这位官员就是明永乐朝,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内阁首辅,又有?大明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
神童光环
解缙1369年生于江西吉安府,史书记载其自幼?聪颖悟绝,天赋异禀?,有?神童?之称,据说他襁褓之中就会认字,五岁会背诗;七岁能写文章;十岁能背诵千言的古文;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总之绝对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好风借力
明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1388年,解缙中进士,开始走向仕途。十九岁登科,真可谓是春风得意,更重要的一点是,年纪轻轻的解缙,平步青云,不久就被安置在了朱元璋左右,朱元璋非常赏识他。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这可是君主赤裸裸地表白呀,解缙受宠若惊,次日,即呈上万言书,针砭时弊,慷慨陈词,真是知无不言。朱元璋读后,又大赞其才。
可是解缙言路即开,就有一点忘乎所以了。朝臣们,有点诧异,有点不满,但都静观其变,然而这个解缙越来越敢说,什么都敢说。先是上书,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后又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的恶行,袁泰也对其怀恨在心。
解缙不断地?上书言事?让朝臣们再也坐不住了,皇帝身边有这么个口如悬河的愣头青,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呀,于是纷纷上书弹劾解缙,有的,没有的,莫须有的罪名甚嚣尘上。朱元璋旁敲侧击地说:缙以冗散自恣耶,意思是?小解呀,你太爱发牢骚了?。可解缙,似乎还没听出弦外之音。
雪藏十载
为了平息朝臣的怒气,也可能是为了保护这个稚嫩的政客,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之后便端茶送客了。解缙满腹委屈,心想,我说的都是事实呀,是皇帝您让我言无不尽呀,可是,他却不曾想过,朱元璋何尝不知道他说的这些是事实,但是朝廷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岂是都能拿出了讲的,不讲方式,心直口快的言论,很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之后,解缙被雪藏了十年。
刘郎又来
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召解缙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但是重见天日的解缙,仍未收敛锋芒。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朱棣也非常欣赏解缙的才华,盛赞曰:?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第二年解缙便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与解缙等人商议立太子之事。当时朱棣更属意次子朱高煦,但解缙坚持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这分明说到了朱棣靖难篡位的痛处,朱棣面露不悦。解缙知道,朱棣很喜欢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为说服朱棣,便又加了一句话:?好圣孙!?。
朱棣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当时太子虽立,但朱棣为了权衡各派利益,依然表现得很荣宠朱高煦。解缙又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
因言获罪
解缙渐失圣心,后来在朱高煦,和其他政敌的弹劾下,解缙被贬交趾即今越南。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时值朱棣北征,就去谒见太子朱高炽。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其实是在暗示朱棣,这个解缙不守礼法,偷偷去见太子,他是想结党呢,还是要谋反呢?朱棣为此大为震怒,并以?无人臣礼?罪将其下诏狱。
解缙一案牵连非常大,朱棣借惩办解缙之由,大做铲除异己之实,很多官员连坐,身死狱中。
雪夜横死
解缙被囚五年后的一天,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会意,来到狱中,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脱掉解缙的衣服,将他拖到积雪中埋了起来,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被处死后,其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第一才子
解缙才华彪炳,名冠当时,在诗词、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善作对,有?解缙敏对?之称。而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卷帙浩繁,是中国历史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纵观解缙的为官生涯,他胆气有余,却圆融不足,敢于劝谏,却不善于劝谏,以至数逆龙鳞,到处树敌,最后横死,实在令人唏嘘
解缙这个人不简单,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那是相当有学术分量的人才,那么,这样一个大才子是如何成为明朝两朝重臣的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标榜以文治国,对知识分子自然有笼络之心。
解缙其祖父就是元朝时期的进士,其父亲也是贡举,可以说,书香门第也不过如此,到了解缙这代,才气也没有断,解缙五岁的时候就能读懂诗文,七岁的时候能够写诗和做文章,被当地称为?神童?。
二十岁乡试第一,次年会试取得进士三家第十名的成绩,在那个缺乏文化人才的时代,解缙的出现必然轰动朝野。
当时朱元璋很赏识他,将他带在身边,甚至曾经说过:?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就是没有把解缙当成外人,以儿子相待,希望解缙可以提出一些治国方略。
读书人都是直肠子,朱元璋放出这话后,解缙真的从为国家着想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有一些建议是好的,受到朱元璋的赞许,但是说到朱元璋的高压政策时,朱元璋就不太高兴,等到解缙批评朱元璋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时,朱元璋就有些生气了。
由于解缙跟朱元璋走得很近,经常提出一些比较激进的建议,甚至还经常弹劾一些大臣,因此,很多官员对解缙十分不满,然而,解缙对官场的这样冷眼却浑然不知。
后来解缙的父亲进京,朱元璋要解缙的父亲带解缙回家,并且表示,解缙太年轻,心性不够成熟,让解缙在家待个十年,然后在重用。
毕竟当时的解缙只有二十多岁,根本不适合当时的官场,朱元璋此举可能是厌恶解缙年轻气盛,也可能是为了保护解缙,毕竟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在此期间,解缙闭门著述,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到了第八年,也就是解缙三十岁的时候,朱元璋却挂了。
朱元璋一死,赏识解缙的人就不在了,朱允炆登基后,朝臣有意刁难解缙,不让他去给朱元璋吊丧,都说朝中有人好当官,解缙当时真的是山穷水尽了,在建文帝时期,解缙基本是打酱油的存在。
一直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上台后,想要编纂《永乐大典》,这才想起了解缙,毕竟解缙在家赋闲期间,主要干的就是编书的工作。
朱棣没啥文化,因此在这件事上对解缙很倚重,曾经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无解缙。?
解缙主编的《永乐大典》,其历史意义相当深远,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解缙迎来了其政治生命的巅峰,被提拔为内阁首辅。
身居高位的解缙正是在此期间跌落神坛。
登基之后的朱棣一直在由于太子人选,当时的太子是朱高炽,虽然朱高炽并无过错,但却是一个大胖子,身体素质并不好,因此,朱棣不是很中意,朱棣比较中意的是汉王朱高煦,朱高煦跟朱棣的性格很像,尤其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诸多战功,还有好几次救了朱棣,在打仗的时候,朱棣就承诺给朱高煦,大概意思是,朱高炽身体多病,你要努力上进。
但是靖难之役后,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朱棣最终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到永乐三年的时候,朱棣又有了想法,想要换掉太子,于是就召当时受朱棣信任的解缙来商议这件事,正常来说,朱棣是不应该询问解缙这件事,换太子是帝王家事,不应该询问大臣,即使问大臣,大臣也应该是三缄其口,这种事,搞好了,会说你一个拥立之功,搞不好就要掉脑袋。
只不过解缙是学术型人才出身,对于政治始终没有那么敏感,也终究没有搞清楚朱元璋为何要其在家赋闲十年。性子比较直的解缙对朱棣说,不应该废立太子,而且讲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如何好之类的话。
按理来说,解缙的这些话应该正是朱棣的心里话,其实朱棣也喜欢朱瞻基,之所以会由于,完全是感觉愧对朱高煦了。
但是从此之后,解缙经常上书批评朱高煦,最终惹得朱棣的不满,认为解缙是在挑拨皇室关系,开始冷落解缙,随后将解缙贬出京城,到广西担任布政司参议,希望解缙能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很显然,解缙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永乐八年时,解缙进京奏事,由于朱棣率军北征了,由太子朱高炽监国,解缙本来应该通过正当程序上奏,然而他自诩自己曾经担任过首辅,竟然不顾朝廷礼法,直接到朱高炽的府上奏事。
当时的解缙已经是地方官员,按照规定是不可以随意拜见皇子的,对解缙怀恨在心的朱高煦知道此事后,当即给朱棣打小报告,说解缙不等朱棣回来,而擅自拜访太子是?巴结太子,无人臣礼?。
朱棣当时对解缙已经有反感,再加上之前解缙曾经坚定的支持太子,认为解缙可能跟朱高炽有勾结,随后将解缙打入锦衣卫的牢狱当中。
锦衣卫的诏狱是多少文臣的人生终点站,只要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很少有活着出来的,估计朱棣此举就是要直接搞死解缙。
但是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解缙在锦衣卫的监狱里面一关就是五年,一直到永乐十三年,朱棣才看到解缙在出现在囚徒名单上,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缙犹在耶??
这一句话可算是要了解缙的命了,随后不久,解缙就被锦衣卫用酒灌醉后,埋到了积雪当中,年仅四十七岁的解缙就这样被冻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