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何晚年时期为何选择自毁名誉

说历史 2023-06-06 11:56:56

萧何晚年时期为何选择自毁名誉

汉朝第一开国功臣萧何,为何晚年自毁名誉

萧何在成为相国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选择自毁名誉,这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就是希望能够有效避免被杀。

一、萧何非常有才

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这是因为韩信一直都在前线打仗,同时也会有张良一直都在运筹帷幄。最重要的就是张良在后方始终都会统筹全局,一直都在调动粮草,一直都在安抚民心。可以说目前主要的关键就在于萧何,萧何人在军中,但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会拥有着一个较高的名望,在此时必然就会被刘邦一直不停的猜疑。

二、刘邦是一个市井无赖

刘邦虽然成为皇帝,但是这就是一个市井无赖,也同样是一个极度的利己主义。可以同患难,不能够同富贵的人,一般的情况下都会有着较重的猜忌心,容人之度相对来说比较少,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根本就没有自信心。随时随地都会担心自己身边的人很有可能就会取而代之,所以说当自己在登上皇位之后,就会开始进行清算。中间会包括张良包括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位置,可是对于萧何而言,目前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性命,这才是一个核心。

三、心中得知刘邦的决心

萧何在看到这里时就已经知道刘邦的决心,刘邦准备怎么做。知道自己的处境特别的危险,因此就想要逃过一劫,首先就应该降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力,于是为了自保就只能够选择保全所有人的性命。萧何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选择这种坏自己的名节,在之后一段时间内也同样会做一些强买强卖,然后会选择做一些放高利贷的操作,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去逃脱刘邦的清算。其实这样的一个操作还是非常有优势性的,能够真正的帮助大家有效解决一切问题。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萧何晚年时期为何选择自毁名誉

萧何是怎样的人

早年生活
萧何出生于江苏丰县古护城河东岸边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有萧何宅遗存。早年到沛县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沛县时代,萧何为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萧何与汉高祖刘邦、曹参、樊哙皆为沛郡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1]。刘邦任亭长时,常犯错,萧何皆袒护刘邦为其掩过,刘邦也很感激,与萧何关系良好。[2]萧何在沛县为县令所倚重的主要官僚,但萧何曾经拒绝来自秦朝中央提出的仕宦机会。当时秦国御史来到沛县察看各郡国事务实行情形,并召唤沛县各个从事事务的人问话。萧何头头是道,上论泗水周边情势,而以各项历史典故作终,为秦国御史评为第一。秦国御史想要征召萧何进入秦国朝中侍宦,萧何坚拒,因此仍留在沛县继续主吏的工作。[3]

[编辑] 反秦战事
西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均出现响应者。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沛县人士聚集商议应如何面对。沛县县令原本听从萧何、曹参的意见,认为应该从天下大势反秦,不料却马上反悔,打算将萧、曹二人以反贼罪名逮捕献给秦国官员。此时,刘邦已纵放囚犯反秦起义,萧、曹二人、沛县父老与刘邦里应外合,将沛县县令杀死,正式宣布沛县加入反秦大旗下。萧、曹二人有所顾忌,礼让不肯当反抗军首领,乡中父老掷筊认为刘邦最适[1],因此刘邦成为沛县反抗军首领。

刘邦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独入府库内寻找秦国各种内政资料,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能了若指掌。因刘邦先攻下咸阳,平定秦国,项羽先发后至,意图攻击刘邦取咸阳城,刘邦于是向项羽谢罪,表明自己不应急于立功,抢在抗秦军主帅之先,并将统治权让予项羽。项羽接管后,即屠、烧咸阳城[2],而萧何必须随同刘邦离开咸阳城。

[编辑] 楚汉相争
[编辑] 定立反楚方针大计
项羽屠、烧咸阳城后,与谋士范增谋议:“巴、蜀这两个地方地形险恶,不如将秦国居民迁至其地。”于是立刘邦为汉中之王,三分关中之地,将巴、蜀封给刘邦,并在刘邦封地四周立投降的秦国将领为王,和刘邦呈现剑拔弩张的对立情势,以控制刘邦。刘邦大怒,想要立刻攻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他万万不可。萧何劝谏,说:“虽然汉中和巴、蜀地形险恶,不也就代表易守难攻,敌军难以进入,汉王更是死不了吗?”刘邦说:“那你说说看,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就会不得好死?”萧何说:“现在我们众将军力不强,百战百败,要在战场上求得不死也没那么容易!《尚书?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不如就叫:‘天汉’,名称上就胜人一筹了。本来汤、武也是一人之下的臣子,但后来却是万民之上的君王,这么看来即使汉王暂时臣服项羽也无弊害。臣愿大王就这么接受项羽的条件,在汉中称王,并且增加人民的收入,招纳贤才,经营巴、蜀之地,以便回军平定三秦,如此一来天下就是汉王的囊中物了。”汉王说:“太好了。”[2]在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后,刘邦即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并以萧何为丞相。

[编辑]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 195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墓出土。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萧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每每支援刘邦,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2]

然而京剧为人所熟知的戏码“萧何月下追韩信”中,刘邦在汉中称王后,韩信因怀才不遇,自汉军潜逃,而萧何为了留住贤才,而自军中出奔以求得韩信复归,在巴、蜀的栈道上与韩信相遇,并一同回军向汉王荐举的情节,于史记、前汉书两部正史中只有记载追韩信,并无所谓“月下”情节,因此似可以推论此剧码为剧作家创作之成份居多。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画面却出现在民间各种作品,如年画、陶瓷、雕刻、塑像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编辑] 汉朝初立
[编辑] 论功行赏位次第一
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许多功臣见到萧何受封第一,甚为不悦,向刘邦抱怨道:“我们像狗像马一样地作战,在战事中出生入死,冒着性命危险,徒然增加的是自己身上的伤痕。为什么萧何一个文弱书生,拿着一支笔,动动嘴巴大放厥词,居然论功是第一?这又是什么道理!”刘邦说:“你们懂得狩猎的道理吗?知道猎犬的作用吗?今天诸将你们就好像负责追踪的猎狗,但是发现猎物踪迹,并指挥猎狗追杀的人,是萧何!而且你们只以个人身份追随我,但萧何是全家亲族都为我卖命,我不能忘记他的功劳。”群臣听到后都没有怨言。[2]

群臣又认为猛将曹参军功无数,应列第一,但刘邦仍较属意萧何。关内侯鄂君于是进谏:“群臣当然也没有错。曹参的确有野战略地之功,但楚汉相争五年,却失军亡众,丧失不少兵将。但是萧何却从关中遣军补足士兵的不足,不是萧何,汉军早就在早就折损所有兵卒了。楚汉相争在荥阳时,汉军面临缺粮危机,萧何利用关中的漕运,使得我们都有兵粮可吃。虽然萧何没有随军,却守军关中支援,形同随时陪伴陛下一般,这应该是万世之功。我认为论功应该是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你说的没错。”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给锦带,允许萧何可以配剑,穿鞋子上殿,入朝拜见汉王不用行趋礼。[2]

[编辑] 萧何任丞相定法制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

[编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帝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回军遇平定,不过多时,淮阴侯韩信即谋反关中,吕后于是用萧何的计谋,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已死,于是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后世有名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的成、败都是萧何一手造成的,可见“英雄造时势”。

[编辑] 晚年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以“自毁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杀的危机。

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逝世。萧何一向很避讳与曹参相比能力,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2]

[编辑] 人物逸话:请命入苑风波
在刘邦听说韩信已死后,遂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派兵卒五百人为萧何贴身侍卫。汉中贺喜之声不绝于萧何之耳,召平却深以为惧,于是向相国说:“祸害自此开始了。汉王在外争战,现在淮阴侯刚刚才因谋反伏诛,你以为那五百人是汉王为了你的安全才在你身边的吗?我可不这样想。我劝你拒绝所有封地,并且将自己的私有财产充作汉军全军军费。”萧何听从召平劝谏,刘邦非常高兴。[2]

高帝十二年秋天时,黥布谋反,刘邦屡屡遣使问相国打算,萧何表示愿谨守本份以奉公。有人向相国劝说:“我看萧氏距离灭族不久啦!你以相国居功第一,还有比你势力更大的吗?你在关中声名很好,百姓都称你为贤相,想要依附你,你不如自己强买人民田产,自毁名声,传出贪污之名,主上就会安心了。”萧何听从劝谏。[2]刘邦讨伐黥布归来时,听说此事,笑着告诉萧何:“相国应该爱民才对啊!”不料此时长安百姓皆自愿让田给萧何,萧何甚至请命让百姓进入君王园林御苑没有使用之空地上耕作,以扩张百姓耕地。刘邦大怒,下令以“收受贿赂关说使人民进入御苑”之罪名逮捕萧何。

有王姓尉侍随侍在刘邦身边时,问刘邦:“萧相国到底犯了什么错需要被逮捕呢?”刘邦回答:“我听说李斯任秦相国时,好事都归于主上,过错都归自己头上。现在萧相国受贿赂关说想要使人民进入御苑,故意讨好人民,所以我要将他治罪。”王姓尉侍说:“相国真的在乎那些金钱吗?而且陛下出城亲征讨伐陈豨、黥布时,相国在长安,若是要动摇国本谋反,实则易如反掌,但相国并没有那么做。相国不觉得那时是谋反的好时机,难道现在觉得受贿拿那些小钱才是好时机吗?而且秦朝以腐败而亡,李斯何足效法?希望陛下不要怀疑相国的为人,认为他是这么肤浅不懂得打算之人。”后来年迈的萧何跪走向刘邦谢罪,刘邦才说:“不要这样了吧!我不过是像桀、纣一样的昏君,萧相国为民请命,并没有过错,反而应该让人民知道我的过错。”[2]

[编辑] 后嗣
重孙萧彪迁居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为兰陵萧氏始祖。后嗣却因为犯罪判刑,当时之天子又找寻萧何后嗣,封续酂侯。而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南梁的两个开国皇帝皆为萧何后裔。

为什么作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与萧何下场都很好,而韩信却被斩首灭族了?

韩信功高盖主,声望太大。韩信用兵如神。从汉中开始,就帮助刘邦出关训练军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关中,还定三秦,随后又率兵东征,先后攻下魏、代、赵、燕、齐等地域,几乎为刘邦打下半个天下,功劳被众人看见,自然会功高盖主。但刘邦才是主,韩信不过是将才,声望太大会引来杀身之祸。

韩信目光短浅,不谦虚反而邀功。韩信在攻下齐、鲁等地之后,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将帅。重兵在手也成了刘邦跟项羽争夺的利器,韩信跟着谁,就能决定谁胜谁负,将来谁能坐立天下。但这个时候韩信向刘邦伸手讨要官职和封地,刘邦迫于兵权自然同意,却成了咽不下的火气。

韩信过分高调,不懂得水满则溢,见好就收。张良是个境界高的人,只求平定天下,不追求高官厚禄,所以在最恰当的时候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萧何则是智慧高,不惜自毁名誉,故意贪赃枉法,为非作歹,让刘邦以为他只是贪图荣华富贵,并无更大的野心。既保全了富贵,又保全了性命。但韩信却是居功自傲,胆大妄为,刘邦自然不会留他的命。

韩信个性张扬,又不知收敛。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曾与叛乱分子陈豨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交往。刘邦要清除项羽的残余分子时,韩信却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

韩信运作后方不下于萧何,为什么后世都夸萧何呢?

世人之所以都夸萧何而不是韩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萧何深谙君臣之道,而鲁莽的韩信却丝毫不懂君臣之礼;第二、萧何懂得配合,而韩信却只顾着出风头;第三、萧何在刘邦手下得到了善终,而韩信却因为反叛被诛灭了三族。

(一)、萧何远比韩信懂得如何与君王相处

韩信虽然运作后方的能力不亚于萧何,可是他的情商却十分堪忧,比起有大智慧的萧何,称韩信为?没头脑?都不为过。萧何因为在民间威望高遭到刘邦疑心后,便故意将刘邦赏赐的土地高价卖给民间富商,以此降低自己的威望,并用获得的钱财来支持军队,因此获得了刘邦的信任。然而韩信却做不到,韩信被打压以后,依然在刘邦面前丝毫不收敛,因此才会遭到刘邦厌恶,这便是后世称赞萧何的第一个原因。

(二)、萧何懂得配合,韩信却不懂得

虽然韩信的功劳比萧何大,但是在汉朝建立以后,萧何的作用却远比韩信大。韩信的作用只是带兵打仗,但是汉朝建立以后不需要打仗了,所以韩信的作用也逐渐变小了。而萧何不一样,萧何无论是在汉朝建立前还是建立后,始终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导致两人的这个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萧何懂得配合,而韩信不懂得,而且韩信不愿意屈居人下,所以才会遭到刘邦疑心。

(三)、萧何得到了善终,而韩信却因为反叛被诛灭三族

萧何当初为了打消刘邦的疑心,不惜自毁名誉,其实这是非常有智慧的做法,反观韩信,不仅擅自接收项羽的部下,还总是在言语间透露出自负的心理,所以两个人的结局也是截然相反。对后世来说,萧何的做法才是值得借鉴的,而韩信的做法完全就是反面教材,这也是后世夸萧何而不是韩信的重要原因。

不慕名利的萧何,为什么会去占据别人家的土地?

萧何作为早期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智谋型大臣,对于汉朝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在刘邦身边,以沉稳多智的作风,帮助刘邦做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施政措施。尤其是萧何在月下将韩信追回,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的话,刘邦能不能打败项羽还是另一种说法。

但是萧何在晚年功成身就以后,经常做出不法举动,比如占人田地,强抢民女之类,着实让人疑惑。萧何作为少量存活到最后的汉朝开国功臣,不缺钱,不缺名誉,也不缺权势。那他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自污的举动呢?其实萧何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保。

汉朝时期同样有清洗开国功臣的情况

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原来是一个秦朝的基层干部,其思想当中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意识。不仅不愿意分享权力与他人,而且不愿意吃亏, 好东西只想留给自己。而他的妻子吕氏,能够和刘邦走在一起,夫唱妇随,两人的基本想法是一致的。他们俩在掌权期间,不断铲除异姓王的势力。而萧何作为曾经刘邦最亲密的战友,自然是清楚他们夫妻的秉性。

所以萧何不得不想办法做出一些事情,来让刘邦夫妇认为自己毫无异心。于是以国相之位,侵占别人土地,来显示自己只是个贪财之辈,让刘邦夫妇慢慢放下心来。

萧何的功劳虽然很大,但他也知道绝对不能邀功。而且在他们夫妻俩面前,如果想要修理你,再低调也是没有用的。于是萧何只能通过做出不法行动来自污,让刘氏夫妻俩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贪财之辈。用自污来,自保,虽然很丢脸,但也没办法。

结语: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实现了兵不血刃夺取北周政权,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另类行为。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自然明白这些道理,所以在他没有成功激流勇退之际,只能通过自污,来自保。不失为一个非常明智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