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孟古哲哲:清朝第一位皇后,18岁生下开国皇帝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大家都知道,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建立者,然而由于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皇太极追封父亲为清太祖,同时,皇太极也追封自己的母亲孟古哲哲为孝慈武皇后(后改为孝慈高皇后),因此,孟古哲哲便成了清朝第一位皇后。
话说在努尔哈赤19岁那一年,他与父亲塔克世分家,入赘佟氏,做了塔木巴晏的上门女婿。随后不久,努尔哈赤便借助岳父留下的十三副半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然而,在努尔哈赤26岁时,他的嫡福晋佟佳氏不幸病逝,只留下了三个子女(东果格格、褚英、代善)。
第二年,努尔哈赤便娶了堂嫂富察氏衮代为福晋,当时努尔哈赤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因此他不得不时常接受邻部的支持,尤其是海西女真四部。有一次,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寻求支持,叶赫部贝勒杨吉努发现努尔哈赤长相不凡,预料他将来肯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便决定将自己7岁的小女儿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
其实,从年龄上来看,杨吉努的大女儿与努尔哈赤更合适,而孟古哲哲却比努尔哈赤小了16岁。当努尔哈赤询问杨吉努为何不把大女儿嫁给他时,杨吉努说道小女儿端庄秀丽,是一个不凡的女子,只有她才能配得上努尔哈赤,由此,努尔哈赤这才释怀了。
后来,努尔哈赤在常年的征讨中逐渐强大起来,严重地威胁到了海西女真四部,为了维系部落之间的平衡,哈达部贝勒扈尔干便主动将女儿阿敏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叶赫部一直与哈达部势如水火,眼看哈达部积极与建州女真改善关系,于是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便坐不住了,他在1588年将14岁的妹妹孟古哲哲送到了建州,由此,孟古哲哲便成了努尔哈赤的侧妃。
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后,努尔哈赤发现这位年轻的女子果然如当初其父亲杨吉努所说的那样,温柔贤淑端庄大气,是一个难得的奇女子,便对其十分宠爱,并让她坐上了大妃的位子。1592年,18岁的孟古哲哲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皇太极,在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排行第八。
然而,令孟古哲哲没想到的是,就在皇太极出生的第二年(1593年),她的娘家叶赫部便纠集九部联军侵略建州女真,双方在古勒山一带展开激战,最终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九部联军,并将叶赫部首领布寨杀死。从此,叶赫部与建州女真成为仇敌。
此时,最伤心的莫过于孟古哲哲了,她被夹在中间很难做人。孟古哲哲从此精神抑郁,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再也没能为努尔哈赤生儿育女。
1603年,孟古哲哲病重,她想在临死前见一下母亲,努尔哈赤立即派使者前往叶赫部迎接岳母,却不想遭到了叶赫部的拒绝,孟古哲哲至死到底还是没能见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年仅29岁。
孟古哲哲的离去令努尔哈赤悲痛欲绝,他发誓一定要灭了叶赫部,告慰已经离世的孟古哲哲。此外,据相关记载,孟古哲哲去世之后,努尔哈赤将其尸体火化,在院中祭享了三年。而且,为了防止爱妃地下无人照顾,努尔哈赤令四名丫鬟为孟古哲哲殉葬。
不得不说,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统治者的骨子里便有多情和深情的基因呀,与努尔哈赤相比,后来的皇太极与顺治那更是不在话下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孟古哲哲:清朝第一位皇后,18岁生下开国皇帝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第一个使用清朝年号的是皇太极
努尔哈赤自称是金国大汗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后金汗,清朝皇帝(1626~1643年在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1592年11月28日)生。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四十三年,授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天命元年(1616)正月,封和硕贝勒,与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共理军机,统兵出征。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六年,参加沈辽之战,攻占沈阳后,在浑河南岸以百骑破明援军数千。攻辽阳,率军先入明阵。七年,参加广宁(今北镇)之战,克义州(今义县)。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十一年,从父参加宁远之战失利,退兵沈阳。是年九月,在努尔哈赤卒后,于沈阳继后金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定先征服朝鲜(今朝鲜、韩国)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天聪元年(1627),命贝勒阿敏、济尔哈朗进兵朝鲜,迫国王李倧遣使请盟。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通使议和,待机而动,五月,亲率八旗军5万余发起宁锦之战,兵败还师。次年,以使臣屡为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所杀,率精骑奔袭,获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之捷,俘众万余。复率满蒙联军西征察哈尔,追逐至兴安岭。三年,率满蒙联军10万绕道蒙古,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遵化西北)逾边墙,突袭明京师(今北京),互有胜负。巧施反间计,致明廷逮杀督师袁崇焕。陷京畿州县多处。东归连下遵化(今属河北)、永平(今卢龙)、滦州(今滦县)、迁安四城,留兵据守。颁发八旗临阵赏罚令。五年,命人铸红衣大炮,名“天佑助威大将军”(为后金造炮之始)。令以归附汉族军民组建一旗汉军,由额驸佟养性总理汉人军民事。遣将率满、蒙、汉军数万攻明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挖壕筑墙,长期围困,在城周围50里内挖壕四道,按八旗左右翼方位扎营盘45处,切断守城明军与外界联系。百余天中,督军交战数十次,各有伤亡,又亲率主力击败明援军4万,迫明总兵祖大寿于粮尽援绝献城投降,旋纵其归锦州。次年,阅汉兵,定仪仗制。率满、蒙军再征察哈尔部,迫林丹汗弃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逃遁青海,基本控制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以北地区。不久,废除与三大贝勒并坐的旧制,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七年,谕各牛录额真以恤贫训农习射。亲自出迎渡海来降的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等,隆礼厚待,授都元帅、总兵官。遣兵取旅顺。次年,率军9万绕道蒙古,从长城北部诸口入关,袭掠宣、大一带,收察哈尔部余众。是冬,遣兵征黑龙江虎尔哈及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巩固和扩大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九年,命贝勒多尔衮、岳托等领兵万余赴黄河以西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统一漠南蒙古,建立蒙古八旗制。是年十月,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十年四月,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兵由喜峰口入长城,攻掠京畿地区,连破12城,俘人畜18万余。十二月,以朝鲜拒绝臣服,亲领大军攻之,逼李倧乞降称臣、与明断盟,乃还师。崇德二年(1637),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等率舟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重申不可废骑射之制。七月,编汉军为两旗,以总兵石廷柱、马光远为都统。次年,亲征喀尔喀蒙古,迫查萨克图汗远遁。九月,以多尔衮、岳托分统左右两翼八旗军入长城,由北京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次年三月退兵,转战数千里,克府、州、县城数十座,俘人畜号46万余。是年,分汉军两旗为四旗。五年,改变入关掳掠、消耗明朝实力的方略,采取长围久困和野战打援之策,与明军展开松锦之战。命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轮流担任前方主帅,率兵往义州筑城屯田,逐步进围锦州。六年,闻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计13万步骑援锦州,亲统大军,抵达松山戚家堡,命师横截松山至锦州大路,断明军饷道,设伏以待,大败明军。七年二月,破松山,俘降洪承畴。三月,迫明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复降清。塔山、杏山相继而下,历时两年余的松锦之战告捷。六月,将汉军四旗改编为八旗。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10万余入关攻明,深入山东腹地,克降府、州、县城88座,俘掠人口30余万、牲畜30余万。八年,遣阿尔津等征黑龙江虎尔哈部,叶臣等更戍锦州。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病卒,年52岁。皇太极一生博览群史,允文允武,长于计谋,优礼汉官,建立八旗蒙、汉诸军,运用新兵器,灵活用兵,不断改变战法,所向多捷,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多铎是谁,多铎简介,多铎怎么死的,多铎陵墓 你好,你指的是爱新觉罗多铎吧?、、这是百科的简介。。。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原址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光华东里。占地约70万平方米。1947年, *** 十三军某部在此拆房、伐树、修碉堡。1951年,墓室被盗。1953年,建人民机器厂。1954年,外墙被拆除。1985年,剩余遗迹被拆毁,建国际贸易中心。清朝大将多铎的一生? 1、人物生平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二日,多铎出生于明末辽东。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2、简介 爱新觉罗·多铎(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豫亲王多铎介绍 爱新觉罗·多铎(1614.4.2—1649.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努尔哈赤的妃嫔简介1、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烈武皇后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清代三位乌拉那拉氏皇后中第一位被废黜的乌拉那拉氏皇后。
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
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6岁。
3、佟佳·哈哈纳扎青
塔木巴晏(巴晏女真语解作富人、富翁,即佟富人)之女。万历五年(1577年)与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 *** 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佟佳氏并非一般柔弱女子,她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功不可没,孕育二子一女,也都在清史上赫赫有名。
其嫡长子褚英,次子则是有名的礼亲王代善(历经三朝、以忠贤恭诚闻名),女儿东果格格也是女中豪杰。皇太极登基为帝后,为了抬高生母的身份,只追封身为侧妃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未追封其他的三位嫡母。
但佟佳氏是太祖的嫡妻却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而且佟佳一族在清朝也是赫赫有名,更出了后来的孝慎成皇后等。
4、继妃
沙济富察氏 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
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史称太祖继妃
5、嘉木湖伊尔根觉罗
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札亲巴晏之女,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孝慈高皇后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简介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隶李成梁麾下的时候,每有征战,勇敢冲杀,捷足先登,屡屡荣立战功,颇受李成梁的赏识。从此努尔哈赤逐渐接近了李成梁,作了随从和侍卫。他俩形影相随,出入京师也不离左右,关系很密切,有的史料说他们“谊同父子”。
文化举措
努尔哈赤主持创制和颁行满文使其治下部民相互交流、书写公文、记载政事、翻译汉籍等方面更为便利。翻译而成的大量汉籍也使努尔哈赤本人及其后世统治者在中原历代王朝的历史中吸取了大量经验。
政治举措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在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
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简介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02.21-1626.09.30),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努尔哈赤的妃嫔简介1、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烈武皇后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清代三位乌拉那拉氏皇后中第一位被废黜的乌拉那拉氏皇后。
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
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6岁。
3、佟佳·哈哈纳扎青
塔木巴晏(巴晏女真语解作富人、富翁,即佟富人)之女。万历五年(1577年)与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 *** 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佟佳氏并非一般柔弱女子,她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功不可没,孕育二子一女,也都在清史上赫赫有名。
其嫡长子褚英,次子则是有名的礼亲王代善(历经三朝、以忠贤恭诚闻名),女儿东果格格也是女中豪杰。皇太极登基为帝后,为了抬高生母的身份,只追封身为侧妃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未追封其他的三位嫡母。
但佟佳氏是太祖的嫡妻却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而且佟佳一族在清朝也是赫赫有名,更出了后来的孝慎成皇后等。
4、继妃
沙济富察氏 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
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史称太祖继妃
5、嘉木湖伊尔根觉罗
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札亲巴晏之女,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孝慈高皇后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佟佳·哈哈纳扎青
——孝烈武皇后
努尔哈赤的简介,以及他妃嫔的简介1、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烈武皇后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清代三位乌拉那拉氏皇后中第一位被废黜的乌拉那拉氏皇后。
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
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6岁。
3、佟佳·哈哈纳扎青
塔木巴晏(巴晏女真语解作富人、富翁,即佟富人)之女。万历五年(1577年)与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 *** 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佟佳氏并非一般柔弱女子,她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功不可没,孕育二子一女,也都在清史上赫赫有名。
其嫡长子褚英,次子则是有名的礼亲王代善(历经三朝、以忠贤恭诚闻名),女儿东果格格也是女中豪杰。皇太极登基为帝后,为了抬高生母的身份,只追封身为侧妃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未追封其他的三位嫡母。
但佟佳氏是太祖的嫡妻却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而且佟佳一族在清朝也是赫赫有名,更出了后来的孝慎成皇后等。
4、继妃
沙济富察氏 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
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史称太祖继妃
5、嘉木湖伊尔根觉罗
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札亲巴晏之女,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
——孝慈高皇后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在清朝建立之前的后金政权时期,后金大汗的后宫尚未建立系统的后宫妃嫔等级制度,大妃的地位相当于清朝时期的中宫皇后,为后宫之首。努尔哈赤一生共有4任大妃,分别为原配妻子佟佳氏、继妃沙济富察·衮代、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和孝烈武皇后阿巴亥。需要注意的是,阿巴亥是被其子摄政王多尔衮而非大清皇帝下令追封的皇后,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下令废黜阿巴亥的皇后封号,牌位撤出太庙,一般认为阿巴亥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追封的皇后。所以,努尔哈赤4位大妃中,仅生育一子的孟古哲哲被追封为皇后。
孟古哲哲系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14岁嫁给努尔哈赤,18岁为其生下第八子,即后来建立大清王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作为努尔哈赤的大妃,其子又成为了后来清朝的第一位皇帝,被追封为皇后无可厚非。
但是,努尔哈赤的其他三位大妃,严格来说都是皇太极的嫡母,按照清朝祖制都应该被追封为皇后,可为何皇太极并未这样做呢?如果皇太极是处于清朝刚刚建立时期,并未形成完备、系统的追封礼制,可是清军挥师入关、定鼎中原以后,“清承明制”的大清王朝为何还是没有将剩余三位大妃追封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三位大妃中,第二任大妃衮代,虽然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二子一女,其中莽古尔泰还位列“四大贝勒”,成为参议国政、共掌国事的成员之一,但这并不能掩盖衮代曾经的罪行。衮代曾经和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传出过私情丑闻,虽然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其他妃子的诬告,属于正常的后宫纷争,但我认为如果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或者证据证明,英明的努尔哈赤不会轻易对衮代下手,莽古尔泰更不会残忍的因为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将生母杀害。
因为丑闻,衮代被废黜了大妃之位,再加上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涉嫌密谋篡位被皇太极大肆清除,严肃处理,衮代未被后世皇帝追封皇后也在情理之中。
佟佳氏
佟佳氏系努尔哈赤的原配妻子,系其第一任大妃,在努尔哈赤起兵征战女真各部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根据明朝的相关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系佟佳氏家族的上门女婿,努尔哈赤曾经一度被明朝官方称为“佟努尔哈赤”,这一点努尔哈赤也曾经亲口承认过。但是对于清朝的后世皇帝而言,开国皇帝曾经做过上门女婿,曾经入赘过已经成为臣子的家族,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如果将佟佳氏追封为皇后,必定要将其生平和事迹详加记载,那么努尔哈赤曾经入赘的秘密就掩盖不住了,这并不是清朝后世皇帝们希望看到的事情。另外,佟佳氏作为努尔哈赤的原配妻子,为努尔哈赤生下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有名的东果格格,其后宫地位和前朝影响远在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之上,为何凸显孝慈高皇后的崇高地位,为了彰显皇帝的至高无上,皇太极不愿追封嫡母为皇后,也算情有可原。
阿巴亥
对于阿巴亥的身后问题处理则彰显了皇太极、顺治两位帝王的政治智慧和权谋心术。
努尔哈赤临终前,曾经将后金政权的汗位传承交代给了阿巴亥,遗命将汗位传给第十四子,也就是阿巴亥的次子多尔衮。为了争夺汗位,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只能将阿巴亥清除,强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而殉葬的理由就是阿巴亥曾经也和代善传出过丑闻,努尔哈赤担心自己去世后阿巴亥会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才命令阿巴亥为自己殉葬。虽然阿巴亥被迫殉葬的命令到底来自于努尔哈赤还是“四大贝勒”,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历史史料中给出的殉葬原因就是阿巴亥的罪过导致,罪行严重到都必须殉葬了,还有被追封皇后的道理吗?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之所以能够越过多尔衮继承汗位,将阿巴亥逼迫殉葬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阿巴亥的三个孩子中只有一个莽夫阿济格成年,但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政治智慧与皇太极对抗。多尔衮和多铎更是尚未成年的孩童,和皇太极没有可比性
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为了将皇权集中,唯我独尊,非但没有打压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反而极力拉拢和培养,增加自身的政治势力和综合实力,用以对抗实力强大的“三大贝勒”。在皇太极的用心提携和培养下,多尔衮迅速成长起来,在清朝建立的时候,他已经成为诸王之上,皇太极之下的实权派人物。
但在多尔衮心中,皇太极逼死生母的仇恨非但没有因为皇太极对自己极为恩宠而慢慢消除,反倒是随着自己权势和地位的上升,变得越加浓烈。皇太极当然清楚多尔衮心理状态的变化,但那时的多尔衮已经在自己一手培养下,成为不可替代的左膀右臂,是清军入关必不可少的军队领袖,除掉多尔衮的做法不明智、不可取。但多尔衮毕竟是先大汗选定的汗位继承人,皇太极只能极力打压其生母的位分和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多尔衮的地位和声望,毕竟阿巴亥的大妃身份足以影响朝局,所以,出于政治因素考虑,阿巴亥的皇后之位也不会被追封。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立马跳出来争夺皇位,也很好的证明了皇太极的忧虑。
爱新觉罗·福临年仅6岁继承帝位,再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多尔衮只能退而求其次,成为大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大权在握以后,很快为自己的母亲平反,给其追封了早就属于她的皇后封号,顺治皇帝虽然不会乐意,但面对强大的多尔衮,他无可奈何,只能认同。顺治七年,一代枭雄多尔衮竟然坠马受伤而亡,随着顺治皇帝对其的大肆清算,阿巴亥这个刚被公平对待的孝烈武皇后又被废黜了皇后封号,连牌位也撤出了太庙。13岁嫁给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其生育三子,为后金政权的稳固做出巨大贡献;所生三子更是为清朝的建立、清朝挥师入关、定鼎中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不世之功。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功绩卓著的中宫大妃非但蒙冤而死,死后也得不到客观、公平的待遇和评价,何其哀也!
(参考文献:《清史稿·后妃列传》、《清史通鉴》、《多尔衮摄政日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虑囚制度,李世民是如何做的,