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竟是个大恶魔,(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什么样的吗?)

历史典故 2023-07-19 03:02:39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任由后来者任意涂抹、装扮,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来是杀人恶魔,却成了后来人公认的大英雄。历史何以如此极端,让黑成白,把白变黑,让人情何以堪!

恶魔是如何演变成英雄的?

项羽由魔鬼到英雄的转变,应起源于宋代,由一个知名的女人——李清照。

这个李清照,富贵娴雅而极具才情的一个女人,她在北宋放弃抗金而渡江偏安中,从汴京一路南逃,途中的惊险艰辛让她发出了自己荒诞不经、偏狭幼稚的感慨,写了一首她唯一流传下来的诗——《无题》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个感性体验无与伦比的女人,历史认知却糊涂低能得惊人。她主要是写词,一生极少写诗,此时写了这首小诗,却竟然选择了一个罕见的恶魔,作为宣泄抵抗心绪的对象,实在荒唐而幼稚。

她凭借着女人的本能认定,长枪骏马,力可拔山,东拼西杀,最后又不肯过江,宁死不降的男人,一定是个大英雄。

她不经意间写出的这首小诗,成了恶性的药引子,开启了恶魔的英雄形象。

对于抗战连连失败的南宋王朝,在这首诗里为自己的柔弱找到了一个“阳刚”的依托,很快,对项羽的思恋情结开始在市井勾栏间弥漫扩散。其后,元明清社会也屡次遭遇如何对待抵抗运动的历史问题,对这种已经在民间市井流传开来的思慕抵抗的诗情,不想也不愿做历史澄清。于是,历史意识大扭曲,市井勾栏戏剧评话,竞相以项羽为哀思的对象。

项羽,成了一个展现自我英雄情怀,掩饰自己懦弱的工具。

此后,人们开始以讹传讹,代代传承,都开始怜惜项羽起来,惋惜他,赞颂他,开始出现以他为典型的“英雄气概”的各种作品,并广为流播。

“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是妇孺皆知。无论在戏台下,在屏幕前,在音乐厅,在史学家的讲堂上,在诗词文人的笔端下,所有的人都为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通无尽感慨。

软弱的人想要刚强,就想找个刚强的人做榜样,哪怕这个人是恶魔,只要刚强就好。想当英雄的人,不管恶魔如何的凶恶和魔鬼,只要有业绩,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这便是恶魔炼成英雄的过程。

恶魔终究是恶魔

无论你如何涂抹历史,历史终究是历史,无法改变。不管过去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人,发生的事实毕竟真实地发生过,怎样都无法歪曲。

让我们拨开后世人为造就的迷雾,用事实证明项羽是何等的一个恶魔。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组织的六次大屠杀: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上述杀戮,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一共六次!

再来看看项羽做出的政治行为,充分彰显了他是一个十足变态的社会虐待狂、文明毁灭狂:

一,复辟分封制,各自为战,使当时的中国重新陷入战火纷争。

二,采取酷刑,恢复战国“大煮活人”等烹杀酷刑,对说真话者当即一锅煮。

三,任意杀人,杀害郡守,杀害宋义,杀害楚怀王,杀害子婴,杀害全部嬴氏皇族。

四,肆意毁灭,火烧大咸阳与整个关中,大火三月不灭。

五,公开盗墓,大掘秦始皇陵,地面建筑破坏殆尽,地下墓室严重摧残。

六,随意劫掠,对关中财货大劫掠,对齐地财货人口大劫掠。

在项羽集团的暴行恶激下,一大批复辟恶魔竞相施虐天下,华夏大地累积几千年的物质文明成果几乎全部毁灭,人口锐减,民生凋蔽,普天之下陷入一片萧疏悲凉之中。

恶魔自古有定论

项羽集团的大规模施暴,使大屠杀的酷烈恶风在秦末之乱中骤然暴涨。被称为“宽大长者”的刘邦集团,也开展对颖阳、武关的两次大屠城。

以项羽集团为轴心的秦末复辟势力,变成了疯狂的恶魔,对整个社会展开了变态的报复,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深远的恶果。繁荣昌盛的秦帝国统一建设的物质文化成果,在五六年间骤然跌入了“人相食,死者过半”的社会大赤贫境地,以致西汉建政50余年后,仍然陷入严重萧条而不能恢复。

楚汉之争

相比之下,整个战国期间,除了白起坑杀20万降兵等恶性杀俘虏事件外,虽然刀兵不断,但没有过一次屠城暴行。

就连秦始皇灭六国中,秦军也没有任何一次屠杀平民的暴行。

项羽的屠城暴行,可谓开天辟地,自他而始。

被项羽杀害的楚怀王对其一直很害怕,楚怀王曾经曾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齿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

楚怀王说的“剽悍猾贼”,最为形象地勾出了项羽的恶魔形象:剽者,抢劫之强盗也;悍者,凶暴蛮横也;猾者,狡诈乱世也;贼者,邪恶残虐也。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凶暴也深为震惊,感慨云:“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惊骇云:“嗟彼盖代,卒为凶竖!”——这个力能盖世者,竟陡然成了不可思议的凶恶之徒!

可见,在西汉时,项羽还是一个凶恶的恶魔形象。

但到了宋代以后,他竟然成了英雄!

如此荒谬的转换,是历史昏聩不清,还是人类主观涂抹?反差如此之大,黑白颠倒,天地扭转,让人情何以堪?

好在,历史永远是历史,真相到底是真相,无论文人们如何吟诵“恶魔的英雄”,平民们怎样盲目追崇“英雄的恶魔”,历史学者还是清醒的,他们始终坚持用文字记录史事,给后人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

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什么样的吗?

历史上项羽是一个被文学作品美化的形象。很多人一提到项羽,觉得他很讲义气,讲信用的感觉。但事实上呢?他与刘邦约定谁先得咸阳,谁做汉中王,最后呢?他屠杀咸阳百姓,火烧阿房宫,杀死胡亥。并没有遵守最开始的约定。后来抓了刘邦的父亲老婆当人质,甚至设鸿门宴想杀死对方。项羽在当时,有没有可能不分封?很难。陈胜不分封,但是六国仍然复立了。随后被抛弃的陈胜成为秦军重点打击目标,直接败亡。此后新六国遭到秦国连续打击。楚国乘秦军不得两顾的机会,分兵两路,一路救赵,一路攻秦,成功灭秦。这个时候,六国都是有一定实力的。项羽仅仅是在救赵之战中获得了诸侯的屈服。



可是这个屈服并不意味着他消灭了诸侯、吸收了诸侯,而仅仅是他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了盟主。在这个时候,项羽并没有能力直接消灭诸侯。所以,项羽的分封,其实是不得已的行为。他已经尽力去分割诸侯,以实现平衡了。刘邦以楚军另一路统帅的政治姿态,构成了对项羽的极大挑战。刘邦原本是远在项梁之下的势力,但是在项梁死后,面对遭到楚怀王集团打压的项羽,他的地位已经急剧上升,足够压制项羽了。



项羽仅仅控制了联军数月,自身所带的军队(外)并不团结,自己所处的政治集团(内)也缺乏支撑,内外均不够强大,很难下定决心突然火并刘邦。范增等人则是看到了刘邦作为一个新山头的威胁,也看到了只要铲除刘邦,短期内不会有第二个政治势力在楚国内部威胁到项羽,决定克服困难铲除刘邦。可是项羽毕竟年轻,初入社会,不能深刻认识到威胁为什么是威胁,错过了机会。



此后,项羽分封诸侯,其实也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的关键点在于,他不想分封,又不得不分封,而且被人知道了。司马迁所记录的项羽封爵任官的时候印纽磨圆了都不肯给别人,其实这个更像是讽刺,项羽不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事务的发展规律,因此难以准确做出决断并长期坚持,这是他个人的最大问题。他在军事上卓越表现与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充分说明了他的能力来源主要是军事教育,而缺乏政治教育。



他本身的年轻也使得他不能够通过丰富的处世经验来规避风险。但是这些在《史记》里都没提。《史记》只关注他在军事上的长处,只看到了项羽凭借军事胜利维持霸业,项羽的确是以军事胜利来维持霸业的,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出发点。他原本设计的诸侯相制的分封体系,才是他的出发点。后来之所以要进行战争、要实现军事胜利,不过就是体系崩溃了,不得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补救。如果项羽的长处不是军事胜利而是跳大神,那么他大概会安排术士去各地大量批发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届时司马迁大约会说项羽''欲以谶纬经营天下''。



司马迁对项羽的出发点判断是错误的。项羽不是''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是不得不以力征来维持霸业。他''欲''的是通过分封诸侯、大小相制形成的力量平衡来维持霸业。司马迁在这里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所以,公允地说,司马迁其实也是有事后诸葛亮的。只不过他将后发优势搞成了后发劣势,在正史上,项羽主要面临是被错估。他被错认为要力征。

这种错估,也可以说是低估了他的政治智慧。但是考虑到政治智慧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政治认识,而项羽在这方面十分匮乏,所以说偏低也没问题。他毕竟太年轻,主要是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他的实施方案无法实现他的设计目的。所以从成长性上来说,项羽大约有较好的成长性。只是他三十岁就死了,这一点无从证明了。既然没有,那也就谈不上低估了。从年龄上来说,项羽完全是他儿子辈的,完全是殴打小朋友。项羽的问题就是太青涩了。

军事上的强大,是项羽赖以起家和维系霸业的唯一支柱力量。司马迁注意到了这一个现象,但是他并没有理解这一个现象。项羽拥有军事优势,与项羽打算走纯军事路线,不是一回事。历史上项羽失败的主因恰恰是他打算搞政治平衡。但是项羽成长不够,政治能力不足,平衡失败了。综上,我认为,项羽是被错估了。司马迁虽然能够记录现象,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就搞错了。

历史上有项羽这个人吗?

当然,史记中明确记载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自小就拥有一身神力,才气过人,善战好战,据《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而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

对历史人物,项羽你是如何评价,如何看待的?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的功绩,但在楚汉争霸中却最终败北。

自古以来人们对楚项羽褒贬不一。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诗赞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说:“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对项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确实,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他26岁起兵,以勇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灭秦,遂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主宰天下,其神勇威武,当得起“英雄豪杰”之称。

但本应该成就一代帝业的项羽,最终却落的个“霸王别姬”,乌江自杀的下场,是有必然的原因的。

首先,项羽在政治上很幼稚,他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却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分封诸侯 ,开历史的倒车。此可谓不明大势。

第二,项羽生性残暴,在入关的时候竟然屠杀了20万秦国降军。入秦都咸阳后,又火烧阿房宫,烧杀破坏,使秦国人无不怨恨,丧失了民心。

第三,项羽只知用武而不谙机谋。三国时的谋臣郭嘉说:“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第四,项羽刚愎自用,不擅用人。仅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听不进去劝谏。

第五,项羽只有妇人之仁。韩信曾说: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属下病了,他流着泪去送饭;但是别人有了战功该封官授爵时,他却把印拿在手,直到印章被玩弄得磨去棱角,还舍不得给别人。

项羽这些政治上、谋略上和性格上的短板,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就帝王事业,他的失败是早晚注定的。

可惜,项羽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天。司马迁叹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