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喝酒的人称“徒”者很少,一般称酒鬼、酒仙、酒囊饭袋,而郦食其却被称为“高阳酒徒”。其少时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花甲之年,某一天听刘邦来了,决定去投奔,“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刘邦本人嗜酒如命,他最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求职,他侮辱人家。这日,刘邦正坐在床上,由美女给他洗脚,当郦食其来了,以为又来了个儒生,叫道:“什麽儒生叫他走人,我正忙着呢!”郦食其在外面一听,大喊大叫:“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
“酒知己?快快有请!”。刘邦连都顾不上擦干脚, 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如何攻打陈留。郦食其为其出了里应外合的主意,并亲自进城作内应,一举得胜。
后来, 郦食其又为刘邦支了许多招,瓦解诸侯,游说四方,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剩下刘项二霸楚汉相争, 郦食其建议收服兵多将广雄据一方的齐王田广,并且自告奋勇深入虎穴。正当谈判一点点进展时,刘邦手下大将韩信袭击了田广。这一下惹怒田广,他认为郦食其耍了他,于是乎把郦食其杀了。
清王夫之评:
毒天下而以自毒者,其唯贪功之人乎!郦生说下齐,齐已受命,而汉东北之虑纾,项羽右臂之援绝矣。黥布,盗也,一从汉背楚而终不可叛。况诸田之耿介,可以保其安枕于汉也亡疑。乃韩信一启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历下之军,喋血盈野,诸田卒以殄其宗。惨矣哉!贪功之念发于隐微,而血已漂橹也。
1.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汉光武帝刘秀 字文叔,蔡阳人[1],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
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
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
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 *** 、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2.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①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
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②除之。秀谓演曰:“事欲不善。”
演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演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
李轶初与演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演曰:“此人不可复信!”演不从。演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7623531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
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演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演,即日杀之。
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演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3. 后汉书光武帝原文加翻译 原文:
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
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酣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4. 晏子进谏文言文翻译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5. 光武帝临淄劳耿 古文 译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弇:读音yǎn,耿弇,字伯昭,东汉茂林人,光武帝的功臣,拜建威大将军,
封好畤zhì、shì侯:“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历下:地名,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祝阿:地名,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比拟。而韩
信袭击已降当时占据历下的是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刘邦派说客郦食其欺骗他们,使他们解除历下的防守,韩信然后用计袭破历
下,将军独拔勍敌勍:读音qíng。勍敌,强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郦食其。田横因郦食其欺骗他们,就用烹煮之刑
杀死了他。历下被破时,齐王田广被俘,田横自立为齐王,后来率领部属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召他说:“田横来,大者王,
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被迫来降,刘邦怕卫尉(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为兄报仇,警告他不准任性报仇,不过田横
终因不愿投降,在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地方自杀而死,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光武帝的时候,张步占
据齐地,光武帝派伏隆前往拜授其为东海太守,张步想自立为王,要留下伏隆辅佐他,伏隆不从,张步就杀了他。后面提到的大
司徒,是伏隆的父亲伏湛,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落落:
孤独的样子,有志者事竟成也!”
翻译: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6. 光武帝不听谗言文言文. 一、原文: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二、翻译: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
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
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三、点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因功封侯,大多是以军功大小而分封,主要看你攻取多少城池,俘虏多少敌军,除了这些武将,还有一些巧舌如簧的外交家,他们虽然没有领兵打仗,也没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但是他们耍耍嘴皮子就能避免一场血光之灾,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就能征服世界。
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出色的外交家,到了战国中期最为盛行,出了一大批纵横家(外交家),如苏秦、张仪等,他们手无寸铁,却可以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影响历史走向,甚至有些国君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刘邦在灭秦亡楚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能征惯战的武将和一批出色的谋士以外,也不乏一些辩士(外交家),如陆贾、侯公、郦食其等,他们在刘邦灭秦亡楚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郦食其,他凭借自己的一张嘴拿下齐国70多座城池,但是却被煮杀,那么郦食其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落得被煮杀的结局呢?
郦食其剧照
(一)郦食其一生中的第一次幸运,刺杀陈留县令得以脱险
郦食其,战国时期魏国陈留高阳人士,家境贫寒,从小喜好读书,魏国灭亡以后,郦食其沦为门吏(看大门)。郦食其虽然身份地位不高,但是很有才华,有些傲气,一般人他看不上,已是六十几岁高龄,还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路过高阳的起义军首领几十个人,却没有一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郦食其觉得他们刚愎自用,不能从谏如流。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奉怀王之命西进灭秦,路过郦食其的家乡陈留,郦食其一眼相中刘邦,他觉得刘邦军队很有军纪,将来必定有所作为,通过熟人一打听,发现刘邦善于纳谏,为人大度,于是他决定投靠刘邦。
郦食其投靠刘邦以后,劝刘邦先攻取陈留,因为秦军在陈留设有好几个大粮仓,占领陈留就可以解决粮草问题,加之郦食其胸有成竹,他认为自己是陈留县令的铁哥们,怎么也能说降他,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陈留县令拒不叛秦,郦食其无奈之下趁夜晚陈留县令熟睡之时,偷偷溜进他的房间,将其杀害,郦食其成功拿下了陈留县,不用费一兵一卒拿下陈留,算是刘邦自起兵以来第一次大胜。郦食其冒着生命危险刺杀县令,与死神擦肩而过,郦食其有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幸运。
刘邦剧照
(二)郦食其一生中的第二次幸运,成功说降峣关
刘邦一路西进来到峣关,秦王子婴派重兵把守峣关,峣关距离秦都咸阳只有咫尺之遥,只要拿下峣关,刘邦成为关中王指日可待,于是刘邦着急了,他想赶在项羽之前入关,于是决定与秦军决一死战,却遭到张良的反对,张良认为强敌在前,而且峣关易守难攻,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刘邦依计而行派郦食其游说峣关守将投降,郦食其带着贵重礼物贿赂峣关守将,张良抓住峣关守将的弱点,他们家是做生意的,自然对金钱的诱惑没有抵抗力。
峣关守将答应与刘邦联手灭秦,就在此时张良又开始出谋划策了,他认为敌军已经投降,不如趁敌军无防备之时,发动突然袭击。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突袭峣关,峣关守将对于刘邦的突袭是毫无准备,他没有想到刘邦来这么一手,秦军战败,峣关失守,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此次郦食其也算是吉人天相,当刘邦决定发兵时,他已经回到楚营,如果留在敌军阵营小酌一杯,他的小命就不保了。
郦食其剧照
(三)郦食其的第三次幸运,游说魏王豹降汉
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封魏国皇室的后裔魏豹为魏王,刘邦还定三秦以后,魏豹觉得刘邦实力突飞猛进,项羽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叛楚归汉。彭城之战以后,天下的局势是楚强汉弱,魏豹又觉得刘邦不过尔尔,还是项羽厉害些,加之女相士许负给他的夫人薄姬算卦,说薄姬将来能生天子,魏豹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叛汉,准备自己创业。
魏豹叛汉以后,刘邦最初想用军事手段解决西魏国的问题,但是苦于自己手上无兵,于是派郦食其游说魏豹回归汉营。魏豹却说: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瞬即逝,汉王常常轻蔑和侮辱人,斥骂诸侯和群臣,像骂奴仆一样, 没有上下礼节,我无法忍受,不能重回汉营。
这一次谈判,郦食其危险系数不高,但是接下来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魏王豹剧照
(四)郦食其凭借一张嘴,拿下齐国70多座城池
韩信灭赵以后,刘邦让他攻打齐国,与此同时派郦食其说降齐国,至于刘邦为什么同时用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解决齐国问题,表面上看刘邦是为了削弱韩信的实力,齐国可是东方大国,如果被韩信拿下,那么他的军事实力会远远超过刘邦。笔者认为实际上是刘邦与张良的计策,他们想智取齐国,像当年智取峣关一样,只是可能要牺牲郦食其,幸运之神再也无法眷顾他。
郦食其见到齐王田广以后,首先向齐王田广表明刘邦将坐拥天下,如果他现在不站好队,可能齐国保不住,田广听后不以为然。郦食其接着说项王背信弃义,他背弃盟约把汉王赶往巴蜀,还派人杀害楚怀王(楚怀王是起义军共同尊奉的君主,是项羽名义上的领导)。
那些跟着项王打天下的人,立功无封赏,大家都不愿意替项王卖命。而汉王就不同,每攻下一座城池,与功臣共享天下,所以大家都非常乐意替汉王卖命,赵、魏、代都被韩信所灭,只剩下齐国,聪明人不如降汉,做汉朝的东藩国。
郦食其是想提醒田广,机会难得,不容错过,等到刘邦统一天下后再降汉,齐国可能连做藩国的机会都没有。
齐王听后觉得郦食其言之有理,决定解除战备降汉,并留下郦食其,以贵宾之礼待之,每天大鱼大肉伺候着。
韩信剧照
(五)郦食其之死
齐国降汉的消息不久传到韩信那儿,韩信准备撤军,他手下的谋士蒯通不同意,蒯通认为刘邦派郦食其打前阵说降齐王,并没有下令让他们停止进攻,而且韩信当了几年的将军,用了几万将士才拿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郦食其就凭借一张嘴就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韩信的将军白当了。
韩信想想也是,反正刘邦又没让他停止进攻,此时正好齐国解除战备,是进攻的最佳时机,拿下齐国,还能立功。韩信求功心切,率领汉军趁夜幕时分对齐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齐国毫无防备,20万齐军全军覆没,韩信率领汉军直捣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闻讯汉军进攻的消息后,误认为是郦食其故意出卖自己,他对郦食其说:?你如果能让韩信撤军,我就饶了你,不能,我就煮了你。?
郦食其自知不能让韩信停止进攻,于是对齐王说:?干大事之人不拘小节,有德行之人不怕被责备,我绝不会为你再说一句话。?齐王田广一怒之下对郦食其实行煮刑,一代名舌郦食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次他没有那么幸运了。
蒯通剧照
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大封功臣,他并没有忘记郦食其的功劳,重用郦食其的弟弟郦商,虽然郦食其的儿子郦庎达不到封侯的标准,刘邦却将他封为高梁侯,郦食其若是泉下有知,也应该瞑目了。
一个穷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跻身沛公幕僚,后又说服齐王归降,可以说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只可惜,就在郦食其沾沾自喜于眼前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在背后捅了一刀,让郦大叔成了一鼎肉汤。
根据《汉书》的记载,郦食其这个人颇似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豪杰不敢役,皆谓之狂生。《汉书?郦食其传》这段史料中提到的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高阳是秦汉时陈留县的的一个小邑,今属河南杞县。按《汉书》的说法,郦食其是个喜好读书的儒生,但却十分贫苦,没有某生之业。不过,当地的官府和豪杰却不敢役使他,都称其为狂生。
郦食其的狂,大抵是与他的才情有关的。在陈胜和项梁等人起兵时,郦食其也曾萌生过投奔他们的想法,但因闻听这些义军首领心胸狭隘,不听劝谏,故而继续隐居。后来,郦食其凭着自己的口才和计谋,让一只讨厌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帮刘邦拿下了粮草充足的陈留,因功受封为广野君。
回顾郦食其的一生,他最为巅峰的时期,便是说服齐王田广罢兵投降的时候。可是,就在他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再次兴兵讨伐齐王,逼得田广大怒,将郦食其给烹杀了:
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食其日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食其卖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汉书?郦食其传》原本齐王田广觉得郦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刘邦对手,故而听从郦食其的劝说,放弃抵抗,听从刘邦的差遣。可是,此时韩信突然发兵,令田广觉得是郦食其和韩信在戏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说客郦食其给烹杀了。
郦食其之死却是比较冤枉,他凭着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经做到让汉王刘邦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广,得七十余座城池。可是,陈兵外围的韩信闻听郦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却乘机发兵攻打齐国,算是把自己的战友推进了火坑里。
不过,刘邦对郦食其也算是仁至义尽。后来曲周侯郦商击败黥布有功,刘邦分封功臣时想起了曾经为自己效力的郦食其,于是封郦食其儿子郦疥为高粱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的崛起
下一篇: 秦始皇开卖官先河:一个村官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