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晋时期“清谈”的风气为什么会盛行为什么后来会背离原先的方向

众妙之门 2023-06-13 12:02:13

魏晋时期“清谈”的风气为什么会盛行为什么后来会背离原先的方向

你真的了解魏晋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魏晋时的竹林七贤,每每谈及话题浓烈之时,往往通宵达旦还意犹未尽,这就是那时的“清谈”风气。这种形式和如今的“说话秀”类节目相似,不过,那时不会特意靠此邀一众看客,往往是志趣相投者,随意找个地方,家中、林间、河边,席地一坐,开个话题,大家就可以谈了。

但到最后,往往只剩下两、三位口才、辩才及思维极佳的人。只见,他们在言语的来回之间,将一个话题剖析得让人找不到任何方向,而其余的人倒真成了观众。

这种现象的盛行,自然离不开当时的大环境。

自汉武帝以来,儒生的地位那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其它的学说不能绝对说无人问津,但鲜有出头之日。不像春秋战国那阵,只要有道理,君王们都敢尝试,各路学家也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一争高下。只是,后来的历史发展,让很多人倍感失望。

那么,这些儒生们怎么就背离了原先的方向呢?

为了个人的那点小利和官帽,他们可以无所不作,甚至,党羽勾结,导致国家贪腐现象越演越烈,权力争斗也是没完没了。而一些有想法、个性正直之人,却落得个下场凄惨,甚至,还掉了脑袋。于是,有人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是社会病了,还是儒学出了问题?

对某种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动摇时,其它思想就会“乘虚而入”。这时,道家的声音被放大。道家讲究的是“无为”,是指一切都顺应发展,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去谋求什么功名利禄,要的就是心清寡欲。这时候,道家会开导这些苦思冥想的人,告诉他们不需要想不开,正是由于心中老是有所惦记,人的一生才会不快乐。这些话好像让迷雾中航行的大船看见了太阳一般,终于有了方向。

其实,道家和儒家二者共存的时间很长,还相互兼容。

道家主张“无为”,指的是: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是事无事,为无为,无为、不争。儒家强调“有为”,指的是:自身的努力很重要,而有一个领进门的老师,也很重要。不过,这二者是有共通之处的,都强调了一种“规律”,都认为:自然界的环境有其运行的规律,只要顺应了这个规律,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就是“道”。

好比小孩的教育,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引导,靠悟性学习,顺其自然,估计很多人到成年还读不了几本书。若是天天严加管教,没有丝毫放松的时间,没准一些小孩就会整天琢磨着如何逃课。所以,要适当遵循小孩的某种性格天性,该玩时放松玩,该学时严格要求。其实,这就是结合了道家和儒学的最好案例,在工作中亦是如此。

本是相得益彰的两家学说,被汉武帝一搅,感觉站在了对立面。于是,在大家开始反思儒家时,道家慢慢占据了主跑道。西晋时出了两位大师,何晏和王弼。当时,他们靠三本书:《庄子》、《老子》和《周易》,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到处宣扬。更有甚者,他们还为其起了个名“玄学”,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开拓。但是,他们这一做法,却让“清谈之风”越演越烈。

本来,大家是思索“儒”,这时“道”介入,就一并思索“道”。而他们二人一介入,这个话题就瞬间成了“玄学”。

可以举个例子,来看看那时大家是如何“斗思维”的。谢安曾经问殷浩:“眼睛能瞅见东西,那这些东西是进了眼睛呢,还是没有进眼睛呢?”大家整天琢磨着类似这样的问题,还会有心思在其它方面吗?可见,西晋的倒塌和统治者的治理有关,和这些士大夫们整日里的“天马行空”也脱不了关系。后来,道家的再次兴起,也和当时忠曹的势力不愿意与司马家为伍有关。

因为,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消极”找到一个理论的支撑,而道家的“出世”便是极好的诠释。以至于,和那些司马家的追随者,正好形成了强烈反差。此外,为了标榜自己和这些追求仕途者截然不同,这些“清谈者”会将自己弄得很是怪异,明明生来英俊,就是不修边幅,避着世人,不问国事。甚至,为了一个话题,可以在一个词语上绕来绕去,深晦莫测。

到了东晋年间,一些士族随着皇室南下,为了遮掩自己的狼狈,更是在这方面下了苦功,说出的话,越是标新立异越是被人高看。到最后,只剩下了博人眼球的卖弄噱头。其实,反思一门学说,这本是很好的事情,进步总是在前人的失败中找对方向。再说,若是学说真的出了问题,那为何还会有如此多的正直人物呢?有时候不是学说出了故障,而是自身未能真正“如实照做”。若是什么都不做,整天嚼着一些文字,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吗?

若是这样,那大家还不如再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

总之,不管是怎样的学说,不管是标新立异还是推陈出新,都对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大部分人还是以出仕做官为最终目标。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处世方法而已。

魏晋时代风靡一时的曲水流觞宴会,为什么在宋明清时却不常见了?

原因在于:曲水流觞没有不常见,它只是融入世俗的生活,不再高高在上。

1、曲水流觞,盛况难复

魏晋名士,尤好清谈。他们各个傅粉施朱,以畅谈玄学、贵人家事为荣,他们空谈误国。曲水流觞这样的雅事,在安逸腐化的生活中,被他们奢靡风气污染了。

所以后世有识之士,往往对“曲水流觞”有所敬而远之,南北朝乱世的屠刀将这些魏晋名仕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血色残阳中,曲水流觞也开始盛况难复。

2、围桌共餐,风尚变化

五代乱世之后,颠沛流离的人们,在长时间的“异族”统治下改变了,传统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在分餐而食,而是喜欢,欢聚一堂,同桌共饮。

人们因食而聚,交流更加便捷,文人墨客的曲水流觞形式也悄然兴起并发生改变了。

3、曲水流觞,走下神坛

两宋时代的到来,文化昌明,文人雅趣更加丰富,他们除了相聚山林,也会集会在勾栏瓦舍,在那里,他们或者填词作曲;或者论文品茗。

此时文人雅士,不再需要分散落坐,在山泉溪流之间,山泉溪流却从山间搬到桌上,各种各样的酒桌雅趣也随之诞生。此时流水流觞也逐渐大众化了。

4、曲水流觞,融入生活

明清时世俗娱乐更加蓬勃发展,曲水流觞的雅趣逐渐小众,而市井生活的大俗大雅,却最终让曲水流觞,逐渐走下神坛融入百姓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