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名单:徐达、刘基、胡惟庸、姚广孝、解缙、杨士奇、郑和、于谦、王守仁、夏言、严嵩、戚继光、俞大猷、张居正、海瑞、李贽、叶向高、徐光启、魏忠贤、袁崇焕、方孝儒、郑成功、刘瑾、史可法。是不是大部分都很有名?没错,都是明朝历史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史称“明朝廿四臣”。
徐阶
这里面有开国功臣、有中兴之臣,有内阁首辅、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大奸大恶的严嵩、魏忠贤、刘瑾之流,但是仔细观察却发现没有铲除严嵩,挽救大明于既倒的中兴名臣徐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且听分解!
相权威胁皇权,皇帝不乐意
朱元璋为了将大权独揽一身,借助“胡惟庸案”一举废除了丞相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一个人说了算。不利之处就是少了一个为皇帝分忧的人,皇帝事必躬亲,每天累到吐血,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半生戎马箜篌,练就了过人的体魄,大权独揽可以一把抓,但是到了子孙后代从小养尊处优,就有点吃不消了,于是,为皇帝分忧的内阁就出现了。实际职能和宰相差不多,虽然有首辅、次辅好几个人,但是终究还是首辅说了算。
到了后来,皇帝感觉内阁办事靠谱,完全替他分了忧,皇帝不用累得半死,国家机器也能正常运转,于是,皇帝自己也乐的清闲,一心扑到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上,比如炼丹、淫乐、做木工、玩豹子、斗蟋蟀等等,甚至到了嘉靖皇帝竟然创造了二十年不上朝的吉尼斯纪录。这样一来,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相权则一天天的膨胀。到了嘉靖时期,严嵩父子一手遮天肆意妄为,后来徐阶扳倒严嵩之后,成为内阁首辅,同样是权倾朝野,连皇帝的决策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实际上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愿意清闲,明穆宗朱载垕就不是,穆宗皇帝在位时间较短,但是颇有作为。徐阶在帮助铲除严嵩之后,作为内阁首辅同样是大权独揽,独断乾纲,这多少引起朱载垕的不满,但是徐阶苦心经营多年,树大根深难以撼动,最终穆宗皇帝使了个手腕,让自己的老师高拱取而代之。
为人腹黑皮厚,大臣不乐意
在学术领域,徐阶是王阳明的间接弟子,徐阶在十七岁乡试落榜后回乡后,向当时的知县聂豹学习心学,成为心学传人,但是徐阶在后来的官场中则对“心学”有所走偏。徐阶这个人,亦正亦邪,在势利小人眼里他看起来是个正人君子,而在真正的正人君子眼里他则是一个势利小人,他是在王阳明倡导的“心学”上,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经过宦海沉浮不断积累实战经验,进而演化成一个厚黑学“鼻祖”式的人物。
当时严嵩专权,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严嵩,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同时,徐阶向嘉靖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后来他密奏他的好友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了升官曲意逢迎大奸臣严嵩,为了功名刻意讨好嘉靖皇帝,为朝中大臣所不齿,而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密奏嘉靖处死好友仇鸾,更是让他们觉得他心狠手辣、六亲不认。
纵子与民争利,百姓不乐意
徐阶是人松江府人,也就是今天的上海人。徐阶在位期间,处事圆滑,对于朝廷的政权统治起了大作用,挽救大明王朝,而且一贯喜欢以谦谦君子的“清流”自居,自己好名大于好利,但是他虽然自己少有贪腐的劣迹,但是他对自己的儿子们以及身边人过于放纵,实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身居高位以利其家的目的。
在老百姓的眼中,判断一个官员是好是坏,往往有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是属于清官还是贪官,很显然,在老百姓眼中徐阶属于后者,尽管他于国家于朝廷贡献突出,老百姓暂时还关注不到那上头。朱国祯曾这样评价徐阶:“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徐阶退休回家后,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不过最终还是落得家破人亡。
不过,徐阶的历史功绩也不能随意抹去。一是借机命御史参劾,终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二是在任首辅期间,慧眼识珠,一眼相中张居正并提拔次辅,将来再次挽救大明王朝。
徐阶是一个事事都会自保的人,他非常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得到当时统治者的敬重所以他最后能得到很好的结局。在整个历史上,徐阶是一个善于拍马屁,阿谀奉承领导的人。在整个历史时期,多个历史书籍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始至终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个理念。有的人生之前有许多的丰功伟绩,却被诬陷而亡,有的人没有任何的业绩,业绩平平,却被夸大了功绩。现代人无法从中得到一些真实的情景自然也就无法来做出准确的一个判断。
一、别人眼中的清官徐阶并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的形象于历史所记载中的形象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他虽然位居内阁首辅大臣,但是他的业绩平平,只是政绩被一些史料记载所夸大,才会导致老百姓是徐阶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非常有能力自保,保障自己完美的名声。
二、为百姓解决困难,获得百姓的爱戴徐阶为明朝的内阁首辅,他的功劳并没有特别的突出,或者说非常平凡,政绩一般,他只是在位期间为平凡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老百姓的爱他也做出了一些好事,但是对于已经外强中干的明王朝来说,这些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大明王朝的内部问题是官员贪污腐败,这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严嵩父子在位期间。大明王朝处于一片黑暗的状态。
三、为求自保,欺上瞒下而面对这些朝中腐败问题,虚心的态度反而是一种和稀泥的态度,欺上瞒下是一个老油条。徐阶虽然处理了一些冤假错案,但是治理官员的腐败,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心思放到贪污腐败少以至于对于政务处理的很少并且整个部门上下效仿,因为他,不能正确地对待政务,所以是朝廷的风气也慢慢的变得拖拉。从表面上来看非常的热情爱国,但是背地里却是一副懒散的模样,这也是明王朝走向衰败的一个原因之一。
徐杰虽然没有什么业绩,但是他的他在老百姓心中是非常爱国的,而且深得老百姓的人心能够为老百姓处理冤假错案,帮助老百姓平反。可是他在做内阁的时候运气非常好,非常得到当时统治者的爱戴,统治者对于她是非常的尊敬,寿终正寝,可以说徐杰虽然是一个贪污腐败之人,但是他才是善始善终的一个人生赢家。
当时评价
万历十一年,八十一岁的徐阶逝世,皇帝赠予“太师”荣誉头衔,赏赐谥号“文贞”。钱谦益对这位徐文贞公是颇为赞许的:“负物望,膺主眷,当分宜(严嵩)骄汰之日,以精敏自持,阳柔附分宜,而阴倾之。分宜败后,尽反其秕政,卒为名相。”而目光犀利、言辞直率的海瑞的评价颇值得玩味:他一方面肯定徐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另一方面批评他“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一方面肯定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招权,不纳贿”,另一方面指责他“容悦顺从”,只能算作一位“甘草阁老”。“名相”与“甘草阁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5]
后世评价
朱国祯:“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14]
支大纶:“玄文入直,伛偻献谀”,政绩“碌碌无奇”,至隆庆朝,才“稍惬公论”。[15]
王世贞:“吾心知绩溪(胡宗宪)之功,为华亭所压,而不能白其枉,……此生平两违心事也。”[16]
张廷玉:“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及为冯保所逐,柴车即路。倾辄相寻,有自来已。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1]
蔡东藩:“徐阶之使诈,不亚于严嵩,然后人多毁嵩而誉阶,以阶之诈计,为嵩而设。明无阶,谁与黜嵩?然后知因地而施,诈亦成名。古圣贤之所以重权道者,正为此也。”[17]
嘉靖皇帝病危,徐阶连夜紧急召见张居正,一起谋划,起草遗诏,次日清晨当朝公布,稳定了嘉靖、隆庆交替之际的政局。因此,人们把他比喻为“杨廷和再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明朝地图明朝的疆域扩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