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姜维多次北伐:不应该为蜀国的灭亡背上骂名

历史典故 2023-07-19 06:02:49

现在很多网友都在说姜维的9次伐魏是蜀国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观点。在这里我大胆发表一点不同的看法。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先说一下蜀国为什么会灭亡?是因为政治腐败,宦官当权。皇帝不理政事。导致蜀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在蜀国负责这些的是姜维吗?他是一个武将啊!治理蜀国应该是蜀主刘禅和蒋琬,费祎等一干大臣的责任!而就是因为这些蜀国大臣在诸葛亮死后并没有担负起稳定蜀国朝政,发展蜀国经济和教育刘禅的责任,才导致了蜀国国内暗弱的政治局面。尤其在教育刘禅这一点上!黄皓只是一个宦官,没有兵权。而刘禅只是一个暗弱的君主并不残暴,他的统治手段也不极端。作为朝中的大臣完全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黄皓处死。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安于现状,任由黄皓玩弄朝政和刘禅于掌股之间。他们才是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姜维不负主要责任,他的穷兵黩武也是加速蜀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观点。诚然,他发动的战争确实大大加重了蜀国国民的负担,但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有几个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曹操统一北方时考虑过人民的安危吗?诸葛亮7次北伐难道不是用的人民的血汗钱?用现在政治家的标准去衡量一千多年前的政治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那时的统治者想的是自己的江山和基业。人民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被重视,至于三国这样的乱世,人民只是统治者衡量自己的实力的一个标准而已。而且我想问一句:如果没有姜维的九次伐魏,蜀国又能长久吗?如此腐败的朝纲,昏庸的皇帝。哪天魏国腾出手来还不是说灭你就灭你了?与其在家里被人活活打死,不如打自己给自己找一条活路。做为一个军事统帅,姜维没有权力去干涉朝政,他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蜀国。那就是用进攻代替消极的防守,用自己那颗还算聪敏的脑袋加上自己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去试图挽回蜀国的命运。至于是否成功,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至少姜维没有向蜀国的大多数人一样,拿着国家的俸禄,却致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可以说他对得起蜀国,对得起诸葛亮!

我现在并没有说姜维是一个多么好的将军。他的能力在蜀国更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我只想说他为蜀国做的事不是为自己。完全为了他所侍奉的蜀国政权。为了诸葛亮为完成的梦想。如果他还有错,那只能说他错在太执着。错在当初选择了蜀国。如果他在魏国,也许他会成为魏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成为三国后期的一代名将而流芳百世,谁知道呢?

姜维对蜀汉忠心不二,为何还有人说他是令蜀汉亡国的罪人?

诸葛亮曾说姜维对待事情忠心勤恳,在思想上和考虑事情上精心仔细,在总的方面比起来,就算是永南、季常等人也比不上他,称赞姜维是凉州特别厉害的将士。但即使这样,姜维还是受到刘禅的猜疑,再加上他自己本身所带的缺点,所以?罪人?一词,便扣在了他的头上。

一、 身份特殊姜维是以降将的身份来到蜀汉集团的。降将,这样特殊的身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难摆脱猜疑也难怪刘禅无法完全相信姜维。另外还有一点,据史料记载,在蜀汉集团里面有着三股势力,其中,诸葛亮属于荆州系,虽然姜维跟随诸葛亮,但他虽处的位置也特别尴尬因为荆州系的人不与姜维交好,而益州里面的人却又没把姜维当作是自己这边的人。所以,姜维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处理起问题、矛盾来也是相当麻烦。

二、 北伐结果不理想虽说姜维北伐总体上胜利的几率比较高,但他用兵时却没有仔细考虑国力,用兵时过于鲁莽,导致蜀国国力下降,最终落到了如此地步。而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人提醒过他:蜀国老将廖化曾对他的用兵方式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是,姜维并没有在意这个建议,一意孤行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最终导致惨败。

三、 具有刺杀费祎的嫌疑上文已经谈过姜维的特殊身份,这已经导致姜维在行使各种权力、调解矛盾、处理问题上已经有了诸多阻碍。而诸葛亮将军事权交给姜维之后,却将政权交给了荆州系的费祎等人来处理,导致姜维在进行北伐的时候,对于军队所需的补给物资没有很好的及时协调安排好。因此费祎的死,很难不和姜维扯上关系,姜维也因此更加受到刘禅的怀疑。

为什么姜维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罪过还大过刘禅和黄皓?

说这话的人对这段历史一丁点都不了解。如果姜维有罪的话,他的罪过只在于,他没能想象到蜀国在当时已经腐败到了那个地步,那些成天装神弄鬼的官员竟然始终认为敌人不会打过来。导致那场曹魏灭蜀的战役开始时,姜维所部署的“敛兵聚谷”根本没有机会施展。很多专门研究三国的专家学者也曾公开表示过,蜀汉之灭亡并非军事之罪,归根究底还是在于蜀汉末期的腐败已经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

一.姜维之谋略与蜀汉之腐败作为三国鼎立时期战力最为薄弱的国家,蜀国在刘关张时期就始终靠着诸葛亮的谋略,与地势的优势不断的周旋在魏与吴之间。可以说,如果没有蜀国早期赖以生存的“实兵诸围”,或许蜀国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版图之中。

?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姜维要为蜀汉之灭亡背锅的主要原因——姜维发起了国家军事战略上的改动,即大胆地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战略思想。如果从最简单的平面角度来看这两种兵法,敛兵聚谷颇有种关门打狗的意思,而实兵诸围则是选择了最保险的方式,将敌军扼杀在军事重地汉中之中。

单一的来思考这两种兵法,人们就会产生一个错觉,正是因为姜维所提出的兵法被取用,导致了蜀汉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曹军杀到关隘之下。可实际上,在曹军发兵之际就已经有斥候来报,可因各个环节的官员的腐败,导致这消息被压了下来,蜀国迟迟没有发兵,最终导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而姜维作为最早期的兵法变动的发起者,自然也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罪魁祸首。

而实际上,如果刘禅能够严于治理,蜀国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姜维的兵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蜀国的胜利成果最大化。可惜,他最终失算在了蜀国的腐败之上。?

二.蜀之败亡,源于先期在三国时期始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而实际上,蜀国巅峰时期是同时拥有卧龙凤雏两位军师。可蜀国不仅没有安天下,还成功地把凤雏庞统给玩死了。虽然如今的卧龙凤雏已经不是什么褒义词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当年在军事上表现出的能力,确实通古贯今。?

所以在我看来,蜀国的败亡是源于先期的,从桃园三结义到逐渐积蓄了一定的兵力,刘备虽然在名义上可以打着官方的旗号来参与战争,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拥簇和兵力。至少与曹操相比,蜀国的兵力实在太过薄弱,人家周瑜好歹坐拥一方领土,刘备多少有点颠沛流离的意思。或许当年如果诸葛亮选择了曹操,三国鼎立早就不复存在了吧。

姜维多次北伐中原

姜维多次北伐中原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白手起家的刘备在请出诸葛亮以后逐渐走向成功,并终于在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可是他一生过于操劳导致不幸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病故后,姜维继承了其遗志,并曾九伐中原,可是多数次都战绩不佳。不过姜维九伐中原有次战绩最辉煌,在洮西之战中,蜀国曾以少胜多灭敌数万。

姜维可谓是诸葛亮为蜀国留下的一位优秀的军事人才。年轻的姜维不但武艺出众,而且熟读兵书战册,是难得的帅才。姜维一生共计伐魏九次,其中两次大胜魏国,三次小胜魏国,五次作战不利。洮西之战前,魏国发生重大变故:公元255年7月,魏国实际掌握大权的司马师病亡,其弟司马昭接替其位;公元255年,经常抵御姜维的魏国名将郭淮也病故。这年姜维见魏国政局不稳,于是就发动了洮西之战。

此次姜维北伐魏国,有两大利好条件。一,姜维已经掌握了蜀国军事大权,北伐可以亲自率领几万人马前去进攻魏国;二,司马昭刚刚接替司马师的位置,还需要重新稳定局势。据《三国志》记载,此次姜维亲自带着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打魏国。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当时姜维率领蜀军的具体数量,不过通过对后期蜀国的国力来推测,姜维的蜀军应该在4万人左右。

姜维兵分三路,分别向祁山、石营、金城三地发动了进攻。当时镇守雍、凉两地的大将为陈泰,他决定以守为主,于是派兵镇守陈仓。姜维一见陈泰死守陈仓,于是改道率领大军向狄道进攻魏国。与陈泰死守的举动相反,雍州刺史王经亲自集合了5万魏军来抵挡姜维的4万人马,双方在洮水展开决战。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通常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王经是魏国名将,可是却不是姜维的对手。姜维本来就是是帅才,加上经过诸葛亮的多年指点,其本领可谓更上一层楼。姜维激发了蜀国的士气以后,4万蜀兵人人奋勇,打得5万魏兵大败,姜维率领大军趁势追杀,魏兵死伤大半,王经只剩1万来人退却。

洮西之战,姜维以少打多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并取得了消灭4万魏军的战果。曹魏大将陈泰又派出了三路大军进至陇西,王经剩下的1万残部也退守狄道,兵力依然占据优势。姜维见强攻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于是得胜而归。综合姜维九伐中原的战绩来看,洮西之战最辉煌,蜀国以少胜多灭敌数万。

为了实现诸葛亮遗志,姜维多次出兵北伐,为何却遭到众多质疑?

诸葛亮是一代奇才,大家对他都是十分尊敬和崇拜的。所以他留下的遗言大家更是重视,姜维可谓是身负重任,所以遭到质疑也是很正常的了。蜀汉景耀五年,姜维再度向后主刘禅提出北伐,却遭到大臣谯周的质疑。

但刘禅却同意了姜维的建议,令谯周叹息不已,从此称病不出。不过,就在姜维起兵之际,老将廖化又对姜维的北伐之策提出质疑,令姜维非常不满。于是,姜维将廖化留在汉中,自己率领三十万大军开始北伐,大军直指曹魏西北重镇洮阳。

谯周和廖化分别对姜维北伐提出质疑的故事情节可谓有真有假。在《三国志·谯周传》中,并未出现小说中所描述的谯周质疑姜维北伐的历史记载。不过从该传杜预谯周事迹的介绍来看,谯周曾经在“仇国论”中有过“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之语,显然对于姜维的北伐是持反对意见的。

以蜀汉孱弱的国力,想要与强大的曹魏帝国较量并获得胜利,当年的诸葛亮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姜维呢?尽管姜维一直试图实现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发动北伐,但在谯周和廖化看来,完全是穷兵黩武,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所以在自己的队伍节节败退并且没有主心骨的前提下,失败是必然的,姜维就算是再骁勇善战也无法胜任这次的战役,毕竟人少不敌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