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商朝的势力是如何崛起的

人生百味 2023-07-18 20:14:12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



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

到夏桀之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与此同时,兴起于东方的商族则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强盛起来。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在商汤的领导下已积蓄了灭夏的实力。汤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他在成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

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商族在灭夏前尚处于氏族社会末期。此时商族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亦早已产生,但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得多。

汤亦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汤在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上,历数夏桀的罪恶及人民对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灭夏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指出灭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违背,有功者将受到奖赏,不从者要受到严厉惩罚。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书·汤誓篇》。

商汤从亳起兵,矛锋直指夏都。在与夏桀决战之前,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时夏桀对商汤的进攻并未做认真防备,“桀亡待汤之备”。因此,当商汤的军队到来时,“未接刃而桀走”。夏军逃至鸣条(山西夏县之西),一战被商军击溃,夏桀逃奔南巢而死。

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汤完成灭夏重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

商朝是怎么建立的?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我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由此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并开创了奴隶制度的社会。

汤姓子名履,世称商汤、武汤、天乙、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他原来是夏朝的方伯,管理着亳这个地方,亳就是现在河南商丘。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所以深得民众的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夏末时,夏帝王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他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

汤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3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和昆吾。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汤联合各方国和部落征伐夏桀。在“鸣条之战”中,汤俘获了对战争毫无准备的夏桀。

紧接着,汤在3000名诸侯的拥戴下登上帝王之位,在亳建都,宣告商王朝的成立。商朝建国后国都频繁迁移,汤王盘庚时,迁都于殷,即今河南省安阳市,此后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商朝也因此又称为“殷”或“殷商”。其统治区域北至蒙古,东北至辽宁和朝鲜半岛,南至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西至于甘肃新疆,东至海滨东海。

汤吸取了夏桀的教训,他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步伐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时代。这就是“商汤革命”时期。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已经使用多种谷类进行酿酒。

手工业也相当发达,能够铸造精美青铜器和白陶、釉陶,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物品交换也逐渐扩大起来,并且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

商朝强盛时期的疆域东边到了大海边,西边到达现在的陕西省东部,北边到达现在的河北省的北部,南边发展到了长江岸边,成为那个时期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商朝已经进入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出现了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甲骨文上反映了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和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

据考古资料看,东南和华南地区分布于长江下游两岸的“湖熟文化”、江西北部的“吴城文化”、西南地区四川境内的“巴蜀文化”以及北方内蒙古、辽宁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

青铜器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那么商朝是如何建立的呢?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共510年。该时间被中国大陆史学界采用。按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代的时间应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按照北宋史学家邵雍的推算商朝时间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5年。台湾史学界采董作宾之说法,并写入台湾教科书中。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都城中的多个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在商丘市、郑州市、偃师市、温县、辉县、新郑市等许多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皇现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因而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