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朝代灭亡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国家经济以及综合实力处于低迷的状态下,而汉朝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东汉末年之时,汉朝的综合实力仍处巅峰,军事实力也极为强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东汉的军事实力。
在经过长期的摸索以及探究,历史学家发现早在东汉建立之时,汉朝就已经涌现了许多矛盾,朝堂之上,混乱不已,外族势力虎视眈眈。虽然汉朝表面上看起来强大不已,但实则早已被蛀空了,内部成为了一颗空壳大树。
一、汉朝的强大之处
汉朝在建立之初,虽然国家因为常年的战乱处于破败的状态当中,那汉高祖刘邦通过雷霆手段,在短时间内使得国家的经济有所上涨,汉朝的正权也得以稳定。
而汉文帝和汉景帝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扫清了汉朝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所有障碍,开辟了文景之治。在汉武帝登基之后,国家一片祥和,汉朝的军队终于有了与匈奴一战的实力。
自从汉朝军队大败匈奴之后,就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汉朝军队开始所向披靡,外出征战所经之处,几乎全部都是胜利高歌。在扩张汉朝版图的同时,汉朝军队的脚印也延伸到了许多海外国家,例如太平洋印度大漠的。
除此之外,虽然在七国之乱之后,削藩这一目的终于达成,但仍需要巩固这一成果,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便推出了推恩令,彻底将藩王手中的一切权力收之于自己的手中。
从前不可一世的诸侯国也变得名存实亡,中央也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能力。在经济上,汉武帝继续推行黄老之术,以休养生息作为自己统治的基调,在承接文景之治之后,汉武帝又开创了汉武盛世。
使得经济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势。虽然汉朝的文化不如唐朝的唐诗,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那般名流千古,但仍旧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学篇章。
虽然西汉末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国家政权动荡,但刘氏子嗣仍旧力挽狂澜,拯救汉朝的政权,建立了东汉,这一举动也使得汉朝的光辉灿烂,再一次得以延续。
二、东汉时期的危机
然而在东汉末年之时,国家的政权却遭到了巨大的重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亦或者是军事都直线下降。在封建古代之时,人口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最终标准。
然而东汉末年之时的人口数量简直是少的可怜。为了能够支持国家的运转,政府不断的压迫百姓,致使许多百姓生活在流离失所当中,在无奈之下揭竿而起,起兵造反。
然而令东汉统治者最为头疼的还远不止此,曾经对汉朝政权虎视眈眈的乱臣贼子们,按耐不住自己的狼子野心,在国家如此困难之际,也伸出了自己罪恶的魔爪。
除此之外,东汉的朝堂之上,更是被宦官把持朝政,宦官以及外戚两个集团为了能够夺得更大的权利,不惜大打出手,而曾经高高在上的一国统治者也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东汉的强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强而已,具体也仅限于军事方面。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封建时代一共存在了2000多年,涌现了上百个封建王朝。而在这些朝代当中,汉朝的军事实力一直位居前列。
这样的军事成绩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厮杀所换来的,也是通过少数民族的鲜血所成就的。在战争当中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得汉族军队所向披靡,对战争有着前所未有的向往。
而在东汉末年,因为国家朝廷之上涌现了诸多弊端,曾经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也伺机而动,经过长期的修整,少数民族的兵力也十分强盛,所以他们趁着这个大好的时机,想要给东汉的政权最后一击。
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尽管东汉处于最为虚弱的年代,但仍旧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然而在如此窘迫的状态之下,曹操也伸出了自己的罪恶之手。
在许多历史学家眼中,曹操绝对是个狠人,他一直以自己汉人的身份为傲,但心中却有着狼子野心。在手中握有重权之后,曹操便打击少数民族,试图霸占汉朝。
诚然,在东朝末年之时,无论朝堂之上如何混乱,外族势力如何虎视眈眈,东汉在如此强壮之年消失在历史当中,罪魁祸首仍旧是汉朝的统治者。
但不得不称赞的是,尽管东汉垂死挣扎,但仍旧能在天下保持霸主的地位,而这也是其他朝代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总的来说,汉朝不愧于汉以强亡的称赞。
东汉名将邓奉的军事能力可以这么说东汉刘秀时代的一大猛将。
首先第一个轻松虐吴汉,刘秀称帝时,南阳郡太守刘驎发起了叛乱,刘秀非常生气于是排除吴汉领十万大军剿灭南阳郡太守刘驎,吴汉率领着十万大军并没有令刘秀失望轻而易举的就剿灭了南阳郡太守刘驎,而这个时候吴汉放纵士兵让邓奉遇见,邓奉气急之下直接率领部下和乡里民众造反,击败了拥有将近十万大军的吴汉。
第二虐岑彭率领朱祐、贾复、耿弇、汉忠将军王常,武威将军郭守,刘秀得知自己的亲戚邓奉叛变非常生气于是派岑彭带领一堆人征讨邓奉,开始的时候岑彭很顺利,结果遇到了邓奉率领的军队就不堪一击,朱祐直接被伏,这一次邓奉可以说再一次获得了完美的胜利。
第三次败与刘秀亲征,邓奉起义经过长时间与刘秀的军队拉扯,之后刘秀忍无可忍,没有人能够打败邓奉,于是迫不得已御驾亲征,使得士气大增,这一次邓奉失败了。
以上足以见得邓奉的超高军事能力,打的东汉没有人能够出征,必须要皇帝御驾亲征才行。
关于东吴十二虎臣的记载,应该来自于陈寿所著《三国志》;
在“三国志”中,陈寿把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位东吴名将,并列为一传;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胃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以上所有将领,都是江东的精英人才,孙氏十分厚待他们;就算是潘璋这种品德不够好的人,都可以忽略他的过错而表记功劳,如此保据东南地区,就十分容易了;陈表作为将门庶子,却能与贵族长子等同,如此出类拔萃,岂不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从陈寿的评价,以及孙氏集团的态度来看,这十二位将领,他们的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加上他们的整体表现,被称为“十二虎臣”一点都不为过,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那么?在这十二人中,谁的军事能力最强悍呢?
个人认为,最有竞争资格的,应该是程普、黄盖、甘宁、丁奉、徐盛五将;
韩当的表现,中规中矩,有战功,但不够出彩;
蒋钦的品德很好,但军事表现不是很多,不是那么亮眼;
周泰大保镖一个,护主方面没得说,军事能力一般;
陈武的表现更少,区区几百字而已,军事才能并未得到更多的展现;
董袭、潘璋的表现还可以,战功也比较多,但个人认为,两人不如以上五将来得精彩;
凌统的表现,精彩,真精彩,比任何人都精彩,但很有局限性;在三国志中,凌统经常率领几百或者几十亲随,奋死拼杀,为大部队获胜赢得先机,相比之下,他更像一名敢死队长;
然后再说程普、黄盖、甘宁、丁奉、徐盛五将;
我认为这五人各有所长,军事能力应该在伯仲之间;
程普、丁奉有帅才潜质,属于全能型人才;
黄盖胸中有奇谋,战术性思想奇特,火烧赤壁可见一斑;
甘宁陆路、水路皆通,进攻性极强,战必胜,攻必克;是一位战术型军事大家;
徐盛善于防御,在几次防御战中,表现都相当精彩;徐盛的防御能力,不光在东吴,甚至在整个“三国”都是排得上号的;
但如果只能选一人的话,我想我应该会选丁奉;
西汉实力更为强大,西汉王朝始祖为刘邦,经过文景之治实力日益上涨,在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军事实力最强。而东汉时期,国力衰弱,只有在东汉第一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实力政治精明,而后面的几位皇帝却……。东汉自汉光武帝后,国力日渐衰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虎观会议介绍
下一篇: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