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现在很火,不管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中国人奋力开拓的影子。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代一样将世界变成一个村子一样进行交流。中国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一个叫张骞的人,就将目光瞄向了遥远的西域。要知道,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丈量道路,最多骑上一匹马。因为有了张骞,中国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西方还有诸多大国,万里之遥的欧洲“大秦”是与中国并肩的西方大国。司马迁用“凿空”二字表达对张骞的敬意,由此张骞成为比西方马可·波罗、哥伦布还早一千多年的旅行家,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和平,而是战争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贸易之路。但当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却不是为了和平,而是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是汉武大帝欲发动的战争。
汉朝刚建立时,并不太平,北方受到匈奴的严重威胁。汉高祖刘邦乘战胜项羽之威,欲一举消除匈奴之患,令他没想到的是,堂堂的汉朝竟不是匈奴的对手,汉高祖刘邦差点被活捉,要不是使美人计令匈奴退了兵,汉朝的国运落到什么样还挺难说。“白登之围”吓坏了刘邦,于是汉朝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亲”政策,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实际上是屈辱的产物。
张骞出使西域
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决心用武力抗击匈奴,不再忍受“和亲”之辱。当汉武帝打听到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和匈奴也是仇敌时,一个计划在汉武帝的头脑中诞生了。他决定联合大月氏,南北夹击,一举解决匈奴之患。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电报,联络只能靠两条腿,汉武帝决定派人去联络大月氏国王,这是一条前途未卜之路,西行不知几千里,而且中间隔着以残暴著称的匈奴国,敢于执行这项任务的人,不管完得成完不成任务,都是英雄。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骞主动报名执行这项计划,成为那个时代汉朝的英雄。
张骞
张骞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以一个亲汉的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一百余人的随从,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结果,刚进匈奴境内,就被匈奴兵俘虏了。幸运的是,张骞并没有被匈奴人杀掉,也不知匈奴人动了哪门子善心,还给张骞娶了妻,生了子,试图将这位汉朝英雄同化为匈奴人。张骞这一呆就是十年,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汉朝,时时刻刻牢记着他的使命,终于有一天,趁匈奴人放松戒备时,他和堂邑父逃出匈奴,向更远方的大月氏进发。
但十年后的大月氏,已与十年前的大月氏国情不同,国王换了,国力弱了,再也不想打仗,不想报仇。他们被匈奴人打怕了,哪怕跟强大的汉朝合作都不敢尝试。张骞无奈只好返回汉朝,但倒霉的是,路过匈奴的时候,他再次被俘虏,这一呆又是一年。一年之后张骞逃出匈奴时,离他当初离开长安已过了十三年。
完胜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张骞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但却给汉武帝带来了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那个时候,只有势力范围,没有象现在这样的国与国之间明确的国境。而且汉朝自诩为天子之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骞的介绍令汉武帝开扩了眼界,原来除了汉朝以外,西方还有那么多国家。万里之遥的“大秦”国,也就是欧洲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是与汉朝并驾齐驱的大国。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心,被张骞激发出来。
张骞
可以说,汉武帝下定决定主动进攻匈奴,除了一雪前耻、不再执行和亲政策以外,开疆拓土之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激发汉武帝这一雄心的,就是张骞。天下之大,没有哪个皇帝嫌领土少的,后来的成吉思汗,派四个儿子打下了半个多世界,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汉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也不例外。而匈奴人是汉武帝解决的第一个目标而已。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使命,但他带回来的信息成为汉朝了解匈奴的最好情报。兵马未动,情报先行,没有好的情报,不知彼知己,是很难打胜仗的。
张骞出使西域
可以说,没有张骞带回来的匈奴及西域诸国情报信息,卫青、霍去病要想打胜仗,也是困难的。卫青、霍去病能大败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别人,正是张骞。
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因丝绸之路成为和平大使
张骞曾经三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十三年,当了匈奴的十年俘虏,但了解了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使与匈奴国有矛盾的乌孙国重归故地,以断匈奴国右臂;其二是宣扬大汉国威,使西域诸国臣服汉朝。这一次张骞的团队更加庞大,有三百多人,金币丝帛无数以及牛羊万头之多。这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仍然没有完成乌孙国回归故地的任务,但其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宣扬了大汉国威。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三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是听从了张骞的建议,开拓西南诸国。汉武帝派张骞从四川出发,试图走青海、西藏、云南线到达“身毒”,也就是古印度。这次张骞也没有完成任务,派出的队伍并没有到达印度就无功而返。
张骞三次出使西域,都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给卫青、霍去病当向导扫平匈奴,有一次还误了时间,结果被废为庶民。但他出使西域的意义远远大于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的一生,都在凿空西域的路上,三次出使游历的国家达到三十多个。因为有了张骞,中国才知道了除中国外的西方诸国。因为有了张骞,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源源不断地销往西方,因此中国又被西方诸国称为“赛里斯”国,中国人又被称为赛里斯人,赛里斯就是丝绸的意思。而西方的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流向了中国,张骞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婆”,虽然他出使是战争的目的,因为西方诸国的臣服,他反而成为“和平大使”。许多国家因为张骞向汉朝示好,汉朝的影响因张骞而远播万里。
本文作者:陆弃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最早是汉代张骞开辟的,后来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之所以开通丝绸之路,首先是为了汉朝的军事目的。
汉武帝时期,为了对抗匈奴,汉朝决定联合被匈奴赶出河西走廊,被迫西迁的大月氏,两国夹击匈奴。急于建功的张骞被叫去拜访。经过13年的往返,他打通了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让西域各国看到了汉朝的繁荣昌盛。
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大宛国。大湾盛产好马,主要的“汗血宝马”就是从大湾进口的。汉武帝是一个极其爱马的人,而为了对抗匈奴,汉朝急需一流的好马与以游牧民族起家的匈奴抗衡。汉武帝为了得到一匹好马,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和其他国家的控制。
但除了军事作用,开辟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作用。汉朝与匈奴作战需要巨额开支。在当时的汉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丝织业。当时据说有一台差不多成型的绣花机。东方惊艳的西方丝绸产品,尤其是西方精英,对中国的丝绸情有独钟。当时的西方人以拥有东方丝绸为荣。汉朝也意识到丝绸贸易可以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于是加强了丝绸的对外贸易。很长一段时间,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和商队运载的货物几乎都是丝绸。这也是丝绸之路开通并命名的原因。
通过丝绸之路,汉帝国的名声远播西域,汉朝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悠久。在我们灿烂的文化中,“丝绸之路”绝对是举世闻名的。今天这条路线又被提起来了,而且是一条世界交流的路线。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最早的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两条,一条在陆上,一条在海上。狭义的丝绸之路只有一条,即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长安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但从敦煌出发,有两条路:南路从敦煌出发,经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岳家安息,最后西行至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出发,经交河、龟兹、疏勒、大湾,最后到达安息、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也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三国隋时期有所发展,唐宋时期更加繁荣。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和欧洲国家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通道。这条古老的通道是无数先辈用血汗开辟的,正是这条通道的形成为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条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因为它是第一条出售中国丝绸的路线。现在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说到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就不得不提到位于四川省的大凉山。位于川南群山之中,北临大渡河,南临金沙江的大凉山,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因为它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而且记录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历史足迹。
1980年,拍摄古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摄制组专程来到这里,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记录在影片中,并向世人展示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
影片中,大凉山东边是小凉山,北边是小相岭,西边是安宁河谷,东南是金沙江河谷。站在岩石边缘往下看,山谷幽深,破碎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
据说大凉山自古以来就有彝族人居住,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中,少数民族生活的特点尤为明显。这里的山海拔约两到三千米,最高峰近四千米。山高坡陡,林牧业资源丰富。世代生活在大凉山的人们常年从事农耕和放牧。多年来,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相对良好,特别是大丰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分布区。目前,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大凉山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来此观光的游客。
李广、李陵都是西汉名将,与匈奴作战都有战功,可惜都时运不济,飞将军李广虽然勇猛,却始终没被封候,与匈奴决战漠北迷了路,被朝廷问责愤愧自杀。孙子李陵为了振兴家族,冒险率五千步兵出击匈奴,在浚稽山抗击八万匈奴骑兵,打出了汉朝步兵的威风,但终因寡不敌众,战败后假意投降匈奴,以备东山再起。
然而汉武帝以为李陵已投降匈奴,夷其三族,将李陵母弟妻子诛杀,李陵也断了与汉朝的联系,前74年,李陵在匈奴大漠病逝,汉土李陵家族后裔也不复存在,匈奴中李陵的后裔更是茫茫无处寻。
时光流转,到了1983年9月,宁夏固原县一座墓葬的发掘,让人惊喜地发现李陵的后裔在汉朝之后又活跃于汉家土地上,而且墓主在他生活的年代,深受皇帝信任,聪明英勇睿智,功绩成就远胜先祖李陵。
发掘出的这座墓葬是夫妇合葬墓,该墓曾遭盗掘,但仍然出土了数百件随葬品,包括彩绘陶俑和金银器物等。而对于研究历史最为珍贵的当属那出土的墓志。通过志文得知,此墓是南北朝时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和妻子吴辉的合葬墓,埋葬年代在李贤卒年太和四年(569年)。通过墓志得知李贤竟是汉朝名将李陵的后裔。当年李陵在汉土已无亲人,李贤应是当年李陵在匈奴大漠的后裔。
墓志称:公讳贤,字贤和,原州平高人,本姓李,汉将陵之后也。十世祖俟地归,聪明仁智,有则哲之监,知魏圣帝齐圣广渊,奄有天下,乃率诸国定扶戴之议。凿石开路,南越阴山,竭手爪之功,成股肱之任,建国拓跋,因以为氏。公即平凉府君之孙,司空公原州史君之子。
墓志中说,李贤的十世祖名叫俟地归,是位非常有威望和权力地位的鲜卑拓跋部族首领,李贤既然是李陵之后,而李陵归化了匈奴,其后裔怎么成了鲜卑族了?应是当年北匈奴被汉朝打得狼狈西迁,崛起后的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留守漠北的10万匈奴人就被鲜卑兼并,李陵后裔也融合成为鲜卑族。李贤的家族出自鲜卑?帝室十姓?中的?拓跋氏?,墓志中明确提到家族?本姓李?的记载,追溯至先祖李陵。另外史书说他卒时六十八岁,而墓志则为六十六岁(503-569年),因此当以墓志记载为准。
李广、李陵都是英雄,想建功立业都有志难伸,李广一生想封侯而未得,李陵建功心切想光耀家族,却败于匈奴,家族被灭。而李贤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实现了李广、李陵毕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理想。李贤的一生都有哪些事迹呢?
平叛高手谁不服灭谁
李贤(502-569),字贤和。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生于高平(今固原县),历北魏、西魏、北周三朝。李贤的事业起步,是从平定内乱开始的。先是北魏尔朱天光镇压匈奴人万俟丑奴叛乱,李贤作为内应助平叛,事后任原州主簿。不久叛军又返回原州攻城,大军围城危急之际,李贤冒险出城求援,叛军得知大军将到,慌忙撤退,原州得以解围,李贤因功升威烈将军。
之后李贤追随宇文泰征战,身受重伤,又被授抚军大将军、都督。因护卫魏孝武帝有功,不久又授左都督、安东将军,镇守原州。536年,叛军首领豆卢狼率众起事,杀死都督大野树儿。李贤召集众人平叛,趁黑夜率300勇士,擂鼓呐喊好似有千军万马,叛军一触即溃,豆卢狼也被李贤派出的追兵斩杀。
明知李贤是平叛高手,有人偏偏不长记性。两年后,西魏叛军首领莫折后炽率数州众人造反,兵势甚盛,官兵平叛屡次被击败,还是这个李贤率数百名轻骑直捣莫折后炽老巢,俘获500人,莫折后炽逃跑,叛乱得以平定。
攘外敌威名远扬,权臣敬重信任有加
542年,李贤升任原州刺史,这年他39岁。在任期间李贤为政清明,人民安居乐业,颇得人心。李贤入仕以来,出生入死平定叛乱,造福百姓,威名远播四方。
547年,柔然侵扰原州,杀害城外居民,劫掠财物和牛羊,气焰极为嚣张。李贤身为原州地方长官,当即要求出兵,无奈受大都督王德节制不允。李贤据理力争,王德才同意出兵。柔然虽然凶悍,但早就听说过李贤的威名,知道他经历过战场厮杀,谋略过人,匆忙撤退。
但已经晚了,像以往一样,李贤的快速反应部队?骑兵一路追杀,斩首200人,抓了100多俘虏,缴获马牛羊2万头和大量财物,完胜柔然。柔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到成全了李贤的军功。此战后李贤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李贤早年就随宇文泰出生入死,血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的李贤,更是得到宇文泰的赏识和信任。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西魏朝政被权臣宇文泰掌控,宇文泰多次西巡,只要来到原州,都会亲临李贤宅第看望他。
对于李贤的信任和赏识,宇文泰可以说是表现得?无所不用其极?。宇文泰掌控西魏大权,虽未称帝,却有皇帝般的生杀大权。554年,宇文泰西巡原州,特意让李贤乘坐高大华丽的车驾,并为他配备了诸侯规格的仪仗和服饰。这样的见面方式是莫大的礼遇和敬重信任,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一对铁哥们,也是这一年,李贤晋爵河西郡公。
不仅如此,宇文泰还把自己的亲骨肉,两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宇文邕、宇文宪委托给李贤抚养。因避忌,他们不宜在宫中抚养。这两个孩子在李贤家里成长,6年后才回宫。长大后宇文邕当上皇帝(北周武帝),宇文宪后封为齐炀王。这种事情在谁看来都是奇闻,没有对臣子绝对的信任,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可见宇文泰对李贤信任之深,这种信任在中外历史上也是凤毛菱角,甚至是绝无仅有的。而这种殊荣恐怕也是李贤先祖李广和李陵做梦都想不到的。
宇文泰死后,他儿子宇文觉于556年十二月受魏禅,废西魏。557年正月即天工位(史称悯帝),建立北周王朝,建都长安,追尊其父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可怜这个宇文觉虽名义上是开国之君,其实也是个傀儡,朝政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把持。宇文护先是废黜周悯帝,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后又将其毒死,然后又立宇文邕为帝。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
这一次宇文护可算遇到克星了,宇文邕很聪明,为避免两位兄长的命运,对宇文护极为顺从。暗地积攒力量终于找到机会铲除了宇文护,掌控了朝政。
周武帝即位后第三年,两次到原州感恩。这时李贤已调任瓜州刺史,周武帝特意让人持诏书前去瓜州慰劳李贤。赐给衣服一袭及被褥和自己所佩带的一条十三环金腰带,金装鞍勒良马一匹、杂彩500段、银钱1万。宇文邕跟他老爹宇文泰一样,对李贤宠信有加。李贤府第曾是他幼年生活的地方,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和曾经抚养过他的李家人,再次见面一定感慨异常!
为此周武帝专门颁布一道诏令,意思是旧地重游,让我对过去岁月更加怀念。朕来到这里感到分外亲切,感谢李贤家辅导联多年,劳苦功高,朕不会忘记李家的恩惠,凡属弟兄子侄等,全部赏赐了宴席,李贤家男女老少上上下下都得到了封赏。
老当益壮,独当一面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历史上是位不错的皇帝,关心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国力强盛。而且他还是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564年,北周武帝讨伐腐朽的北齐政权。可又担心大军出征,西北防御薄弱,西羌、吐谷浑会趁机袭扰。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确保东征的顺利,63岁的李贤开始独当一面,上任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经略河西,军政生涯也达到了顶点。
李贤在河西屯垦营田,广设斥堠,随时侦查西羌和吐谷浑的动向,领兵击退西羌。西羌又联合吐谷浑觊觎北周边境。但在李贤的威名震慑下,始终不敢侵犯边塞,为边疆的安宁立下赫赫之功,周武帝特授李贤为大将军。
569年三月,李贤病逝,享年66岁。北周武帝宇文邕悲恸不已,亲自吊唁,悲切之情令文武左右为之动容。武帝追赠贤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李贤去世后,灵枢运回原州。妻子吴辉,因抚养宇文邕兄弟有功,赐姓宇文氏,宇文泰收养为侄女。吴辉38岁时卒于原州,早李贤22年,夫妻二人同穴合葬于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南郊深沟村)
纵观李贤一生,有胆有识,出生入死,建立赫赫功勋。杰出的才能加之上级的信任和重用,使他如鱼得水,建立了远超先祖李陵的功绩,可谓人生一大幸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东汉帝国唯一一位以诸王礼仪下葬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