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政治举措

华里士 2023-07-19 04:18:14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了“光武中兴”。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政治举措

1.中央集权

刘秀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刘秀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

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2.整顿吏治

刘秀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刘秀对吏治的要求以严苛著称,史载当时“天子勤吏治,俗颇苛刻”“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这也导致了一些高官以微罪或无罪而受严惩,例如大司徒伏湛因为没有报告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在高庙争执而被罢官;大司徒韩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罢官,终至受责自杀;大司徒戴涉因所举荐的太仓令犯罪而死于狱中;大司空宋弘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弹劾上党太守而被罢官;大司空朱浮因“卖弄国恩”而被罢官,等等。这种过于严苛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3.精简地方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4.善待功臣

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并且招揽大批文吏入朝。刘秀于建武六年(30年)让功臣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当时刘秀对三公要求严格,如果功臣们在朝担任官职的话难免犯错,这样会失去爵位和土地,刘秀为了保全他们的爵位的土地才让他们回到封地,远离朝廷。

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5.中和矛盾

光武帝爱好经术,深谙“中和”之道,并以此道化解了诸多矛盾,破解了一道道难题。即位之初,光武帝根据谶文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众人都不高兴。于是他就转而采取推举法,令推举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选。群臣推举的结果有两个人选,即吴汉和景丹。究竟怎样摆平这个关系,光武帝说:“景将军是北州的大将,是大司马这样的人选,但吴将军有贡献重大决策的大功,又严惩了苗幽州(牧)、谢尚书,他的功劳大。过去官制规定,骠骑将军的官职可以与大司马相互兼任。”

于是任用吴汉为大司马,授任景丹为骠骑大将军。这样以来二人及群臣都再没什么意见了。 在处理封建土地关系上,光武帝遵循的总原则是抑强扶弱。对土地所有者,他的主导政策是:宽容而又略加限制。在政治方面,他一方面采取给予大土地所有者政治权力,将其中的人才罗织到政权中加以管束;另一方面,他通过树立典范,引导大土地占有者,寻求新的、温和的、道德型的管理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

光武中兴时期刘秀采取了什么措施?



吴中兴是什么意思?


人们经常用“光武帝中兴”来形容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对世界的治理。那么“光武中兴”是什么意思呢?


光武帝画像


“光武帝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对天下的治理。中国古代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这些封建王朝追求的是“治天下”的制度。“兴”是一个古老的词,表示一个姓氏兴起的过程。第一次上升叫“兴”,第二次上升叫“返老还童”。


到了汉朝,是刘姓的崛起。刘邦是第一个建立汉朝的皇帝。所以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被称为“盛世”。西汉被推翻后,再次建立汉朝,这是刘姓的第二次崛起,故称“复兴”。但古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权力能够代代相传,只升两级是不够的。他们希望在刘邦和刘秀之后,刘家的子孙不断崛起。所以称帝被称为刘氏国家的“中兴”,也就是说建立的汉朝并不是刘氏家族的最后一次崛起。


刘秀重建刘汉政权后,称他为光武帝。因此,他把光武帝在位时期称为“光武帝中兴”。“光武中兴”已经成为类似贞观的“治天下”的代名词。历史上东汉刘秀时期的“光武中兴”一词,指的是东汉初年社会稳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指的是刘秀统治世界的时期。


吴中兴采取了哪些措施?


“光武帝中兴”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那么“光武中兴”有哪些措施呢?


光武帝画像


“光武中兴”的出现有很多措施。有六项政治措施。一是加强皇权。为了避免西汉初年的“三公重”,光武帝把功臣的军政大权去掉,代之以田宅和高官的爵位。这样,所有的政令都是皇帝,也就是刘秀来直接决定的。第二个措施是善待他人。光武帝有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不顾个人恩怨,珍惜每一条生命,从不乱杀战俘。相反,他将他们编入自己的军队。这是他的性格。使人们都对他深信不疑。


三是精简机构。公元30年,刘秀下令废除西汉地方军事制度,合并省县。第四是整顿官僚主义。西汉末年,吏治腐败,官僚奢靡腐败。因此,刘秀即位后非常重视对官僚政治的整顿。他对地方官员要求严格,赏罚严明。第五项政治措施是消除矛盾。光武帝深谙“中和”之道,采用“中和”的方法来缓和朝廷之上的矛盾。


经济上,光武帝采取民生政策。他释放了奴隶和囚犯,减轻了社会压力。他通过少给少收来减轻人民的负担。当时东汉经过长期战乱,生产下降,人口锐减。但光武帝的措施使人们有时间休养生息,缓解了阶级矛盾。他实行耕田政策以抑制豪强。


文化措施是重视文化教育,弘扬儒家思想,从而奠定东汉藏书的基础,促进崇名节社会风气的养成。同样,在民族政策上,光武帝以德治边,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商贾之间的互动。正是这些措施,才使得东汉出现了“三军兴盛”的景象。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其在位时出现了"光武中兴"局面,请回答:该局面的特征和出现该局面所采取的措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得以缓和`
措施:1.退功臣进文吏:刘秀给与建立东汉的功臣武将们优厚待遇,但不在中央任职官吏;多次征兆“天下俊贤”收罗天下文士充任吏职。
2.以柔道治国:由于西汉末年的黑暗政治、经济凋敝,东汉采取与西汉初期的一样的道家的修养生息政策;刘秀崇尚柔道,并将其作为治国思想。
3.释放囚奴,减轻刑罚;刘秀下令释放在王莽时期的大量被关押的百姓,除“犯殊死”特重罪之外,一律免为庶人;9次下令释放并禁止虐杀奴婢;废除了王莽时期的严苛法令。
4.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下令恢复西汉年间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严惩贪官污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