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了赵朔、赵同、赵括,灭了赵氏家族。赵朔之妻是成公(公元前(606~606年)之姊,有遗腹子,逃入公宫之中藏匿。没多久,分娩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听说之后,在宫中搜索。赵夫人将儿子放在布劓中,祈褥着:“你如果哭出声,赵嗣就完了;如果你不出声,赵嗣就保全了。”
等到被搜索的时候,婴儿竟然未发出声音。脱逃之后,原赵朔的门下客公孙杵臼问程婴说:“保存赵家孤儿与牺牲性命相比,哪一项较难?”程婴说:“牺牲性命较容易,保存孤儿较难。”公孙杵臼说:“那难的给你办,容易的由我来。”于是就找来别人家的婴儿,包上花采的襁褓,躲入山中。后来程婴向将领们称说:“谁能给我千斤黄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在哪里。”将领们很高兴的答应了,并带领部队随着程婴攻打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假称说:“小人啊!程婴。以前不能为下宫之难牺牲,却又与我共谋藏匿赵氏孤儿。如今纵使不能抚养他,难道忍心出卖他吗?于是抱着婴儿,叫喊着说:“天啊!天啊?赵氏孤儿何罪,请让他活下去,就只杀我孙杵臼吧!”将领们不青肯,就杀了杆臼与孤儿,却不知真正的孤儿还活着。程婴带着孤儿,一起藏匿在山中,一住就是十五年。后来晋景公(公元前 599~前 581 年)生病,经过卜筮,认为是在事变之后下顺者作祟。
景公就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仍在,就说:“事变之后,只有赵氏宗族彼灭,国人哀痛,所以徽兆显现在龟策上,请国群想想办法。”景公于是召见赵武(赵氏孤儿)、程婴,要他们拜请将领们,将领们于是回过头来攻击屠岸贾,并灭了他的家族。景公也让赵武恢复原有的田邑。等到赵武二十岁,成了人了,程婴就告诉赵武:“以前下宫之难,我并非不能牺牲,只是为了保全赵氏之后而苟活,如今你已复位,我将到九泉之下回报赵宣孟及公孙杵臼。”赵武边哭边拜,恳求说:“我愿受苦至死以报答您,您竟忍心离我而去?”程婴说:“不行,他们认为我可以完成大事,因此先我而死,如今我不回报,他们会认为事没办好。”于是就自杀了。赵武服齐衰之丧三年,为他设祭邑,每年春、秋祭祀,代代不绝。
(程婴画像)
这世上什么事情是最难的呢?很多人认为死是最难的,其实比死还要难的就是艰难地活下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艰难活下来和容易地赴死之间,程婴做出的选择。
忍辱偷生,只为保住主公血脉。
春秋时期,赵家一直都是晋国的大家族,而且时常能够把持朝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忌惮,晋灵公时期,赵家的赵盾依旧称霸晋国,结果大将军屠岸贾多次想要刺杀赵盾,都被他躲过去了。无奈之下赵盾只能出逃。
逃出去的时候,老赵家出了个奇人,叫赵穿。这哥们二话不说就派人把晋灵公给宰了,随后赵盾才再次回到晋国。因此赵家背负上了弑君的罪名。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晋景公时期,赵家可谓是大祸临头了。屠岸贾一直想着要给晋灵公报仇,所以鼓动武将们一起出兵,将赵家一干人等全部诛杀。
赵朔的媳妇儿身怀六甲,她是晋成公的姐姐,所以躲在了宫中。如果她生了女儿,那赵家就灭绝了,如果生下的是个男孩儿,那赵家还有血脉。因此两派人马都盯着她的肚子。
这个时候,赵家的两个门客,希望保住赵家的血脉,他们分别是公孙杵臼和程婴。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老赵家殉难,程婴表示,如果赵朔的媳妇儿生了个女儿,我当场自杀,如果生了个男孩儿,那我就奉养他长大。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史记》
重男轻女的思想果然不浅,但是没办法,我们不能拿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春秋时期的老祖宗们。结果果然生了个男孩儿,取名为赵武。
公孙杵臼和程婴聚在一起,希望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拯救这个孩子。毕竟他是赵家的唯一希望了。为此公孙杵臼选择了死,而程婴选择了生。
有人说死比生要伟大,要艰难,在这件事上却不成立。
公孙杵臼问程婴,是将赵氏孤儿抚养长大难,还是立
赵氏孤儿就是赵武
赵武:赵文子,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前541年,郁郁而终。
《赵世家》出自《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作者司马迁。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数百年的兴亡史。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为御。及千亩战,奄父脱宣王。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 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饹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晋献公赐赵夙耿。 夙生共孟,当鲁闵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赵衰,字子馀。 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翟伐廧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 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适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胹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原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赵氏复位十一年,而晋厉公杀其大夫三郤。栾书畏及,乃遂弑其君厉公,更立襄公曾孙周,是为悼公。晋由此大夫稍强。 赵武续赵宗二十七年,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十三年,吴延陵季子使于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赵武死,谥为文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8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申君黄歇赌命为太子
下一篇: 商鞅遗书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