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女人系列:《史记》上留下69字传记的传奇女商人(史记的人物传记)

话历史 2023-07-19 03:44:25

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而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也多得不计其数。清是个寡妇,能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认为她是个贞妇而以客礼对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写巴寡妇清是一个意外。

原来是想在《史记》中找寻关于西施的记述,在翻遍《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等章节之后,想到范蠡后来成为陶朱公的说法,就翻到了《货殖列传》,结果看到了巴寡妇清的故事。

看到巴寡妇清的名字,第一个涌上脑海的是黄易的武侠穿越小说《寻秦记》,在这本小说里,寡妇清和《货殖列传》中紧挨着记述的乌家孙女乌廷芳都成了项少龙的妻子。

让人对寡妇清感兴趣的是,一向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对这样一个从事“贱业”的女人竟然写了69个字。要知道,四大妖姬之一的妹喜、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可都是压根没提啊。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的意思,并不是她的姓,是重庆长寿人。

据说,清出身寒微,少年时跟父亲学习诗书,因为相貌与气质出众,嫁给了当地一位青年企业家。不幸的是,事业有成的丈夫英年早逝,寡妇清不顾世俗偏见,毅然挺身而出,主持起丈夫留下的偌大家业——当时勃勃兴起的朱砂开采业。

有记载,这位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富可敌国,家财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等。

一个简简单单的朱砂就能积累这么多的财富?不起眼的硫化汞能这么值钱?这是因为当时朱砂养生和药用价值的发现,为朱砂的采集冶炼提供了巨大的社会需求,那时的人们又沉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尤其是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作为炼丹用的原材料朱砂供销两旺就可以想见了。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水银都是从朱砂中提炼出来的。秦皇统一六国,除了在治理国家方面大肆改革之外,还给自己修了个巨大的陵墓,有形容: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据考古研究勘查推论,陵墓中地宫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这里保守估计至少有用到100吨水银。

这100吨水银从何而来呢?在当时寡妇清垄断丹砂和水银的时代,秦始皇陵中的水银理所当然是由她提供的。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把握商机的寡妇清,很快将自己生产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成为当时的朱砂业托拉斯,富甲天下,“僮仆千人”,前来投靠打工的人更是成千上万。一些学者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全县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跟着巴清家族的混饭吃的就占了五分之一强。

寡妇清和秦始皇嬴政之间也有着不得不说的联系。

在当时,工商业者可不像现代社会那么有地位,外出打仗首选是罪犯,其次就是工商业者。

在“抑商兴农”“以商为贱”的背景下,秦始皇把晚年的寡妇清接到咸阳,给她宾客之礼的待遇,还封为“贞妇”,在她死后尊重她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家乡,厚葬于长寿千佛寨沟龙寨山,并修筑了“女怀清台”,寄托自己无限的哀思,表达对清的怀念和敬意。这一切,又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寡妇清“人傻钱多”吗?

有史学家认为,在当时婚姻状况比较混乱的现状下,寡妇清没有改嫁、立志守节是很不容易的。秦始皇嬴政的老妈赵姬秽乱后宫,嬴政的生身父亲是谁也是一个悬案,于是,嬴政倡导“守节”,要在当时立下一个标杆,以示彪炳。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这里的“徒附”,既指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豢养的家丁。

可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

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寡妇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寡妇清可能掌握着一套“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长寿秘诀。在她生活的巴蜀地区,非常盛行巫术文化,寡妇清可能是那个地区巫术的重要传人。朱砂本来就被称作“不死之药”,寡妇清可能是拥有“不死之药”,又掌握“不死之术”的巫医。

“不死之药”和长生之术,迎合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这可能就是秦始皇对巴寡妇清礼遇褒奖的历史真相。

共2页:12下一页

史记的人物传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 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留给后人许多启示;这些启示大多同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结合在一起,这是《史记》之所以受到后人传诵、崇敬的主要原因。这里所举出的三个方面的启示,着重于人们为什么要重视历史、认识历史、记住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历史演进的法则何在,在历史演进中人应当有什么作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司马迁时代,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就是在当今,也仍然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总起来说,任何时代的人们,在认识与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在对待史学与社会及人生的关系上,都可以从《史记》中得到必要的启示。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