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同更早的《春秋左传》、《国语》,甚至同司马迁本人记载晋国正史的《史记·晋世家》对读,便会发现多处疑问和矛盾。
《左传》版
公元前587年,赵朔死了,其妻赵庄姬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赵姬之子)私通。赵婴齐的两个亲兄弟赵括和赵同都认为,他丢了赵氏家族的脸,便把他放逐到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然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再说,人各有能,有不能,我就是有点好色,你们忍一下又如何呢?”赵同、赵括忍不了:好色也不能搞侄儿媳妇吧?可是,赵庄姬却十分恼怒赵同、赵括将情人赵婴齐放逐,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于是,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晋国的公卿大夫们因为赵盾的专权多对赵家不满,所以大多保持中立。杀了人,赵庄姬才意识到,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郤氏力量都壮大起来了。这不是给别人作嫁衣裳了吗?于是,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郤氏的杀害。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正是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史记》版
该版本流传久远,被后世各种戏剧承袭了几千年,《薛家将》、《杨家将》、《岳飞传》这些小说中的赵氏故事,基本上不出《史记》描述的范围,并得名《赵氏孤儿》。
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问题出在暴君晋灵公身上,他的朋友就是司寇屠岸贾,屠岸贾身受晋灵公宠爱,在晋国当上了大司寇,在晋灵公死后,屠岸贾一直想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晋灵公报仇,但是在赵盾活着的时候,他不敢,因为赵盾是个非常强势的角色,而且非常受百姓爱戴。当赵朔袭了爵位后,屠岸贾终于发动了对赵氏的攻击,他首先鼓动武将们说:“赵盾犯有弑君大罪,如今他的子孙还是朝中重臣,这怎能允许?就应该灭了赵氏啊!”在晋国各大家族的利益错综复杂,一听屠岸贾的建议,代表着不同家族背景的诸位将军马上就群情激奋,要诛杀赵氏。大将韩厥说道:“灵公被杀,赵盾在外,君王都认为赵盾是无罪的。而今天你们要妄杀无罪之人,这就是叛乱啊。你们要杀国家的忠臣却不告知国君,是目无君上啊!”屠岸贾执意要诛灭赵氏。韩厥只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朔,让他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承诺绝不参与此事,便称病不出。赵朔和他的父亲赵盾比多少有点不识时务。赵盾可以不惜背负骂名,出走逃亡,而赵朔和父亲显然不一样,他更在乎自己的名声,决定做一个坚守的君子。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尽灭其族。在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一个是赵朔的夫人,因为她是晋成公的亲姐姐。而这场劫难过后,她躲进了晋景公的宫中。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赵朔的门客叫公孙杵臼,另一个是赵朔的好朋友程婴。两个人见面后,公孙杵臼问程婴:“你为什么没死?”程婴告诉公孙杵臼:“赵朔的老婆怀孕了,如果能生下来个男孩,我当奉养他,如果是个女孩,我再死不迟。”赵朔妻在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婴。此时,晋宫中并不是晋景公的领地了,这里的风吹草动都能传到外边,更别提是个孩子的出生了,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可言,不经过他将军们都可以杀掉一个重臣的全家,不通过他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晋宫索要一条人命。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毫无办法,只好行了一步险棋,她把男婴夹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彻底的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虽然他敢背着晋景公杀掉赵氏,却绝不敢对晋王室无礼。况且谁会想到孩子在那个地方呢?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便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程婴得知此事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躲下去显然不是办法。公孙杵臼突然问程婴:“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 (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说完公孙杵臼就把计策告诉了程婴。程婴一阵感动,但是也没有时间哭泣,当务之急是要假戏真唱。二人首先找了一个婴儿,然后到宫中去,向赵朔妻索要了赵氏孤儿的衣服,然后穿在了那个婴儿身上。等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程婴穷啊,哪养的得起赵氏这个孤儿啊。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叛乱的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没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公孙杵臼最后的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可是那些将军们没有给公孙杵臼留下这个希望,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
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然后就和前面那个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厥聊天,俩人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到了赵氏的身上,二人回忆了赵氏家族对于晋国的种种好处,从叔带归晋,到赵衰随文公出游,再到赵盾辅国。说着说着,晋景公不无哀伤地问道:“赵氏还有后人吗?”因为韩厥是赵朔信得过的朋友,而且在最危险的时刻也给赵朔报过信,所以赵朔妻非常信得过这个朋友,便把赵武没死的事情告诉了韩厥。当晋景公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韩厥知道恢复赵氏地位的时候到了,他把一切实情和盘托出,都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知道后,便与韩厥谋立赵孤儿,但问题是,晋景公不主事啊!当年杀赵氏,他就一句话都没说,现在要立赵氏谈何容易啊。可是韩厥此时坚定地站在了晋景公的后面,没关系,有我呢。
当年参加杀赵氏的诸位将军得知晋景公病了,都来问安,刚到宫中,就被韩厥的人拿下,晋景公此时站了出来,把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将军们一阵惊愕,原来赵氏孤儿没死。诸将没有办法,一来性命攸关,不接受这个现实,估计韩厥现在就能拧断他们的脖子,二来杀了赵氏帮了屠岸贾对自己毫无好处,说白了他们就是被人家使了的枪。诸将马上反口,说道:“当年的下宫屠杀,我们假借君命,都是屠岸贾使的坏,今天君王说要复立赵氏,那当然唯君命是从!”而此时程婴、赵武出现在诸将面前,程婴当众宣布这就是赵氏的后代赵武,赵武立即成为这些将军的领袖。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不知道他有没有孩子跑出来?事后,赵武依旧被封在了他家族原来的封地上。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司马迁没有说赵武为谁祭祀,可能公孙杵臼、韩厥、程婴都在其列,他的母亲如果已经先亡,也应该在其列。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让赵氏家族得以延续,缺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可能《左传》版要比《史记》版更可信一些。
司马迁写两个不同版本的赵氏孤儿,一个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另一个则是表达出自己的价值观。
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一个版本中的赵氏孤儿更趋向于《左传》中的记载,赵氏孤儿的产生是由于赵氏家族的内讧导致的。
这个版本牵涉到的只有权利之争,赵庄姬是赵盾之子赵朔的妻子,可惜的是赵朔短命死得早,留下了赵氏孤儿和赵庄姬这两个孤儿寡母。
但赵庄姬忍受不了乏味的生活,她和赵朔的叔父赵婴齐睡到一起去了。赵盾和赵朔已不在人世,此时的赵家分为了两股势力,可惜的是赵庄姬和赵婴齐被赵同和赵括给拆散了。
赵庄姬出于愤恨之情就跑到兄长晋景公那里告状了,赵庄姬出口就是灭族的大罪,她诬告赵括和赵同想谋反,本来赵家权势过大就让晋景公心怀不满了,此时政敌正卿和栾氏以及郤氏联合上书晋景公力证赵氏一族谋反。
这下晋景公就将错就错灭了赵氏全族,但赵氏孤儿是赵庄姬所出,于是赵氏一族只留下了这一支血脉。这个版本,说的是政敌打压,家族内乱。
而另一个版本则更有侠义的故事情怀,在这个版本的赵氏孤儿中出现了一个反面人物屠岸贾,屠岸贾在这个版本中是残害赵氏满门的奸臣,而程婴为了保存赵氏最后的血脉,以假代真把自己的孩子给屠岸贾杀害了。不过最后赵氏孤儿长大了,最后也复仇成功,重新振兴了赵氏一族恢复了赵氏的辉煌。
这个版本太具有悲剧意义和浓墨重彩的描绘,这一点都不像历史事实,反而像一个英雄故事。
至于司马迁为何要记录两个赵氏孤儿的版本,更有可能是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传说吧。毕竟,写史记,就要尊重各种历史记录和流传的故事。
当然不是,你可以看看/book/2010-12/05/c_12848743.htm
或者简单看看
★《赵氏孤儿》的历史史实:
简洁地说,据《左传》和《国语》记载:晋文公时代赵氏家族在晋国崛起,赵盾担任晋国正卿,赵盾的儿子赵朔拥有重位并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为妻,生下儿子赵武。赵朔去世两年后,他的叔叔赵婴与其寡妻庄姬通奸,被赵氏家族流放到齐国并杀死赵婴,引起了庄姬的怀恨。三年后,庄姬联合了对赵氏家族怀有仇恨的栾氏和郤氏家族,向晋成公进谗言说赵家要叛乱,赵氏家族因此被诛灭。而庄姬与当时至少已有6岁的儿子赵武住在晋景公宫中,安然无恙。约两年后,晋景公接受了韩氏家族首领韩厥的建议,恢复了赵氏的地位,“赵氏孤儿”赵武于是继承了赵氏在三军六卿中的高位,为这段血腥的爱恨情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庄姬式的爱恨情仇,在当时的春秋各国并不鲜见,所以,这两本书都没有详细铺陈“赵氏孤儿”的故事,重点也不在“孤儿”身上。我们再来看以《史记》为代表的汉以来对“赵氏孤儿”的历史演绎。
到了西汉前期,当司马迁著《史记》时,则根据战国以来的传说杜撰了新版“赵氏孤儿”,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表现的是以忠勇义气为核心,通过异乎寻常的忍辱负重,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主题。这显然与司马迁本人的屈辱经历有关。实际上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这都是司马迁根据先秦传说编写的。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压根儿就没有这些人,也不存在赵武的复仇。但恰恰是这个杜撰的故事影响后世至今。成为电影《赵氏孤儿》的蓝本。
在《史记·赵世家》中,赵氏曾有一次灭族的危机,那就是赵氏孤儿。
按照《史记》的记载,事情源于奸臣屠岸贾的阴谋。
在晋景公在位时,赵氏权力颇大,屠岸贾为了自己的权力,谋划除掉赵氏,他在没有得到晋景公允许的情况下,率兵向赵氏所在的下宫发动进攻,屠灭了赵朔、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婴齐等赵氏的主要分支,是为“下宫之难”。
不过赵氏并未团灭,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已经怀有身孕,她逃到晋宫中躲藏,生下了遗腹子。在赵朔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帮助下,这个婴儿被带离晋宫,由程婴抚养。
十五年后,这个婴儿长大了,名为赵武,而晋景公生了大病,占卜后说有厉鬼因后继无人而作祟。赵朔的同事,另一位大夫韩厥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趁机表示这个厉鬼就是赵朔,并说出赵武的存在,晋景公于是册立赵武,恢复赵氏宗族,又攻灭了屠岸贾。
在这个故事当中,屠岸贾是十足的反派,为了争权夺利置赵氏于死地,最终招致自身毁灭。但这个故事疑点重重,有非常多的漏洞。
首先是时间问题,按照《史记》记载,下宫之难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赵朔、赵同、赵括和赵婴齐皆于此年被杀。可在《左传》中,晋景公六年攻灭赤狄潞氏的时候,晋景公派去向周王室献俘的使者叫赵同(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晋景公十二年晋国设置六军的时候,赵括又出现了(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
设六卿这条记载《史记》也有,是在《晋世家》里面:“(晋景公)十二年冬······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可《晋世家》里并没有关于下宫之难的记载,《晋世家》与《赵世家》仿佛成了两个平行宇宙。
其次是借口问题。屠岸贾灭赵氏的借口是赵盾弑君。
赵盾是晋文公时期重臣赵衰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他继任大夫的职位,逐步步入权力中枢,成为晋国历史上第一位权臣。
晋襄公(晋文公之子)去世后,其子继位,是为晋灵公,年少的晋灵公昏庸无道,想要杀掉赵盾,未果,赵盾逃出晋国国都躲藏。不久,赵盾的族人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才得以返回国都。
赵盾虽然没有直接杀死国君,但他是赵氏族长,赵穿弑君,史官董狐将此事算到了赵盾头上,是为赵盾弑其君。晋灵公死了,赵盾迎立晋文公另一个儿子晋成公,赵盾就在晋成公时期去世,赵氏继续在晋国政坛打滚。
赵盾去世后,赵氏主要政治成员就是他的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和儿子赵朔,毫无疑问,他们都在晋国朝堂有不小影响力,这就是屠岸贾说的“子孙在朝”。
问题是,弑君的是赵穿,屠岸贾几乎灭掉了赵盾家族,赵穿家族呢?上面提到的赵旃,就是赵穿的儿子,活得非常好。
而在《左传》里面,赵氏也遇到了大规模的清算,但过程跟《史记·赵世家》完全不同。
事情的起因是赵氏的一场丑闻。赵朔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武因年幼未能成为赵氏家族,继承大夫之位,赵氏的事务由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三兄弟主持。时间一长,赵朔的妻子赵庄姬(赵朔谥号为庄)竟然跟赵婴齐勾搭上了。
这可是乱伦啊,太影响赵氏的名声了,赵同跟赵括站出来处理。商议过后,他们决定把赵婴齐放逐到齐国,也就是不能再在晋国混了。
这个处分对赵婴齐来说并不算重,但对赵庄姬可就不同了,情夫被流放了,而且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姐姐(这是跟《史记》记载的不同之处),属于赵氏跟公室的血缘纽带。
到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赵庄姬向弟弟告状,说赵同、赵括想要造反,两位卿大夫栾氏和郤氏站出来作证,显然,这是一次针对赵氏的联合行动。
在这三方力量影响下,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同和赵括,这两支赵氏子弟就这么被灭了,赵婴齐因为流放齐国,幸免于难,赵旃作为远支,安然无恙。
当然,赵武因为老妈的缘故,老早就被安排进了晋宫,也是没事。
屠杀结束后,韩厥站出来为赵氏说话,眼见赵氏已灭,他也只能争取一下让赵武作为赵氏新的继承人,继承赵氏的土地。
从整个过程分析,赵氏的被灭与复立都是经过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屠岸贾什么事,从这位爷只出现在《赵世家》,可以猜测:他是赵国史书为了掩盖赵庄姬丑闻而编造出来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千金典故
下一篇: 齐国姜绪儿与文姜的兄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