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攻打宋国,宋派臧子向荆国求救。荆王非常高兴,答应之后,表现得更是欢喜。
臧子满心忧愁地返国。他的车夫对他说:“求救而有了回应,却一脸忧愁。为什么呢?”
臧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了救弱小的宋国,而与强大的齐国交恶,这是君王所忧心的事,而荆王表现太过高兴,必定是用来坚定我们对抗齐国的决心;一旦我国决心坚定,齐国必因此受些损失,两败俱伤,这很符合荆国的利益。”
臧子回到宋国,齐王果然攻下了宋国五座城,而荆国救援部队却一直没有出现。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说,许救甚劝。臧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有忧色何也。”臧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于小宋,而恶于大齐,此王之所忧也。而荆王说甚,必以坚我;我坚而齐弊,荆之利也。”臧子乃归。齐王果攻,拔宋五城,而荆王不至。
公元前286年,宋国内部发生动乱,齐国趁机联合赵国和魏国一同攻打宋国,楚国也在背后下黑手。宋国虽然实力不弱,却经不起诸国的联手讨伐,三年之后宋康王被杀,宋国灭亡。
接下来就是瓜分蛋糕,可是齐国凭着强横的实力,吞并了大多数的胜利果实,引起其他诸国的强烈不满,因此爆发了“六国伐齐”。
《史记》有记载,“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战争规模再次升级,灭国行为已不算新鲜事。比如秦灭巴蜀,韩灭郑国,赵灭中山国,楚灭鲁国,这些灭国行为都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讨伐。
然而,齐国灭宋国后,却遭到六国讨伐的待遇,导致齐国从一流强国沦落为三流弱国。都是吞并他国,为什么齐国会惹来六国伐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国强大宋国是商殷旧地,有一套完善的文明体系。
《史记》有记载,“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所以,宋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这类的一线强国,但是实力也不弱小,被当时称为“五千乘之劲宋”,从某种角度来说,宋国是战国时期的第八强国。
宋国的强大归功于经济实力,它地处中原肥沃之地,其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当时的商业大城。如果不是地理不利,夹在楚国、魏国、齐国之间,宋国完全可以发展起来。如果齐国吞并宋国,实力将会更加强大,这不是其他诸国愿意看到的。
二是燕国串联对于燕国来说,齐国是最大的敌人,西周时期有周天子监管着,燕宋两国的矛盾还不大。到了春秋战国,两国矛盾变得尖锐,已经无法调和,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利益有冲突。
燕国疆域虽不小,却不适合农耕,最好的办法是向中原发展,可是一直被齐国压制。更关键的是,齐国消化宋国后,定然会进军中原,为了解除后患之忧,必然会向燕国动手。
所以,燕国为了生存和报仇,非常积极了联络各国各国。
三是秦国支持战国中期,诸侯国形成“秦齐”二强的局面,被称为“东西二帝”。
《史记》有记载,“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在六国伐齐之前,齐国南破楚国,北征燕国,西退三晋,还联合魏国和韩国远征秦国,花三年时间攻陷函谷关,秦国被迫割土投降。当燕国发出联合伐齐的讯息,秦国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答应加入联军。
秦国远离齐国本土,很难得到直接利益,之所以答应燕国的要求,除了压制齐国外,另外就是打消诸国顾虑,不要担心攻打齐国时,秦国会背后放冷箭。
齐国的贪婪遭到诸国谴责,从而爆发了六国伐齐。让人奇怪的是,楚国同样是利益受害者,为什么又退出伐齐行动?
原因其实很简单,楚国看到了更深一层。如果齐国被诸国联军击败,天下格局将会发生改变,“东齐西秦”的平衡就会打破。到时候秦国在北方再无对手,而南方的楚国必然成为秦国下一个重点打击的对象。
所以,为了自身利益,楚国选择退出联盟。为什么不联合齐国对抗诸国?这或许是因为楚国国君的短视吧。
(参考文献:《史记》)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平定齐乱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尸体上爬了出来。翌年初,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图谋称霸
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8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叔向母亲说:善恶同在
下一篇: 絺疵对智伯说:韩魏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