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汉六大家族介绍(东汉六大家族的马援家族—上不了云台的军事巨族)

话历史 2023-07-19 04:11:08

中国自古历史文化悠久,在岁岁年年的长河中,在漫长的发展中也诞生了一代代的名门望族,家族,象征着荣耀,象征着历史,更构成了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汉时期就存在六大家族,曾经都是帮助刘秀创立东汉的功臣,那到底是哪六大家族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讲。

东汉六大家族介绍

东汉六大家族,是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

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复兴东汉王朝,是因为得到了出生地南阳豪强地主和河北豪强大族势力的援助。这和刘秀画像高祖刘邦与杀狗的庶民一起创建前汉是根本不同的。

汉光武帝 刘秀

因此,一般认为东汉王朝是豪强大族联合政权。和惟一的皇帝掌握强大权力的西汉相比,东汉时代皇权较弱,具有与豪强大族协力联合行政的意义。

1、邓禹家族—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

邓禹,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史书上说“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世子孙有中邓训、邓骘、邓绥、邓猛等显赫人物。

2、耿弇家族—三代为将的铁血巨族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从东汉开国到建安末,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

从耿弇的父亲耿况开始,经过耿国的兄弟一辈,到耿弇的子侄辈,三代为将。耿国、耿广、耿举、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为当世名将。

3、梁统家族—与汉共存130年的望族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刘秀建武五年四月,梁氏先祖梁统附汉,到桓帝梁氏被涉,其间恰好130年。梁统至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仅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

后世子孙有中梁纳、梁纳、梁冀、梁莹等显赫人物。

4、窦融家族—阴谋逼宫篡位弑帝的外戚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

后世子孙有中窦宪、窦武、窦妙等显赫人物。

5、马援家族—上不了云台的军事巨族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后世子孙中有马良、马超等著名人物。

6、阴氏家族—东汉一等一的外戚世家

南阳阴氏在东汉可是一等一的外戚世家,汉光武帝刘秀最喜欢的女人就是南阳美女阴丽华。

东汉六大家族的马援家族—上不了云台的军事巨族

马援(前14—公元49年),汉族。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凌。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新莽时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国时蜀汉将领马超也是其后人。
【高处不胜寒——上不了云台马援的阵阵寒意】
云台二十八将,这个是东汉年间的一场造神运动,这些神像造好后,放在朝堂之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供起来让文武百官瞻仰。这个光武帝的做法,可谓一箭三雕。云台二十八将和绘像凌烟阁都成了中国历史上稍有的一种杯酒释兵权的套路,而且做的更隐蔽、更美妙、更迷惑人。比起朱洪武来,光武帝和唐太宗的手腕明显要略高一筹。
为何说是一箭三雕呢,其实也很简单。第一雕,打仗的时候是马上打天下,但是安能马上做天下,上马管兵,下马能治民的焉有几个,下了马不能治民了,给你安一个金灿灿的高帽子,谁都舒服,除了像吴汉之流还能当一个大司马,下场也不是太好之外,其他诸将主民不多;第二雕,飞鸟尽,良公藏;狡兔死,走狗烹,王朝建立了,该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节了。南征北战中,这些丘八大个的白花花的银子见多了,所以也不希罕,至于土地,他们几乎都是河南的地主,豪强地主的背景,土地、部曲对他们来说也吸引力不大,最为关键的名利中,名好像重了很多,云台上绘像,都会让他们意淫一番,陶醉再自己梦幻中编制的一个美梦里,这样就乖乖的交出兵权,居功享乐了;第三雕,对皇帝来说,在朝廷之上,开口子容易,摆平难,行功论赏的时候座次如何安定,这个绝对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那个时候都是同打落水狗的,虽然不痛,但是众口铄金的气氛中,皇帝可以借力打力,针对几个钉子户,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把他整的很惨。云台绘像就可以达到这一点,谁画上去,谁不画上去,标准和界限很模糊,这里的自由裁量权就是一个政治摆平术。
因此,我们历史上突然看到了一句话,伏波将军马援未能上云台,东平人王苍观图后,问道缘由,道理如此“以淑房故,独不及援。”安知马援的处境差点就是以身饲虎,伴君如伴虎,难道就是皇帝的亲戚就不能上了云台阁,让大家都瞻仰一番,功高劳苦,一口同声的赞扬的就害怕天下悠悠众口?伏波一身戎马倥偬,马援此世威名远播,难道就是一个将军封衔就能够说明。
原因就是马援其实一辈子都不是和邓禹、吴汉、寇恂和冯异等同辈,在汉光武帝那里客卿的等级,让他的心目中位置太高,在实际上就要摆平。当世时,马援是当仁不让的仅此与光武帝的一个人,光武帝以儒生起兵,他的身边围绕了一圈功臣,均能知书好学,进能立功,退能守礼。但是,马援在平定蜀中隈嚣时,当时和隈嚣讨论天下大势。隈嚣问马援东方流言和首都的八卦,马原回答说光武帝是百年一遇的明君,每天都接见很多官员,询问民间疾苦,才能、英明、勇敢和胆略,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能够开诚布公,兼听豁达,博览群书,政事练达,千古一帝就是这个样子。但马援又发现光武帝和高祖的差距时,毫无讳言的说,高祖无可无不可,现在的皇帝时喜欢做官,动用节度,又不贪女色,不好喝酒,这个问题就大了。
果然,革命胜利后,国歌的序曲刚刚响起,一帮功臣上了云台阁,下了庙堂。理性之极的光武帝,一竿子就捅到底了,把一船老水手都送回了老家。南征北战的一辈人中就留了马援一人。可是,我们发现云台二十八将是能征善战的一帮人,其中没有伏波将军马援,可后来天下初定的时候,战将就留了马援,何是道理?二十八将中就马援乃淑房,其实邓禹等皆是。当时功臣,马援最有才智,因此,光武帝肯定不能容,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肯定要在每个地方安小鞋,让他走路不是太舒服,这样才能为自己服务。
史书说大皇帝陛下经常出兵打仗,在战场上时间长了,看着流血死亡的场景,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不喜欢人谈兵论武,现在天下初定,大百姓都很疲惫,需要修养生息。因此,他经常训斥皇太子,因为太子经常询问和了解战争、战术等等。可是那个马援,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要在阵前亡,希望继续南征北战。想想他在光武帝登基之后,平西羌、征隈嚣、攻交趾、战武陵五溪蛮,光武帝表面上说伏波将军马援每次论兵,都和我的意见相一致,其实就是在心里打鼓,这个马援王八蛋,怎么还不老实,可惜,最后一次,皇帝再也忍不住了,征五溪蛮的时候留了一手,派了女婿梁松监军。马援开始还说松爸是我弟兄,他是我晚辈,虽然地位高贵,可是我是他老叔,就不怎么摆他,后来发现自己天真之后,来不及了,终于在蛮荒之地,葬送了自己一世英名。
范晔在他的史书中表彰了马援,不过背后就看到了他就是第二个韩信而已。高祖用韩信的助手曹参磨灭了他所有的功劳,而光武用一次失败掩盖了伏波所有的功勋。高处不胜寒,可没有登上云台的马援,可能需要马革裹体,才能抵御这种寒流,可惜,一般来说马革裹尸,下场就可窥一瓣了。
【汉明帝刘庄明德马皇后:中国第一女史家】明德马皇后闺名已经失传,谥号为明德皇后。马援有三个女儿,其中三小姐最聪明灵秀,他在世时,曾将三小姐许婚窦家。但马援死后,窦家参与陷害马援,于是马援的蔺夫人就坚决与窦家解除婚约。原本与马家定亲的人也纷纷给以势力眼,马氏的堂兄马严不忿,取消马家三姐妹的婚姻。三姐妹的年龄都在当时的选妃标准里,当时太子刘庄诸王皇子都没有正妃,马严便希望能让堂妹们成为诸王姬妾,对于当时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条出路。马氏十三岁时,其堂兄马严上表请命,于是她进入太子宫。进宫后,她很好的侍奉阴皇后,和其他妃嫔友好相处,礼数周全,上下和睦,于是特别受到宠幸,太子经常与她住在一起。马皇后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阴皇后侍奉周到,对其他嫔妃诚挚热情官中上下交口称赞,太子刘庄对她更是宠爱异常。中元二年刘庄继立是谓汉明帝。她即被封为贵人。永平三年(60)春,当有人建议汉明帝立后时,皇太后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结果她毫无争议地被立为皇后。贾贵人(马皇后的外甥女)生下皇子刘炟,马皇后无子,明帝就把刘炟交给马皇后抚养。马皇后尽心抚育,对养子宽爱慈和,刘炟虽非她亲生,但犹如亲子。永平十八年,明帝驾崩,太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养母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生母贾贵人毫未尊封。不但如此,章帝仅仅只对马氏家族封以侯爵,对贾氏家族毫无封赏。建初四年(79年)六月癸丑,42岁的马太后病逝于长乐宫,谥曰明德皇后。同年七月壬戌,她与明帝合葬于显节陵。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东汉六大家族的梁统家族—与汉共存130年的望族

东汉一朝,自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共十三帝计195年。刘秀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四月,梁氏先祖梁统附汉,到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氏被涉,其间恰好130年。申梁统至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仅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
【东汉顺帝刘保皇后梁纳(公元106——150年)】,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人。东汉顺帝刘保皇后。顺帝死后,她执政6年,先后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位皇帝,临朝听政。梁太后执政期间,能兼用外、宦官,重用拥护她的官僚集团,表扬儒学,以此取得大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150年2月,梁太后还政于桓帝,3月病死。由于梁太后的地位,梁氏家族前后有七人封侯爵,三人立为皇后,六人晋为贵人,二人任大将军。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汉桓帝依靠宦官的力量,发动政变,诛灭了梁氏外戚。
【东汉王朝大将军梁商】
梁商字伯夏,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黄门侍郎。顺帝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贵人,因此,又加梁商“特进”的官职(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得自辟僚属),赏赐安车驷马,那一年,又拜梁商为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谦让不接受。阳嘉三年,顺帝想让梁商当大将军,梁商坚持说自己有病不上朝。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策书到梁商的家里来授官。梁商才来到皇宫叩谢接受任命。梁商常常谦恭温和,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城内都齐声叫好,称梁商为好官,顺帝更把国家的重要大事都交给他处理。遇到灾荒年成,梁商就把自己田租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没有粮食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然而宦官们嫉恨粱商得到皇上的宠幸,反而想要陷害梁商。顺帝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打算商议废掉顺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顺帝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张逵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顺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盂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顺帝听说后大怒。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我听说审查中常侍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顺帝于是采纳了梁商的意见,只是把那些确实有罪的人判了刑。永和六年秋天,粱商病重,告诫他的儿子粱冀等说:“我没有大的功德,却享受了许多福分。在生没有更多地辅佐好朝廷,死了还定会耗费国家的钱财。穿上好的衣服,口里含着珠宝之类的东西,这对朽骨又有什么好处呢?百官劳顿,拥挤在道路上,只是增加了路上的尘土,虽然说是按照礼节该如此办,但礼节也还有灵活处理的时候。现在边境上在打仗,国内四处都有盗贼出现,哪里还能为了我的丧事而破费国家更多的财物呢?我死之后,把我运到坟墓前,马上就装殓入棺。就穿平时穿的衣服,都用我穿过的衣服,别另外裁制新衣。穿戴好后就把坟墓打开,坟墓打开后马上就下葬。祭祀时用的食物就像我在生时吃的一样,不要用猪牛羊这三牲的大祭礼。人们说,是孝顺的儿子就应该按照父亲的意愿办,你们不要违背我的话啊。”等到死的时候,顾帝亲自到他的遗体前来志哀。用朝廷的名义赏赐了东同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等一共二十八件,钱二百万,布二千匹。皇后(因为是梁商的女儿)用自己的钱物送了钱五百万,布一万匹。等到下葬的时候,皇后亲自送丧,顺帝也送丧,但只送到宣阳亭,然后伫立瞻望(目送)送丧的车马远去。梁商死后,朝廷赐予他谥号“忠侯”。
【东汉王朝大将军梁冀】
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八月,梁冀出现在外戚专政的政治舞台上,这标志着东汉外戚专权进入了最险恶的境地。梁冀当权时,东汉王朝名义上是刘家天下,实际上是梁家天下,真是梁冀一人当上大将军,梁家的阿猫阿狗统统升天。梁冀一门,前后封侯的有七人,当上皇后的有三人,六个贵人,二十大将军,夫人、女儿、封了食邑,册为君的有七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人,其余的卿、将、尹、校达五十七人。梁冀的祖先是梁子都,原是河东郡人,为了做生意搬到通向西域的要道附近。发财后,其子梁桥又迁回内地茂陵,在茂陵住了两代,到了梁延任西域司马,故又迁往安定郡。梁延生梁统,他是梁冀的高祖。梁统在新莽离乱之际,曾当过酒泉太守,新莽政权倒台,西北地方势力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为武威太守,拥兵保境。东汉王朝建立后,窦融和梁统望风归顺,刘秀待之为开国功臣。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与窦融至洛阳,窦融任大司空,梁统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并且窦、梁两家都与皇室联姻,刘秀将他的女儿午阴公主嫁给梁统的儿子梁松为妻。从此,梁家的子女就取得了选配皇后的资格。
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突然病逝,享年三十。这无疑是给了梁冀玩弄“贪孩童以久其政”的一个机会。之后的整整一年时间内,东汉王朝连死了顺、冲、质三个皇帝。太尉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联名写信给梁冀,大意说,天下不幸,屡遭大忧,一年之间,连失三帝,如今又当立继位人,这是万事中最大的事,国家兴衰,全在此一举,太后为此操心,梁将军因此劳虑。但是,要选择“圣明”之主,必须广泛征求群臣意见。正当梁冀苦于谋划之时,老谋深算的不倒翁中常侍曹腾深夜来访,他向梁冀进言说:“梁将军累世有皇室联姻,长期以来,掌握朝政,手下又有那么多宾客,难免不发生差错的。清河王刚正清明,倘若他做了皇帝,那将军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刘志,富贵才可长保下去!”立刘志,实际上是立梁家王朝;立刘蒜,梁氏家族命运不可捉摸。曹腾这一番话,促使他下决心立刘志为帝。梁冀为了排除李固的阻挠,以妹妹梁皇太后的名义,先免去李固的太尉职务,剥夺了李固的朝议权,然后再立刘志为帝,称为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李固并没有参与这个政治活动,工于心计的梁冀却巧妙地将这件事与李固、杜乔挂起勾来。诬告他与刘文谋立刘蒜的罪名处死李固。为了酬谢梁冀“援立之功”,桓帝刘立是不惜代价的。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可以说梁冀所受到的皇帝恩遇,超过两汉以来一切元勋。梁冀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将军,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达到了极点;权重势盛,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这二十多年是东汉外戚掌权的鼎盛时期,也是梁冀及其家族的“黄金时代”。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死,这时桓帝已二十八岁。桓帝利用这时机,将宦官唐衡单独拉到厕所里问道:“朝廷里有谁与梁家不对头?”唐衡回答说:“单超、左倌、徐璜、具瑗都忿疾梁氏专横。”于是,桓帝急呼单超、左倌入密室密谋诛灭梁氏。恰恰在这时又发生了梁冀派人杀贵人邓猛的母亲宣的事件。邓猛的父亲是邓香,邓香死后,其妻宣又嫁给梁纪。梁纪是梁冀妻孙寿的舅父。邓猛为桓帝所爱,升为贵人。梁冀为了巩固他的权势,就认邓猛为女,改姓梁。但是又怕邓猛的家族得势,而与梁氏分庭抗礼。所以先杀了邓猛的姐姐的女婿议郎邴尊,后又要杀邓猛的母亲宣。事发后,邓猛的母亲宣向桓帝告发,于是桓帝就派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等五人带兵围攻梁冀宅,捕捉河南尹梁胤,梁家及其妻孙家,无论长幼皆弃市。梁冀家产全部没收,官家拍卖,合价三十余亿钱,供朝廷之用,可减天下税租之半。梁氏灭了,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的时代也就基本结束了。但是东汉的皇权并未因此而强盛起来。因为皇帝身边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外戚,另一个就是宦官。桓帝依靠宦官除掉外戚,现在坐上了宦官的独轮车,他本人也就由外戚的傀儡变成了宦官的傀儡,时代又进入了一个宦官专权的鼎盛时期。桓帝为了酬谢单超等人除梁冀之功,即封他们四人为侯。四侯如梁冀一样骄横,当时流传这样的话:“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汉桓帝梁皇后】名梁莹,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为蠡吾侯,梁太后征桓帝到洛阳,准备把她嫁给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关部门上奏梁太后称:应具备礼章,按婚礼规定的时间纳彩。于是按惠帝时娶张皇后规格,聘黄金两万斤,其他彩礼仍旧。这样,梁莹于六月入宫,到八月即立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后,由于其姐姐临朝听制和哥哥专权,桓帝对她极尽宠爱。和平元年(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对她的态度就开始转变。梁皇后虽得到桓帝数年宠幸,却一直无子,桓帝对她慢慢疏远。这使她对桓帝嫔妃暗怀怨忌,凡妊娠者,无不设法使她们堕胎。桓帝由于畏惧梁冀,对梁皇后暂时还不敢谴责,但对她更加疏远,很少再与她恩爱。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终于因忧愤而病死,死后葬懿陵,谥“懿献皇后”。同年,桓帝诛灭梁冀,此后就下诏追废懿陵为贵人冢。
汉章帝恭怀皇后
恭怀皇后(61年—?)梁皇后,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追封皇后。梁氏为褒亲侯梁竦之女。梁氏年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梁氏年十六,既在建初二年与姐姐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建初四年,梁贵人生和帝。章帝的窦皇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妒梁氏。八年,窦皇后作飞书以陷梁竦,梁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
汉和帝永元九年,已成为太后的窦皇后逝世,还未下葬,而梁贵人姐姐梁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请求依照汉光武帝黜吕后的事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百官亦多上言者。汉和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于是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敬陵。
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礼仪等同于同为汉章帝贵人的宋贵人(其孙为汉安帝)所葬敬园。

东汉四大家族是哪四族?代表人物?

东汉末期,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班家的班彪、班固、班昭、班超;马家的马服军赵奢、伏波将军马援、大经学家马融,威侯马超;耿家的列侯耿弇;窦家的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
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不详。马、窦、邓、梁乃当时的外戚,从对整个东汉王朝的影响力没有班马耿窦
四大家族深远!

东汉后期出现了怎样的家族?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他们的弟子动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通过经学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例如世传欧阳《尚书》之学的弘农杨氏,自杨震以后,四世皆为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自袁安以后,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