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两汉公主大全

人生百味 2023-07-19 05:57:41

▪鲁元公主

汉文帝刘恒

▪馆陶公主/堂邑公主
▪汉景帝刘启
▪平阳公主/阳信公主
▪南宫公主(南宫阏氏,是汉武帝的姐姐,汉朝与匈奴和亲将其嫁给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死之后嫁给伊稚斜单于。)
▪隆虑公主

汉武帝刘彻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
▪诸邑公主
▪石邑公主
▪鄂邑公主
▪夷安公主
▪阳石公主/德邑公主

和亲公主

 江都王刘建

▪江都公主

 楚王刘戊之子

▪楚公主
▪楚少主

汉宣帝刘询

▪馆陶公主
▪敬武公主

汉元帝刘奭

▪平都公主
▪平阳公主/阳阿公主
▪颍邑公主

新朝

王莽

▪黄皇室主
▪睦脩任
▪睦逮任

东汉公主大全

南顿君刘钦

▪湖阳公主
▪新野公主
▪宁平公主

光武帝刘秀

▪舞阳公主
▪涅阳公主
▪馆陶公主
▪淯阳公主
▪郦邑公主

东海恭王刘强

▪沘阳公主

汉明帝刘庄

▪获嘉公主
▪平阳公主
▪隆虑公主
▪平氏公主
▪沁水公主
▪平皋公主
▪浚仪公主
▪武安公主
▪鲁阳公主
▪乐平公主
▪成安公主

汉章帝刘炟

▪武德公主
▪平邑公主
▪阴安公主

汉和帝刘肇

▪修武公主
▪共邑公主
▪临颍公主
▪闻喜公主

清河王刘庆

▪平氏公主
▪阴城公主
▪舞阴公主
▪濮阳公主
▪涅阳公主

汉顺帝刘保

▪舞阳公主
▪冠军公主
▪汝阳公主

蠡吾侯刘翼

▪长社公主
▪益阳公主

汉桓帝刘志

▪阳安公主
▪颍阴公主
▪阳翟公主

汉朝和亲的公主都有谁?

和亲公主在历史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是指出嫁他国的公主或皇亲贵女,早在古代就有和亲现象。说起汉朝的公主和亲,首先就会想到“四大美女”其中之一王昭君。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开始选秀女。王昭君那么美丽自然是作为秀女的首选,便进入宫中,但无奈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昭君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一直郁郁寡欢,在此时,恰逢匈奴人来中土要求与汉朝和亲,汉元帝不想嫁公主,王昭君看到这种情况毛遂自荐就这样去了异国他乡,她一生共嫁给过两任匈奴单于,在匈奴生活将近四十年,在这期间,匈奴和汉朝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王昭君也在匈奴得到敬重,死后,她的墓地也常受到匈奴人的祭祀。

除了王昭君匈奴和亲,细君公主,也为西汉和亲做了很大贡献,刘细君是汉武帝钦命的公主,皇帝要求与乌孙和亲,刘细君便成了和亲公主。过来两年后,乌孙国国王一病不起,按照当地习俗,无奈之下,细君公主只能忍辱再嫁,并在3年后诞下一女,不过她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细君公主为了家国平安而牺牲自我真的让人由衷敬佩。

汉惠帝刘盈在位时,匈奴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但吕后还是为了和平忍下来了,派遣一名宗室女,封为公主,嫁予匈奴,为汉朝换来了数十年的边境安宁。在汉朝为了国家安定去和亲的公主不计其数,有些在历史上都是草草带过,但她们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还是令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去学习。

汉朝和亲匈奴的公主有哪些?

很多都是无名氏,汉朝和亲匈奴的公主有数十人,多数为宗室女子,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时和亲的女子达九位,其中八位女子和亲的记载多是“翁主”或“宗室女公主”的记载。

而第九位的记载《汉书》中为:“(景帝五年)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史记》记载为“自是之後,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但是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昭君和解忧公主了,王昭君原本是汉室宫女,一直没有机会在宫中崭露头角,汉匈和亲时,宫中女子多加避讳。

而王昭君想到在宫中一样终老,不如出使匈奴,于是主动请缨,正愁无人和亲的汉朝皇帝大喜过望,不仅封王昭君为公主,还陪赠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送亲队伍蜿蜒不绝,声势壮观。这就是古代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汉匈和亲的相关信息

汉匈和亲到了汉武帝时期便暂时中断了,汉武帝凭借武力,三次派兵深入沙漠进攻匈奴,匈奴三次皆败,被打退到了北方区域,根本没有实力南下入侵了,于是在中断了10年左右的汉匈和亲。

式微的匈奴面对周边西域少数民族的报复,汉朝的追击,匈奴内部的争斗,不得已主动向汉朝提议汉匈和亲,于是,汉匈和亲的双方地位和当初完全转换了,汉朝成了匈奴俯首称臣的对象,匈奴成为了被动,委屈求全的一方。

汉匈和亲政策,前期阶段是汉朝作为被动的一方,为西汉国内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后期阶段,通过汉匈和亲,汉朝扩展了在西域的影响力,传播了汉朝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当时的中西交流。

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导读: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这些有着“公主”名义的女子见于史书的仅有十几位,其余均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细君:满腔愁绪,郁郁而终

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乌孙国原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与匈奴一向是世仇。汉武帝遣使乌孙国,表示愿送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但匈奴单于也极力拉拢乌孙,昆莫迫于压力,娶了一名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长在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适应塞外的生活。匈奴公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细君公主则度日如年,只能将满腔愁绪化成一首悲歌,整天抱着琵琶诉说思乡之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两年后,昆莫一病不起,由于他的儿子已死,由孙子岑陬继承王位。按照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答复说:“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细君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岑陬。3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解忧:四朝三嫁,七十得还

细君死后,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4年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

为了在汉和匈奴之间寻求平衡,岑陬也娶了一名匈奴公主。几年之后,解忧没有生育,匈奴公主却生下一子,取名泥靡。后来岑陬暴毙,因为泥靡还小,王位由岑陬的族弟翁归靡继承,此人身材肥胖,乌孙人称其为“肥王”。

按照习俗,肥王娶了解忧和匈奴公主。由于性情相投,解忧与肥王恩爱异常,并生下了元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关系,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这激怒了匈奴单于,双方关系紧张,一触即发。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还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像亲姐妹一样,将她嫁给位高权重的乌孙右将军。解忧与冯嫽在王庭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他们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遣使邀请汉廷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当时汉廷由大将军霍光辅政,他们立即派兵分五路进击,又派人到乌孙监督作战。

匈奴人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被乌孙国军队截击,迅速败退,死亡4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70多万头,从此一蹶不振,汉代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关系更加水 *** 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宣抚西域各国。

不久,形势突变。肥王一病不起,王位归还了岑陬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解忧的影响立刻下降。

泥靡暴虐无道,大家都称他“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习俗,无可奈何地下嫁给狂王,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狂王杀死了肥王的一个儿子,引起乌孙国的动荡。

汉朝派人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形的了解,多方疏通,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挑拨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最终,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元贵靡做了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双方分而治之,取得了暂时的安宁。

后来,解忧长子元贵靡和幼子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乌就屠,解忧的处境也不复当年。

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远嫁乌孙,到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昭君:自愿和亲,身葬青冢

王昭君名嫱,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王昭君被元帝选秀入京。王昭君进宫后,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使昭君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见汉元帝。

公元前60年后,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先有五单于争立,后有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相争。呼韩邪在斗争中失败,于公元前51年南下投汉,留居今河套北面塞下,西汉王朝派兵保护。公元前36年汉灭郅支单于,匈奴中与汉敌对的势力和呼韩邪单于的政敌便被消灭了。呼韩邪单于觉得应该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呼韩邪临走时昭君参加了送别大会。她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想把她留下来,但已无法收回成命,便赐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

王昭君出长安后,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昭君只得下嫁。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即须卜公主,小女即当于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这里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