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10月,项羽率领6万楚军开赴赵国巨鹿,秦王朝灭亡的丧钟–楚灭秦巨鹿之战由此展开。在说这场战役的具体战况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的地理位置的情况。
赵地:
古巨鹿城: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前黑龙港流域,在秦朝有举足轻重之地位。经确切考证,古巨鹿就在现在的鸡泽县城北,毛官营村一带,在大陆泽的南面,沙丘台西南70里的地方。战国至秦汉,巨鹿位于襄国(邢台)东南、平乡或沙丘西南,广平国(鸡泽县旧城营村)西北。从古地图上的河流、沼泽位置可以看出,古巨鹿城在大陆泽以南,洺河以东,滏阳河、漳河以西。
巨野泽:(古称大野泽)巨鹿北面的天然湖泊也是天然的防守要塞,南面和东面是漳河也是天然河流,所以说巨鹿有着天然的防守优势。
东垣: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傍依滹沱河南岸,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的地理位置,在 中山国的灵寿时期在次建城。和赵国的南部边境争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在原赵地推广郡县制,设立恒山郡,疆域:北岳恒山(今阜平县东北的神仙山)以南,鄗邑(今柏乡县固城店)以北, 上艾县(今山西平定县北)以东,钜鹿郡以西,方圆五百里的区域,领有十余县。始皇帝巡游时曾修河内广阳道,而东垣则作为河内广阳道与恒山郡的重要据点以及屯粮处。(王离初到赵地时第一个据点,也是长城军在赵地的大本营)
广阳道:地处河内郡内。由河内北上,走棘原到邯郸,过恒山郡东垣(今河北石家庄),至广阳郡蓟县,大道南北纵贯华北平原,东西与太行山平行,大体沿今天京广线的方向,延伸东去右北平郡之无终(今天津蓟县),进而抵达碣石一带。河内广阳道是秦帝国南北交通的主干道,这条道上的蓟县是燕国故都,邯郸是赵国故都,安阳是魏国要地,沿道由河内渡过黄河进入三川,直接连接帝国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三川东海道。战国以来,魏国、赵国、燕国之间的往来,多由该道。公元前215年,始皇帝第四次巡游天下,或许就是先走三川东海道,然后再沿这条路线北上,抵达辽西郡的碣石,访燕、赵,观沧海,刻石纪功而还。
邯郸:邯郸城邑,肇起于商。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邢台)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时候,邯郸也成了当时的“巨城”秦军多次未能攻破。
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部,西周邢国都城,战国改为赵国别都,秦初设为信都县,秦末撤销。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所以它自古著名。在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不仅是历来兵家必争的要地,而且也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道。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其地位便益加突出,久享”燕晋通衢”的盛誉。关前太平河终年流淌,关内丘缓道宽,直达华北平原,自秦汉至明清,史书记载发生在井陉关的战争多达17次。作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东出口,既是秦汉以来的军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晋、陕、冀三省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和邮递驿站。(长城军南下后在此处与赵齐联军对峙)
更多>>(接下文评论)
章邯,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军,也是风雨飘摇的秦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面对天下风起云涌的起义军,大秦的满朝文武一筹莫展。曾经雄兵百万去哪里了?50万去了南越,大部分战死沙场,即便有活下来的,此刻已在做壁上观,如赵佗。30多万去了北境,蒙恬被害死后,也杳无音信,我想情况大抵与南越驻扎部队一样,观望或已经逃散。
这时,唯有驻扎在咸阳的章邯挺身而出,提出以70万丽山刑徒来对抗天下起义军。
话说大秦朝靠武力征服天下,朝中良将颇多,但蒙恬已死,章邯便成了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他也不负众望,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一度横扫起义军。但是赵高弄权,让章邯心生厌战之心。
于是乎,赵国巨鹿,章邯面对破釜沉舟的项羽,最后放弃了抵抗,以40万大军负于数万楚军,从此惟项羽马首是瞻。秦朝灭亡后,章邯被封为雍王,不久便被刘邦打败,一年后自杀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唏嘘不已。
一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大将军,为何在短短一年内就节节败退,最后落得个身死国亡呢?
1 从秦朝大将军到雍王
章邯之前,为秦朝的大将军,麾下军队70万,虽然大部分为刑徒,但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也不过是准备服劳役的普通民众。秦朝有良好的军队管理机制,加上章邯又是名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明显,秦军的战斗力远高于缺乏行军作战能力的起义军。
巨鹿之战,项羽之所以大败章邯,一方面是项羽的确骁勇善战,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国朝政落入佞臣赵高手中,章邯此时早已无心恋战。项羽略微施加压力,章邯便率众投降。但他万万没想到项羽竟将数十万秦军悉数坑杀,只留下章邯等三位将领。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章邯得到了关中土地的大部分,成为雍王,当然也是肩负项羽的重大使命,即阻止刘邦东略,而雍地便成为刘邦东征途中的第一道关卡。
章邯虽然贵为雍王,但手上的资源却令人汗颜,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钱都被项羽入关之后洗劫一空,人呢,原来跟着自己浴血奋战的秦军也已被项羽坑杀。章邯也苦啊!项羽先把自己整得人财两空,接着给了一个雍王的虚衔,然后一声令下,让他顶住。
而章邯的对手刘邦,却手握一支作战经验丰富且训练有素的队伍,更要命的是汉军个个期盼早日东归,此时个个如同猛虎下山。
在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下,章邯又有多少胜算?
2 一顶带血的王冠,失去人心
之前章邯为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为保卫国家而战。而关中都是秦国的子民,但他们面对国破家亡之际,老百姓与章邯可是风雨同舟。
当章邯投降项羽后,不但丢了秦人的气节,更是辜负了关中子弟的万千期盼,而他的王位更是靠着牺牲了数十万秦军的性命而换来的。章邯本是捍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卖国求荣的叛徒,敢问关中子弟谁还会真心拥护他?
另外,刘邦入驻关中之时,曾于关中老百姓约法三章。老百姓欢欣鼓舞,都愿意成为刘邦的子民。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如果发兵攻打雍地,老百姓是求之不得,又怎会刀戈相向?
3 遇上韩信
章邯巨鹿之战败给了项羽,而这一战他要面对的是百战百胜的韩信。当然,章邯是韩信试用期内的第一个对手,在此之前,他压根就没听说过韩信这个名字。
兵者,诡道也。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章邯便一败涂地。韩信从此名声大噪,章邯的失败成了兵仙韩信的成名之作。
虽然这一生中,败了两次,一次是力拔山兮的项羽,一次是足智多谋的韩信。但是章邯虽败犹荣,非但不难堪,而且凭借着他们俩的人气,自己也成为了一代名将。至少,从这点来看,他是比较幸运的。
结语:
章邯,大秦的最后一位猛将,曾经横扫六国起义军,因杀死项梁而令众诸侯闻风丧胆。
但是,当章邯遇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勇、兵仙韩信的谋时,他终究也逃不过折戟沙场的命运。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著名将领,其中就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叫章邯,他是秦朝后期最著名的一个将领,可以说是统领了全国所有的军队,但是最后在秦国灭国的时候他就不是选择效忠秦国,而是投降楚国向项羽投降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章邯这个人,他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当初非常信任秦国秦二世,但是由于秦二世是控制在赵高的手下的,所以当时秦国已经非常的乱了,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当时社会上也有很多的农民起义,而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这个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声势非常的壮大,马上就达到了咸阳,而这个时候秦二世非常的慌张,不知道怎么办,而这个时候章邯就出来了他向秦二世提议可以可把修建皇宫的20万农民工全部拉过来,由他亲自指挥,最终在章邯的指挥下打退并且消灭了陈胜的这一次农民起义,可以说他在这次作战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战才能,而他也取得了秦二世的信任,给了他很多的兵权。
但是当时除了陈胜吴光之后还有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而且他们的军事才能也并不比章邯弱到哪里去,形势对秦国可以说是越来越不利了,后来章邯也被项羽给围住了,于是项羽便告诉章邯可以投降,饶他不死,而章邯最后是选择了向项羽投降,他之所以投降,主要是因为不管是打还是不打,他最后的结果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时朝廷是由赵高控制的,而赵高是非常恨他。如果他这次打胜仗了,赵哥就会因为害怕他超过自己而设计陷害他,如果打败了更会把他杀死,所以为了自己考虑他最后不得不向项羽投降了。
秦将章邯是在巨鹿之战之后向项羽投降的,而非在巨鹿之战中向项羽投降的,章邯之所以会向项羽投降,原因有二。
?
其一,秦国素有“功高不赏而诛”的传统,章邯自出关以来,横扫诸侯,功高。
巨鹿之战中,秦将王离、涉间、苏角所率的秦兵全军覆没,就剩章邯一枝独秀,章邯驻扎在棘原,伺机而动。正在这时候,章邯接到了陈馀的书信,陈馀在信中历数白起、蒙恬等秦将的遭遇,来论证秦国“功高不赏”的传统,白起、蒙恬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封地赏赐,反而被诛杀了。陈馀的说辞,不可能说不对,作为秦将的章邯,自出关以来,横扫诸侯,其功不可谓不高,甚至高过白起和蒙恬,所以,章邯还是有可能步白起、蒙恬后尘的,这让章邯心生恐惧。
?
其二,章邯虽有功,却也有过,秦国大厦将倾,赵高当权,很可能甩锅到章邯身上。
章邯出关,一路有胜有负,虽是横扫六国,但却按下葫芦浮起瓢,拿楚国来说,虽然章邯成功击杀了陈胜、周文,但又冒出了项梁,项梁后来被章邯击杀于定陶,但随后却又崛起了刘邦、项羽,这就是虽有功却也有过。项羽在巨鹿重挫了秦兵,刘邦又在迅速西进,秦国眼看就要大厦倾倒了,这种情况下,作为秦国当权派的赵高,为了推卸责任,很可能会甩锅给章邯,直接杀掉章邯。对于这种可能,章邯也是害怕的。
?
怎么样才能避免“功高不赏而诛”和被赵高当替罪羊的悲惨境遇呢?陈馀给章邯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跟项羽等诸侯联合,共同反秦,反秦成功之后便可裂土封王。章邯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投了项羽,跟项羽一起反秦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