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王子婴定计杀赵高

华里士 2023-07-19 02:19:05

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继位。赵高声称民变起后,秦地比统一前更小,故子婴不能称“皇帝”,而只能称“王”。子婴即位五天后便定计杀死赵高,并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史记》指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及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率领其中一支秦末起义军进入关中的刘邦在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玺和兵符) 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子婴共当了 46 天秦王。

秦王子婴评价

《汉书》的高帝纪里班固说:“高杀胡亥,立子婴。佩公攻至霸上,高谏子婴,开城,白衣素马降。沛公依陈平计,杀赵高,封子婴相。”

赵成:“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贾谊、司马迁:“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班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司马贞:“子婴见推,恩报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穨纲,云谁克补。”

何去非:“子婴而秦之事去矣,虽有太公之佐,其如秦何哉?”

蔡东藩:“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顽,岂尚得传诸久远?子婴不幸,为始皇之孙,贤而失位,且为项羽所杀,祖宗不善,贻祸子孙,报应其果不爽欤!”

子婴只是赵高的傀儡,无兵无权,为何能轻易除掉赵高呢?

子婴只是赵高的傀儡,无兵无权,为何能轻易除掉赵高呢?秦朝是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它本应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创造一个辉煌盛世。但由于始皇自傲,奸臣当道等等原因,导致秦朝于秦二世而亡(三世子婴在位四十六天)。这里面的种种,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赵高。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称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据史料记载,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秦二世二年(前208),赵高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但是没过多久,便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子婴按道理只是赵高的傀儡,无兵无权,为何他就能轻易除掉赵高?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一步一步,步步为营。原本,秦始皇本来拟定让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在始皇驾崩后,更改了诏书,逼死了皇长子扶苏。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还除去异己。在逼死扶苏后,赵高又将目标放在了蒙恬、蒙毅两兄弟身上。这两人一内一外,手握兵权,且武艺高强,这对一名宦官赵高来说是一个十分大的威胁。于是赵高便在秦二世面前诋毁蒙氏兄弟,让秦二世治蒙恬、蒙毅的罪。秦二世胡亥的儿子子婴这时候已经看出了赵高的阴谋,力劝秦二世放过蒙恬、蒙毅兄弟。最后,秦二世还是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当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起,赵高和秦二世已经达成了一个利益联盟体。秦二世也会觉得蒙恬、蒙毅和扶苏的关系密切,会威胁自己这来之不易且不是正当手段得来的皇位,最终还是杀了蒙氏兄弟。

蒙氏兄弟死后,赵高将目标放在了皇室成员身上。此时的秦二世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意见的皇帝,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将自己的宗室成员屠戮殆尽。这之后,赵高又雷厉风行地除去了李斯,自己做上了丞相。自此,赵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也没人能够阻挡他通向权力巅峰的步伐。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后,赵高已经开始得意忘形了,他太顺利了,太有成就感了——朝堂上没人敢和他有不同的意见,自己头上也不过是一个有把柄在自己手上的皇帝。

据史料记载,此时的秦朝已经在这两人手里变得千疮百孔,大秦江山岌岌可危。当秦二世有这样的预感后,他担心赵高会篡位,正准备先下手为强的时候,赵高已经设计杀害二世了。他在宫中散播留言,教唆阎乐进宫杀暴君。阎乐向赵高报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后,赵高立即赶到现场,夺下胡亥身上的玉玺,打算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他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

很显然子婴是一个有抱负有自己思想的皇帝,他不会被赵高左右,且能隐忍。他不愿意像秦二世一样被赵高控制,于是在登基大典那天,他谎称有病,需要赵高亲自前去。在大殿之上,子婴安排的随从就将赵高杀死。赵高到死都不可能想到,这样一个无兵无权的娃娃,会对他下毒手,还是出其不意之下将他杀死。一来的确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二来也是赵高过于自信甚至自负,让他丝毫没有防备之心。赵高死后,秦朝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一个大王朝,就此陨落

秦王子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杀赵高

秦王子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杀赵高

秦末,子婴临危受命,是时诸侯并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秦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秦王子婴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评价
秦末,子婴临危受命,是时诸侯并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秦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大势已去,秦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秦王子婴

的确如此。从子婴果断明快地处理赵高问题,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有决断。但是,可惜秦朝的形势在当时已经不可收拾。

秦王子婴是谁。

根据史记的记载和现实的分析。。我觉得子婴应该是秦王政的兄弟。。因为在宰杀赵高的时候他还跟儿子商量过。。而秦二世的兄弟姊妹都因为他继承的非法性。。所以全都杀了。。。。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但是在赵高立子婴的时候秦国的国土面积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赵高就直接立秦王。。不再称帝。。子婴应该说是一位贤君。。不过临危受命。。已无力回天。。在位仅仅四十六天就降了刘邦。。

秦王子婴为什么要投降 秦王子婴是怎么死的

关于子婴和他的身世,已经被猜测了千百年了,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历史没有让真相愈见明晰,反而更加模糊起来,穿过历史的尘埃和迷雾,我们再回头看子婴,发现他不过也是一位可怜的君主,其下场也十分凄惨,他只不过也是大秦的牺牲品。
子婴仁义又有才华,算是在秦国的诸多候选人里面,比较优秀的一位了,而作为扶苏的儿子(这是一种猜测),子婴要想建立一个政权也是很有力的,因为天下人都知道公子扶苏是个仁义之士。而在秦始皇的本纪中,司马迁非常推崇贾谊的《过秦论》,在他的文章里还出现了这种观点,子婴本就有一点小才华,如果能够再刚硬一些,手段强硬一些,加之再有一个平平常常的帮手,那么东部地区虽乱,而维持秦国本土的安全,维持秦国社稷、宗庙的稳定还是可以的,秦国也就不至于被彻底消灭。
历史演义小说家蔡东藩也曾这样评价过:“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顽,岂尚得传诸久远?子婴不幸 ,为始皇之孙,贤而失位,且为项羽所杀,祖宗不善,贻祸子孙。”蔡东藩认为子婴能够在五天之内就诛杀赵高,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明君的样子,如果将秦国的江山拿给子婴,打理说不定还能够挽救秦国于危险之境。但是子婴最终却是不幸运的,因为他最后被历史浪潮给覆灭了。蔡东藩也认为,秦王子婴的覆灭有一半的原因,要归咎于秦始皇的暴政,如果秦王子婴即位能够有一番作为,或许秦国也不至于走到灭亡的地步。
秦王子婴出生年月不详,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君主,在位仅46天。当此之时,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率领军进入关中,子婴派遣将领极力阻止刘邦军队进犯,刘邦带军绕过峣关、翻过蒉山,之后又在蓝田一带两度大败秦军。最后刘邦的军队顺利进入武关,并且派人劝子婴投降,子婴思考之后同意投降。随后子婴遂与妻子用绳子绑着自己,坐上白色马车,身穿白色装束,并玉玺和兵符一并交付给了刘邦 ,并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秦朝在子婴交出玉玺投降的一刻正式灭亡,如此结束了46天短暂的秦王之旅。樊哙提议杀了子婴,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可是到了最后,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及纵火。最后还要将其归咎于项羽攻破皇宫后,“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一把火烧毁了皇宫所有的 东西,包括资料,成为一片焦土的皇宫,还能剩下什么?
子婴是大秦帝国难得一见的仁君,但是子婴却被项羽残忍杀害。西汉的史学家班固,认为子婴非常值得同情和尊重:“吾读《秦纪》,至于 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只可惜,历史不能重演,这或许是子婴在偿还秦始皇暴政欠下的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一个帝国的建立还是覆灭,受罪的永远是无辜的百姓。

秦二世被赵高诛杀后,子婴已经被扶植登上帝位了,为什么后人称呼他为“秦王子婴

因为当时秦王朝已经风雨飘摇,秦朝已经失去关东的地区,他的地位已经不被天下认同了。

秦王子婴的父亲

有好几种说法:
扶苏之子
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4]
此说最为流行。从东汉班固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典,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18]
始皇之弟
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19]
杨善群、王蘧常等人支援该说。论点包括:
子婴的遭遇、才干及影响力绝非秦二世或同辈所能及。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胡亥对待自己的兄弟绝不手软,子婴若是胡亥的兄长,为何能存活下来。
秦始皇死时年仅50岁,扶苏年龄大约为30岁左右。而《秦始皇本纪》中叙述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杀赵高(与《李斯列传》中所述杀赵高过程不同),其子年龄至少有15-20岁左右,推断子婴年龄当为35-40岁左右,比秦始皇小10-15岁左右,与扶苏年纪大致相当。
在两汉时期的史书《史记》、《汉书》以及《史记》三家注、颜师古注并无提及子婴是扶苏之子。
但是据记载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名叫成蟜,他在秦始皇称帝前就已死,其余的两个假兄弟(嫪毐与赵姬媾和所生之子)不到两岁时便被秦始皇摔死,所以秦始皇死时,其余兄弟都已作古。[18]
胡亥之兄
胡亥的兄长,名子婴。
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这种说法比较站不住脚。赵高、李斯、胡亥要密谋除长以立幼,只要嫡长子扶苏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长的秦始皇之嫡子活着,胡亥就没有资格即位。胡亥继位之所以名正言顺,就是因为他是当时秦始皇存留在世间的唯一的年龄最大的嫡子,由此推断,包括扶苏在内的胡亥的17个哥哥应都已死去。[20]
始皇之侄
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婴。
学者李开元、马百非等人提出该说,论点如下:
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婴”,应理解为“弟弟的儿子婴”。但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母赵姬与嫪毐所生二子。所以被认为是成蟜(jiǎo)的儿子。
《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婴”之名,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据有关史料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成蟜于前239年降赵时,其子此时约为2岁左右,并且可能留在秦国。
因与胡亥同辈且年龄较大,所以《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中的“二世兄”应理解为“秦二世的从兄”。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18]

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

子婴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 儿子。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为人仁义,有政治远见,他反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等严峻政策,因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死前诏令扶苏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以始皇身份赐死扶苏,扶苏遂自尽。
子婴(公元前?~前206年),秦始皇孙,胡亥侄。秦始皇长子扶苏的 儿子。胡亥自刎后继位。在位46日。刘邦兵到灞上 (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他出降。后为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

嗯!我绝的这个答案 有点过于绝对了! 秦始皇死时年仅50岁,秦二世胡亥死时才24岁,而胡亥是秦始皇的次子,仅比被骗自杀的扶苏年纪小。而在胡亥即位后的咸阳大屠杀中,秦始皇的数十个儿子女儿几乎全被杀光了,即使有幸免的,也不可能有成年的儿子. 再者 根据史书记载 赵高是死于子婴和他的儿子联合下,所以他应该在50岁左右吧。所以他应该是屎皇帝的叔叔而非2世的叔叔。 还有始皇帝的老爹是叫子楚 从名字也像是两兄弟 (---嘿嘿,这乱说的)

秦国赵高那么厉害,为何却被秦王子婴轻松灭掉?

赵高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的位置是自己残酷行径加上阴谋诡计换来的,并不稳股,像指鹿为马,一开始也只是群臣畏惧他一时的淫威,而违心地附和,群臣并没有心服口服。赵高只是一个太监,得位不正。所以秦王子婴上位后灭掉他是众望所归。

古代做官基本都是贵族世袭或者推荐,一个太监出生卑微,难以服众,另外赵高的官位是秦二世给他的,秦二世信任他,才给他高官,当秦二世不再信任他,赵高的地位就不保,况且,此时秦二世已亡,赵高失去靠山,眼看地位不保,着急寻找新的代理人。

然而新的代理人并不吃赵高那一套,一边是心存善良的子婴新皇帝,一面是狡诈恶毒的奸相赵高。群臣心里必定支持子婴,但凡表面畏惧赵高,也只是等待时机,待赵高一着不慎则顷刻间倒向子婴,由此赵高必败。

赵高指鹿为马,以丞相之姿执掌国政,看起来好像是已经完全掌握朝廷了。但实际上朝廷内部势力还是没有融合,赵高不过是在表面上获得了优势,反对派都隐藏下来等待时机。

再从更高的制度层面上看,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尚不完善,皇权与相权都是在一个不太稳定的环境中相互冲突,所以这种所谓的掌握朝廷也只是暂时的,存在相当大的变数。

秦二世死后子婴继位就应当是最大的变数,子婴即位后朝廷内部的反对派有了可以反击的筹码,权势最大的赵高面临的情况就是众多反对派结盟,自己独自承受这些攻击,最终被杀是注定了的。

另外,子婴能够杀掉赵高并不是很轻松,东方章邯等将领的情况,也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山东现场的失利导致赵高失去外援,内部的反对赵高的势力能够集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的,一定是经过相互妥协,各种利益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很艰难,赵高一定会坚持对咸阳的控制。

不管是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再有是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赵高怎么死的?

01 赵高是被子婴设计杀死的,赵高最初是秦二世时期的丞相,也算是皇亲国戚,他狼子野心,心狠手辣,不仅害死扶苏立胡亥为帝,还结党营私逼迫秦二世自杀,然后立秦三世子婴为秦王,最后子婴先下手为强将赵高杀死,并诛他三族。

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赵高是被子婴设计杀死的,赵高最初是秦二世时期的丞相,也算是皇亲国戚,他狼子野心,心狠手辣,不仅害死扶苏立胡亥为帝,还结党营私逼迫秦二世自杀,然后立秦三世子婴为秦王,最后子婴先下手为强将赵高杀死,并诛他三族。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阎乐向赵高报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匆匆赶到现场,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顿觉天旋地转,他这才感到自己的罪恶达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赵高一生作恶多端,他出身宦官之家,因扶持秦二世胡亥登基而备受器重,同时赵高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赵高不甘于现状,他想要掌握秦国政权,所以依仗秦二世对他的信任杀死李斯,然而他欲壑难填,逼迫秦二世自杀身亡。胡亥死后,赵高本来是想登基为帝的,可当他坐上龙椅时天旋地转,才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老天都阻止他称帝,所以赵高就把玉玺给了子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