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刘炟即位后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少好儒术,建初四年(79年),令诸儒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白虎通》,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下面一起来看看汉章帝刘炟统治时期的文化政策。
白虎观会议,是指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会议连续举行了一个多月,会后,班固奉旨对会议内容加以总结,写成《白虎通义》四卷。(《白虎通义》实际就是这次会议的记录。作为这次历史性会议结果的集中体现者,是《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白虎通》等。《旧唐书·经籍志》说它是汉章帝撰,《新唐书·艺文志》说它是班固撰。实则是班固作为史臣对当时的白虎奏议加以系统整理的结果。)
全书共分4卷,书中除征引六经传记外,杂以谶纬,将今文经学与谶纬糅合一起,体现出东汉统治思想的特点。从《白虎通义》所引的经传来看,它是尽其杂糅混合之能事,将《易》、《诗》、《书》、《春秋》(包括各家的《序传》)、《礼》、《乐》、《论语》、《孝经》以及各种逸文,和图书谶纬混合在一起。
会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钦定的奏议,赋予了光武以来儒家经典与谶纬迷信相结合的神学性与国教化性质。白虎观会议把谶纬学说和今文经学混合在一起,使儒学进一步神学化,作为解释封建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依据。白虎观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倡导学术自由的里程碑。
刘: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明帝第五子,性情仁厚宽容,儒雅好学。在位13年,施行宽仁政策,废除明帝时的酷刑,使吏治清明,安定边陲。在文 化学术方面有很大成就,与明帝同创了一个“明章盛世”。公元88年病逝,终年33岁,死后葬于敬陵(今洛阳东南)。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 > 汉章帝刘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为贾贵人,因为马皇后没有儿子,贾贵人是马皇后同母异父的姐姐,加上刘小时候就被马皇后收养,因此就以马家为外戚。> > 公元60年,4岁的刘被立为太子,公元75年,明帝刘庄因病去世,刘即皇帝位,时年19岁。章帝即位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 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汉朝经济、文化在这一时期大大发展。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也比较活跃,出现了王充等思想家。章帝还两度派 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与汉明帝共称“明章盛世”。> > ◆外戚专权埋祸根> > 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 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直接导致了东汉的覆亡。东汉光武、明帝两朝,鉴于篡权的教训,不允许外戚干预朝政。明帝马皇后的兄弟马廖、马防、马光,在明帝朝 虽都是官员,但马廖是虎贲中郎将,马防、马光是黄门侍郎,官位都不高。而刘一即位,就越级提拔马廖为卫尉,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为越骑校尉。马氏兄弟升迁 后趾高气扬,得意忘形,许多官员争相趋附。 刘想为舅舅们封侯拜爵,马太后坚决不许。马太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自幼好读书,明事理,严于律己,是汉代名 后。> > 公元77年,一些官僚为讨好马氏兄弟,又上书请求封马氏兄弟为侯,马太后下诏免议。刘亲自向马太后面请,马太后和颜悦色地劝说 刘,让他考虑安顿百姓,不要再提为外戚封侯的事情,刘俯首受教,唯唯而出。马太后让三兄弟辞去职位,以特进解职还家。 公元78年,马太后去世。> > 同年,刘册立了原大司徒窦融的曾孙女为皇后,外戚窦氏的权力迅速发展起来。在后宫里,妃嫔们也展开了微妙的斗争。窦皇后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她没 有儿子,宋贵人有个儿子叫刘庆,被立为皇太子;窦皇后设计让宫女作证诬告宋贵人姐妹作蛊害人,命小黄门审问宋贵人姐妹,逼她们自杀,使刘废黜了刘 庆,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立为皇太子。接着,窦皇后诬陷梁贵人的父亲,让他死在狱中,使梁贵人姐妹忧郁而死,使刘肇成了自己的儿子。 朝中外戚集团也为实际 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开始争斗。> > 由于马太后的去世,马氏兄弟在宫中失去内援,往日聚集在马氏门下的官员和清客渐渐离去。章帝又十分宠爱窦 皇后,窦氏借机说马氏腹诽、奢侈,使刘下令,让马氏兄弟回自己的封地。随着马氏的没落,窦氏外戚的地位陡升起来。窦皇后的哥哥窦宪被任命为侍中、虎贲中 郎将,弟弟窦笃被封为黄门侍郎。窦氏兄弟出入宫禁,赏赐累积,广交宾客。第五伦上书要求刘约束窦氏,防患于未然,刘不予重视,置之不理,更使窦氏横行 跋扈,甚至欺凌刘氏诸王、公主以及前朝皇后阴、马诸家。> > 窦氏的恶性膨胀,最终因窦宪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引起了刘的重 视。一日,刘命窦宪同出巡游,路过沁水公主的园田。刘故意问:“公主园田今属谁家?”窦宪支支吾吾,不敢正视。回到宫中,刘痛斥窦宪:“朕看你有些 能力,又是皇后的亲戚,才让你办些事,你如果嚣张无法,我杀你还不容易吗?真是如同杀一只鸡!”窦宪慌忙伏地请罪,窦氏的势力才有所收敛。> > 为了重建光武、明帝两朝约束外戚的政策,刘调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周纡进京担任洛阳令。周纡上任就命令署吏通报京师豪强的名单,并严申禁令,声明不论 谁犯法,都严惩不饶。一天黄昏,黄门侍郎窦笃出宫回家,路过止轩亭,亭长要求检验。窦笃的仆人推开亭长,亭长拔剑大喝,要求通名并解释晚上通过的原因。窦 笃报名后才准放行。第二天,窦笃弹劾周纡纵吏横行,辱骂贵戚,窦皇后也在刘面前哭诉。刘碍于皇后情面,将周纡逮捕候审。周纡在审判时理直气壮,依法痛 斥窦氏恶行,廷尉实录向刘汇报。刘命令将周纡释放,暂免去他的洛阳令。但因刘对他的忠直很了解,因此不久又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 刘对外戚专权有所警惕,但他又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狠狠处理,最终没能削弱外戚的势力。> > ◆通西域,定边陲> > 汉章帝刘在外交上有很大的贡献,为东汉鼎盛的社会局面做了很好的铺垫。经营西域、维护丝路是明帝时期开始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的各国归服,朝 廷在西域建立了都护府。不过,这个地方仍然不断发生战乱,局势并不是很稳定。刘刚即位时,焉耆、龟兹、车师等联合北匈奴,攻打汉朝的军政驻地,形势一度 吃紧。刘派兵西进,解救了边疆的危机。 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刘,大臣也有争议,最终刘听从校书郎杨终的建议,选择放弃西域,让滞留西域 的班超等人回国。班超住在疏勒国,奉诏后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因为西域人民爱戴和尊敬他,班超也依依不舍。疏勒国的人民听说他要回国,都惶恐不安,因为班 超对付匈奴有办法。疏勒都尉流泪满面,对天长叹:“汉朝使节弃我而去,我国必定被匈奴所灭,与其日后死,不如今日死,魂魄还能随着汉朝使节,送他东归。” 说完之后,引刀自刎。班超因王命在身,只好东行。班超到了于阗国,百姓拦道迎接,但一听说他要东归,都失声痛哭,抱着马腿,不让他离开。班超只好留下来, 同时上书请求留守西域。刘同意了班超的请求。班超在西域团结各族人民,有效地遏制了北匈奴的侵扰。西域各国除龟兹外,都愿意臣服汉朝。> > 公元83年,班超上书求援,征服龟兹,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图。刘支持班超的计划,征集吏士前往支援。平陵人徐干自告奋勇到朝中上书,愿意去西 域立功,刘任命他为假司马,徐干率领一千多人组成的远征军西去驰援班超,并和班超一起击败了反汉的疏勒都尉番辰。在西域诸国中,乌孙的势力最强大,班超 请求刘派使者慰问乌孙国王。刘同意了班超的请求,派使臣前往乌孙慰问。乌孙国王很高兴,在公元85年派使者回访汉朝,表示友好。> > 在西域,由于得到了乌孙的支持,刘很满意,他提升班超为将兵长史,授予他代表东汉 *** 在西域行事的权力。由于东汉 *** 同西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乌 孙的内附,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增,西域诸国都愿意接受班超的节制,这样就为以后东汉 *** 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铺平了道路。> > ◆宽政疏刑,匡正经学> > 史称刘忠厚仁慈,轻徭薄赋,是东汉贤君。他的政令刑法都比较宽疏,但他的宽疏也不是都建立在原则之上。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就是三代人都不能 做官,刘废除了这项制度。而他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往往超过规定的限额,这就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而这些负担最后还是转加在了百姓头上。 刘的一些政 令刑法也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而是出于灾祥谶语之学。> > 公元76年,兖、豫、徐等州发生旱灾,饥民遍野。刘一方面调集国库中的粮 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群臣商讨解决办法。按照当时人民的看法,水旱荒年是阴阳不调,而这又与政事有关。司徒鲍昱痛陈时弊:“前些年因为楚王 刘英之狱,许多人被牵连,那其中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冤枉的。那些被判了刑的人远离家乡,骨肉分离,死了灵魂也得不到安息。这就导致阴阳失调,水旱成灾。现 在不如赦免这些刑徒,解除监禁,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样也许能制造祥和之气,让上天降下甘露,解除旱情,免除百姓痛苦。”尚书陈宠也上书说:“治理国 家就如同调整琴瑟的弦一样,弦调得太紧会崩断,刑法太严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建议陛下应进一步宽缓刑法。” 刘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大赦天下,宽缓刑法。> > 因为相信谶语迷信,刘亲自主持整顿经学。公元79年,刘接受了杨终的建议,亲自在白虎观召集将、大夫、博士、郎官和儒士开会,叫他们在太学里研究 《春秋》、《谷梁传》、《尚书》、《诗经》、《易经》等古籍,让各家把分歧尽量讲出来,集中各家智慧,甄别其中的异同,当然也不尽求一律,议定五经异同, 最后由他来判断是非。这次会议讨论后由班固整理成书,命名为《白虎通》。白虎观会议以及《白虎通》所标榜的“正经义”一方面是用谶语来正经学,利用政治使 谶语迷信合法化,具有和经书一样崇高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利用官方意志来正经学,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因此,《白虎通》成为把儒学思想法典化的著作。 这本书就是传至今天的《白虎通义》。这部书除了古籍的研究成果外,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对董仲舒以来与神秘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 另外,刘在历法、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刘本人在书法上就有很高的造诣,他擅长草书,据说,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被历代擅长书法者所珍爱,人们称之为“章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2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东汉盛世永元之隆介绍
下一篇: 汉章帝时期对西域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