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如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陈胜命他率兵入关支持周文,他却抗命而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在燕地旧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至魏地,立魏国旧贵族宁陵君咎为魏王。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而章邯在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判徒庄贾杀害。“张楚”政权至此遂亡。
陈胜没有杀吴广,吴广是被被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的。
随着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军和秦朝斗争的展开,在起义军内部的种种矛盾也慢慢暴露了出来,陈胜因为几次战斗的胜利逐渐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开始听信谗言诛杀故人,和起义军群众们的关系也在慢慢的疏远了起来。到了最后,陈胜派出去驻守各地的将领也不听从陈胜的命令,甚至有一些将领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残杀。
在陈胜派出吴广和田臧一起攻打荥阳的时候,因为田臧和吴广一直以来的意见都不相合,最后田臧竟然假借着陈胜的命令杀死了吴广,同时也导致了陈胜吴广带领起来的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扩展资料:
公元208年陈胜派吴广领兵进攻荥阳,又分别任命了武臣、邓宗、周文等一些将军四处进攻,可是吴广对荥阳一直久攻不下,陈胜有派周文绕开荥阳支取函谷关,周文一路势如破竹马上就快攻到了咸阳。
二世任命章邯为将率领二十万骊山刑徒来攻周文,周文不敌兵败自刎,随后章邯又率兵来攻打围困荥阳的吴广所部。在荥阳的起义军中,田臧和吴广不和,他竟然假借陈胜的名义杀了吴广,最后还把头送给了陈胜。
陈胜在吴广死后没有了竞争对手,大权在握的他日益骄横了起来,他早已忘记了当初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
当初听他说这话的小伙伴听说陈胜发达了后不远千里来投奔他,而陈胜怕他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言论竟然杀了同村小伙伴。
他还设置两人监察群臣,只要是两人不喜欢的就遭到了报复,可见陈胜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陈胜了。
这时候因为陈胜的所作所为起义军内部也是纷争不断,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
这些原因给了章邯的机会,章邯打败陈胜,陈胜逃到蒙城又被追赶在逃跑的路上一直让自己的驾驶员庄贾驾车跑快点,急得时候甚至对庄贾拳打脚踢,庄贾一怒之下把陈胜杀了。
陈胜死后,他的以前侍从将军吕臣从新组建了苍头军,攻入陈县杀了投靠秦国的庄贾,算是为陈胜报了仇。
—吴广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最终引起了民变和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公元前二零九年七月,陈胜、吴广等人在蕲县的大泽乡聚众起兵,由此掀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各地也分别揭竿而起,楚汉传奇的始端由此开演。
陈胜,字涉,阳城人,相信大家初三时候语文课都学过《陈涉世家》的节选。陈胜少时曾有两句著名的话,“苟富贵,勿相忘”、“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起义前夕,当时的秦国政府征召闾左平民去渔阳戍守,有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也在其中,且被指派为团长。但恰巧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测已经无法按照规定期限到达渔阳。而按照秦律延误戍期,一律处斩。于是陈胜吴广便趁着天下百姓对秦朝的仇怨,杀掉押送他们的兵将,然后召集戍卒说道:“大家沿途遇到大雨,延误了时间,按照法律应该问斩,就算有幸不死,十有八九也会被发配边疆;大丈夫死要死的有价值,难道那些王侯将相天生就是贵族命吗?”
这声号召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大幕,起义军打着已死的扶苏和故楚的大将项燕的名号,个个露出右臂,筑坛宣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随即攻下大泽乡,然后攻下蕲县。攻下蕲县后,陈胜命令葛婴分兵攻打蕲县以东的地区。而自己率军向西攻打铚、酂、苦、嗻、樵,并都攻下了。葛婴分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区,此时已经打到东城,立襄江为楚王,后来葛婴听闻陈胜已经自立为楚王了,于是就杀了襄江返回陈县奏报,但陈胜仍然杀了葛婴。
起义军沿路招收人马,等到抵达陈县时,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兵数万人,于是起义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淮阳郡的郡治陈县。
这时,大梁人张耳、陈馀来投靠起义军,陈县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都劝陈胜自立为楚王,而张耳和陈馀劝说道:“秦朝统治无道,肆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如今在陈县称王,是遂天下人之愿,希望将军不要推辞,即引兵而西,并派人去寻找前六国的后裔,培养自己的党羽,共同抵抗秦国,秦国必分兵与之抵抗,此时咸阳空虚,我们趁机而入,然后以令诸侯,大业可成。”然而陈胜不听,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楚国复国。
秦朝的谒者从东方归来,将反叛的消息报奏给秦二世,秦二世听闻后大怒,将谒者交给官吏治罪,于是之后回来的使者都不敢如实汇报情况,只说是一群盗贼,不过是鼠窃狗偷之辈,不足为虑,秦二世听后颇为喜悦,但其实国内局势和使者所说的恰恰相反,当时各区县的百姓都苦于秦律的残酷苛刻,因此争相诛杀当地的长官,响应陈胜。
鉴于这种形式,陈胜便兵分七路,四面出击,扩大其声势:
武臣这支军队从白马津渡过黄河,黄河以北各县纷纷响应,武臣等便沿路招收兵众,得数万人。士兵们都称武臣为“武信君”。武臣的大军一路攻下古赵国的十几个城市。但其他城都固守不详,武臣便率军向东北方攻击范阳。这时,范阳人蒯彻向武臣献上能使这些城池不战而降的计策,说范阳县令徐某贪生怕死,他想在别的县之前投降,但如果您像杀前面十几诚的秦朝官员那样杀了他,那么其他城池都将固若金汤,无法攻克。如果授予范阳县令侯印,并让他乘坐显贵所乘的车子行驶在燕赵国的城外。那么这些城市便会不战而降。武臣采纳了蒯彻的建议,果然燕赵旧地有三十多个城不战而降。
而周文这支部队沿路收取兵众,到达函谷关军队规模已经达到战场千乘,士卒几十万。之后部队入关到达戏地驻扎了下来。
秦二世听闻消息后,大惊失色。忙与群臣商议对策。少府章邯献策说道:“这些反兵都是临时攒簇起来的,战斗力并不强,陛下如果可以赦免骊山的苦力,并编制成军队,一定可以打败反兵。”于是秦二世便让章邯赦免骊山的刑徒和奴隶们,并率领他们攻打楚军,大败周文的军队,周文逃出函谷关外,在附近的曹阳驻留了两三个月。在此期间没有义军支援周文,章邯追击又大败周文,周文又逃往渑池,停留了十余日,周文再次追击,又大败周文,周文兵败自杀。
北边在邯郸的张耳、陈馀听说了周文败退的消息。又听说陈胜会听信谗言,诛杀攻城略地后归还的将领,比如之前被陈胜处死的葛婴,于是两人劝武臣自立为王,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赵国复国。
陈胜听闻武臣称王后大怒,本想诛杀武臣等人的家属。但上柱国蔡赐劝陈胜以大局为重,于是陈胜软禁了五成等人的家属,并祝贺赵王即位,同时催促武臣率军入函谷关攻秦。张耳、陈馀则劝赵王别听陈胜的命令,而是建议向北攻取旧燕地、代地,向南收取河内来扩大自己的地盘,保存实力。于是武臣派韩广北上攻燕国故土,李良攻取常山,张魇攻取上党。
此时,陈涉的军队开始出现内部不和,军心不稳的态势。
话分两说,九月,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在吴县起兵,田儋在狄县起兵。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这三人。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长相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龙额,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为人仁而爱人,乐于助人,心胸豁达,胸有大志,但不事农事生产。成年后,当了泗水亭长,当地的官吏没有不被他捉弄的。同时也喜欢喝酒,好女色。单父县人吕公喜欢给人看面相,搬家到沛县,看见刘邦的形状、容貌后,认为很不寻常,于是便将女儿嫁给他了。吕公女儿叫吕雉,字娥婅,就是后来的吕后。之后,刘邦作为亭长,遣送被罚服劳役的夫役到骊山去。途中很多夫役逃亡,刘邦推测到骊山时人估计都跑光了,于是释放所有夫役,自己也带着十几个愿意跟随他的人逃亡于山泽中。
等到陈胜起兵以后,沛县县令也打算响应义军,主隶萧何、狱掾曹参建议召集逃亡在外的人来帮助起义,于是命樊哙找来刘邦,刘邦这时手下已经有百十来号人了,县令见此情形又后悔,于是下令关闭城门,并想诛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逃出城外,投靠了刘邦,之后刘邦号召沛县的百姓杀掉县令,众人拥立刘邦为沛公,召集三千人起兵反秦。
项梁是原来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籍是项梁的哥哥的儿子,项籍,字羽,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梁之前杀过人,所以和项羽逃到吴县躲避仇家。会稽郡郡守殷通听闻陈胜起兵的消息后,也想发兵响应陈胜,便令项梁和桓楚指挥所属兵马,桓楚这时还在亡命江湖,之后,项梁和项羽杀掉郡守,又召集他以前熟悉的强干官吏,让他们征集吴县的兵源,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自己做了会稽郡郡守,项羽为副将,项羽这年二十四岁。
田儋是原来齐国国君田氏的族人,当时在狄县。之前提到过,陈胜命令周市北上攻取魏国故地,周市攻下魏地以后,又带兵向东打到了狄县,狄县闭门固守,城中的田儋设计杀掉了县令,又召集了有声望权势的官吏和青年说道:“各诸侯反秦自立为王,齐地自古就是独立的国家,我田儋为齐王田氏后裔,理应为齐王”。于是自立为齐王,齐国复国。
之后,田儋发兵攻击周市,周市部队退回魏地,击退周市部队后,田儋率军向东收复了旧齐国的土地。周市从狄县回到魏地以后,想立旧魏国的公子魏咎为魏王,但当时魏咎在陈县陈胜那里,于是诸侯们想立周市为王,周市坚持不受,派人去陈县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胜才将魏咎送还,周市立魏咎为魏王,自己认为丞相,魏国复国。
之前提到赵王武臣派韩广攻取救燕国的土地,韩广攻下燕地后,当地的豪强都打算拥立韩广为燕王,但韩广的母亲当时还在赵国,韩广对此有所顾虑,燕地的人则认为赵国不敢加害韩广的家属,于是韩广自立为燕王,燕国复国,几个月后,赵国便将韩广家属送回燕国。
至此,陈涉派出的六路兵马要么战死,要么自立为王,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此时的秦国重返战国割据局面。而此后以章邯为首的秦军也加速了平扫义军的步伐。
之前提到吴广率军攻打荥阳,三川郡郡守李由固守信阳,荥阳久攻不克,楚将田臧等人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经被攻破,秦军马上就要到来了,我们围攻荥阳这么久,秦军来了,我们必大败,不如留一部分军队继续围攻荥阳,其余主力去迎战秦军,现在的吴广不懂指挥作战,只有杀了他才行。”于是田臧等人假冒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并把人头献给陈胜。陈胜只能任命田臧为上将军,之后田臧命李归等人继续围攻荥阳,自己率军与前来支援的秦军战于敖仓,结果田臧战死,楚军大败。章邯,又进兵荥阳,击败李归等,解除荥阳之围,李归战死。
之后,章邯部继续南下攻打驻扎在许县的伍逢部,伍逢被章邯击败,参军逃亡陈县。此时,秦军已经逼近起义军的根据地陈县。
秦二世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辅助章邯攻打起义军,章邯率军攻打陈县,楚国的上国柱蔡赐率军抵御,但再次战败被杀,章邯乘胜继续进攻,驻扎在陈县西部的张贺部队,陈胜亲自上阵督战,但楚军依旧战败,张贺战死,陈胜逃往汝阴。之后再去往下沉诚父时,遭到车夫庄贾的刺杀,庄贾投降秦军。
至此,陈胜吴广都已身亡。张楚实际上已经亡国。
之后,陈胜曾经的近侍吕臣在新阳起兵,建立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重新攻下了陈县,杀了庄贾。然后将陈胜葬在砀线,谥号为“隐王”。
陈胜称王前后一共六个月,但又迅速陨落。其本人失败有诸多原因,比如过早称王、起义军于分兵过多而又各自为政。司马迁主要总结了两点原因:一个是陈胜自己年轻时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但自己称王后,旧时一起耕田的小伙伴来投靠他,他担心有损自己的威信,便杀了小伙伴,导致陈胜的老朋友都离开了他;第二是陈胜对待群臣和将领都过于苛刻,导致各位将领不再忠心于他。不过陈胜虽然死了,但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燃遍中原各地。
楚汉之争连载之《陈胜吴广起义始末》,下一篇《巨鹿之战始末》。
陈吴、起义的真正原因是:
首先,徭役繁重,赋税沉重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当朝规定:成年男子每年都要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戍守边疆一年。
其次,是因为刑法严酷,官吏执法残暴。秦始皇征服六国,而残暴的征战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秦朝的严刑酷法沿袭了始皇的残暴。当时较为残酷的刑法有“族诛”“连坐”,死刑就有“腰斩、车裂、活埋”等,最后连始作俑者~李斯自己也难能幸免,被腰斩身亡。严酷的刑法使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另外,土地的兼并问题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在这种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极度恐慌的背景下,秦始皇并没有危机意识,甚至还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民众更加产生不满情绪。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继续联合赵高诛杀多位朝中大臣,更是引起朝中官员的恐慌。终于,民众的不满和恐惧到达了极点,最终决定奋起反抗,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甚至倾覆了秦帝国。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陈胜吴广是怎么死的:
陈胜在秦二世二年十二月,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吴广,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史记陈涉世家第十八》秦二世元年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陈胜连败后,被车夫庄贾杀了。)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吴广领兵攻荥阳时,另一位起义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直捣咸阳,因孤军深入,形势极为不利。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于渑池(今属河南)。这时,秦王朝组织数十万军队,反击义军。田臧等人见周文战败,秦军不久即至,荥阳迟迟未克,就准备分部分兵力牵制荥阳之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他们相与商议说:“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于是假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献其首级于陈胜,“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即吴广被田臧杀害)
时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十一月。从这段史料可知,吴广骄蹇自大,刚愎自用,以至于部下无法与他商议军事行动计划,不得不杀之。有的通史著作据以称“吴广骄傲无能,被部将田臧杀死”。然而这一结论,并非无懈可击,理由是:一,《史记·陈涉世家》称“假王骄,不可与计”,此话出于欲取代吴广的田臧等人之口,其可靠性值得怀疑。二,《史记·陈涉世家》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在此用了褒词,可见吴广的为人并不是如田臧所说的这般“骄蹇”。三,《史记·陈涉世家》中仅载陈胜为王后骄傲、,武断的行为,对吴广的“骄蹇”只字未提,个中原因,还是值得探究的。
在中国历史上,陈胜和吴广两个名字通常是被一起提及的,因为“陈胜吴广”起义,两个人的命运连到了一起。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导致后来刘邦夺得天下。
然而,起义的二把手吴广没有死在秦朝军队手里,却死在起义的一把手陈胜手下。陈胜指使起义军的一位将领田臧杀死了吴广。
田臧(?-前208),他在陈胜、吴广起义后,以将军身份跟随吴广向西攻打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因久攻荥阳不下,起义形势逆转,田臧乃矫称陈胜命令擅杀吴广。陈胜于是赐给田臧以楚令尹印,任为上将。田臧不久率兵与秦军战于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战死。
“陈胜指使田臧杀死吴广”?这一说法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吴广毕竟是陈胜的老战友,要是没有吴广的帮助,陈胜大泽乡起义根本就不能成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吴广当上了“假王”,成为陈胜之下、所有人之上的二把手。
吴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所以说,“陈胜吴广起义”改为“吴广陈胜起义”也未尝不可。
可就是这样一位为起义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真是憋屈至极。
据《史记》的记载,吴广是被因为久攻荥阳不下,再加上为人骄横,听不进下属的意见而被自己手下将领田臧所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田臧不过是个杀人工具而已,真正杀死吴广的其实是陈胜。
田臧说吴广骄横:“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这只是田臧的一面之词,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再者田臧杀了吴广之后,不仅没被陈胜追责,反倒还被升职被委以重任,升任“令尹、上将”,。
事实上“不知兵”的,恰恰是这个田臧,他杀了吴广之后,带着精锐部队去迎战秦军,结果直接被秒杀,史书中七个字就结束了战斗:“与战,田臧死,军破。”
一个真正“不知兵”的将军,却敢于杀死陈胜的二把手,而且还把吴广的首级送给了陈胜,并因此从普通将军升任“令尹、上将”,可见陈胜认为田臧杀死吴广,是立了大功的。
也就是说,田臧动刀子,完全是陈胜的授意,而田臧并不是“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实际是完成任务“交差”。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陈胜为什么要杀死跟自己一起打拼多年的起义军二把手呢?
这一点《史记》种已经给出了答案:陈胜杀吴广,就是因为吴广嘴不严,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一、陈胜和吴广在军事方面产生了重大分歧,陈胜觉得自己快要无法掌控吴广了。
当时陈胜分别派了两路大军去灭秦,一路是周文带领的大军,另一路则是宋留带领的大军。
可结果周文遇到了章邯,一败再败,最后居然自杀了,此时的陈胜希望吴广能够抽调兵力前去迎击章邯,可吴广就跟荥阳较上了劲,根本不鸟陈胜。
陈胜为了保证整体的军事战略,同时也为了能够重新掌控吴广的部队,于是就暗中指示田臧干掉吴广。
二、吴广久攻荥阳不下,使得陈胜对他的军事能力产生了怀疑。
吴广久攻荥阳不下,使得陈胜认为他只适合干点简单的执行工作,根本不适合担任军事统帅。
可此时的吴广手握重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胜无法在短期内通过正常手段来收回权力,所以只能背后下黑手了。
三、陈胜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后面陈胜专门设立了中正和司过两个职位来监督、惩治将领,就已经说明他对下面的将领不再信任了。
那么陈胜为何会变成这样呢?
原来当初他所派出去四处征战的将领,在拿到地盘后都直接就割地称王了,从而使得自己的每一次付出都付之东流。此时的吴广久攻荥阳不下,使得陈胜也对其产生了怀疑,怀疑他究竟是不是心怀不轨。
所以说,当这三个原因综合在一块的时候,吴广就必须要死了。
不过最后陈胜也就比吴广多活了那么几天,就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给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章邯投降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