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龙袍,本质上就是工作服。皇上的工作服叫龙袍,大臣的工作服叫官服。无论唐朝,元朝,明朝还是清朝,皇上都有自己的龙袍,而且自称为“朕”。所谓龙袍,说穿了就是一件明黄色的大袍,在上面绣有多条龙,但是注意观察宋代的皇帝就没有龙袍,而且也从来没有说过“朕”这个字。
龙袍作为皇帝的标志之一,宋代皇帝为什么不穿龙袍呢?
这个和宋代初年的审美观念有直接的关联,当时认为朴素典雅是一种很高尚的美,从现在看当时流传下来的画风,诗词,建筑,陶瓷器皿,甚至宋代皇帝的陵墓,普遍的风格都是简约。
因为经过大唐的繁华盛世,也经历过骨肉分离的五代十国战乱,在此之后,不再追求奢侈铺张,所以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大宋皇帝,也不会在这方面大动心思,所谓繁华过后的平淡,这也适合时代的要求。
那么不穿龙袍穿什么呢?从宋代给皇上的画像中可以看到,就是一件简单的大红色或者淡白色的袍子,在腰部有一根黄色或者红色的腰带,帽子和鞋是黑色的,都没有任何的装饰,所以这一身着装是非常简约的。
另外,无论哪一个朝代,“朕”这个称呼是皇帝专用,除此之外,任何一个人用都会以谋反论处,这样一个独有的称呼,宋代皇帝却放弃了。曾经有人因为这件事,问过宋代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解释很简单,意思就是说自己能够当上皇帝,无非就是陈桥驿的黄袍加身,很多人都是当年一起出生入死,一起同吃睡的弟兄,在他们面前自称为“朕”,觉得很不好意思,也没有必要,所以就自称为“官家”。
确实也是这样,宋太祖赵匡胤确实善待了那些开国功臣和自己当初的兄弟,既然皇帝都当上了这些虚的称呼,没有什么意义。除了显示赵匡胤高超情商之外,也体现了自己的自信,还留下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众所周知,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我们以龙的传人自居。在中国古代,皇帝被誉为“真龙天子”。因此皇帝所穿着的服饰被称为“龙袍”,以此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尤其胸前的龙纹威风凛凛,更加彰显了帝王的威严。千百年来,老百姓也相信皇帝就是龙的化身。
因此无论在网上搜索历代帝王像,还是通过影视剧观看帝王,他们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身上都会穿着龙纹的服饰,大气磅礴,非常符合帝王的身份。
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宋代皇帝却是一身素衣,像个大臣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贵为九五的宋朝皇帝,为何穿着如此朴素,又为何没有龙纹。
宋朝皇帝之所以穿着朴素,是因为他们崇尚简约。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上,在器物上也有体现。
比如唐代帝王喜欢用金银等贵重器物来装饰生活。《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赏赐大臣就用金碗银筷。而宋代喜欢素色的瓷器,认为金银器太过奢侈与浪费。
而服饰也一样,所以宋代的龙袍看上去比较朴素,像极了一位大臣。至于龙袍上没有龙纹,则纯粹是被后人误导。
根据《宋史》中记载:
大意就是皇帝服饰的制度基本都是沿袭上一个朝代,所以宋代亦是如此,也沿袭了唐宋的服饰制度。
那这就非常奇怪了,我们所看到的唐朝或者隋朝的皇帝,衣服上都无一例外的有龙纹图案,既然宋因唐制,为什么唐宋皇帝的服装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原来古代 科技 落后,皇帝的形象只能靠画家的技艺才能留下人的印象。也就是说历朝历代的帝王图,都是后人所画,而不是当朝人绘制的。
比如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作中绘出了唐朝之前的十三位帝王,比如刘秀、杨广等。不过这些帝王的服装虽然华丽大气,但并没出现龙纹图样,最多也就是衣袖和领口上有些吉祥图案。
因此宋因唐制,宋代的龙袍自然也是没有龙纹的。而黄袍上出现龙纹图样,则是到了金朝、元朝等时期才开始流行,又在明清两朝时发扬光大,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花样繁复,龙威气盛的锦袍。
并且龙袍的龙纹一定是五爪龙,除了皇帝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穿五爪龙锦袍的,否则就是僭越之罪。
至于隋唐皇帝胸前的龙纹,其实是明代人绘制的。比如朱元璋的画像,他胸前的龙纹与隋唐皇帝的龙纹如出一辙。
而宋朝皇帝的服饰简约非常,如果画上龙纹则会显得非常突兀和不协调,因此明清时期才没有把龙纹画到宋朝皇帝的身上。
参考资料:《唐书》、《宋史》、《明史》
古代皇家讲究五行承运的学说。为什么要说奉天承运,承的就是五行相克之运。秦朝为水德,水尚黑,故而皇帝穿黑色龙袍。汉为土德,土克水所以取代秦朝,而土对应的颜色是黄色,所以龙袍是明黄色的。而后来的电视剧不管演哪个朝代都用黄色,这是不了解历史的原因。
去年有部很火的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就放映到当代的皇帝不穿龙袍,而且还自称官家。
为什么宋朝皇帝不穿龙袍呢?
其实并不仅仅是唐宋皇帝,包括唐宋前,以及到明朝皇帝都是如此。
在现在看来,黄色的龙袍经常被大家误以为是皇帝龙袍的标准,其实在以前,更多的皇帝更喜欢穿红色的龙袍。
在明朝的时候,皇帝比较注重礼仪,所以每当有不同仪式的时候,都需要更衣后,才会去参加仪式。比如黄色的龙袍也仅仅是一般朝政或者是普通仪式上穿的衣服而已。要去参加最为隆重的仪式的时候,皇帝往往会穿上冕服,头戴冕冠,冕冠前后还有挂有珍珠串,形成珍珠‘帘’,但是这东西在皇帝看来,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有时候,皇帝戴着冕冠,看东西还要把遮挡在面前的珍珠‘帘’掀起来。
而且皇帝,也不全是穿龙袍,还有的皇帝喜欢穿皮弁服,甚至还会穿着皮弁服去参加重要的礼仪典礼之类的活动。所以在这之前,黄色的龙袍并不是皇帝穿衣的标准。反而黄袍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龙袍而已。
为什么宋朝皇帝自称官家?
官家这个称号其实在宋代以前就早已经有了,在荀悦《汉纪》里写道:“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陈寿《三国志》:“且又官家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白居易《喜罢郡》:“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可以看出这里的官家代指的应该是政府。最早把官家左卫最高统治者的代称,出现在十六国,房玄龄《晋书》:“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萧子显《南齐书》:“官家大老天子。”
五代时期也有将官家作为皇帝称谓的,进入宋代后,宋真宗也有跟你一样的疑问:“何故谓天子为官家?”
下面人回:三皇家天下,五帝官天下,兼三五之德,故谓官家——《湘山野录》。
“官家”在古代是皇帝的世俗称谓之一,以“官家“称呼天子,始于《晋书·石季龙载纪》:“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宋朝皇帝自称“官家”,是宋初皇权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结果。
自唐末至五代十国,朝廷的生杀大权全部掌握在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手中,而皇帝走马灯似地换人,致使“天子”威仪受损,皇权衰落。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身边的臣子多半都是从前的兄弟。因此,他自称“官家”,不称“天子”。
宋朝的那些后继者们,为了表达与百官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愿,也未改变“官家”这一称谓。宋代开科取士后,庶民阶层向上流动,“官家”这一世俗称谓就逐渐流行开来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朝疆域
下一篇: 宋朝爆发400多次农民起义为何都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