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关于夏朝的几个历史记载

华里士 2023-07-18 19:16:25

1、夏朝的年代和疆域

《竹书纪年》云:“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战国策.魏策一》云: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蹊之阳,庐睾在其北,伊洛出其南。记下了夏朝晚期政治疆域四至范围。《史记.吴起列传》亦云:“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河济、泰华、伊糊,分别与天门、天蹊、伊洛对应大致地望可定,东至河济,西到华山,南达伊、洛二水。北界庐睾与羊肠对应。夏王朝疆域的北界已抵达山西中南部。

2、父权制取代母系制的转变时期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云: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熊是禹氏族的图腾。禹与涂山女原本过的是夫从妇居的母系对偶婚生活,这则故事却记涂山女反而前往熊图腾的禹氏族从夫居,实在非同寻常。看来温情笃笃的涂山女,望夫族而不敢入,没有勇气越过母系婚制的俗障,最后作了一位殉情女。不过,涂山女生下的启最后归了禹,毕竟使禹取得父子血亲关系的确认,在与母系婚制争夺儿子出生优先权的归属方面,禹不仅喊出了“归我子”,而且无疑是成功了。

在夏一代,父权制的宗亲组织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3、夏朝的建立

1)聚落制

华夏民族同世界许多民族一样,曾经生活在“聚落”之中。

聚落之间通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内部以“自然法”和“约法”自己治理。

2)“王+政治协商会议”

华夏民族与众不同(与世界绝大多数聚落不同)的是,聚落没有停留在“自然生存”阶段。而是各个聚落竞赛,优胜者被推举为“王”,制造公共产品,例如涉及多聚落的防洪。

(1)王产生的途径,是“功劳+天意+民心”。

虞“聚落”舜“服象”,“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大约是发明了一系列农业技术,于是被推举为“王”。

(2)遇到功劳更大的,更受拥护的,则把权力交出来,这个程序就是“禅让”。

(3)王不是单独决定一切。决策机构是“王+政治协商会议”。

《尚书虞书》:虞舜的“政协会议纪要”,很生动。

舜“咨四岳”,各抒己见,说的高兴处就唱歌,最后宣布“对若干问题的决议”,共饮一杯酒、同唱一首歌,会议结束。

3)鲧治水失败

一次“政协会议”,决议委任夏“聚落”的鲧,领导全国的治水。

“鲧作城”,鲧做堤坝保卫了聚落,但洪水堵不住,鲧失败。

4)“政协会议”决定处死鲧,而委任夏鲧的儿子禹,继续领导治水。

禹工作的非常辛苦。

许多歌谣,许多传说~

整个华夏大地,从此就都被称作“禹迹”了!

5)禹立下大功,被推举为王,接受了舜的“禅让”。从此“舜为宾客,禹为主人”。

权力和平交接,“政协会议”则体制不变。

6)禹利用治水成功所新增的耕地,在“聚落”之外实行分封制。封皋陶后人于英、六,封太岳于大吕~

分封制度,使“政协会议”的参与者中,增加了王的“受封人”。

王的实力,势力,被禹扩大了。

7)禹死,政协会议中多数,拥护禹的儿子启继位。

“禅让制”告一段落。

“天下共主+诸侯共和+聚落自治”的新时代到来。

夏朝历史事件介绍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朝历史人物是怎样的呢?本文是我整理夏朝历史人物的资料,仅供参考。

夏朝历史事件 中文名称:夏朝

英文名称:The Xia Dynasty

简称:夏

所属洲:亚洲

首都:斟鄩,阳城(今登封)、安邑

主要城市:老丘,帝丘,阳城,平阳

货币:贝币、贝蚌、铜贝

政治体制:君主制

主要民族:华,夷,戎、狄,蛮

开国君主:禹、启

灭亡君主:桀

国君姓氏:姒

夏朝君主

大禹、启、太康、仲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夏朝历史事件:

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或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授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涂山位于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禹划九州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禹伐三苗

在尧、舜、禹统治时代,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发生的战争。战争持续数十年,与战争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战争后,华夏部落联盟在中原取得优势,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在血统、文化上进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战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名称:伐三苗之战

地点:约今河南省南阳地区

时间:尧、舜、禹统治时代

参战方:华夏部落联盟/苗蛮部落联盟

结果:华夏部落联盟胜利

参战方兵力:不详

伤亡情况:不详

主要指挥官:尧、舜、禹

皋陶作刑

传说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已经有了刑法,《左传》中说:"《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不过中国古代始终沿用的所谓"五刑",其发源则还要延到殷商时代。《尚书?吕刑》记载的五刑分别为"墨(黥,刺字)、劓(割鼻)、剕(刖,断足)、宫(阉割),大辟(死刑)。

钧台之享

这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灭有扈氏

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启继承禹的权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后羿代夏

当夏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定之后,以启为首的贵族统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启死之后,由子太康继立,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立,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这就使有穷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

有穷后羿,以善射见称,是东方夷人诸部势力比较强大的首领之一。当夏王室发生内乱,统治力量大为削弱的时候,他攻入夏都,赶走太康。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后来,寒浞又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篡夺了统治权。

寒浞夺位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父子,中兴夏朝。

名称:少康中兴

时间:夏代前期

参战方:夏国/寒国

结果:少康胜利,中兴夏朝

参战方兵力:不详

伤亡情况:不详

主要指挥官:少康/寒促

五十而贡

五十而贡是夏朝的田赋制度。据说是以五十亩土地若干年产量的平均数,征收10%的定额农业税。文献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孔甲乱政

这位夏王孔甲等叔叔死、等堂兄弟死,好不容易坐上王位,继位时应该年事已高 ,可年轻时好鬼神、好淫(河蟹)乱的习惯可一点没变。我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颇有身份的人总是很委屈自己没有享受平民百姓可以享受的肆无忌惮的快乐,这种委屈似乎也延续到现在的官员明星的身上。将心比心地说这是事实。不过也应该将心比心地想到平民百姓的肆无忌惮也许只是快乐,而到了达观贵人身上,那样的肆无忌惮估计就是很多人遭殃。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灭亡夏朝的战争。

名称:鸣条之战

地点:鸣条(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

时间:公元前1600年

参战方:商部落及方国联军,夏朝

结果:商部落获胜,夏朝灭亡。

主要指挥官:商汤、伊尹,夏桀

夏朝重大历史事件与感悟 夏朝历史故事:世袭制为何能取代禅让制?史上第一次篡权与中兴?

禹依靠治水之功得了江山,开创了中国史籍里记载最早的朝代---夏朝,下面,出国留学网我就来把这个传说中的朝代有记载的重要事情给大家来说一下, 同时通过史实思考世袭制能够取代禅让制的原因以及表现!

禹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九州,同时铸造了九鼎。这里介绍一下鼎,鼎最早是人们煮饭煮肉的器具,鼎有三只脚,三足鼎立这个成语就是由鼎的形状引申来的。鼎到了后来就慢慢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史书上记载禹是用青铜铸造了九只鼎,但很遗憾的是其实这只是个传说,目前我们尚未挖掘出夏朝任何1只鼎,甚至那个时期的青铜器都没有,而中国更是到了商朝的时候才进入青铜时代。

史书记载东周末期的?羞愧之王?周赧王为了组建军队讨伐?虎狼之国?秦国,而把九鼎铸化了卖钱,由此可见九鼎还是存在的,但却不大可能是禹铸造的,很可能是商朝的某位天子铸造,假托此鼎是传说中的?圣王?禹铸造,以此来在民众中灌输自己是受命于天的。

不管如何,当时的天下据说在禹的治理下是民众生活安康,社会治安大好。禹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满意,于是,就决定举办一次盛大的诸侯大会,他传檄天下,命令当时天下的?万国诸侯?都来朝拜。

可别以为这?万国?是夸大,其实当时的中国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大小部落组成的,最大的当然是禹直接控制的华夏部落,而其他小部落,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个人就可以算做一?国?了,他们中不少部落都只是名义上归属禹,禹和后来的夏朝历代帝王其实都只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天下共主?只是个虚号,中国历史上事实上的第一位?天下共主?是吞并六国的秦始皇。

禹把会议的地点选在了今天河南省的涂山一带,当时禹的地盘其实也就大半个河南省和南部山西省,不过这已经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势力了。

这次涂山之会,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天下的诸侯惊叹于华夏族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先进,纷纷心悦诚服地表示从此唯华夏族马首是瞻,这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各民族的融合过程,当然,同时也使禹的地位更加崇高,他获得比当初尧和舜更大的权力。

看到天下诸侯跪在自己脚下朝拜的样子,禹的心理别提有多惬意了,可当他的眼睛扫向身边的重臣加?战友?皋陶和伯益,心立刻沉了下去,权力的感觉真是给人太美好了,禹从内心深处希望以后自己的位置就由自己的子子孙孙继承下去,可皋陶和伯益这两家伙眼巴巴地盯着自己的位置,而群臣也公推他们2个为自己的继承人,真麻烦!

伯益为何失了江山?

这场涂山之会后不久,当时的?第一继承人?皋陶突然死去,原因不明,这样,禹的麻烦就去了一个。但?第二继承人?伯益仍然存在,他在禹治水和平定三苗的时候一直都是做为禹的副手,威望和能力仅次于禹,让他?突然死去?有点困难,禹于是就开始暗中让自己的儿子启培养自己的势力。

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又组织了1次茅山之会,茅山在今天的浙江省一带,这已经超出了禹的直接管辖范围,禹想借此再试探下天下诸侯对自己的态度,为防万一,他这次还带了大批军队前来。

浙江和河南不同,地处东南,结果就苦了那些中国西部和北部的诸侯们,跑的累死累活地赶到了浙江。到了开会的那天,禹看到台下那些累的半死的诸侯,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当他点完名后,脸开始沉了下去,因为离会场很近的防风氏偏偏没来。

过了几天,那个倒霉的防风氏到达了会场,他向禹说自己这段时间有事,事情一忙完就立刻赶来了,禹静静地等他说完,然后一挥手,命令手下把防风氏砍了头,同时又派自己带来的军队把防风氏这个部落顺便给灭了。

某个诸侯因为迟到几天就身死族灭,这在以前还没有前例,天下诸侯吓的目瞪口呆,这也标志着君主依靠自己的威望和品德控制天下开始向君主依靠武力和刑罚控制天下转变。

不久,禹就病死在浙江了,被埋葬在浙江的会稽山,禹死后,伯益学着禹的样子,先治理了一段时间天下,然后假装把天下让给启,自己则躲到1个地方,等着群臣们来接自己复位顺便再说禹之子启?不肖?的消息,当年舜和禹就是这么做的。

可惜,时代不同了,伯益等了半天,等到的却是启笑眯眯地正式继位的消息,伯益这次傻眼了。

伯益气不过,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决定找启去?说理?,可惜启这时候已经羽翼丰满,轻易地击败了伯益并将他处死,伯益用他的血为?父传子,家天下?的政治制度拉开了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伯益的子孙后来逃到了陕西一带,后来在周朝被封为诸侯,就是秦国,在伯益被杀的2000年后,他的子孙终于统一了中国。

伯益的事情给我们一个教训:

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趋势,那最后等待自己的只有失败。伯益一直死守着?禅让?的信条,不能察觉禹父子的暗中操作,不明白社会已经和尧舜那时代不一样了,导致自己因为没有早做准备,事事被动,最后终于落得个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太康失国 后羿代夏

夏朝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夏启即位后,过了段时间就死去了,继承他位置的人是儿子太康,这位可敬的?太子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昏君?,他不理政事,最大的乐趣就是打猎,日后中国还有许多的昏君们也都和他有着同样的爱好。

那时候中国的河南地区还处于亚热带气候,有着大片森林湖沼,大象,猩猩,孔雀,犀牛,这些动物当时在那里一抓一大吧,简直就是打猎者的乐园。

太康如此不把他爷爷爸爸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当回事,就好比一个孩童捧着块黄金在闹市里行走,任谁都要起抢夺之心了。

最先对夏朝江山下手的是当年?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人夷羿,不过很多时候他也被人称为后羿,他的箭法也很高明,不弱于祖先,他看到太康这么废,觉得再不出手去把天下夺过来也实在对不起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带着心腹寒浞等东夷族人,组成了一支军队,从山东赶往河南,准备利用太康出去打猎的机会一举拿下夏朝的都城。

夏朝那时候的都城也就百十来间简陋的房子,外面围道墙,有地位的人会在房顶上加点稻草以便显示自己的身份,而当时夏朝也只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地方诸侯在夏朝前2代统治者有能有威的时候服从夏朝指挥,可如今的夏朝天子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因此不少诸侯都已经开始不把夏朝的号令当回事,一旦首都被拿下,就相当于一个人被斩了首,而其他诸侯是不会出动1根指头来救援的。

不知死活的太康此时还在洛水一带打猎,等他准备返回京城时候,被后羿带人堵住了回家的路,还算后羿厚道,没有杀死这个无能的昏君,太康只好往南逃,最后死在外头,他死的地点以他的名字命名,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太康县。

太康一逃,群龙无首的夏朝国都轻易就被后羿拿下,太康的5个弟弟被赶到了洛水一带,他们流着眼泪,做了首《五子之歌》,表达对故国的哀思。

考虑到自己是东夷人,统治华夏族实在不方便,后羿就把太康的弟弟中康拉来做了傀儡,而国政则由后羿一手包办,就这样,后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日后,曹操,司马昭,刘裕,高欢等人也有样学样。

不过中康这个人比哥哥太康也强不到哪里去,后羿控制了他一段时间,觉得有他没他都一个样,索性把中康给废了,自己当起了天子,对此,华夏族各部落也没做什么异议,他们也实在被那几个荒唐的华夏天子给搞烦了,懒得替他们出头。

后羿当了几天天子后,感觉浑身不自在,他开始怀念当初自己在田野里自由自在打猎的日子,而不是整天忙着处理民众的杂事,他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索性拿了把弓箭也学着太康去打猎了。

你不喜欢领导的职能,自然有人喜欢,后羿的心腹寒浞就是这样的人,他利用后羿不理政事的机会笼络了一大批人,利用后羿1次打猎的机会刺杀了他,自己做上了天子的位置。

同时寒浞把后羿的妻子也顺带?笑纳?了,同时生下了2个儿子---豷和奡,都是力大无穷的勇士,豷的意思是野猪,他可以?力胜十牛?。而奡就更厉害,据说他能把船放在草地上,然后自己拿浆划着走,是为?旱地荡舟?。

少康为何能中兴?

这个时候,寒浞听闻中康的儿子夏相目前在暗中策划推翻自己,于是立刻派自己的2个儿子带军队前去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在豷和奡的猛力打击下,夏相和招募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夏相自己也被打死。他的妻子当时有孕在身,听到丈夫死了,立刻逃走,一直逃到了1个乡村,终于生下了1个健康的男孩---少康,他现在是夏王朝最后的希望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少康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他为了逃避寒浞的追杀,一直跑了一个诸侯国有虞氏那里,在那里他得到了盛情款待,有虞氏念及禹当年治水的功绩,不但给了他500名士兵,同时还把部族里的2个女子嫁给了他。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少康无时无刻不在往向都城的地方,他实在是太想恢复祖先的荣光,给仇人严厉的惩罚了,他每天都训练着那500名士兵,力求把他们培养成职业军人。

考虑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少康还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间谍?女艾前去都城方面打探消息,女艾回来汇报少康:?寒浞仗着自己两个儿子厉害,自己又诡计多端,认为江山无忧,开始得意麻痹起来,整天花天酒地,现在正是我们起兵复国的好机会。?

少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智勇双全的他同时还派人联络了河南以及山东一带的亲夏势力,准备一起去攻打寒浞,中兴夏朝。

当时寒浞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封在了两个地方驻守,自己独自留守都城,这样就分散了自己的军队。面对这种情况,少康决定集中自己的力量攻敌一地,一天夜里,少康带着军队奇袭了都城,寒浞从梦里惊醒,急忙带着卫队去抵挡,结果被少康杀的大败。

寒浞想趁乱逃走,不过还没跑出王宫就被少康的军队围住,被砍下了首级,少康终于报了杀父灭国的大仇。

寒浞死了,但他的两个儿子对少康来说还是个威胁。不过此时少康夺取了都城,实力大增,他立刻先全力进攻寒浞的长子奡,奡听说都城危急,正准备集合军队前去支援父亲,没想到少康这么快就打来了,仓促间这位?旱地荡舟?的奡被打的大败,在混乱中掉了脑袋。

父亲和哥哥都死了,那位?力胜十牛?的豷独木难支,少康没废多大力气就把他也给杀了。

至此,少康彻底恢复了祖业,他也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威望赢得了天下诸侯的尊重,夏朝终于复国,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的故事告诉我们: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同时自己也要积极努力,只要坚持,任何困难的事情都是会完成的。

少康之后的几任夏朝君主还算都不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夏族的敌人东夷族被打服,同时他们还接受了夏朝的爵位,表示承认夏朝的统治地位。

可江山传到孔甲的时候,夏朝就开始又走下坡路了,孔甲是个非常迷信的君王,史书记载他还养了两条龙(我个人估计是鳄鱼),天天求神问鬼,天下诸侯看到这位天子跳大神的样子就发笑,他们开始慢慢不服从夏朝的命令。

孔甲之后又过了三代,中国历史上第1位暴君---夏桀登场,此时天下诸侯大半不听夏天子的号令了,夏桀决定先打下几个小国家来向其他诸侯示威,他召集了能调用的一切军队,凑了支空前的近万人去打山东地区一个叫有施国的小国家。

看到城外近万人的夏军,有施国傻眼了,立刻献出了一个叫妹喜的女子给夏桀,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夏桀一看妹喜,立刻神魂颠倒,宣布撤军。

?

夏朝历史是怎么记录下来的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那么夏朝历史是怎么记录下来的?

1、 夏朝的历史是靠着人们一代代地口授传下来的。据我国历史学家统计,夏朝经历了从大禹开始13世、16个王,跨越500多年的奴隶制王朝,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原始文献和文字记载,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2、 当我们小时候,听着老人给我讲炎黄二帝以及尧、舜、禹的故事,就像是听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断代的夏朝有太多让我们痴迷和崇拜的英雄,虽然口授相传的故事有点夸张,有点神话了,但历史就是历史,他们是真实存在的。那时候的文字肯定有,但离现在的年代太久远,用的材料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有一些陶器上留有象形的鸟兽图,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求证发掘。

3、 有的史学家分析,在商朝灭夏后,又发明了新的文字甲骨文,抛弃了原有的文字,并加以销毁,才造成了文字上的断代,在以后司马迁编史记时,只能找各地的智者和老者,把一代代口授传下的故事加以整理,才有了珍贵的夏朝的史记。山海经黄帝内经等等许多描绘夏朝时期的记载,也让研究夏商文字的专家激动不已。

4、 虽然夏朝的文字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但我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的历史,古代就是文明之邦,家族观念强,讲究尊老爱幼,孝道之风盛行,氏族祭祀,供奉牌位,所以一代一代的家传口授先祖的事迹,夏朝虽然灭亡了,后人将夏朝的文化家传口授流传下来,也算是中华之所幸吧。

关于夏朝历史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6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