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解密:赤壁之战前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华里士 2023-07-19 07:51:59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有五大谋士之说,包括贾诩),曹操正是因为拥有这四大谋士,才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一举平定北方,这四大谋士功不可没,其四大谋士是各显神通,令人叹服。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力排众议劝曹操迎天子汉献帝定都许昌,帮曹操屯田,拥有根据地,稳定大后方,设计消灭吕布,举荐荀攸、郭嘉两大谋士,还先后举荐了钟繇、陈群、杜畿、司马懿等雄才伟略之人,官渡之战鼓励曹操,并且为曹军备足粮草,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

被称为曹操“谋主”的荀攸,征战吕布,献计水淹下邳城,最终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策动奇兵,烧掉袁绍粮草,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平定河北期间,力排众议,绝杀袁绍诸子。有人统计,荀攸一生为曹操献奇策十二计,计计成功。

史书称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被曹操视为“奇佐”,20岁英名天下知,26岁辅助曹操,27岁官渡之战力主曹操与袁绍对决,并写下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帮助曹操制定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为曹操谋划擒杀吕布大计,后离间袁绍两子,先后分而灭之。曹操南征刘表,郭嘉建议“以待其变”,果收获荆州。郭嘉在官渡之战中提出的“兵贵神速、奇兵制胜”成为历史上的兵家经典战略。曹操平定北方,应该首推郭嘉,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郭嘉在为曹操征战途中,37岁就谢世。

“有谋略,能断大事”的程昱,抗击黄巾军,曹操征徐州,与荀彧留守后方,为曹操留下退路,一直为曹操献这谋策,征战四方,无论是讨伐吕布,还是征战袁绍,及后来的消灭袁绍诸子,程昱同样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力主曹操杀死刘备,曹操不用最终留下祸患。

然而,拥有如此享誉中华大地的四大谋士,曹操在征服天下最关键之战赤壁之战中却集体失声,虽然此时的郭嘉已经仙逝,但其他三位谋士在赤壁之战中却没有任何作为,导致曹操大败,最终让立志征服天下的曹操只能北方称雄,三国鼎立从此形成,而且从此以后,剩下的各大谋士也鲜有亮点,曹操从此陷入平庸。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曹操的四大谋士在赤壁之战中集体失声呢?后人无人分析,现在也无人解读。反复阅读《三国志》,从历史的迷雾中归纳出来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四大谋士成长于北方,他们只熟悉北方情况。曹操四大谋士都出生并成长于北方,任何伟大的谋士其实只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有所作为,而当时的各大军阀作乱皆在北方,在中原大地,所以,他们的才华能够充分发挥,但离开熟悉的环境,他们要有伟大的创举,需要时间,但当时的国情,不容许他们有太长的时间来研究。而赤壁之战在南方,他们并不熟悉南方的实际情况,所以,赤壁之战,他们难有作为。

二是四大谋士原本就是各大军阀的谋士。曹操的四大谋士其实在最之初并非为曹操所拥有,荀彧本为袁绍手下谋士,后因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才最终转而投曹操,所以,知己知彼,帮助曹操战胜袁绍就不足为奇;而荀攸本为汉朝官员,最有机会成为蜀郡太守,可惜道路不通,最终只能停留在荆州,这也是荀攸最终只能为曹操献计到荆州的原因;而郭嘉最初也是投奔袁绍,可惜最终不被袁绍赏识而离开,后被荀彧推荐到曹操门下,郭嘉之所以能够提出“十胜十败”之战略一举击败袁绍,那是因为郭嘉熟悉袁绍,而且心怀怨恨当年袁绍的不识;程昱本是汉朝老臣,人生八十岁有余,各大北方英雄他都知晓,所以,辅助曹操,成为曹操重要谋臣那是因为他太熟悉这些军阀了,即使假手贾诩,那他也曾是几大军阀手下的重要谋士,尤其是辅助张绣时,那是睛曹操吃尽了苦头,差点要了曹操的性命。这也是曹操在平定北方之时,这些谋士能够出奇招,定大计,最终促使曹操统一北方,那是因为他们知己知彼。但孙权在南方的江东,刘备在荆州、湖南、四川一带,而这些谋士与这两大军阀并无多少瓜葛,基本不熟悉,不熟悉对方,那如何献计呢?赤壁之战,曹操一群谋臣集体失声,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三是曹操取代汉的野心日益明显,与四大谋士的初心背道而驰。曹操这四大谋士最初为何齐心协力帮助曹操,那是因为他们想与曹操一道匡扶汉室,恢复汉天下,尤其是荀彧,他最初的设想是曹操在外打天下,自己在内辅助汉献帝定天下,他们一内一外,一文一武,以图振兴汉朝。但是,他们越来越发现,曹操是在利用他们,以图取代汉室,如迎天子于许昌,最终被曹操演绎成“挟天子以令诸侯”,随着北方的稳定,曹操取代汉室的野心日益明显,汉献帝终为傀儡,尤其是曹操杀皇后,更加暴露其野心,让荀彧忧心不已,从此与曹操决裂,此时的曹操与荀彧矛盾公开已是天下皆知,而其他三位谋士,两人如荀攸和郭嘉都是自己举荐,而且郭嘉已死,荀攸都是自己侄子,自然要听荀彧的,而其他著名谋士如钟繇、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皆是荀彧举荐,可以说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多是荀彧的人,而程昱相比之下,能力有限,而且他年事已高,比较圆滑,何况也是汉臣,自然内心也支持荀彧。现在,曹操与荀彧有矛盾,曹操自然也听不到最好的计策了,这也是曹操最终要害死荀彧的根本原因。

共2页:12下一页

魏武帝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为何没在赤壁之战时起作用?

这个问题很好,我的答案是这样:第一,曹操手下谋士虽多,但赤壁之战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只有程昱、贾诩;第二,程昱、贾诩向曹操提出了不同意见,曹操没有采纳。由于以上两个方面原因,曹操手下谋士在赤壁之战时,没有发挥作用,导致曹操惨败。

普遍认为,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也有八大谋士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司马懿、董昭、刘晔。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为何赤壁之战依然大败呢?他的谋士都去哪了?

一、荀彧、荀攸留守后方《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由此可知,荀彧很像曹操的萧何。曹操出兵在外,他负责留守后方。如官渡之战时,荀彧就在后方留守。所以,这次赤壁之战,曹操很可能又把留守后方的重任交给了荀彧。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因此,赤壁之战时,荀攸在后方掌管刑罚之责

二、郭嘉已死赤壁之战后,曹操曾感叹:“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说如果郭嘉还活着,赤壁之战曹操不会败这么惨。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而郭嘉在公元207年随曹操北征乌桓回师途中已经病逝,所以郭嘉在赤壁之战前已死,当然没法再帮助曹操了。

三、程昱、贾诩的建议不被曹操采纳刘琮投降后,有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程昱却料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其实刘琮的投降,让曹操和所有人都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他们认为向荆州这么强的势力都望风而降,孙权肯定也会不战而降,所以曹操才会想乘机顺江东下。

而贾诩则反对曹操征孙权,他劝谏道:“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贾诩认为现在曹操已经基本平定了天下大半,应当稳固在荆州的统治,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时间一长,江东自然就会平定了。结果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劝谏,遭遇赤壁大败

搞清楚以上问题,就能明白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们没有多少存在感了。

赤壁之战曹操手下四大谋士都在干嘛?曹操不听谏言导致大败

赤壁之战应该是曹操一生中输的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差点还把自己的命给丢了。蜀吴联手的确给曹操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也至于说能把曹操80万大军给击溃吧,当时曹操当时应该是没有80万大军的,这个被严重夸大了,而且赤壁之战正处于曹操自信心爆棚的时候。那个时候曹操根本就没法蜀吴联盟当一回事,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取胜,就连自己的谋士给出的对策都不愿意用,导致了最后的大败。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三国乱世的一个转折点。正因为此战,刘备才迅速崛起,成为三国霸主之一,由此才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大幕。如果曹操打赢此战,那么就是一统中国,没有三国鼎立的故事了。然而,这里有一个诡异的情况,即:赤壁之战中,曹操有四大顶级谋士,为何没有一人能扭转战局?是周瑜太厉害,是这四大谋士名不副实,还是另有蹊跷?

程昱此人一点都不简单,此人有两个特点,即:有谋,有胆!史书记载,程昱“有谋略,能断大事”!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评价:“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所谓贲、育,即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刘备夸赞赵云是“子龙一身是胆”,其实程昱胆量不输于赵云!当然,对于程昱来说,为何没能指点江山,帮助曹操度过赤壁难关呢?奇怪的是,史书上也没有记载程昱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统一北方的战略,几乎都出自荀彧之手。可以说,荀彧是被低估的三国人才。从战略水平上说,诸葛亮和他不是一个等量级的!208年,曹操就南下进攻刘备和孙权,而问计荀彧!对此,《三国志·魏书》记载,荀彧表示同意,并给出战略路线图,即:“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贾诩当时跟随曹操南征,参加了赤壁之战。但在《三国志》中,只说贾诩参加南征,却没有说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当然,从最终赤壁惨败中,可以看到贾诩计谋可能比不上周瑜!需要注意的是,贾诩在南征之前,劝阻曹操,大意是如今重要的休养生息,然后在慢慢解决南方问题,却被曹操拒绝了。换一句话说,如果曹操听从贾诩建议,或许就不会有赤壁惨败了。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征战吕布、官渡之战、平定河北等,荀攸都立下了大功,属于主谋。有人统计,荀攸一生为曹操献奇策十二计,计计成功。

曹操手下有四大谋士,个个都出类拔萃,为何赤壁之战却遭遇惨败呢?实际上,这些谋士都很优秀,但曹操却出了问题,听不进谏言,最终酿成失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