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睚眦是龙的第几个儿子(龙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名)

历史典故 2023-07-18 16:46:02

睚眦[yá z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第二子,豺身龙首,为龙和豺所生。古代史书记载其嗜杀喜斗,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睚眦变成了克杀一切邪恶的化身。

史书记载

《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史记·范雎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作“压眦”。

《升庵外集》:“龙生九子不成龙,七曰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龙生九子老二,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参见“龙生九子”。

《汉书·孙宝传》:“我与 穉季 幸同土壤,素无睚眦。”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正指法正)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毋挟枪矛,寻睚眦以酿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十:“他受不了百口嘲谤,也忍不下万目睚眦。”

传说典故

睚眦者,龙生九子之一,虽为龙种,然身似豺狼。其父嗔,欲弃之,幸而母亲哀求,得以苟全性命。

十年成人,拜别家门,投天涯而去。于天地而立,但见海阔天空,不可丈量;风起云涌,纵深无限。不禁感慨万千:“吾虽身形非龙,然志气是龙。虽无龙族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之能,却也傲气冲天,志在四方。父以貌取人,吾实不敢言,夫有志者,能屈能伸,今自立门户,誓成大事,以正龙子睚眦之名!”言毕,浪迹天涯,以寻成事之机。

姬昌者,周之文王也。屈于商纣帐下。纣王弃臣而贪色,酒色乱性,荒淫无道。文王谏之,纣不喜,乃先杀其长子,后害文王。所幸文王命不该绝,落荒而逃,历尽艰辛,乃回都城西歧。纣大怒,诏书各诸侯,欲兴兵灭周,以除后患。

文王归周以来,夜不能寝,昼不能眠。周危在旦夕,文王度日如年。

文王一日做梦,见龙神将至,欲请之,梦醒。文王善卜卦,乃择一良日卜之,曰:“西歧之东,有能人相助。”乃往。

行不过数里,于河畔一巨石旁寻见一奇人,此人身形怪异,但见其面如豺,身如豹,身负银刀,烂袍金甲;威风凛凛,似有吞月之势,气宇轩昂,如有揽日之力。此人乃龙子睚眦也。文王壮胆而问之:“壮士何许人氏?身形何以如此怪异?”

答曰:“龙子睚眦!”

文王大惊,疑有神助,乃言:“吾名姬昌,周之文王也。”

睚眦亦惊,只见这老者气宇非凡,却不曾想是周文王。睚眦心中喜道,今事可成矣。乃行礼:“文王安好?”

文王还礼道:“身有疾,是以寝食难安,如坐针垫。”

睚眦大笑,文王不解,乃问何故。

睚眦笑言:“文王之疾患之久矣,乃纣王伐周耳!”

文王惊诧不已,随即神色黯然:“纣王诏书各路诸侯,以叛乱之名欲伐吾周,周危矣!”

“王以何迎之?”

文王对曰:“纣王者,虎也。今纣王欲携天下之兵而伐周,四面皆敌,寡不敌众,周如砧上之肉而四面皆虎,众虎竞食,徒之奈何?若以兵拒之,必玉石俱焚,若不拒之,则坐以待毙。悲哉!痛哉!”

睚眦道:“文王安能坐以待毙焉?”

文王踌躇片刻乃道:“为子之道,其孝为先,为臣之道,以忠为本。纣王无道,天自谴之,姬昌若因此而违纣王意,乃不忠。姬昌不忠,纣必怒而伐周,若因此而丢祖上基业,乃不孝。固姬昌当以颈上人头请罪,以退纣王之兵,而不至名节遭损。”

睚眦冷笑数声:“人言周文王乃仁义之君,今见之,不过迂腐之老叟耳!”

文王怒言:“姬昌以礼相待,汝何出此言?”欲走。睚眦复笑。文王曰:“话不投机,有何可笑?”

睚眦乃正色道:“今纣欲兴兵于周,不战而屈人之兵,乃王无志;先祖基业创建不易,今尽毁王手,乃王不孝;纣王兴兵,已箭上弦,刀出鞘,焉能因王之头而罢休?王一相情愿,如妇人之见,乃王无智;为君者,当恩泽苍生,若因王而遭至灭顶之灾,乃王不仁;纣王无道,哀声起伏,若有一支义军击之,必群雄四起而援之,纣之军,必如土崩瓦解,王不兴兵,乃王无谋。固而方才笑之!”

文王大悟,面带惭色道:“姬昌迂腐,愧不敢当,险误大事,壮士之言如雷鸣惊梦。然祖上基业已如风中残烛,当以何迎之?”

睚眦拔出银刀,就巨石上画出一方地图,以刀为笔指点江山,其言:“商纣地广数千里,权及天下,实乃外强中干。纣之兵权散落于各诸侯,直接听命于纣者,不过朝歌一带。因此文王必先与各诸侯联盟方为上策。可速谴能言之使说之。可嘱使言‘纣王暴政,人皆不敢言,周与各诸侯乃唇齿之势,唇亡而齿寒,因此而不可助纣为谑。今纣兴兵,人声皆哀,国将有殇,周可占人和;朝歌距西歧千里有余,非朝夕可至,周可占地利;纣贪色弃臣乃逆天而行,周可占天时。昔日商汤取夏而商代之,今商纣逆天无道,亦当群雄取而代之。因此周与各诸侯歃血为盟,乃兴兵而伐商耳!’如此这般,诸侯焉有不结盟之理?”

文王喜,乃言:“姬昌即日谴能言之使往四周诸侯说之,可以立歃血为盟之誓。”

睚眦言:“极善。”

文王又言:“纣当兴兵,当怎生以迎?”

睚眦刀指地图对言:“今观天下之势,周于西,商于东,相隔千里。纣军慢则一年,快则数月,非朝夕可至。其间,文王可励精图治,广积粮多囤兵,则可拒彼军。彼千里而来,必人困马乏,可坐而迎之,以逸待劳;彼远来,必急攻,可避之,久攻不下,彼必噪,兵者忌噪也,可使一计而反击之,彼军必如土崩瓦解,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至朝歌,则天下定矣!”

文王大喜,乃拜睚眦而道:“夫大志者,高瞻远瞩,雄才韬略,必有包藏宇宙之机,壮士真乃有志者,姬昌不如!姬昌现求贤若渴,若有壮士相助,则事可成矣,切莫推辞。”

睚眦乃拜文王道:“睚眦虽为龙子,然相貌丑陋,亦无呼风唤雨之能,为父所不认,因此实乃山野村夫耳。承蒙文王看重,睚眦不才,当尽力而辅之,以正吾龙子之名。睚眦乃一介武夫,引兵杀敌尚可,若论治理国家则弱。今文王可沿河畔而去,可见一垂钓老者,其名姜尚,号子牙,虽年过花甲,实乃贤者,有经天纬地之才,王可速请之,若得姜子牙,则天下可定矣。”

言毕,文王乃携睚眦沿河畔寻姜子牙而去。

其后,如睚眦所言,众诸侯与周结盟,皆派兵援之。文王得道多助,有志者,皆投之。一年后,文王驾崩,其子姬发即位,号武王。不日,纣军而至。姜子牙与睚眦以兵迎之。纣军大败而归,武王亲统军而追击之。于牧野一战击溃纣军,商纣亡,周武王乃统天下。众诸侯无有不从者,皆进都朝贺。

其后,武王封姜子牙为侯,号“齐”;而天下归周之日,睚眦不辞而别,武王噫嘻不已,乃亲自命工匠铸睚眦像于刀剑龙吞口,世代相传,以谢龙子睚眦辅周之恩。

龙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名

龙有9个儿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1、囚牛
龙的第一个孩子叫做囚牛。据传说记载囚牛喜欢音乐,所以后来得人们就将蹲立的囚牛放在琴头。
2、睚眦
龙的第二个孩子叫做睚眦。据传说睚眦嗜杀喜斗,所以人们将睚眦的形象雕镂于刀环、剑柄等武器上面。
3、嘲风
龙的第三个孩子叫做嘲风。传说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经常出入一些危险的地方。
4、蒲牢
龙的第四个孩子叫做蒲牢。传说蒲牢生性好叫、爱吼,后来人们根据它好吼叫的特点将它放在了钟钮上。
5、狻猊
龙的第五个孩子叫做狻猊。传说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霸下(赑屃)
龙的第六个孩子叫做霸下。传说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狴犴
龙的第七个孩子叫做狴犴。据传说狴犴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用来震慑囚犯。
8、负屃
龙的第八个孩子叫做负屃。传说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石碑两边的文龙是其遗像。在中国古代,霸下背上背着的碑上面经常就有负屃的存在。
9、螭吻
龙的第九个孩子叫做螭吻。传说它是龙和鱼的结合体,螭吻也是天性好张望,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龙的第九子叫什么?

龙的第九子叫螭吻!
龙的九子分别是:1、长子囚牛,喜音乐;2、次子睚眦;3、三子嘲风;4、四子蒲牢;5、五子狻猊;6、六子霸下;7、七子狴犴;8、八子负屃;9、九子螭吻。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5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