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秦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没有人不夸赞秦始皇的伟大,尽管他做了很多遭人唾骂的事情,但在律法、度量衡、文字及车轨上的改革,却是为后来2000多年的君主统治,奠定了一个基础。
因此,嬴政是一位绝对的法家支持者,在他眼中的天下,没有一处不可以用“制度”来管理,而他采用的“郡县制”,更是巩固了集权,让他可以用“吏”来统管国家。
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评价此举,无疑会给出更高的分值,那为何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只存在了14年,仅仅是统治者的残暴激发了老百姓的抗争吗?如陈胜吴广他们,由于大雨误了时间面临被斩,还不如拼死一搏。
亦或是旧势力卷土重来?当年,秦始皇是灭了六国,但对于那些王公贵族们,还算客气,没有赶尽杀绝,最多就是个迁徙,比如:将部分迁往川蜀之地。而项羽身为楚国名将之后,亡国的恨意让他对后来的秦朝王公子弟赶尽杀绝。
可见,秦王朝很快被人推翻,自身应是有着很大的原因。
嬴政没准还以为,他推行的一些制度,和当年的商鞅变法没什么区别。可能嬴政忘了,当年的变法,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相当激烈的,不仅王公贵族被劓刑(割鼻子),连商鞅都被车裂了。之后,秦民们可是历经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了这一点。
但是,在其它区域,突然全部推翻旧有的制度,势必会遭到抵制。若是再缺乏强有力的镇压,那么,等来的就是自家被推翻。如同最后的那几年,嬴政离世后胡亥上位,完全放权于赵高。但赵高怎会是治国的高手,他满肚子都是权谋。于是,大秦这么多年拼来的基业,几年间就化为了乌有。
那么,秦始皇建立起的大秦帝国,究竟败给了谁?
也许就是制度。
秦始皇以为他处于这个制度的顶端,能鸟瞰整个天下,觉得他的帝国只需要“吏”治。因为,他不想再看到周天子被众诸侯架空的历史再在自己的国家上演。秦始皇应该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他偏偏不愿意培养这些“代言人”,认为靠着“法”就可以让秦国更加持续地高效运转下去。
然而,任何新生的观点,都会遭到顽强的抵制,其它六国百姓本已不满自己的国家被灭。再加上,还要生活于一个连话都不能乱说的制度中,他们想到的只有奋力挣脱。当然,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巧合,而是日积月累的爆发。
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并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接二连三地修筑长城,先是驱赶匈奴,后是屡次东巡,以彰显自己的权威。不过,这一切对于百姓而言,却是无尽的痛苦。
嬴政所创建的制度很好,但似乎不是为大秦帝国而生的,倒是他后面的汉朝,很好地实践了一把,不过还是有所改良。其实,统治者的心理并无二样,没人不希望权力不集中。但是,他们看到了秦国的下场,必须先安抚好人心再分封。因此,分封制在后来的各朝代中,都是收拢人心的好手段。
当年,刘邦虽然封了8个异姓王,但他真的愿意这些人分享他的江山吗?
看看后来人的下场,还不如早点解甲归田,至少保个命。不过,在当时有谁不在意这个光环,有谁能看得那么长远?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之时,旁观者只会以为是其它原因,而只有统治者最明白,他们不过是用来“过渡”的。
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秦制的核心是“吏治”,汉代的统治者也需要这么做,他们要将王道和霸道结合。所以,没有严苛的量刑就没法达到高度统一,于是,前期采用了古制的“分封”,暂时让一些分散的权力替皇家更好地管理百姓。之后,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这个制度。
总之,汉朝的统治者走得是一条彻底的吏治国家的道路,这是秦制的延续,而非周制的复辟,表面上的黄老、儒家、法家都只是点缀和手段。而开国时的分封用儒,不过是策略上的以退为进,在这种稳健的政策下,吏治国家才能真正得到稳固。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汉武帝提出了“为儒独尊”,真的只有儒生更懂得如何管理、治理国家吗?
其实,这不过是帝王治国的一个小心眼,和“分封制”是一个道理,都是自古而来,所以,更为大家所认可。因为,帝王需要拥有更广泛的拥趸,这样帝国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所以,再回头看,后来的王朝都延续着汉代的做法,会高举一个口号,需要一个可为更多人接受的政治理论体系。但是,在骨子里,法家治国的那一套,一直都在运转。
大家看周朝是如何走向的衰败,怎么还会再回头走一遍呢,虽然,很多人会认为以前的日子不错,但对于更注重实效的后来者说,也许制度下的管理更适应于实际,至少国家可以被稳稳握于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