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与同时期的西方发展差距有多大

华里士 2023-07-18 16:16:33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一,学者们对当时的人口问题、物价持续上涨、闭关自守、限制工商业发展、蔑视科学技术等均持有否定意见。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

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清初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记载:“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魏来朋《鬻子行》写道: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饥饿,宁甘下贱为人仆。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中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马戛尔尼:“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预言它迟早会“不再有纪律和安全”,“英国从这一变化中将比任何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清朝远远落后于同时期英国的根本原因

清朝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清朝的前期应该说是好的,成功的,而中后期则是不思进取和腐朽的。
从狭义上说,由于中国文化本质上的问题,中国这片大地上根本没有现代科学所能扎根的土壤。数学,这门现代科学的根基学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良性的发展。即使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唐朝,其数学领域的成就也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大马士革。这一点上,其实也不能怨任何人,更不能怀疑中国人的数学天赋,在更久远的秦汉时代,中国也有过一些优秀的数学家。但是,这种情况只出现于数学计算还比较简单的久远年代。繁琐的中国繁体字严重影响了数学发展的速度,一个用阿拉伯数字和希腊文字母可以简单表达的公式,在中国就可能要写上长长的一段话。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数学计算日趋复杂,中国的优秀数学家也就越来越少。可以这么说,从唐朝开始,到清朝末年,这1300年里中国就根本没出过一个真实意义上的数学家。而在欧洲,从欧基里德,阿基米德,到帕斯卡,高斯,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数学天才。
再拿到广义上,一些人都说在中国的清朝初期(确切的说是乾隆末期)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中国确在闭关锁国,于是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工业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欧洲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先烈的积累。中国人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没有一本能够阐明对现代科学有决定意义的逻辑思维体系的书,而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在其的《几何原本》里描绘了科学系统的逻辑思维体系,这本书几乎影响了后来包括牛顿在内的所有科学家。伽利略在十六世纪就创立了以做实验的来证明科学理论的科学实验法。古藤堡在15世纪就开办了现代印刷工厂,任何新科学、新技术一经发明,新式的印刷机器便能很快的让其传便欧洲。而在中国,由于中国繁体字的繁琐,活字印刷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一部出从写完到发行,仍需要几年的时间,科学文化传播的速度相差太大了。
其实中国汉字的印刷和出版问题,一直就捆扰着中国人。即使在20世纪,笨重的咬字机和印刷工厂庞大的排字工人数目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电脑排版出现才彻底得到解决。
需要看到,1644年清朝建立的年代,欧洲的虽然没有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1640年开始革命,但到了1688年才获得阶段性胜利。尼德蓝虽然1566年爆发革命,但也打了100多年仗才完成革命),生产力也比不过清朝,但是,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量变的积累,现代科学已经呼之欲出。而当时的中国,虽然在表面上生产力和国民总产值还很高,但这只是建立在中国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中国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在刚刚过去的一千年几乎没有改变过;科学技术,特别是理工方面的技术,也几乎没有进展过。中国这样的情况怎么能要求康熙,乾隆去搞工业革命??
是的,明朝统治者确实引进了一些几何公式,但那有怎么样??在西方,那些公式是欧几里德在2000年前就已经证明的。而且,明朝统治者的对外方略,几乎毁了中华民族。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17世纪后期几乎同时开始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当时世界航海业的发达,东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宗教渗透日益显著,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其统治者都开始感受到宗教侵略的压力。

物质上的侵略战争只是摧毁一个国家的物质资源,而精神上的侵略则能让一个民族彻底衰亡。明朝统治者实际上在做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无差别的引进西方文化,使得天主教在中国畅通无阻的流传,而且当时又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我们知道每当国家动荡、战乱四起的年代,就是宗教信仰扎根流传的最佳时机。道教,佛教都是如此。在康熙时期,天主教会在中国已经建立了300多座教堂,受洗礼的中国人不下30万。基督教并不同于佛教,也不同于派生于天主教东正教的景教,他具有非常严密的体制和统一的领导,谁都知道教皇在欧洲的地位几乎凌驾于国王之上,能与之平起平做的国王,如亨利八世、红胡子非特列之流寥寥无几,其积进程度绝非佛教可比。欧洲的文化侵略在其经过之处比比皆是。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化,但是当殖民者来到后,非洲的本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的非洲80%的人都信了天主教或基督教,大部分的本土文化都已经被破坏,科学家只能从古老的传说里去发掘非洲的古文化。玛雅人和印加人有着辉煌的古代文化,但是当欧洲的传教士们来到美洲,他们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玛雅的图书馆里曾经藏有几千卷记录玛雅历史和文明的藏书,但是欧洲的传教士们将其付之一炬。现在,那些南美洲印第安人的子孙们只能通过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和古代的雕刻来瞻仰和回忆,他们那些曾经辉煌的祖先们。对于当时还是封建统治的中国来说,殖民者的侵略是迟早的事,但是,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在罗马教皇对中国教民下达的放弃中国人本来的礼仪风俗的教令时,康熙皇帝一再的反对,最后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杀掉了罗马教皇派来传达教令的传教士。而到了雍正的时代,迫于耶酥会庞大教徒人数的压力,雍正皇帝强行关闭教堂,解散了教会。

康熙皇帝和日本的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父子在17世纪末,几乎同时开始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康熙逮捕了不顾自己命令,图谋不轨的传教士。在日本德川家光也将欧洲的传教士在码头上处死,而后两国都开始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这是历史的必然,清朝如此,日本也是如此。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真正的面对了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当与资本主义有了几十年的切身接触
之后,当我们确实有能力,有知识基础,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时候,日本统治者,无论之前的幕府守旧派,还是之后的明智天皇,都是在继续抵制文化入侵的基础上不遗余力的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而此时的清朝统治者确依然保持着顽固和保守的排外思想。此时的请政府,只能用腐朽和不思进取来形容。

清朝前期当时中英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君主立宪制
亦称“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专制制度内部能够发育出一种抑制君权膨胀、调节君权运行的力量?换句话说,君主的“无能”、君主权力与能力之间的不对称状况是怎样导致了上述力量的发生?具体到我们上面讨论的官僚制度的案例就是,究竟在什么样的制度条件下,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官僚制度会形成这种颇受注目的“自主性”?以往的学者似乎对此未曾详加申论,有必要在此稍加剖辩。

清朝统治前期的200年间中西方发展的反差如何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做两个准备:①以中国历史为横轴 ②以世界历史为纵轴。从中国来讲,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走向衰弱的开始,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科技落后,我们的科技在晚明总体来说还是与世界同步的。在1644年,顺治帝在北京称帝开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打响,清朝的军事总得来说比晚明还要退步一些。换一句话说,清朝并不重视火器的发展,它们是凭着冷兵器打入关的,所以对火器有着莫名的仇视和鄙夷,就好象是自欺欺人的感觉一样。一直到1842年道光帝还没有从整个国家的科技上下手,而是掩耳盗铃的维持祖宗之法。从世界来讲,英国率先在十九世纪中叶完成工业革命,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弹药。并且他们的制度决定了他们将拥有非常大的前景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所以,在这个期间,中国还在坚持封建主义,在这一步上已经远远被西方国家抛在后头了。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封建社会的圈子里面绕。从康熙中期的中俄“雅克萨之战”可以看出,中国能赢完全是靠人数,不过这也不否认是不是康熙皇帝故意要威慑沙俄。 总得来说,鸦片战争是检验中西战斗力的第一次交锋,中国会输有必然,也有偶然。必然的是制度,偶然的是战略。(不要相信教科书式的历史。)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追问。谢谢。

17-19世纪清朝与西方发展国家的发展情况 政治 思想文化 经济 科技 军事

你已经选择过了,感兴趣,说二句:

A17-19世纪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对比

17---19世纪是中国明末到清末的时期,17世纪上半叶明朝末年连年战争,1644年明亡,满清入主中原,而在西方率先由英国过渡到资产阶级,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逐渐强大,西欧各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与此同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历史发展到17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古老的中国却依然故我,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仍然作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美梦。中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终于在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舰驶进了珠江口,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导致世界近代以来中西方差距的内在历史原因十分复杂,但是,这一时期中西方国家政权机构及其所采取的不同的统治方式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对中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成为中西方差距的政治动因。
1、革命与起义
深刻的社会危机导致剧烈的政治革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7 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方的封建统治者都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但是,由于形成这些危机的社会经济因素不同,阶级结构不同,政治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政治革命也就在斗争形式、斗争内容和目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成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从而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
明末农民大起义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工具。而英伦三岛上的英国国会同国王的矛盾已经发展成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过程中,无论是独立派还是平等派,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封建传统的叛逆,他们不是为了王位而战,而恰是为了限制王权而战。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造旧的统治秩序,而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新秩序。
2、集权与分权
清王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英、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制定的法律中都十分强调分权的原则。先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在分权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机构,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也已经成为服从资产阶级意志的依法而治的君主了。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顶峰,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3、人权法治与君权人治
在资产阶级制定的法律条文中,突出地表现出人权和法治的原则,而在清朝法律中则突出地表现出君权与人治的原则。《大清律》全面确认和维护君权至上的地位。
4、海外贸易与闭关政策
英、美、法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都十分重视保护本国商业,发展海外贸易。 而清王朝依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则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限制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正当18 世纪西欧文化思想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知识界受闭关政策及文字狱的影响,闭目塞听,沉溺于理学、八股、考据之中,从而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5、启蒙运动和文字狱
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启蒙运动则更直接地宣传平等、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18 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处在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人人自危,无所措手足,在一个多世纪漫长的文字狱的打击下,中国思想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6、军事上,清王朝军事思想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大多还是矛剑刀盾之类的冷兵器(虽然装备火枪,火铳等);而西方已产生近现代的军事思想,懂得协同配合作战,装备了相当先进的坚船利炮!
7、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别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为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