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蒙古铁骑,扫平天下;⑨东晋北府军,以一敌十克氐族;⑧南宋岳家军,直指金都;⑦明朝戚家军,痛击倭寇;⑥八旗军;⑤唐军,曾至阿拉伯帝国;④孙武之吴军,凡经孙武之手,女子亦成军;③袁崇焕亲宁铁骑,八旗军最惧部队;②卫青大汉铁军;①秦军,无盔无甲,扫平六国。
1:韩信我认为在韩信眼中根本没有打不赢的仗,刘邦的天下基本都是韩信打出来的。韩信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说白了就是一混混。不知道到底是那里来的天赋。居然统领千军万马却仍然镇定自若,唉,羡慕死。(其实把他排第一也是我的个人喜好,背水一战被无数后人效仿却都失败。这小子害人也不浅,呵呵)2:白起战国四名将之首,长平大破四十万赵军,先后破城100余座,杀6国军马合计超过200万!!似乎敌军在他眼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功力到白起这份上也就无欲无求了。他的功绩也是超过其他三将的。无愧顷世名将一称。3:李牧同样是战国四名将之一,我最喜欢的战国名将。神奇的一生,如同他神奇的用兵之术一样。而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李牧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杀匈奴十余万骑,(有兴趣可以去查查卫青霍去病一共杀了多少)然而,李牧一声中最辉煌的时刻,还是两次在赵国灭顶之灾的关头,两次痛歼强大的秦军.尤其第一次,秦将樊余其只身跑路到了燕国,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荆柯刺秦王的恐怖事件. 参考一下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的赵国,不比长平之前,早就国力日衰.国际上,少了信陵君,平原君这样极具号召力的人物,加之强秦的压力,连横早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说,华夏大地上,只有李牧的赵军,还在与秦军战斗.更加觉得李牧简直是匪夷所思4:陈庆之南北朝第一名将。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纯论用兵可谓第一人。但考虑其成就和影响,排第四不算委屈。5:岳飞世界古代军事上我最喜欢的两个人,在西方是汉呢拔。在东方就是岳飞。常胜典范,民族之魂。其岳家军组织严谨,战斗力极强,曾大破金第一强军铁浮屠拐子马。如果岳爷爷是生在唐朝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排第一的。可惜生不逢时。不能建功立业,唉。6:李靖不是哪吒的爹.................唐初名将,唐朝的建立中立功最多,用兵最好。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个人我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他很厉害,不多做评论。7:伍子胥春秋名将。为报父愁率领吴军七伐楚国。高的楚国几乎亡国,要不是男人界的孟姜女XXX(名字忘了不好意思)请来秦军。估计只有战国六雄了。后来被逼自杀。8:吴起军政两界的超级天才。也是个改革家。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这么猛的人物被我摆在第8完全是我对他杀妻求将性格的厌恶。9:袁崇焕明末最后一位名将。数年之内三败清军。炸死努尔哈赤。可惜被崇祯害死,惨遭磔刑。(百家讲坛上听来的,就是千刀万剐)10:刘裕南北朝名将。创当时第一强军北府兵。自创半月阵。北伐未尝败绩。是个军事天才。考虑到他北伐是有政治目的。缺少战略眼光。所以排他在最后了
中国古代十大战争
一、长勺之战
战役发生地长勺,位于今天的莱芜苗山镇,时间为公元前684年,是春秋时期齐鲁两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的兵力比为一比十,鲁国兵员少由曹刿指挥,齐国由鲍叔牙指挥,而战役的结果是齐国以伤亡1000多人的代价战败。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也堪称经典之战,有著名的《曹刿论战》描述此次战役经过,成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即出于此。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曾经这样评论道: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成就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这也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二、城濮之战
城濮位于当今山东鄄城县,公元前632年的春季四月,晋、齐、秦、宋;楚、陈、蔡、许、郑等国为争夺中原的霸权,在此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战争初期楚国实力明显占优,但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成语“退避三舍”就是出于此次战役。
此战中,晋文公及先轸等,在战前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在自身实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在战中采用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示利诱敌的战术,战胜了实力强大的多国联军,是由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的转折点。
三、桂陵之战
桂陵位于今天的河南长垣西北,桂陵之战的战役发生地就在桂陵及襄陵、邯郸等地。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进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齐国派遣田忌和孙膑率军救援,田忌采用孙膑谋略,率军直接进攻魏国国都,迫使魏国军队回撤救援,而齐军埋伏在魏军回撤的必经之路上,大败魏军,生擒庞涓,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成语“围魏救赵”就出于此。?
经此一战后,魏国元气大伤,此后一蹶不振,而齐国则自此开始称霸中原,军事家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四、长平之战
长平位于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此交战,秦国主帅为白起,赵国主帅为赵括,由于秦国军事指导思想正确,指挥将领战术得当,而赵国则临阵换将,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派做将军,结果赵国兵败长平,其军队前后被秦军斩杀45万人,而这一仗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重大意义,成语“纸上谈兵”即出于此。
五、巨鹿之战
巨鹿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公元前207年,秦国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了项梁,渡过黄河,又大败赵军,包围了巨鹿。项羽率楚军渡过黄河,命令部队毁掉船只,烧掉帐篷,断掉退路,决心和秦军决一死战。由此军士士气大振,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取得了胜利,以区区6万的兵力大败秦军40万,而这一战也诞生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破釜沉舟”。诗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六、垓下之战
垓下位于当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在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楚军和汉军在此相争,楚军兵力约十万余,汉联军兵力则达五十余万人,这也是历史上汉刘邦和楚项羽的最后一战,这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七大古战场之一。交战的结果是楚军大败,项羽自杀而死。而经此一战,也为汉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战对于汉王朝繁荣发展400多年具有极大的意义。
历史上的成语故事“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皆出自这一战。
七、官渡之战
官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牟县东北部,在公元200年的时候,在官渡爆发了一场较大的战役,也是曹操和袁绍的较量,其时袁绍力量强大,所统精兵十一万,曹操此时尚弱,只有区区2万兵马。但由于曹操善于用兵,时机战术得当,所以,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所部几乎被全部歼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的战例。同时,经此一战,也基本确立了曹操一家独大的态势。
八、赤壁之战
赤壁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在高原208年的时候,强势的曹操为了统一天下,亲率兵马80万,征讨孙权,其时,孙权和刘备联盟,刘备派诸葛亮驻与江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与孙权旗下大都督周瑜联手设计,用火攻使的曹操大败,80万大军折损过半,创造了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三国演义里面三大战役之一,经过此役,曹操短时间内失去了再次发动大战的能力,元气大伤。
九、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十、淝水之战
淝水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在公元383年的时候,前秦和东晋在此一场达战役,被后人称为淝水之战。交战双方秦强大,兵力约90万,而东晋只集中了八万的兵力,由于战术运用得当,前秦90万大军被歼灭和逃散的达70多万。
此战在历史上也是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对军队的战争观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而经过这一战,也有效的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的袭扰及危险。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均出自这场战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