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杀死国君齐庒公,史官据实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就杀了他,他的弟弟也如实记载,崔又把他弟弟也给杀了,一直到他的四弟也据实记载,崔杼实在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另一史官听说崔杼一连杀了三个史官,仍把写有“崔杼弑其君”的竹简拿来。看到崔没再杀人就回去了。
缘由:齐国有个大大的花花公子叫齐庄公,齐国有个大大的美女叫棠姜。齐庄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和她暗通曲款。可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抒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将其乱刀砍死。
典故“秉笔直书”
《不怕死的太史》
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给后人的鼓舞和启发是很大的,它永远鼓励着人们实事求是,勇敢的去追求、坚持真理。
“崔杼弑君”辩疑
1、《春秋》经文:宣公十年 夏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时为公元前599年。
2、襄公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时为公元前548年。
距今相隔五十一年,若宣公十年崔氏为崔杼,则年龄不可能很大,不至于被高氏、国氏所驱逐,且若崔杼公元前599年就是正卿,那么至少30至40岁,时隔51年,又再次伐鲁国、弑君。不合常理,以70至80高龄率领军队和弑君,更不合常理。
所以宣公十年的崔氏是《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的“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的崔夭。
崔杼
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
崔杼最大的“污点”,是杀死了三位不肯就范的史官。崔杼弑死昏君齐庄公后,打算让负责写史的太史官说齐庄公是暴病而亡,如果史官直言崔杼弑君,崔杼岂不有“灭九族”的大罪?崔杼虽是权臣,当时无生命危险,难免过后有人秋后算帐,留下千古骂名。但史官就是不听,直言“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孔子创造的“春秋笔法”直是害死人,写这么简单,后人不知道前因后果,岂不冤枉死人?你因避讳不说国君的污点,难道做臣子的就活该蒙受冤屈?要知道,用刀枪可以杀死人的肉身,以笔为刀是可以杀死人的心灵的。崔杼一怒之下杀了太史,但太史的兄弟们发扬“死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传统,照常按照春秋笔法书写“崔杼弑其君”,过去写史的,可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太史一共哥四个,崔杼杀了三个都没阻挡史官的董狐之笔,最后只好软了心,期待后人理解万岁了!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事情 不过主人公不是皇帝而是大臣 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史称崔武子 ,春秋时期齐国的棠邑大夫棠公死了,崔武子去吊唁,去了之后崔武子被棠公的老婆棠姜迷住了,于是便把棠姜娶了过来,这个棠姜也许长得太漂亮,有天齐国国君齐庄公看到她之后也被迷住了,于是庄公就和棠姜私通,这事被崔武子知道后盛怒之下崔武子设计杀死了齐庄公。在古代这可是弑君之罪,要留下千古骂名的,崔武子很惶恐,就找来史官太史伯要他把庄公之死写成暴病而亡,太史伯不肯,就被崔武子杀了。在当时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武子又找来太史伯二弟太史仲,仍要他按自己的意思写,太史仲也不肯 于是也被杀了。崔武子又找来三弟太史叔,这个太史叔和他的两位哥哥一样也是拒绝编造历史。这次崔武子没有杀他,也没再追究,于是史书上便记载着崔杼弑君。希望楼主采纳能采纳
求采纳
在我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史官,这些人的工作就是记录重要的事件,给后世留下一个真相。当然,也有人质疑史官,因为他们为帝王做事,很有可能会美化帝王,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这些史官们都非常有骨气,这种看法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无数的史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是生命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现在,我就来讲一个有骨气史官三兄弟的故事。
齐国时期,有一个大夫叫崔杼,他杀掉了自己的君主齐庄公,自己坐上了王位。这时,作为史官的太史伯就按照事实真相记下了弑君夺位这四个字。“弑君夺位”这四字让崔杼知道了以后非常恼怒,因为这四个字会让他背上一世骂名,而且后代的人都知道了他怎么取得王位的。崔杼让太史伯修改史料,将齐庄公改为病死,不管崔杼怎么说,太史伯坚决不改。最后,崔杼就杀害了太史伯。
按照当时的制度,太史伯死后是由他的弟弟做史官的。于是,太史仲就当了史官,面对崔杼的威逼利诱,太史仲做了和哥哥一样的选择,所以他也被崔杼杀害了。后来又是太史家的老三当史官,他也被杀害了,因为他也一样不肯为崔杼更改史料。当太史家老四当史官的时候,崔杼也明白了,他们是不会更改史料的,他也就放弃了,就任凭“弑君夺位”四字留在史料上。
太史家三兄弟献身的故事,正说明了史官们的骨气,我们要感谢这些正直的史官,因为他们我们才看到了真实的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