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到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宫的12年间,溥仪以及清朝遗留下的老太妃太嫔一直住在紫禁城中,他的大婚也是在紫禁城中举行。在这12年间,故宫中的文物理论上来讲一直保存在故宫。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给宣统小朝廷的钱,是远不足以维持小朝廷奢靡的生活的。
溥仪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亲信,溥杰等人变卖紫禁城中历朝历代留下的文物,维持生计,心情好的时候也会随手拿紫禁城中的宝贝赏给自己的亲信。由于监管不善,太监宫女们偷盗成风,在这几年间流失到市场的文物不计其数。
最让人心痛的是1923年6月26日晚九点,紫禁城西北的建福宫突然起火,大火烧毁了静怡轩,延春阁,吉云楼等建福宫主要建筑,建福宫建筑群内的百年古木一并烧毁。该建筑群内原藏的大批珍贵字画,古玩,珍贵佛造像,唐卡,法器等全部烧毁。建福宫内还藏有乾隆年间各国各省进供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全部为封箱保存,嘉庆到宣统年间几乎从未打开过。建福宫的烧毁,损失无法估量。这件事情的起因据称是,溥仪下令追差建福宫文物失窃事件,太监宫女们为了毁灭罪证,放火烧毁痕迹所致。
1924年11月5日,溥仪小朝廷被冯玉祥手下鹿钟麟驱逐出宫,由于只给了半天收拾东西的时间,溥仪出宫虽带走一部分金银细软,随身字画被,但其实仓促间并未带走多少文物。11月7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对紫禁城内的文物一一登记造册。
直到1926年4月5日才点交完毕,现在故宫所藏的一些文物标签还能见到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痕迹。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现在10月10日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院庆日。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到抗日战争,一直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在管理着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此时也已有了专业的修复机构,举办展览部门,典章保管部门等。
抗日战争时期,山海关失陷后,故宫主要文物紧急装箱,南迁。先后分三批, 走三条不同的路线,12年间,分别辗转到达大后方,四川巴县,乐山,峨眉县。搬不走的大件文物,玉山,铜缸等留在紫禁城,由未南下的故宫职工看守。
在文物南迁的过程中,老一代故宫人,经历了炮火连天,动荡不安的时局,冒着生命危险,安全的把珍贵的文物运到了大后方。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把一部分文物运到了台湾。故宫南迁文物共16698箱,抗日战争后全部运到南京,国民党运到台湾2972箱,剩余文物除2221箱至今还在南京库房外,已全数运回紫禁城。
留在故宫的大体量文物,也都完好的保留到了解放后。现在故宫游览路线中的一部分铜缸上,是当时日本人运到了天津塘沽港口,准备运到日本做武器,但还没运走就投降了,于是又运回了故宫
被称为故宫收藏神人的就是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民国时期翁同文在整理故宫博物院的库房的时候,发现里面近大半的字画都是来自同一个人,并且最后统计到来自项元汴的字画拥有2000余件,但故宫博物院的总书画一共也才4000余件,所以可想而知项元汴的收藏范围达到什么程度。
民间传说项元汴对自己是非常的抠门,衣服穿得和农民差不多,生活也是过得比较节俭。但是他的人缘却非常不错,当时他和许多有名的匠人关系都非常的密切,并让他们制作了许多可以盛装东西的器具,并且都会在上面刻上属于自己的标志。项元汴跟乾隆有相同的爱好就是盖章,所以故宫来自于他的书画,许多都盖有他自己的章。
其实爱盖章这个爱好对于后人来说是觉得又爱又恨的,因为盖了很多章之后,对整幅画的观赏有一定的障碍难免会觉得许多的印章些许破坏了整幅画的整洁。
其实项元汴在年轻的时候并算不上一位收藏家,最多只能算是一位做收藏生意的商人。他对金钱极为敏感,非常喜欢记账,在每次的藏品中都要把购买的价格给写上去明码标价,等书画聚集多了起来就像账本一样,而且大多数他收藏的画作都是卖得比较高的,也是具有很大的收藏意义的。在那个时代,项元汴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敬业,并且是比较专业的一位收藏家了。
你知道吗这位让人疯狂打CALL的院长——单霁翔。
如院长所说故宫有180余万件套宝物,而当年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等一共3879箱,近25余万文物,故宫国宝在民国时期曾经逃亡各地,让人心痛。
但是最让人难过的是当年末代皇帝溥仪偷走70多箱!光书画就足有1300多件,最后回到故宫只有四五百件。
在宫外打包的国宝
1912年退位后的溥仪一直图谋复辟,要想东山再起,必须得有资金支撑,所以他打起了故宫文物的主意。从1922年11月开始,他每天都把清宫收藏的书画通过弟弟溥杰偷运到宫外。其中包括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历代清帝收藏的稀有书画。
短短几年时间70多箱文物被溥仪的堂第溥佳护送到天津的英租界,后来又转移到日租界的新宅静园。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时,他还从故宫带走了大量文物。
1925年2月,他秘密潜往天津,住在了静园行宫。为了培植复辟势力,溥仪四处结交政界权贵,手中的文物就成了“见面礼”。
1931年,溥仪在日本间谍的陪同下,辗转进入长春,此行未携带大量国宝,留在天津70多箱宝物,后来由日本关东司令部参谋吉冈安转运过来,放置在长春伪满皇宫东院图书楼一楼。
长春伪满皇宫
日本战败后,惊慌失措的溥仪逃亡通化,慌乱中只选择了晋唐宋元等书画悉数带走。总共有四十几箱。因伪满洲国垮台,货币大量贬值,溥仪只好将携带的珠宝和名贵字画,以低廉的价格换取生活用品,而留在长春的部分国宝惨遭宏强,就这样大量国宝流散民间。
韩熙载夜宴图
唐韩稦的《神骏图》、赵伯驹的《莲舟新月图》等都是在这段时间遗失(后在通化地主家里抄出)。60年代时,还有大栗子沟人带着赵孟的《水村图》到北京琉璃厂宝古斋变卖。
这几十年来,国家和故宫博物院都尽力寻回国宝,在国内还好,那些遗失国外的宝物就难找回了。
文物南迁后的清宫遗存收集渠道有政府调拨、资金购买和社会捐赠。故宫文物南迁是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文物保护行动,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
文物南迁后的清宫遗存收集渠道有哪些
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
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
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