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军师联盟》,展现了曹魏军师司马懿的奇智,司马懿这么厉害,他的儿子们又该多优秀呢?
司马懿的所有妻妾加起来不过四人,分别是张春华、柏夫人、伏夫人、张夫人。司马懿所有的儿子加起来一共九人,他们分别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京、司马干、司马骏、司马肜、司马伦。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其生母为张春华,他是西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在曹魏时期权倾朝野。司马师文韬武略样样俱全,他的资质在司马懿九个儿子当中比较突出。
司马懿去世以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军事才干十分突出。
掌权以后,司马师控制朝野,手腕强悍,令朝臣畏惧不已。但是,司马师的结局不好,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最终居然是被吓死的!
司马师曾挥兵攻打文钦,文钦许多的家人都惨死于司马师手中,后来他逃往东吴。过了些年,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受到惊吓,因他的眼睛本就患有瘤疾,经常流脓,这一惊吓,就导致眼睛震出眼眶,司马师是被活活痛死的。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他的生母也是张春华,相信大家都听过有关司马昭的一句名言,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哥司马师去世以后,他总揽朝政,接过大权,因魏帝曹髦企图谋杀他,他就杀掉了曹髦,另立曹奂为帝。
司马昭的才干并不逊色于司马师,但他后来还未当上皇帝,就病逝了。
司马干是司马懿第三子,和前两位兄长不同,此人没有什么大才干,相反他还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司马懿非常疼爱和纵容他,他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最后活到八十岁,高龄而终。
司马亮是司马懿第四子,魏国时期,他先后担任朝廷要职,到了晋朝更是受到晋武帝的重用。晋武帝去世以后,司马亮与卫瓘分掌朝政,但是司马亮最终被司马玮矫诏杀死了。
司马伷是司马懿第五子,生母为伏夫人,在曹魏和西晋两朝,司马伷皆身任要职。在西晋灭吴的战役中,司马伷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司马伷于57岁病逝,临终前上书皇帝,希望死后能葬在母亲伏夫人身边,是个大孝子。
司马京是司马懿第六子,他在西晋建立之前就去世了,年仅24岁。
司马骏是司马懿第七子,他自幼聪慧,是司马懿儿子中的后起之秀,是个文武全才,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在民间声望很高,在司马氏家族中司马骏被称为“最为俊望”,于54岁病逝。
司马肜是司马懿第八子,他在历史上颇为著名的事迹大概就是废黜了毒后贾南风吧,结局病逝。
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他的生母就是司马懿晚年最宠爱的柏夫人。在八王之乱中,司马伦还曾一度登基为帝呢!司马伦才能平庸,最终起兵失败而被杀。
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司马懿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时的司马亮与司马伦等。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优劣的儿子们,既统一了天下,也失去半壁江山。?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三国里只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两者之中,又以司马昭的名气较大,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若论两人才能优劣,司马昭远不如其兄。
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
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
据史载,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司马师、司马昭外,另外几个的戏没来得及在三国时代上演,却于晋朝的「八王之乱」大闹剧中亮相。
「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三代之间的一场大混战。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开创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崩,其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这个司马懿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老百姓遭灾荒多有饿死,他还笑人家不够聪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而他的皇后贾南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残女人,荒淫且野心勃勃;她先召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异母兄弟)杀了辅政的杨骏,之后朝廷共议,推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由于贾后仍未能掌权,她又让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论辈分,楚王是汝南王的孙辈,如今孙辈竟杀祖辈,惹得身为祖辈的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起来诛杀孙辈的贾南风,并废惠帝自立。而他的子侄孙辈不服气,又纷纷起来讨伐他。结果做大的不像个大,做小的不像个小,这就是一场没大没小、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
司马懿的子孙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子孙都擅长「自相残杀」。这其实也得怪他自己。司马懿是乘曹爽陪魏主曹芳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的,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在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事变,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子孙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代皇帝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成为后世考古之谜。
然而我以为司马懿这一规定却极不明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就在于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家庭观念的尊重。司马懿破坏了这种凝聚力,以至于他的后代祖不祖、子不子、孙不孙。由此想到,清明节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它的意义绝不亚于春节。
司马懿一声善于权谋,风光无限,可是在他死后司马家族便没有了他在时的繁盛,后来司马一族被灭门,司马懿后代是被刘裕灭族吗?刘裕又有怎样额下场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司马懿父子作为三国最后的赢家确实很了不起,可是他们的子孙都很杯具西晋除司马炎外都是非正常死亡,司马懿一系除司马睿以外都被刘聪石勒杀光了,而司马睿的东晋几乎所有皇帝都是权臣的傀儡,最后被刘裕灭族(司马休之等几名非司马懿后代的宗室北逃幸免),但没有杀司马睿的曾孙司马宝,这是司马懿唯一的后代了。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刘裕出身平民,一生简朴,但是后代却是一个不如一个。后世子孙荒淫无道,残暴无比,到宋朝第八代皇帝刘昱的时候,江山随时将覆,但是这位皇帝却毫无察觉。也可能是他太小了,因为10岁登基,15岁就被杀死了。
刘昱生性残虐,不务正业,淫乱朝政,常常亲手杀人,并常到街巷中扰民,杀人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而且刘昱喜怒无常,左右稍有不合心意,就拳脚相向。即位第四年,刘昱就“无日不出”,常常是夜里从承明门突出,夕去晨返,晨出暮归,从人各执长矛大棒,路上凡遇见男女行人及犬马牛驴立时杀死,致使人民惊扰,道无行人。一次他进入领军府,当时天气酷热,将军萧道成正解衣袒腹卧在堂中,见到皇帝急忙站起来相迎。刘昱指着萧道成的肚子说:“好大的肚子。”接着命萧道成站立在室内,在他的腹部画了一个靶心,然后持弓引箭就要射。萧道成忙说:“老臣无罪。”左右都劝说:“萧领军腹大,陛下这么好的箭法一箭就会射死他,以后就不能再射了,不如将箭头包起来再射。”于是刘昱换了一支包起箭头的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刘昱又曾亲自磨刀说:“明日杀萧道成。”
萧道成十分忧惧,秘密与袁粲、褚渊商量废去刘昱,褚渊不说话,袁粲不同意。萧道成寄书给儿子萧赜,让他暗中准备。越骑校尉王敬则密结萧道成,夜里穿着黑衣服,匍匐在路上听察刘昱的行踪。是年七月七日乞巧节,刘昱临睡前吩咐杨玉夫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度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你。”牛郎织女相会只是一个神话,哪里看得见,杨玉夫十分恐惧,在刘昱熟睡的时候用刀子杀了他。当时刘昱十五岁。萧道成杀死刘昱后,立了刘昱的弟弟刘淮做皇帝,之后就如司马懿后人司马炎让曹操后人禅让、刘裕让司马懿后人禅让一样,登基做了皇帝。萧道成做了皇帝后,杀光了刘裕后人。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
司马懿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他匡扶曹氏在三国中立于鼎盛地位,其后终于赢得天下,司马懿为什么能得天下?他为何被后世如此追捧?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无非就是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一个老狐狸形象。不论后人对司马懿评价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履历,曾经先后担任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头衔都是实力的体现,不是靠吹嘘奉承就能得到的。如果有人问:你能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司马懿的一生,小编会告诉他根本不需要什么修饰语,简简单单四个字足以概括司马懿传奇的人生,这四字便是“忍辱负重”。这一“忍”字诀果然奏了奇效,把诸葛亮弄得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胜了司马懿几场,还算不上太大的胜利。有几次反被司马懿打得溃不成军。六出祁山虽然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寸土未得。这在诸葛亮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不但熬死了诸葛亮,后来还熬死了曹睿,又辅佐曹芳,成了四朝元老。能当上四朝元老的,古往今来还真没几个,司马懿算得上凤毛麟角。到了曹芳这代,曹氏集团的势力已经渐渐衰微,司马氏的力量却已逐渐强大。但他也没有急于篡位,而是先忍着,等了个好机会除掉了心腹大患曹爽,把大权尽握在自己父子三人手中。
司马懿临死时嘱咐二子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最后这两个慎之,其实传授的也是一个忍字。意思是说:我已经被别人怀疑有篡位的野心了,这是很不利的。你兄弟俩千万学会忍耐,得等到时机非常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行大事,要多加谨慎,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懿在曹魏权侵朝野,一度执掌大权,并且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平定辽东。因此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统帅。之所以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在三国后期一度阻拦诸葛亮北伐,严重阻碍了诸葛亮的各项计划,最终导致诸葛亮功败垂成,呕心沥血征战半生也没能帮助蜀国一统天下。为什么说司马懿能忍?在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在其手下效力,但是曹操看出了他的野心,对他一直有所猜忌,所以一直被压制着,但是司马懿是个老狐狸啊,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谋常人所不能谋,最终成就了大业,把曹魏江山占为己有,笑到三国的最后。
司马懿成功的第二要诀就是敏而好学。他很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从不故步自封。他最突出的学习“成绩”体现在向曹操的学习上。虽然小说中没有明显提到此事,但明眼人却不难看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的幌子,四处兴师铲除异己,最后把天下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曹操却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把机会留个了自己的儿子,因为那时的机会更加成熟。曹匹称帝时,向汉的势力已经几乎全部消亡,满朝上下尽是他曹家的势力,想当皇帝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如果说曹魏政权都是曹操这样的枭雄,那么显然司马氏不可能窃取政权。其实有史书记载曹操觉得司马懿“鹰顾狼视”,是有反叛之心的人,故而比较忌惮。但鉴于其子曹丕和司马懿交情颇好,司马懿给曹丕做过太子中庶子。而且曹丕也算是文韬武略,颇善于权谋。最重要的是曹丕要比司马懿小了足足有八岁,于是乎曹操认为曹丕定能驾驭司马懿。曹操逝去后,曹丕上位,司马懿的命运也由此有了大的转向,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同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司马懿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而此时曹操时期的谋臣已经凋零,司马懿的施展空间就很大了。司马懿成功的第三个要诀就是心狠手辣。例如在平定公孙渊之时,不但杀了公孙渊父子,还将公孙渊宗族,并同谋官僚人等,俱杀之,计首级七十余颗。在谋杀曹爽之时,先杀了曹爽兄弟三人,又灭其三族。果真是无毒不丈夫,斩草除根!免除了许多后患。
司马懿的二儿子是司马昭。司马炎的爸爸。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而在之前司马昭已经派兵消灭了蜀汉,所以在蜀汉和曹魏相相继灭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司马炎来说,其建立的西晋王朝之所以用“晋”作为国号,主要是因为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公、晋王,并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建立的封国,为何要以“晋”作为国号?并且,司马昭为何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建立封国,再由儿子司马炎篡位呢?
一首先,司马昭所建立的封国——晋国,始于公元258年。彼时,距离高平陵之变已经有接近10年的时间了。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不仅曹爽、夏侯玄等曹魏宗室力量被清除得差不多了,还通过平定“淮南三叛”,以此解决了忠于曹魏的武将势力。基于此,公元258年的司马昭,理论上具有直接篡位的实力了。但是,司马昭并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在曹魏之内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如同当年曹操在东汉王朝之内建立魏国一样《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中记载: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对于晋国这一封国,名义是曹魏皇帝曹髦所赐,实际上当时曹髦已经是傀儡皇帝,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没有司马昭的默许,自然不会用“晋”来作为自己封国的国号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原型是谁,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