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遗址中共有240余件器物 发现了刻画符号
记者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有关专家论证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7月6日,来自全国的古文字研究专家们齐聚平湖,现场对这些符号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确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表示,庄桥坟遗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实而有科学依据的。
庄桥坟遗址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良渚文化遗址。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湖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遗址中共有240余件器物发现了刻画符号,这些文字曾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单个的符号像旗帜和鱼虫 每个符号的笔画不超过5笔
庄桥坟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等人发现了几个排列成序的符号。徐新民称,侧转石钺,就能看到其表面有极浅的划痕,这些划痕比较集中,并非杂乱无章,有些符号单个存在,笔画较多,显得较为复杂,还有几个组成一组,笔画相对简单。随后,考古专家在其他的石钺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刻画符号。
徐新民根据刻画的痕迹在纸上描下了这些符号,就看得很清楚,那些单个的符号很像一件件事物,比如旗帜、鱼虫等,还有连接在一起的6个符号较简单,每个符号的笔画不超过5笔,有两个像现在的“人”字。
陶器刻画符号大多在烧前形成
整理还发现在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大多在烧前形成,石器上的刻画符号与陶器上的多有相似之处,其中两件残石钺的两面均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通过研究,徐新民等认为这是一种原始文字,且是较为成熟且初具系统的文字,该发现对研究良渚文化的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会有如此判断呢?徐新民表示,如果是普通划痕的话,一般整个石钺表面都会出现,而不会就集中在某个区域,另外,普通划痕不会如此规整。“最主要的是,这连在一起的6个符号,其中有3个是相同的,这明显是表达某种意思的一句话。”徐新民说,这些古老的文字,正如甲骨文一样,是象形文字,不是会意文字。
有些原始文字竟可以连字成句
据介绍,出土的两件石钺上的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个字笔痕较浅,风格略有不同外,其余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说明其刻字方式和笔顺较为规范。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欣喜地说,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单体刻画符号那样孤立地出现,而是可以成组连字成句。
庄桥坟遗址的研究表明,当时的先民已达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种方式来交流沟通,就会出现这类刻画符号。
2003年,中央电视台网站刊载了题为《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的文章称:“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人们普遍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然而,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国宝龙虬庄遗址陶文却让人产生暇想。南京博物院副所长庄天明表示,南京博物院珍藏的这一块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江淮之间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时,于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有8个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刻文为两行,左行四个近似甲骨文,右行四个类似动物图形。刻文笔划纤细,技法娴熟,通篇包含一个完整的意义。这是继山东省邹平县丁公遗址发现距今四千二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龙山文化晚期的刻文陶片之后,又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该次发掘的情况于1993年9月5日在《中国文物报》作了报导之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被评为“九三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4年2月6日的《中国文物报》公布评选结果时,对龙虬庄遗址的刻划陶文作了如下介绍:“在遗址上采集的陶盆口沿残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之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先生以《中国四千年前的文字》为题,在1996年3月1日的《朝日新闻》上作了介绍,称之为中国尚未公开的至宝。中国古文字学家周晓陆著文说:“这肯定是文字,且为一段完整文句”。
据江苏台报道,考古专家介绍,陶片图文并茂,左边的竖下来的4个字,看起来不成熟。甲骨文是已经成熟的文字,它可以组成词汇表达完整的意思,该陶片上的文字却不是很成熟,应该比甲骨文还要早很多年。另外甲骨文和该陶文均以直线条为主,所以,该陶文极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自该陶文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很多古文字专家都对该陶文进行了研究,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完整释读出来。据了解,目前我国甲骨文被辨认出来的文字只占三分之一,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就更加难以辨认了。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考古学家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韵、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2003年,中央电视台网站刊载了题为《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的文章,接着,被媒体在网上炒热。称:“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在全国展出时,高邮龙虬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据悉,高邮陶文拓片已收入《中国上古书法史》。有关高邮陶文的论文专著有:《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陶文》(饶宗颐《江汉考古》1996年4期,又载《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龙虬庄陶文的发现与殷商甲骨文之源》(张敏发表于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15卷第5期1997年8月)、《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周晓陆《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龙虬庄陶文破译》(刘志一《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到现在的古国,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又是谁发明了文字呢?
相传是仓颉发明了文字。为记录一些信息,一开始他采取了用绳打结的方式。后来,这一方式渐渐不再管用。受到兽脚印的启发,他开始创造了最早的文字符号。但这只是传说,并无事实证据。
通常被公认为最早的汉字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晚期(距今3000多年)王室使用的,一种刻在龟甲兽甲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具有成熟体系的文字。自1899年发现以来,已陆续发现4500余字,现已破解2500余字。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具有成熟的体系,它会是突然出现的吗?当然不会。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发现了更早的文字符号。1962年在河南发现的贾湖遗址,从中发现了至少17个刻符,这些字符距今约8000余年,比甲骨文早了4500余年。但是,由于数量较少,并不能确定这些刻符是否有文字意义。对其进行研究发现,贾湖刻符与汉字书写特点、结构形状基本一致。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这些刻符是最早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因为载体的原因,而没有保留下来。1985年陕西的镐京考古队在发掘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时,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处原始部落遗址,并且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甲骨。学者就此认为这些文字是中国的最早的甲骨文,这批甲骨文距今4500年到5000年,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要早1200多年。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至少出现于4000多年前。至于创造者就无从考究了。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也成为了许多人所潜心研究的对象,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而言,文字的出现显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而由于中国甲骨文所诞生的年代较早,因此,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就是十分深厚的。然而,在近些年来的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却发现了这样一组组特殊的神秘符号,在通过对这些龟甲文字进行研究之后,专家们也发现这一文字的出现要比甲骨文足足早了四千年,而这一发现也很有可能会让中国的历史起点得到进一步的提前。那么,这种特殊的龟甲文字究竟是何来历?它对于中国历史研究而言,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
这种特殊的龟甲文字出土于我国河南舞阳贾湖村东侧的李岗文化遗址中的龟甲器物之上,在1987年的一次考古活动中,河南贾湖遗址内的一些龟甲文物正式出现在了世人面前。此次河南贾湖遗址中所出土的贾湖刻文数量至少有十七个,从形状上来看,这些贾湖刻文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而在对文字历史有着一定了解之后也会发现,这样的结构,正是契刻者为了表达一些特定的意义所创造出来的。
在经过专家们的技术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这些龟甲的年代距今约七千七百年左右,而据报道称,这些文字也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早文字。在一些专家对这些贾湖刻文进行分析之后也发现,这些文字与殷墟甲骨文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而如果说能够证明贾湖刻文具有着一定的文字意义的话,那么也就会证明我国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迹象。可以说,此次的考古工作也为整个中国的历史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在对这些龟甲上的刻文进行分析之后也可以发现,这十七个符号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多笔画所组成的组合结构,其中应该蕴含着契刻者所记录的一些特定事件,由于这些文字寄托着一些人类思想,因此,它也能够被认为是原始文字的雏形。而在这些中,第二类可以被判定为是用作戳记的存在,虽然说这些文字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存在,但是它们的出现却能够帮助我们对龟甲文字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在贾湖刻文中,第三类文字也应该是一些计数类的符号,从这一类文字上的出现也能够感受到,早在远古时期,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就有了数学的概念。虽然说专家们并不能够对贾湖刻文中的一些文字进行准确的解读,但从这些文字的出现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在那个时期之内,中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可以说,这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支持,作为世界史上的一大重要文明古国,中国在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由于贾湖刻文的年代较为久远,因此,自贾湖刻文出现以来,它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如果说能够证明贾湖刻文中文字的真实性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早在新石器时期,龟壳就已经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此之前,当人们发现了殷墟遗址中的甲骨文时,也往往会对它的来源而表示困惑,毕竟这样的文字在此之前并没有出现在中国社会中,而如果说甲骨文是突然出现的话,那么它的变化规律也并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如果说能够证明贾湖刻文与甲骨文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会发现,其实贾湖刻文正是甲骨文的雏形,而在这样的历史渊源支撑之下,汉字的起源之谜也终将得到破解。
结语
在对贾湖刻文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虽然说这些符号看起来是十分简单的,但它却很有可能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文字,可以说,通过对贾湖地区遗址的发掘,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八千多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虽然说截止到目前为止,汉字的起源之谜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破解,但通过专家们的不断努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通过贾湖地区的遗址发掘,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更多有关于中国文字历史的发展进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历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