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耶律楚材:上天送给元朝的一代名相

历史典故 2023-07-18 15:23:09

无心修竹古,含恨瘦梅新

历史上能获得文正谥号的,都是道德极致,士子楷模之人,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之词。史上获此殊荣者并不多,如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等等。其中还有一个非汉族人士往往被人所忽略,他便是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的耶律楚材。

这个姓一看就是契丹贵族的姓,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辽代皇室才有这姓,而外戚一般姓萧。如萧燕燕一般。一个外族人士能荣获这样高的谥号,在中国数以千计的“相”级人物中,位置如此地显赫,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出身契丹贵族,早年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以儒家治国之道提出和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达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达十四年之久。他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死后赠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其实,按中国传统观念来说,耶律楚材显然是不具备正统理念下,作为一个士人所应有之气节的。他不但属贰臣,还是叁臣。他以辽人而仕金朝,再以金臣降元朝;而和他同时代的中国第一英烈文天祥文大人,自“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后,那向南深深地最后一的拜,引颈受戮,赢得后世多少人挥泪。

而反观这耶律楚材,他似乎完全地没有“民族气节”的概念,用白话说就是“数典忘祖”,但他没有汉族士大夫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偏见。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他的政治理想是华夷一统,共享太平。他以其自身的才学和理念,感染了以杀戮为事的成吉思汗,以至于在临终前嘱咐自己的继承人窝阔台,说耶律楚材这个人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必须委以重任。

耶律楚材的汉学家渊很是深厚,他父亲之所以给他起这个名字,不知道是有先知先觉还是偶然的巧合,同他后来的际遇倒很契合。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个“楚材晋用”的典故,在本国不被重用,就去别国发展。从这点来看,他老爹还真神了。

想当年,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刀锋过处,人迹全无。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是落后的,他们只相信快马利刃,崇尚征伐。面对攻下的一个个城池,众多的黎民百姓,他们根本不考虑如何的统治和管理,往往是以屠城的方式来解决,其野蛮性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

在《元史·耶律楚材传》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耶律楚材劝谏成吉思汗等人屠城、减少战争破坏、保护黎民百姓的事实。比如,他在随窝阔台渡河南征,攻取开封时,元将速不台为了报复金人的抵抗,准备屠戮开封城。他紧急进谏,说服了窝阔台,避免了元军屠城,从而保护了147万百姓免遭杀戮。

蒙古人过惯了幕天席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娴于畜牧,疏于农业,不知道稼穑之重要,近臣别迭等甚至主张:“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好可怕,这等于说他们要将征服后的大宋王朝所属之地,变成牧场,来给他们放牛放羊。作为在草原生活的游牧民族,

其实这种想法是来自于成吉思汗,他思考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大草原给他带来了活力。因为草原上水草丰美,动物很多,这样成吉思汗在征战的时候,就不用自己带更多的行军粮食。更主要的是,大草原上非常便于蒙古骑兵作战。

基于这种想法,成吉思汗就有了这样的潜意识,征服一块土地后,就把这里变成大草原、杀光那里的土著居民。

这矛盾的中心实际上是“胡化”与“汉化”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历史的退步危险已有端倪。幸好这时的耶律楚材以其智慧与能力,引导统治者看到了汉文明的优越,反对改汉地为牧场;他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增加了元帝国的收入;并谏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王国维曾说:“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幸好,上天给元人送来了超一流的贤相,在耶律楚材任中书令,也就是相当于宰相开始,便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可循之规。

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

他保护农业,实行完善的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涂炭生命,以保护百姓为天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元统治阶层逐步地接受汉文化思想。

他的努力,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

但遗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许多建议和构想都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实施,受到了贵族的阻挠和破坏。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具体情况及民族性是分不开的,统治者有心敛财兴武、无心安抚百姓,百姓在兵荒马乱中也无心生产而疲于奔命。但是耶律楚材的作为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用。

即使是在元朝灭亡之后,退回蒙古草原的那些贵族们,在建立新政权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遵循了汉制中的若干原则。虽然蒙古的汉化很浅,但非耶律楚材,忽必烈之创业功勋可谓难矣;非忽必烈,耶律楚材之壮志亦难酬。

耶律楚材乃一代英才,他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

他的诗也写得很好,传世有《湛然居士文集》。我比较喜欢的是他这首《过沁园有感》。诗云: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庾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羞对覃怀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诗中怀念沁园昔日的美景,经战乱,而今芳迹难觅,一片破败,四处残垣断壁,只有昔时的月亮仍然多情照着沁园,照着路过沁园的行人。诗人对战争给社会带来损害,在这首诗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耶律楚材久居枢要,但他廉洁奉公,不搞裙带之风。《元史·耶律楚材传》曾记载过他有言:“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他死后有人中伤天下贡赋,半入其家。朝廷派人检查,其家只有一些古琴、字画以及遗文数千卷,其清操可见一斑。

耶律楚材于55岁上病逝,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政治家,史载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

史学大家白寿彝对他曾评价说:“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纪中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学者。就他的政治活动而言,在窝阔台时期,他主持大蒙古国对中原地区的治理,使蒙古游牧贵族在适应中原封建文明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以自己积极的活动促使大蒙古国居庸关内外的地方很有特色的联系在一起了。他的事业在他的晚年遭到挫折,但后来又在忽必烈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耶律楚材的活动是适应着当时的历史趋势的,因而他在历史上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古代很多人仕途不顺选择隐居,古代最著名的几个居士是谁?

1、青莲居士——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耐辱居士——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临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4、莲峰居士——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5、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欧阳修

——李煜

——李白

——白居易

——司空图

历史名相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崇的十六大著名丞相
一、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二、秦国名相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三、秦朝名相李斯: 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为秦始皇定郡县之制,下令焚书坑儒,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秦始皇死后,李斯听从赵高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污蔑李斯谋反,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四、西汉名相萧何:
西汉初年政治家。秦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
五、汉初名相周勃:
沛县(今朴实忠厚,刚直无私,刘邦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

六、汉初名相陈平:
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七、蜀国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是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八、前秦名相王猛:
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东晋后期前秦国的丞相。他出身创造了丰功伟绩。一些史学家评论他无论武功还是文治,都在诸葛亮之上。

九、初唐名相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
十、大唐名相狄仁杰:
唐代并州太原(今山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十一、北宋名相王安石:
抚州临川人(现为首。

十二、北宋名相寇准: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十三、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者收到极盛之效。

十四、明代名相张居正:
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

十五、清代名相刘墉:
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十六、清代名相曾国藩: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古今名相,诸位最喜欢哪几个

商 伊尹

春秋 著名的丞相
管仲 商鞅 武子胥 百里奚 晏婴

战国 苏秦 蔺相如 吕不韦 甘茂

秦 李斯

西汉 萧何 晁错 陈平 周勃 张苍 袁盎

东汉 不详 诸葛亮

隋 宇文化及

唐 张九龄 房玄龄 杜如晦 姚崇 宋憬

宋 王安石 司马光 张世杰 陆秀夫

元 耶律楚材

明 张居正

清 刘统勋 朱鲑 索尼 苏克撒哈

耶律元朝怎么写

在元朝初年,由耶律楚材开创先朝〈1190年七月二至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也被人称(玉泉老人),他是蒙古帝国时期的优秀政治家,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才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父子30余年担任中书令14年之久,提出与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措施方针,所以他在为元朝的时期为众人起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表率,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谢谢提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