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本为了联秦制晋,让他的太子芈建(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甚美。费无极渲染孟嬴绝世美丽,天下无双,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强纳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平王。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子建与伍奢全家,伍子胥侥幸逃脱到吴国,给楚国大乱埋下了伏笔。后来费无忌与鄢将师妒忌左尹郤宛击败吴国,杀其全家,伯郤宛之子伯嚭奔吴国。国人怨令尹囊瓦,囊瓦(子常)杀费无忌并灭其族。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楚灭陈、蔡二国后立他担任陈公、蔡公,后楚灵王死,楚平王立,为与各诸侯国和好,楚平王立陈哀公之太孙公孙吴为陈国君主,蔡灵侯之太孙公孙庐为蔡国君主,恢复两国。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极做太子少傅。楚平王派费无极替太子建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赢来和太子结婚,孟赢甚美,费无极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宠信有加。伍奢后来被费无极迫害而死,其子伍子胥逃至吴国,先后兴兵伐楚五次,屡次大败楚国,楚国国力江河日下,不但失去了晋楚争霸的强大实力,还屡屡被小国侵犯,诸侯国都叛楚归晋,楚平王郁郁而死。
伍员奔吴
(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题解】
小人的心思很难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会打碎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仅仅为了掉入里边的一枚硬币。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这种人。而且一个国家的兴旺盛衰,也往往会被一些谄佞小人搅得天翻地覆。这个故事中的费无极,因为疑心重重,一来怕被算计,二来又不断地去算计别人。几句谗言就把太子建逼到了宋国,把伍奢一家弄得家破人亡,使得国家和百姓不得安宁。
【原文】
楚子之在蔡也[56],矍阳封人之女奔之[57],生大子建[58]。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59],费无极为少师[60],无宠焉,欲谮[61]诸王,曰:“建可室矣。”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与逆[62],劝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
【注释】
[56]楚子:指楚平王。
[57]矍(jué)阳:蔡国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封人:管理边境的官员。奔:不按礼而娶,即姘居。
[58]大子建:太子建,即王子建,楚平王太子。
[59]伍奢:伍举的儿子,楚国大夫,伍尚、伍员的父亲。
[60]少师:教导和辅佐太子的官。
[61]谮(zèn):诬陷,诬告。
[62]与逆:参加迎亲。
【译文】
楚平王在蔡国的时候,矍阳封人的女儿私奔到他那里,生下太子建。等到楚平王即位时,便派伍奢做太子建的老师,费无极当少师。费无极得不到宠信,想要诬陷太子以求得宠信,说:“太子建可以娶妻了。”楚平王从秦国为太子建聘得女子,费无极参加了迎亲,却劝说楚平王自己娶这个女子。正月,楚平王的夫人嬴氏从秦国来到了楚国。
【原文】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63]。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64],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65],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大子建居于城父。
【注释】
[63]舟师:水军。濮:南方部落,在今湖北石首。
[64]伯:同“霸”。
[65]城父: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宝丰东四十里。
【译文】
楚平王组建了水军以攻打濮地。费无极对楚平王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接近中原诸国,而楚国偏僻简陋,所以不能同晋国争雄,如果扩大城父的城墙,将太子安排在那里,以便和北方各国交往,君王收取南方,这样就可以攻得天下。”楚平王很高兴,听从了费无极的话,因此太子建就住在了城父。
【原文】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66]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67]。”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言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68]。奉初以还[69],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70]。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注释】
[66]方城:地名,在楚国北部边境。
[67]集:成。
[68]苟贰:随便怀有二心。
[69]奉初以还;接受头一次命令。还:周旋。
[70]奸:犯。
【译文】
费无极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和伍奢准备率领方城以外的人反叛,自以为像宋国、郑国一样,齐国、晋国会一起帮助他们,将会用他来危害楚国,这事情快成功了。”楚平王相信了这些话,便责问伍奢。伍奢回答说:“君王有一次过错已经够严重了,为什么还要听信别人的谗言?”楚平王便把伍奢抓了起来,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还没有到达城父,就先派人去通知太子建逃走。三月,太子建逃到了宋国。楚平王召回奋扬,奋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抓起来送回郢都。楚平王说:“话出自我的口中,进到你的耳朵,是谁告诉了太子建?”奋扬回答说:“是臣下告诉他的。君王曾经命令臣下说:‘侍奉太子建要像侍奉我一样。’臣下不才,不能随便怀有二心。臣下遵照当初的命令去对待太子,就不忍心遵照您后来的命令来执行,所以才放太子建逃走了。不久臣下又后悔这样做,但已经来不及了。”楚平王说:“你还敢回来见我,这是为什么?”奋扬回答说:“接受命令而没有完成使命,再召见我又不回来,这是第二次犯错误了,臣下即使逃走也没有地方可去。”楚平王说:“回城父去吧!”奋扬还像过去一样处理政事。
【原文】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7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72],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73]。”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74]!”楚人皆杀之。
【注释】
[71]棠:楚国邑名,在今河南遂平西北。尚:伍尚,当时任棠邑大夫。员:伍员。
[72]知:同“智”。不逮:不及。
[73]愈:胜过。
[74]旰(gàn)食:晚食,不能按时吃饭。
【译文】
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非常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然会使楚国陷入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他们很仁义,一定会回来。要不然,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患。”于是,楚平王派人召回他们,说:“只要你们回来,我就赦免你们的父亲。”棠邑大夫伍尚对他的弟弟伍员说:“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送死。我的才智不比不上你,我能够为父亲死,你能够为父亲报仇。听到可以使父亲赦免的命令,我不能不赶快回去。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回去使父亲赦免,这是孝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小但还是要去,这是仁义。选择任务而前去,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气。父亲不可以丢弃,名誉不可以抛弃,你还是尽力而为吧!这样总比两个人在一起好。”伍尚便自己回去了。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回来,说:“楚国国君和大夫恐怕不能准时吃饭了。”楚国王把伍奢、伍尚都杀了。
【原文】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75]。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76]。”乃见鱄设诸焉[77],而耕于鄙。
【注释】
[75]州于:吴王僚。
[76]鄙:乡野。
[77]见:引见。鱄设诸:吴国勇士。
【译文】
伍员到了吴国,向州于说明进攻楚国的好处。公子光说:“这是他的家族被杀戮而想要报私仇,不能听信他的话。”伍员说:“他是别有用意,我姑且为他寻求勇士,在乡间住下等待机会。”于是就把鱄设诸推荐给了公子光,而自己在边境上种地。
【评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末年楚国佞臣费无忌,为了争宠,想尽一切办法诬陷太子建,于是便提议楚平王替太子建娶妻,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来和太子成婚,孟嬴容貌漂亮,费无忌便趁机劝平王自己纳娶,平王好色便强纳了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楚平王。但是他一直担心太子建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后来费无忌又找机会陷害太子建,说他和伍奢有反叛之心,楚平王听信谗言,下令要杀死太子建。太子建最终被迫逃亡宋国,伍奢被迫害而死,儿子伍员逃走,后投奔到吴国。
伍奢被拘禁,伍尚、伍员面临归与逃,生与死,留名与建功的抉择。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作为兄长的伍尚果断地作出决定,兄弟二人分工:自己尽孝赴死,伍员则逃亡建功,为父报仇。作为子女,必须尽孝,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伍尚所做的决定,把兄弟二人都置于尽孝的行列。自己归死尽孝,伍员则是复仇尽孝。伍尚所持的基本理念是“父不可弃,名不可废”。他根据自己与伍员的条件,明确分工,两个方面都得以实现。
费无极确实是小人,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以为抓住了伍奢,就能诱捕其二子。无论如何,他也理解不了大丈夫的大悲苦,看不到大丈夫胸中的丘壑。伍尚的决断,让费无极的如意算盘落空。知子莫若父,伍奢之死预示着楚国灾难的到来。
综上所述,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奸佞小人。因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凡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有他们使不完的诡计、想不到的算计;甚至有好多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他们也会用他们“超人的智慧”,让你无处可逃。奸佞小人的能力绝对不可低估。他们能言会辨,不仅会搞伪装、下毒手,还会借刀杀人,让人防不胜防。他们为了追求名利、荣华富贵,有时纯粹只是为了发泄不满和妒忌。所以我们还是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跟这些奸佞小人对抗到底。
原文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父兄之祸——伍子逃亡——使刺王僚——鞭尸复仇——相吴争霸——身死吴亡——白公胜传——史迁评论”几个部分。原文太长就没有发。
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员。他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哥哥叫伍尚。他们的祖上有个叫伍举的,是楚庄王的大臣,以敢于直言劝谏,声望显赫,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也就很有名气。 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然而费无忌却不忠于太子建。平王让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娶亲,那位秦国的女子长得很漂亮,费无忌跑回来报告平王说:“那位秦国的女子实在是绝顶的美貌,大王可以自己娶过来,另外再替太子娶个妻子。”平王便自己娶了那位秦国的女子,对她极为宠爱,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轸。平王又另外给太子娶了一个妻子。 费无忌既然用那位秦国的女子向平王献媚讨好,因此就离开了太子而去侍奉平王。他担心有朝一日平王死了而太子继位为王,会杀掉自己,所以就极力诋毁太子建。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平王本来就不喜欢她。渐渐地平王越来越疏远太子建,将他派去驻守城父,守卫边疆。 不久,费无忌又一天到晚地在平王面前讲太子的坏话。他说:“太子建因为那秦国女子的缘故,不能没有怨恨,希望大王多少要自己防备着一点。自从太子到了城父,统领着军队,对外又与诸侯各国结交往来,他是准备着将要回都城来作乱呢!”平王就召来太子太傅伍奢审问。伍奢知道是费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因此便说:“大王为什么竟要相信那心黑口毒、拨弄是非的小臣,疏远了至亲的骨肉之情呢?”费无忌说:“大王如果现在不制裁他们,他们的阴谋就要成功了。大王将很快被他们捉起来的。”于是,平王大为恼怒,把伍奢关进了监牢,又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奋扬在还没有到城父之前,就派人先去告诉太子,说:“太子赶快走,不然将被杀。”太子建便逃到宋国去了。伍员
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本事,如果不把他们杀掉,将是楚国的祸害。可以拿他们的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然的话将是楚国的后患。”平王派人对伍奢说:“你要是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就饶你一命;要是不能的话,就把你处死。”伍奢说:“我的长子伍尚为人仁慈善良,叫了他,他一定会来的。我的次子伍员为人坚韧不拔,忍辱负重,能干大事,他知道来了会一道给抓起来,势必是不会来的。”楚王不听这些,派人去召伍尚、伍员,说:“你们来了,我就饶你们的父亲活命;你们不来,我现在就杀了你们的父亲。”伍尚准备要去,伍员说:“楚王之所以要召我们兄弟去,并不是真的让我们的父亲活命,只不过是怕我们逃脱了,以后留下祸患,因此用父亲作人质,把我们两个骗去。我们两个一到,就父子一块儿处死。这对于父亲又有什么益处呢?应召而去,只能使得我们无法报仇。不如去投奔别的国家,借他们的力量为父亲报仇雪恨。现在一起去死掉,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伍尚说:“我也知道,我们即使去了也终究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然而现在父亲为了保全性命而召我前去,我却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结果被天下人耻笑,这将使我非常痛苦。”伍尚对伍员说:“你就逃走吧!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就去死了吧!”伍尚已被捕,使者又要捕捉伍子胥。伍子胥拉开了弓,搭上了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便逃走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到了宋国,和太子建在一起。伍奢听说子胥逃走了,就说道:“楚国的君臣从此以后将要为战争而吃苦头了。”伍尚到了国都,平王便把伍奢和伍尚一齐给杀掉了。 伍子胥到宋国之后,正遇上宋国发生内乱,宋元公与执政大臣华氏等相互攻打。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道跑到郑国。郑国对他们很好。太子建又到晋国去,晋顷公说:“太子既然与郑国相友善,郑国也很信任太子,如果太子能为我作内应,我从外面来进攻,那我们一定能够把郑国灭掉。灭掉郑国,就封给太子。”太子便回到了郑国,事情还没有准备就绪,适逢太子因为一件私事要杀掉他的一个随从。这个随从知道他们的密谋,就把这件事报告了郑国。郑定公和子产杀了太子建。太子建有个儿子名叫胜。事发后,伍子胥害怕了,便与胜一起逃往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捉住他们。伍胥只好与胜独身步行,几乎不能逃脱。追捕他们的人紧跟在后,伍子胥逃到江边上,江上恰有一位渔翁划船而来,知道伍子胥情势紧急,就将子胥摆渡过江。伍子胥过江以后,解下佩剑说:“这柄剑价值百金,就送给您老吧!”渔翁说:“楚国的法令规定,捉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米五万石,封予执珪之爵,那又何止一把值百金的宝剑呢!”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剑。伍子胥还没有走到吴国都城就生起病来,只好半道上停下来,讨饭度日。到了吴国都城,正是吴王僚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了吴王僚。 过了较长的时候,楚、吴边境发生了冲突。楚国边境地方的钟离与吴国边境地方的卑梁氏,都以养蚕为业,两个女子采桑时相互争抢打了起来,楚平王对此大为气愤,以至于闹到两国动用军队厮杀起来。吴派公子光进攻楚国,攻克了钟离、居巢两地,收兵回国。伍子胥对吴王僚说:“现在正可以一举攻破楚国,希望再派公子光率军伐楚。”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那伍子胥因为父兄都被楚王杀了,所以劝说大王攻打楚国,他只不过是想替自己报仇而已。进攻楚国并不能一举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自己的谋划,想杀掉吴王僚而自己立为王,在这种情形下不便向他讲对外采取行动的事,便推荐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自己与太子建之子胜隐退到乡下种田去了。 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当初,平王从太子建那里夺走的秦国女子生下的儿子叫轸,等到平王死了,轸便即位为王,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有丧事,派遣两位公子率军去偷袭楚国。楚国派军队堵住了吴军的后路,使吴军无法退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让专诸突然袭击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做了吴王,志满意得,就召回伍员任命他为“行人”之官,参与国家大政的谋划。 楚国杀掉了它的大臣郤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出了楚国,投奔了吴国。吴王也任命伯嚭做大夫。前吴王僚派遣两位公子率领军队进攻楚国,被切断了后路而不能撤回。后来,他们听说阖庐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带着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将他们封在舒。阖庐为王三年,出动军队与伍子胥、伯嚭进攻楚国,攻克了舒地,活捉了以前叛吴降楚的两个将军。本来准备乘胜进军郢都,将军孙武说:“人民已经很疲劳了,不能再继续作战了,暂且等一等吧!”于是吴军便返回国中。 阖庐四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与灊两地。五年,吴国进攻越国,又打败了越国。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军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把楚军打得大败,攻占了楚国的居巢。 阖庐九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孙武说:“先前你们说过不能去攻打郢都,现在能行了吗?”两人答道:“楚国的将军囊瓦很贪婪,(由于向唐侯和蔡侯勒索财物,)唐国和蔡国都很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楚国,必须先取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阖庐听了他们的话,动员了全部军队,联合了唐、蔡两国,进攻楚国。吴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沿江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兵要求参加战斗,吴王不同意,夫概便率领他手下的五千兵士向楚将子常发动进攻。子常战败而逃,跑到郑国去了。于是,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仗,兵临郢都。己卯这一天,楚昭王逃离郢都。第二天庚辰,吴王进入郢都。 昭王逃离郢都后,来到云梦,不料受到强盗的袭击,昭王又逃到郧。郧公的弟弟怀说道:“是楚平王杀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把他的儿子杀了,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昭王,就与昭王一道逃到随。吴国的军队包围了随,对随人说:“周朝的子孙封国在汉水流域的,全都被楚国灭掉了。(楚国也是你们的敌人。)”随人准备杀掉昭王,王子綦把昭王藏匿起来,自己冒充昭王来承当灾难。但随人占卜的结果却说把昭王交给吴国不吉利,便借故推托,而没有把昭王交给吴国。 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员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必定能使楚国存在下去。”等到吴国大军入郢,伍子胥到处搜寻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申包胥这时也逃出郢都,躲在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未免也太过分了吧!我听说,虽然人多势众,一时或许能胜过天理,但天理最终还是要获胜的。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面朝北亲自侍奉过他,现在竟然鞭打死人,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而报仇心切,就像眼看要日落西山,却仍路途遥遥,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于是,申包胥就跑到秦国去告急,请求秦国发兵救楚。秦国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秦国的宫廷中日夜不停地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哭声始终没有中断。秦哀公很受感动,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是有这样的臣子,怎么能不保全楚国呢!”他就派遣了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抗击吴国。六月,在稷打败了吴军。这时,由于吴王阖庐到处搜寻楚昭王,在楚国停留已经很久,阖庐的弟弟夫概乘机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便丢下楚国赶回国内,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逃走,就投奔了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发生内乱,又重返郢都。他将夫概封在堂溪,夫概就叫做堂溪氏。楚国继续与吴国作战,打败了吴军,吴王便撤军回到国内。 两年以后,吴王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军进攻楚国,占领了番。楚国害怕吴军又要大举入侵,就迁离了郢都,迁都到鄀。这时期,吴国由于有伍子胥、孙武出谋划策,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齐、晋等国,南面降伏了越人,最为强盛。 此后四年,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宰相。 五年以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句践迎战吴军,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庐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庐的创伤恶化,病情严重,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句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庐就去世了。夫差即位为王,便任用伯嚭为太宰,加紧操练兵士。两年后,吴国进攻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句践带领余部五千人退往会稽山屯驻,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去当奴仆。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句践为人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宽恕了越国,与它讲了和。 此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位,新立的国君地位虚弱,便出动军队,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句践现在吃饭只吃一个菜,生活朴素,关心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正是想着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呀!此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存在就好像人的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反倒去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全搞错啦!”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威名大震,使得邹、鲁等国的国君大为慑服,然后班师回国。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出谋划策了。 此后四年,吴王准备北伐齐国,越王句践采用了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队协助吴国作战,又给太宰嚭进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嚭既然屡次接受越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一天到晚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十分信任伯嚭,采纳他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偏偏相信他们的虚伪的谎言和骗人的行为,又贪图伐齐的功利。然而,吴国即使能够攻占齐国,也好像得到了一块石田,(既不能耕,又不能种,)毫无用处,毫无意义。况且《盘庚之诰》说过:‘有叛逆不顺从的,就把他们全部彻底地消灭掉,让他们断子绝孙,决不许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种下祸根。’这正是商朝能够兴盛起来的原因。希望大王能放下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去做,以后将会悔恨的,那就来不及了。”但吴王仍然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大王不肯听从我的意见,我们很快就要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于是,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交差。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吴王说:“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拿它去死!”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说罢便自刭而死。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后,大为愤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让它在长江中漂浮。吴国的百姓敬重伍子胥,为他在长江边上建立了祠堂,这个地方因此就叫做胥山。 吴王杀了伍子胥以后,便向齐国发动了进攻。齐国的鲍氏杀了他的国君悼公而立阳生做齐王。吴王打算以杀君之罪讨伐鲍氏,但没有打赢,只好撤军。此后二年,吴王召鲁国和卫国的国君到橐皋相会。第二年,又北上与各国诸侯聚会于黄池,想以盟主的身份在周室诸侯中发号令。这时,越王句践却乘机偷袭吴国,杀了吴国的太子,击败了吴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回国内,派遣使者送了厚礼,与越国讲了和。九年以后,越王句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杀了吴王夫差,并处决了太宰嚭,认为太宰嚭不忠于他的国君,在外接受大量的贿赂,私自与越国交结,替越国办事。 当初与伍子胥一起逃亡的楚太子建的儿子胜,居住在吴国。吴王夫差的时候,楚惠王想把胜召回楚国。叶公劝谏道:“胜为人勇武,暗中搜罗亡命之徒,他恐怕是有自己的打算呢!”惠王不听叶公的话,还是召回了胜,安置他住在楚国的边境城邑鄢,号称白公。白公回到楚国三年,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 白公胜既已回到楚国,怨恨郑国杀害了他的父亲,便暗地里收罗那些愿意为他舍身的勇士,准备伺机报复郑国。白公回到楚国五年后,请求讨伐郑国,楚国的执政大臣令尹子西同意了。军队还没有出动,晋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请求楚国救援。楚国派了子西去救助,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后回到国内。白公胜气愤地说:“我的仇人不是郑国,而是子西!”白公胜自己磨着宝剑,有人问道:“你磨剑干什么呀?”胜说:“准备用来杀子西。”子西听到这话,笑笑说:“胜就像那鸟卵一样,(全靠我的羽翼才得以生存,)哪里会那样干呢?” 此后四年,白公胜与石乞在朝廷发动突然袭击,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綦。石乞说:“不杀掉国王不行。”于是将惠王劫持到高府中。石乞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夫人的宫里躲了起来。叶公听到白公作乱的消息,率领他的部属来打白公。白公的人被打败,逃到山里,白公胜自杀身死。石乞被俘虏了,追问他白公的尸体藏在哪里,如果不讲出来就把他扔进汤镬处以烹刑。石乞说:“大功告成我作卿相,不能成功我进汤镬,本来就应当如此。”终于不肯讲出白公胜的尸体到底在哪里。结果就将石乞处以烹刑。叶公又找回了惠王,重新立为国王。 太史公说:仇恨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做国王的人都不能让仇恨之心在臣子身上萌生,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呢!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洗雪大耻辱,使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子胥在长江边困顿窘迫之时,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时,心中难道会在一瞬之间忘掉对郢都、对楚王的仇恨吗?不会的。所以说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负远大的壮士又有谁能做得到呢?白公如果不是自己去当国君的话,那么他的功业也是很可称道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8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下一篇: 春秋时期的经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